讲关于种族平等的电影(聊聊几个关于种族)
大家好!
这里是头条号“影像杂谈”,以后每周这里都会推出关于电影的优质内容,有兴趣的可以多多关注!
这个话题比较应景,素材也蛮丰富。
首先要清楚“种族”这个概念,这是一个很明显生物学上的概念,和社会学人类学提到的“民族”是两个概念。种族是真实存在且互相之间有着清晰明确的区别的,包括外形、分布、遗传特征方面等等的区别。目前人类已经确定了有四个人种:尼格罗人种、东亚人种、高加索人种还有澳洲人种。按照肤色划分即是我们通俗意义上的:黑种人、白种人、棕种人(我不确定哈,有学生物的同学可以给我纠正)。当然除了这些主要的人种,还存在着更多的亚种,要详细说来那就太多了。
虽然“种族”这个概念是确确实实存在的,但我们要记住:不管什么”种族“,大家首先都是人类。
好了,我们书归正传,聊聊电影。
“种族”这个概念其实比较宏观,我们今天主要讲的,其实是讲述不同“种族”概念下的“人”之间的故事。
说起种族电影,肯定还是要看种族问题最多的地方:美国。
的确,美国人拍的关于种族的电影数量和类型都是最多的,下面就选几部典型的讲讲。
1.
《为奴十二年》
《为奴十二年》(12 Years a Slave) 史蒂夫·麦奎因(Steve McQueen)导演 2013年作品
这部电影可以说用一个非常不典型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典型的美国“种族主义”故事。
电影的故事发生在当时美国奴隶制最盛行的年代。主人公所罗门·诺瑟普(Solomon Northup),原本是北方州的一个自由人,职业是一位小提琴师,靠给富人拉小提琴为生,并且和自己的妻子养育了一双儿女,虽然生活不算宽裕,但也算幸福美满。直到有一天所罗门在一次演奏会之后结识了两个白人男性,两人声称自己为马戏团寻找伴奏,有意愿拉所罗门入伙,并答应回报丰厚。所罗门本有所戒心,但囿于家里实在拮据,就和他俩去了华盛顿。在三人在一家酒馆喝完酒之后,所罗门醉的不省人事,醒来时发现自己已经被锁链绑了起来,成了等待被贩卖的黑奴。所罗门一路辗转,先是被卖给了比较仁慈的福特(Ford)先生,然后又被卖给了残暴无情的奴隶主艾普斯(Epps)。最后所罗门遇见了一位思想比较开明且心地善良的木匠贝斯(Bass)先生,通过他给自己送呼救信解救了自己。当所罗门再度以自由人的身份回到故土时,已经过去了整整十二年。
主人公所罗门·诺瑟普(中),原来也是一个自由人
本尼迪克特饰演的福特先生
法斯宾德饰演的埃德温·艾普斯,一个残酷的奴隶主
为什么说这部电影的讲述方式很不典型呢,首先美国电影对历史上的种族歧视的展现本身就很少很少,尤其描述南北战争以前的黑人状态的电影,基本在好莱坞算是禁忌,有也是一笔带过,毕竟这是谁都不愿提起的黑历史。
而这部电影则真实地展现了历史上黑奴的残忍遭遇。大家看这个片子,一定会发现不少比较震撼的镜头:鞭打黑奴,放狗嘶咬,露天暴晒,树下吊死……这些都是当时奴隶主对黑奴的常见惩罚方式,如果想不受罚,就得认真工作。电影里展现的就是摘棉花,每个黑奴每天都有固定的指标,如果没有达到指标,那就得等着一顿毒打。在当时的环境下,黑奴和人扯不上半点关系,纯粹是作为劳动力商品的存在。
可惜了一双拉小提琴的手,摘棉花是肯定不够用了
除了物理上的伤害,大多奴隶还承受着心理上的压迫。在电影中有一位非常能干的女黑奴,棉花摘的比普通黑奴要多很多,而且深得奴隶主的喜爱。但这种喜爱到了一种变态的程度,由法鲨扮演的奴隶主艾普斯对待这位女黑奴是完全霸占的状态,不仅是生理上也包括心理上。艾普斯在夜里把女黑奴奸污了,又不让她洗澡,当她卑微地想去讨来一块肥皂洗干净身子时,却被艾普斯换来一顿毒打。这样的环境,简直生不如死。
这个奴隶主还是挺变态的,性格扭曲
除了对黑奴悲惨境遇的描绘,电影对白人的刻画也很有意思。电影并没有将白人统统归为极端的种族主义者,而是有不同的呈现。电影中有较为善良的白人奴隶主,比如由卷福扮演的福特先生,他就比较欣赏所罗门的音乐才能,让他只参与宴会伴奏,但这种善良也仅限于此,他始终也没有放所罗门回到北方。而极端的例子就是法鲨扮演的艾普斯了,这个角色既残忍又变态,把黑奴当作畜生和玩物,毫无人情可言。同样的,电影中还有一位白人,由皮特扮演的贝斯先生(这片可真是大牌云集),他代表了当时社会的中下层白人,是一个为奴隶主干活的木匠。贝斯先生对黑奴抱有同情的态度,对奴隶制也持反对的主张,同样也是他在关键时刻拯救了所罗门,使其摆脱奴役。但不得不承认,像贝斯先生这种人物在当时只是极少数,最大多数仍是像艾普斯和福特这一类的白人至上主义者。
由布拉德·皮特扮演的正面白人角色:贝斯先生
《为奴十二年》根据真人真事改编,于2013年上映,并获得了第8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奖,它的导演也是一位黑人(史蒂夫·麦奎因,Steve McQueen),可以说是颇为难得的了。
作为黑人导演,能拿下奥斯卡最佳影片基本算是创造历史了
我个人认为这部电影比较真实地还原了奴隶制制度下的美国南方黑奴的悲惨境遇。主人公从自由民变为奴隶再重获自由这个过程也让人很有代入感,这不仅仅是个人的困境,也是时代的困境,奴隶制是一座牢笼,困住了成千上万的黑人,也困住了人类对平等的理解。如果要说这片子的不足之处,在我看来就是所罗门重获自由这样的结局太不具有代表性了,毕竟更多的黑人同胞只能成为鞭下亡魂。
2.
《隐藏人物》
《隐藏人物》(Hidden Figures) 西奥多·梅尔菲(Theodore Melfi)导演 2016年作品
相对于《为奴十二年》这样直面苦难的电影来说,存在于美国关于种族电影的主流还是“黑人励志片”。
这样的片子有着统一的套路:黑人总是被歧视,被看不起,生活在最底层,但是凭借着后期的努力奋斗终于赢得了证明自己的机会,还获得了白人的认可,然后走向了大团圆的结局。而一般情况下黑人能够证明自己的领域包括:篮球、拳击、橄榄球……也就是说在大众眼里,黑人也就只能靠运动天赋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了,比如《光荣之路》(不是库布里克那个),比如《弱点》,比如《光辉岁月》,等等。不出意外,这些片子可以获得观众的一致好评,而且还可以顺理成章地成为“反种族歧视”类型片。但这类片子在无形之中又将黑人群体标签化了,仿佛黑人除了体育,在其他方面只会一事无成。
电影《光荣之路》讲的是黑人和白人篮球队的故事
《弱点》讲述了一个在白人家庭里长大的黑人男孩成为橄榄球员的故事
《光辉岁月》,还是橄榄球……
而《隐藏人物》这部片子则改变了只讲述男性黑人运动员的局面。
电影的故事非常简单,而且很紧凑。上世纪六十年代,美苏争霸期间,两国竞相准备向太空发射第一艘火箭。与此同时我们的主人公凯瑟琳(Katherine)是一位默默无名的女性计算员,在NASA工作。作为黑人女性,凯瑟琳必须每天非常努力才可以保住这样一份工作,同时她还有两个死党: 多乐茜(Dorothy)和玛丽(Mary),两人同样在NASA工作,多乐茜负责给黑人分配工作,但是一直不得提用,玛丽想成为一个工程师,但黑人女性的身份成了她最大的绊脚石。
主人公凯瑟琳,是个数学天才
多乐茜是黑人女性团体中老大姐的角色,但是不受官方重视
出挑的玛丽,也是女性黑人知识分子的代表
其实能在NASA工作的女性已经很少了,黑人女性更是少之又少,这一点就说明了三人有着过人之处。尤其是凯瑟琳,从小就显露出了过人的数学天分,她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数学家,但在那个年代这几乎是天方夜谭。不服输的凯瑟琳没有停止奋斗,终于有一天赢得了进入更高等级的计算室工作的机会,而此时她的同事全变成了白人男性。在这种环境下工作,免不了要承担歧视和压力。由于凯瑟琳的到来,办公室竟多出一个黑人专用的咖啡壶,同事也接二连三给她找茬,更要命的是,凯瑟琳每天要长途跋涉去往很远的黑人专用厕所方便,这一来一回就要耽误很长时间。好在凯瑟琳的天赋和努力赢得了上司的认可,他给凯瑟琳解除了种种障碍,让她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
这工作环境,想想就可怕
同时升职遇挫的多乐茜发现了NASA购入了一批精密的计算机,借此她借书自学编程,成了第一个可以操控计算机的女性。玛丽为了实现成为工程师的梦想先是研究了各种法律条文,证明自己可以进入大学进修,之后又和法官辩论争取上学的机会,最终她也通过努力得以进入大学夜校学习。
说的很不错
《隐藏人物》这部电影的魅力在于用黑人女性作为角色,将她们的故事放置到了平常人很难联系到黑人的科学领域,而且故事同样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NASA今天还有一栋以凯瑟琳命名的大楼)。我认为这一点非常难能可贵,谁说黑人只能在竞技领域大放异彩,在其他领域黑人照样能够证明自己。
真就是真人真事改编
另一点在于电影没有专一地刻画单一人物的奋斗过程,而是突出了从事科学事业的黑人女性这一群体,减少了主角光环对电影的影响。在我看来,这部片才算是真正的黑人励志片,毕竟黑人女性要取得成就,那比黑人男性又要困难许多。
3.
《绿皮书》
《绿皮书》(Green Book) 彼得·法雷里(Peter Farrelly)导演 2018年作品
这部电影我其实不太愿意讲,但毕竟现在大家可能一提到黑人和白人就会想到这部片子。
相信大家对故事也比较熟悉。白人托尼原是一家夜总会的侍者,因和人打架而停职,出于经济压力托尼不得不另找一份工作。与此同时,一名黑人钢琴家唐要去美国南部进行巡回演出,找到了托尼作为司机负责接送。托尼本就是一个混混,对黑人也抱有偏见,起初他也不太愿意接受这份差事,但迫于经济压力托尼还是送唐去往了美国南方。
托尼为了50美元去参加吃热狗大赛
这个角度看,唐还真是高高在上
本片片名《绿皮书》实际上是一本旅行手册,专门指导黑人如何在美国南方避开有种族歧视的地点,找到比较正常的旅店和餐馆,不过这本书在电影中并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作为钢琴家的唐虽然已经有了相当的财富和地位,但在种族主义盛行的美国南方仍然受到了诸多的不公正待遇。作为司机兼保镖的托尼对这些一直看在眼里,同时唐的风度和智慧也让托尼对改变了对黑人的看法。
这段话还是挺深刻的
在我看来,本片最大的独特之处在于颠倒:白人托尼位居底层,忙于生计不识大字;作为钢琴家的唐则具有较高的地位,风度翩翩,生活精致。这就和平常的黑人地位低下,白人高高在上的印象形成了反差,而这种反差也正好形成了对种族主义的反思。原来白人也有好有坏,有高有低,黑人也是一样,凭什么阶层较高的黑人能和阶层较低的白人和睦相处,而换过来就不行呢?
唐给托尼指导怎么写情书
那么为什么我不太愿意讲《绿皮书》这部片子呢,其实我还是认为这样的片子不够典型。片子总体的气氛是比较欢快轻松的,偶尔有冲突,但也很快被化解了,而现实中其实少有像这样融洽的关系。类似的片子比如《为黛西小姐开车》、《丘奇先生》、《相助》等等,这些片子都营造了一种黑人和白人能够和睦相处的景象,也就是说多少带点政治正确的意味。
《为黛西小姐开车》:老年版《绿皮书》
《丘奇先生》,治愈系黑人大叔,但情节有点烂俗
《相助》,讲述黑人女管家和白人女雇主之间的故事,典型的奔着奥斯卡去的电影
在这些片子中,黑人和白人可以互相理解、互相包容、互相扶持,但我们清楚这种和谐的场面并不属于大多数。现实已经证明:大多数白人仍然是带着偏见看待黑人的,而大多数黑人也是带着仇恨看待白人的,即使大家表面上不表现出来,但是这种差异其实已经深入美国社会的肌理。所以在我看来,这样的片子就像给观众造了一个美丽的梦,但光有梦想和憧憬是不够的。
4.
《与狼共舞》
《与狼共舞》(Dances with Wolves) 凯文·科斯特纳(Kevin Costner)导演 1990年作品
说了这么多讲述黑人故事的影片,咱们暂时换个种族聊一聊。
在美国可不仅只有黑人和白人,还有拉丁裔、亚裔、印第安原住民等等不同的种族和民族。实际上,相比于这些更少数的族裔,黑人同胞算是比较幸运了,比如原住民印第安人,人家直接被屠杀,连作奴隶的机会都没有。
而《与狼共舞》讲述的正是关于印第安人的故事。
凯文扮演的邓巴中尉(《隐藏人物》中凯瑟琳的上司也是凯文扮演的)
白人军官邓巴中尉在南北战争中立了功,政府赏了他一片土地作为驻地。怀着对自由生活的渴望,邓巴来到了遥远的西部哨所塞克威克。在这里,生活着一大批印第安苏族人,他们仍然过着原始的狩猎生活。起初,苏族人并不欢迎邓巴中尉的来到,认为白人只会带来侵略,邓巴中尉则怀着好奇心主动走进了苏族人的部落。随着故事的发展,邓巴中尉赢得了苏族人的信任,苏族人还送给他一个印第安名字“与狼共舞”。同时,邓巴中尉还爱上了一位在苏族部落长大的白人姑娘,但是好景不长,白人军队来到这片土地准备征服苏族人,而邓巴中尉则选择和苏族人并肩而战。
极富野性气质的印第安人
邓巴中尉和苏族人一同打猎
这部电影我小时候在中央六台看过,印象非常深刻,完整版的电影有着接近四个小时的时长,可算作是西部史诗了。影片中的苏族人长期保持着原始的野性,他们勇敢、坚毅,有着自己的生存之道;同时他们也极具人性,并不是什么尚未开化的原始种族,他们对待外来人其实也可以有包容、热情的心态,只是面对白人的侵略,不得不选择警惕。
和同样生活在苏族部落的白人姑娘”站立舞拳“相爱的邓巴中尉
故事主人公邓巴中尉这个角色也很值得说道。作为白人军官,邓巴中尉很难得的对印第安人保持了一种开放的态度,对于他来说,印第安人可以本可以成为朋友,没有必要成为敌人。同样是白人,传统的白人士兵对印第安人则是直接以武力相待,在最后的决战中,邓巴中尉甚至为此放弃自己白人的身份,只说印第安语,但要实现两个种族之间的和平已经不可能,最后他还是选择离开了苏族部落。
故事的另一位主人公之一,苏族人“锡跳鸟”
《与狼共舞》是凯文·斯科特纳导演的处女作(主演也是他),但这部处女作为他赢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和最佳导演奖两个大奖,说明影片本身足够打动人心。我们都知道印第安人的命运其实也很惨,在以往的影视作品中他们往往只能作为配角存在。在大量的美国西部片中,印第安人要么是被屠戮的土著,要么是面无表情的伙计,不是被同化,就是被猎奇,而在《与狼共舞》之后印第安人在美国电影中的角色也开始立体多元起来,比如《最后的莫西干人》,还有小李子夺冠之作《荒野猎人》,也展现了那种印第安人特有的智慧和野性。
5.
《老爷车》
《老爷车》(Gran Torino)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Clint Eastwood)导演 2008年作品
讲了黑人和印第安人,下面讲讲亚裔。
说实话关于亚裔的美国电影真是少之又少,在我的印象里,这部《老爷车》算是独有的。
本片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导演(也是我比较喜欢的美国导演之一),同时老爷子也独挑大梁演了主角。影片讲的是关于一个白人老人和一群美国少数族裔苗族人的故事。
老爷子的身体是真硬朗
老白人沃尔特是个退休工人,妻子离世后独自居住在亚裔社区,他有一个女儿和女婿,但是沃尔特对两人并不欢迎,因为他俩不是劝他去养老院就是来讹钱。独居的沃尔特照例每日干些零活,他有一部心爱的老爷车,这也引起了一群苗族青年的注意。这群青年属于一个帮派,准备去偷沃尔特的老爷车,不料被沃尔特发现,沃尔特直接开枪赶跑了他们,同时还结识了参与偷车的苗族少年陶。陶有一个姐姐苏,性格开朗,聪明伶俐,她和沃尔特成为了知心朋友,还主动推荐自己的弟弟陶来给沃尔特打工作为补偿。起初沃尔特很不喜欢陶,认为他胆小懦弱,像个娘娘腔,但是陶并不为所动,而是沉默着干完了所有工作。实际上陶是一个比较内向的少年,不善于表达自己,也正是这一点让他成为了帮派欺负的对象。在和陶相处的过程中,沃尔特开始逐渐认可了这个男孩,也接受了苗族人热情的款待,但那些苗族帮派却不肯罢休,他们绑架了苏并对其进行了殴打,还往她家里开枪,出于对苗族社区安定和两个孩子安全的考虑,沃尔特决定用男人的方式解决这个隐患。
姐姐陶比较成熟,能比较好地生活在两种文化之间
弟弟陶从小就没有父亲,寡言少语的他经常受各种欺负
我个人认为克林特老爷子的电影中总有一种美国片少有的人文关怀,年轻时演遍了英雄,到老来开始把镜头对准那些底层和少数群体。这部《老爷车》就体现了这一点,作为一个老白人,沃尔特起初很难不对亚裔抱有偏见,但在相处过程中才发现这群人的友好、善良。其实沃尔特本身就是孤寡老人,在和陶相处的过程中甚至产生一点父子之情。在最后的决战中(怎么又有最后的决战??)沃尔特孤身一人前去找帮派成员,并为此付出了生命,但其实他是希望以这样的方式教会陶更加勇敢,懂得反抗。
这张剧照的构图蛮有意思,是不是老爷子想突出点什么
一般很少有电影能激发我的情绪,但是看完这部《老爷车》我是的确有点被打动了。老爷子用自己的方式告诉我们:感情这种东西是可以超越种族、超越年龄甚至超越文化的。
电影最后沃尔特把老爷车的钥匙留给了陶,这也算是一种传承了吧
本片其实也不止于对种族主义的探讨,克林特用一个比较微观的角度展开讲了美国社会存在一些比较普遍的问题:移民问题、治安问题、教育问题等等。为什么苗族帮派会变得如此激进残暴还总欺负自己人?为何少数族裔至今仍旧难以融入美国主流社会?为什么老爷子最后会决定单枪匹马前去挑衅苗族帮派?这部电影其实很值得我们去思考。
6.
《美国X档案》
《美国X档案》(American History X) 托尼·凯耶(Tony Kaye)导演 1998年作品
讲了这么久,终于到今天的主角了。
没错,前面的电影虽然都不错,但在我看来,如果要讲种族主义都没有这部电影讲的透彻。《美国X档案》这部电影是你起初看起来感觉很套路,但是看完会察觉到那种铺面而来的压抑感和无力感的电影。
主角德瑞克,由爱德华·诺顿饰演
故事开始呈现的是黑白的色调,从后面的剧情可以推断出这里属于主人公的回忆部分。电影一开场是有一群黑人团伙闯入了白人社区准备进行盗窃,但是喊叫声引起了一位白人男子的注意,只见他赤身裸体胸口上还刻画着显眼的纳粹万字符的纹身,从床上跳起夺门而出,朝着黑人的车子猛地放几枪,这就是电影的主角,德瑞克(由爱德华·诺顿饰演)。
弟弟丹尼(左一),由爱德华·福隆饰演
紧接着时间拉回,画面变成彩色,应该是现在的叙事。一个剃着光头的少年在办公室里和他的黑人老师谈话。经过后面的剧情我们知道他就是片头开枪白人的弟弟,丹尼。黑人老师找来丹尼,因为丹尼不仅不学无术,还整天和一群狐朋狗友混在一起,他写了一个关于“Mein Kampf"(希特勒的自传《我的奋斗》)的报告交给老师,这让老师更加厌恶,决定亲自教他历史,而这堂课的的名字就叫“America History X"。老师给丹尼布置下任务,让他回家写一个关于这个的报告,写什么都可以,明天上课必须交上来,否则就会被开除。
回到家的丹尼首先见到了自己刚刚出狱的哥哥,原来哥哥德瑞克因为那次杀害了黑人而被捕入狱,判了3年,今天刚刚出狱。德瑞克曾经加入过一个白人新纳粹组织,里面都是种族主义的右翼极端分子,他们崇拜希特勒,极端憎恨来到美国的新移民。在这个组织里,德瑞克认识了不少”朋友“,现在他出狱了,德瑞克被当作了杀死黑人的英雄被这些人崇拜,还强烈要求他回到组织领导他们。但此时的德瑞克对此并不太在意,甚至有了抗拒的意思。
时间再次回到过去,片子里的新纳粹组织正策划一场针对少数移民的反对活动,而这个活动就是前往由少数移民开的超市进行打砸抢烧,在活动开始前,德瑞克还发表了一场鼓舞士气的演说,说完大家随即跑向超市对里面的员工大打出手(画面有些残忍我就不详述了)。
此时的德瑞克已经是一个极端的种族主义者
抢完超市,此时影片给了一个比较长的谈话环节:德瑞克一家在餐桌上就移民和种族主义进行了一场辩论。辩论刚开始还是你一句我一句,到后来说到激动处就开始不受控制了,哥哥德瑞克是个反黑人、反少数族裔的极端分子,而母亲、妹妹还有母亲的伴侣依然主张对少数族裔宽容,但此时德瑞克已经根本听不进去这些说辞,他抄起家伙就要和他们打起来,甚至还对妹妹拳脚相向。
原本也是三好学生的德瑞克(诺顿的演技真是蛮强的)
这里要提一下为什么德瑞克如此反感黑人,其实德瑞克原本也是个乖乖的好学生,学习上进,成绩优秀,所有人都认为他会有个好的未来。但是有一天自己的消防员父亲在出勤执行任务时被黑人枪杀了,而父亲当时所要清理火灾的地点就是黑人社区。父亲的死给了德瑞克很大的打击,父亲曾经给了他很大的影响(这一点我们会在后面提到),现在父亲被黑人杀害,自己又受到了当地白人极端分子的蛊惑,德瑞克也转变成了极端种族主义者。
这也就有了电影最开始德瑞克枪击黑人的那一幕,黑人开车落荒而逃,留下了一个落单的黑人,他跪在地上向德瑞克苦苦求饶,但德瑞克怎么可能轻易饶过他,他用了一种极其残忍的方式(自己可以去看看原片是什么方式)处理了这个黑人,此时警察赶到,逮捕了持枪的德瑞克。
出狱后的德瑞克厌倦了帮派斗争,主动提出和老大卡梅隆划清界限
接着电影又回到现在。弟弟丹尼受到哥哥的影响,也加入了这个新纳粹组织,而出狱的哥哥却叫弟弟不要再去组织,也不要再接近组织的头目,卡梅隆。原来这个组织也是有着明确的等级区分的(有种3K党的感觉),而大BOSS就是卡梅隆,这个极端种族歧视的老白男以纳粹思想来指导这个组织,还算是德瑞克和丹尼成为种族主义者的引路人。现在德瑞克不想再和这个组织再有任何瓜葛,但卡梅隆却认为弟弟丹尼是个可造之才要把他留下,两人不可避免起了冲突,德瑞克出手打倒了卡梅隆,带着弟弟丹尼仓皇逃出。对哥哥的行为,丹尼也很不解,自己最崇拜的人现在怎么变得畏手畏脚了,而此时哥哥给出了自己的解释。
德瑞克的黑人狱友,帮助德瑞克改变了对黑人的偏见
电影又一次回到黑白,入狱的德瑞克起初加入了一个白人的帮派,以免黑人帮派前来骚扰(没错监狱里也是有帮派划分的)。在监狱里,他被分配到和一个黑人一起干活的岗位,而此时的德瑞克依然对黑人抱有偏见。在工作中,德瑞克对这个黑人基本是不理睬的态度,而这个黑人也并不在意德瑞克态度,只是说自己习惯了,也清楚德瑞克对自己什么想法。某一次闲聊中,德瑞克无意看见帮派老大和一个拉丁裔罪犯干着什么不可见人的勾当,作为一个纯白人的帮派,是不应该和其他族裔有干系的,但别的人就让他少管闲事,这让德瑞克很是不满。
在黑人狱友不断的相处过程中,德瑞克发现原来这个黑人其实没有想象的那么不堪。他教给自己怎么处理这些繁琐的工作,还老是讲笑话给自己听,还告诉他自己因为偷电视被捕被判了6年,只是因为电视不小心砸到了警察的脚。而德瑞克杀了人也只不过判了3年,这一点也让德瑞克开始有了反思。
而另一件事则彻底改变了他的看法。由于和原来的帮派成员产生了嫌隙,德瑞克被这群人给不可描述(就是被那啥了)了,这不仅肉体伤害了德瑞克,还打击了德瑞克的自尊,原来的黑人老师来看他,他也情不自禁哭了出来。脱离了帮派的德瑞克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家寡人,他原以为那些黑人帮派的人会来欺负他,但是直到德瑞克出狱,这些黑人也没来骚扰他,只有德瑞克自己知道这是为什么。出狱之前,德瑞克找到了还在干活的黑人兄弟,向他表示感谢,还主动和他击拳,这里就说明,德瑞克已经开始放下偏见了。
哥俩好,有路一起走
听完了哥哥的故事,弟弟丹尼也若有所思。回到家里丹尼一边写着老师留给自己的作业,一边回忆起往事。原来当年在父亲出事前,德瑞克曾经和父亲有过这样一段对话:德瑞克说自己的老师让学生看一本关于讲述黑人族裔的书,而父亲却对此不以为然,告诉他看就得了但不要把这些往心里去。他还举了自己岗位上来了几个黑人的例子,这几个黑人成绩并不比白人好,但就是因为自己黑人的身份把白人给挤掉了,而现在自己不得不和这几个成绩更差的黑人做搭档。这一点也让德瑞克深以为然,对于黑人的看法就开始在德瑞克心底萌发了。而一旁的丹尼也一直仔细倾听着这一段对话,若有所思。
弟弟丹尼本来也是长发,后来学了哥哥剃了光头
回忆完这一段,丹尼也已经是泪流满面,他写完了自己的作业,去和家人互道晚安。而德瑞克也回忆起自己小时候和丹尼在海滩上玩耍的场景,但这次的回忆不再是黑白的,而是暖色调的。
如果电影到这里就结束了,它可以算上是一部中规中矩的反种族主义的电影,又是大团结的结局,哥哥浪子回头,弟弟也开始放弃自己的极端思想。但是导演显然不喜欢这样的结尾。
本来电影到这就该结束了
电影的最后,德瑞克送弟弟去上学,自己却被原来的黑人老师和警察叫去出面处理一下黑人帮派和原来新纳粹组织的冲突,德瑞克本已打算不再插手这些事情,但最后还是答应下来。从这里开始镜头就开始不断晃,伴随着掉帧,就意味着肯定有不好的事要发生了,我刚开始以为,是那群黑人帮派来找哥哥报仇了,不过没有。一辆汽车从德瑞克眼前驶过,他也仿佛预料到什么,急忙往弟弟的学校赶。此时弟弟丹尼正在厕所里方便,他一回头,出现了一个拿着枪的黑人学生,颤抖着双手,砰!砰!砰!……
匆忙赶来的德瑞克见到满身是血的弟弟止不住地哭嚎。
结尾确实蛮惨的
说实话这个结尾的确是把我震撼到了,前面见多了各种暴力镜头打打杀杀都不及最后一刻往丹尼身上开去的那几枪来的有力。当然有人会疑问为什么被杀的是弟弟,刚开始我也有点疑惑,于是看到前面原来一直是有伏笔:丹尼之前就在这个厕所遇到了这群黑人学生在殴打一个白人学生,丹尼上前去阻止,还很轻蔑地往黑人身上吐烟圈;另一点是哥哥出狱时,朋友来到他家给丹尼录像,让他说些关于歧视黑人的话,丹尼起初觉得没什么可以讲,但是在怂恿之下说了几句不堪入耳的歧视黑人的话,这些全都被录了下来;再结合之前说的黑人帮派和白人组织起了冲突,所以丹尼的死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而这样的结局也就道出了电影的主题:黑人和白人的恩怨,那是世仇,几百年来结下的梁子,根本不是个人说放下就能放的下的。
我强烈建议大家去看看这部电影,里面包含了对种族主义比较深刻的反思。这部电影也能给我们一点启示:纳粹主义是如何在美国复活,又如何继续毒害着美国青年;种族主义为何如此盛行,普通百姓避而不谈或者视而不见,极端分子却大行其道;仇恨是如何产生,又如何蒙蔽了理智和良心,让三好学生能干出杀人的事情。
在这部电影里,集体和个人都不是片面的:有好的黑人,也有坏的;有善良的白人,也就有恶劣的白人;一个角色在这个阶段是好的,到另一个阶段就变坏了。这个世界很复杂,它的构成也很多元,满怀仇恨去看待彼此的不同只会让自己掉入无尽的痛苦,但要学会包容和理解,必然要付出代价。
好了,关于种族的电影大概就讲到这里,除了美国,其实世界上许多地方都会存在种族问题,当然各国拍的关于种族话题的电影也不尽相同,诸如法国的经典喜剧电影《触不可及》、讲述同种不同族屠杀内斗的《卢旺达饭店》、如果把范围扩大一点,有控诉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第九区》(当然这是部科幻片)等等。
法国喜剧电影《触不可及》,我个人觉得蛮好看的,讲的也不仅仅只是种族关系
英国和南非联合摄制的《卢旺达饭店》,反战、反种族屠杀的经典,非常值得一看
美国、加拿大、南非联合制作的电影《第九区》,一部披着科幻外衣的讲述种族隔离制度的电影,初看不解片中意
除此之外,还有像《被解救的姜戈》、《杀死一只知更鸟》、《为所应为》这样关于种族的电影,有机会大家也可以看看。
昆汀导演的《被解救的姜戈》可能大家都比较熟悉了,这片英雄主义的浪漫气息过重,有点爆米花的感觉
1962年的影片《杀死一只知更鸟》,改编自美国作家哈珀·李的同名小说,好莱坞早期讲述种族主义的杰作
黑人导演斯派克·李导演的《为所应为》,同样讲述了一个黑人被白人警察暴力执法引起骚乱的故事,基本是和目
今天的话题就讲到这里,希望大家通过这些电影对”种族“这个话题能有新的思考。最后,用《美国X档案》的片尾作为本次专题的结尾,咱们下次再见!
图片来源:豆瓣、百度等
文章来源:公众号“点灯写字” 每周更新:杂文、影评、原创小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