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从民族的定义出发)

有人说,我们中华民族5000年。

这个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有人说,你们中国文明3700年。

这个判断的依据,又是什么?

还有人说,我们中华民族10000年。

这个判断的依据,又是什么呢?

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从民族的定义出发)(1)

要我说,既然是在确定我们中华民族的年龄,那么,我们首先必须确定我们“中华民族”中的这个“民族”之定义,然后,再根据这个“民族”之定义,来确定我们中华民族,到底是在什么时候产生的。

这样才能够真正地确定,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多少年,我们中华民族的年龄到底有多大。

根据《百度汉语》解释,民族,有两种含义。

一种,是指历史上形成的、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种人的共同体。

另一种,就是特指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具有共同心理素质的人们的共同体。

民族一词,对应于英语单词nation。

《布莱克法律词典》对于nation的定义是:拥有相同的起源、语言、传统,等等的一大群人,并且组成一个政治单位;当这个政治单位等于国家的时候,通常,就称为民族国家。

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从民族的定义出发)(2)

这就是说,民族,就是指经过长期历史发展而形成的,在历史、文化、语言方面,与其他人群有所区别的,具有相当独立稳定性的社会共同体群体;而且,这个社会共同体群体,不但是一个文化共同体,也是一个政治共同体。

那么,按照这样的定义,3700年前,是我们中华民族这个文化共同体,和政治共同体所产生的时间吗?

5000年前,是我们中华民族这个文化共同体,和政治共同体所产生的时间吗?

10000年前,是我们中华民族这个文化共同体,和政治共同体所产生的时间吗?

很显然,这三个时间,都不是我们中华民族这个文化共同体和政治共同体,所产生的时间。

那么,哪一个时间,是我们中华民族这个文化共同体和政治共同体,所产生的时间呢?

就是距今6500年。

距今6500年,神农氏炎帝,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第一代政治领袖,领导当时的天下各方“断鳌足以立四极”,从而形成了我们中华民族最早的政治共同体。

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从民族的定义出发)(3)

也是距今6500年,“龙马负图,神龟载书”的“祥瑞”出现在黄河与洛水,《河图》、《洛书》、《太极图》、《五行图》这“四象”,作为《易经》的核心,引发伏羲氏创作《八卦图》,从而形成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源头,使我们中华民族成为一个文化共同体。

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从民族的定义出发)(4)

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从民族的定义出发)(5)

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从民族的定义出发)(6)

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从民族的定义出发)(7)

此说,有什么根据呢?

先看一张图片。

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从民族的定义出发)(8)

上面这张图片,拍摄的是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出土的一座“天盖墓”。

这座“天盖墓”的下葬年代,就是距今6500年。

这座“天盖墓”在该遗址的最下层,也就是第五文化层。

她本身没有什么器物出土,而她的上一文化层,也就是第四文化层,所出土的器物是属于仰韶文化。

那么,这座“天盖墓”,是否也是属于仰韶文化呢?

No,不是的。

这座“天盖墓”,是属于赵宝沟文化。

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从民族的定义出发)(9)

虽然,这座“天盖墓”没有什么器物出土,但是,她有就地取材,用当地丰富的蚌壳所堆塑而成的龙、虎、鹿、蜘蛛等文化符号。

而这些文化符号,无一例外地都只能在当时的东北地区的赵宝沟文化遗址中找到。

当时的各地区其她类型的文化中,是不存在这些文化符号的。

这就说明,在当时,东北地区的赵宝沟文化,是出现在了中原。

而从形制上看,这座“天盖墓”,不是一座普通的墓葬,她是一座王墓。

也就是说,墓中的主人,是赵宝沟文化族群中的一个至高无上的王。

但是,这个墓主缺少胸骨以及手臂的下半部分;离断之处,都有被利刃所斩断的痕迹,显示其是属于战死。

在相距第五文化层只有百年的第四文化层,就是仰韶文化。

而仰韶文化是来自西方的渭水流域,也不是当地的本土文化。

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从民族的定义出发)(10)

那么,当时当地的本土文化又是什么文化呢?

当时当地的本土文化,应该是磁山文化和裴李岗文化。

但是,磁山文化和裴李岗文化,分别在这之前的距今7100年和7000年,就相继消亡了。

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从民族的定义出发)(11)

那么,根据这些考古信息,我们现在来分析一下,这座墓葬,是如何产生的呢?它能够给我们展现出一个什么样的历史画卷呢?

我们先看《三皇本纪》的记载:

太皞庖牺氏,风姓。代燧人氏继天而王。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牺于成纪……

养牺牲以庖厨,故曰庖牺。

有龙瑞。以龙纪官,号曰龙师……

木德王,注春令,故《易》称帝出乎震,月令孟春,其帝太皞是也。

都于陈,东封太山,立一百一十一年崩。

另外,其《索隐》还曰:

按皇甫谧,伏牺葬南郡,或曰,冢在山阳高平之西也。

我们从这些记载中,可以得到一些什么样的有用的信息呢?

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从民族的定义出发)(12)

这“庖牺氏”,也叫“伏牺氏”,就是伏羲氏。

伏羲氏虽然出身于成纪,也就是现在的甘肃天水秦安县一带,但是,他“养牺牲以庖厨”。

这就是说,他独立自主之后,就成了游牧民族,到草原上放牧去了。

我们重点注意这个伏羲氏的“羲”字。

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从民族的定义出发)(13)

“羲”的最初字形,就是一个“我 兮”。

“我”是一种武器,“兮”是一个叹词,其中的“丂”,就是表示神灵与祖先——“龙”图腾,合起来就是表示:“我们的龙一样的祖先,武力好强大啊”。

后来,在最初的字形上加上了一个“羊”,“兮”变成了“丂”,就表示这个武力强大的祖先,是以养羊——放牧为主要的生活来源。

再后来,字形中又添加“禾”,“我”变成了“戈”,就表示这个祖先也从事农业生产。

这样,“羲”,就是一个“半农半牧,尚武好战,以龙为图腾”的族群。

那么,这个族群,不就是对应着我们考古发现的东北地区赵宝沟文化族群吗?

而“庖牺氏”“代燧人氏继天而王”,不就是说明,他们从东北地区入主中原了吗?

这不是正好对应距今7100年和距今7000年,磁山文化和裴李岗文化的相继消失,以及距今6500年濮阳西水坡遗址中“天盖墓”的出现吗?

而“伏牺葬南郡,或曰,冢在山阳高平之西也”,这个“冢在山阳高平之西”,不就是指向了濮阳西水坡遗址的这座“天盖墓”吗?

那么,伏羲氏是怎么死的呢?

他又怎么还有另一个墓葬,是“葬南郡”呢?

我们再看上面的记载:

“都于陈,东封太山,立一百一十一年崩”。

“陈”,就是现在的河南淮阳。

而在当时,山东地区并不与大陆相连,淮阳在大陆的东部边缘,与山东泰山隔海相望,中间,有一片岛屿,就是现在的“济宁”。

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从民族的定义出发)(14)

“济宁”,这个地名的名号是什么意思呢?

“济宁”的意思,就是“众人齐心合力地划船,去抢占宝匣”。

这个“宝匣”里面有什么“宝贝”呢?

这个“宝匣”里面,有山东“泰山”这个“宝贝”。

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从民族的定义出发)(15)

“泰山”之所以为“宝贝”,就在于当时的“五行文化”里面,有“木居于东,主春季”的说法。

而伏羲氏是“木德王”,他们认为,他们部族是受“木神”保佑的,所以,他们就要根据“木居于东,主春季”的说法,去“东封泰山”,以让他们部族的“木神”回归“东方正位”。

从淮阳,过济宁到泰山,方向是从西南到东北。

如果在夏季,乘着季节性的“南洋风”,就很快可以从淮阳到达“济宁”,进而到达泰山。

正好,山东泰山,到现在还有“泰山石敢当”的习俗。

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从民族的定义出发)(16)

为什么“泰山石敢当”呢?

这就要我们知道,当时,还没有出现金属,人们的头脑中,是没有“金”的概念的,所以,当时的“五行文化”中,也不可能有“金”元素。

那么,当时的“五行文化”里面,相应的元素是什么呢?

就是“石”元素。

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从民族的定义出发)(17)

所以,“泰山石敢当”的习俗,就正是因应伏羲氏的“东封泰山”而来的。

伏羲氏要占领山东泰山,作为他们部族的神山,泰山周边的土著居民们,肯定会不乐意。

因为,那是他们的神山,一山不容二神。

那么,怎么才能够阻止运势正旺的伏羲氏部族,占领他们的泰山呢?

因为,“石克木”,而泰山上的石头很多,必然就有“石神”,所以,请出泰山上的“石神”出头,就可以阻挡伏羲氏部族的“木神”。

唐朝诗人李郢,有《上裴晋公》诗曰:

四朝忧国鬓如丝,

龙马精神海鹤姿。

天上玉书传诏夜,

阵前金甲受降时。

曾经庾亮三秋月,

下尽羊昙两路棋。

惆怅旧堂扃绿野,

夕阳无限鸟飞迟。

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从民族的定义出发)(18)

这首诗中的“龙马精神海鹤姿”一句,是一句用典。

那么,这个典出于何处呢?

我们要知道,这里面的“龙马”,就是一种龙。

我们在濮阳西水坡遗址的“天盖墓”中所看到的龙,就是“龙马”。

并且,我们只能在这个时期的这个墓葬中,才能看到“龙马”。

也就是说,濮阳西水坡遗址里的龙,就是我们能够看到的唯一的一种“龙马”形象。

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从民族的定义出发)(19)

这说明,“龙马精神海鹤姿”的这场战争,就是发生在距今6500年。

其中的“龙马”,是伏羲氏的图腾;其中的“海鹤”,就是山东土著部族的图腾。

在当时的山东,有一种土著文化,考古学上称为“北辛文化”。

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从民族的定义出发)(20)

“龙马精神海鹤姿”的这场战争,就是伏羲氏部族与北辛文化族群之间的一场战争。

而濮阳西水坡遗址“天盖墓”中的主人,作为伏羲氏部族的王,很可能就是在这场战争中战死的。

那么,伏羲氏“立一百一十一年崩”,是否也是因为这场战争呢?

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完全是。

因为,在这场战争进行的同时,伏羲氏部族,还和共工氏部族在进行着另一场战争。

而正是伏羲氏部族与共工氏部族之间的另一场战争,才导致伏羲氏部族与北辛文化族群之间这场战争的失败。

《三皇本纪》记载:

“当其(女娲氏)末年也,诸侯有共工氏,任智刑,以强霸而不王。以水承木,乃与祝融战。不胜而怒,乃头触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维缺。女娲乃炼五色石以补天,断鼇足以立四极,聚芦灰以止滔水,以济冀州。”

共工,就是奴隶的意思;祝融,就是奴隶主的意思。

共工氏,其实就是燧人氏,是当时已经被消灭了的磁山文化和裴李岗文化的主人。

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从民族的定义出发)(21)

祝融氏就是伏羲氏。

所以,共工氏与伏羲氏之间的战争,是属于奴隶起义。

而共工氏的奴隶起义,是依靠了两个条件的:一个,是洪水爆发;另一个,就是伏羲氏“东封泰山”,正在和当地的山东土著打仗。

共工氏“以水承木,乃与祝融战”,这个意思是说,伏羲氏是“木德王”,燧人氏就是“水德王”,伏羲氏有“木神”保佑,燧人氏就有“水神”保佑,所以,共工氏作为燧人氏的后裔,就要乘着洪水爆发,与伏羲氏决战。

而当时,伏羲氏正在与山东土著作战,他们还没有能够“东封泰山”,他们的“木神”还没有归于“东方正位”,所以,“木神”对于他们部族的保佑力不强,他们的江山也就“不周全”。

在这样的情况下,共工氏的起义,就导致祝融氏“不周山崩”。

这时候,女娲氏又来“以济冀州”。

冀州,就是当时从山西东部直到海边的一片地方,是共工氏曾经所拥有的地方,也是共工氏正在和祝融氏打仗的地方。

《三皇本纪》,其实是根据《淮南子》等其它史籍整理而来的。而在《淮南子》中,“以济冀州”一句的原文,为“杀黑龙以济冀州”。

这就说明了,女娲氏“以济冀州”,是去帮助冀州土著共工氏,打倒外来的统治者伏羲氏。

这样,伏羲氏就“立一百一十一年崩”。

那么,女娲氏当时在哪里呢?她为什么要去帮助共工氏打倒伏羲氏呢?

《三皇本纪》记载:女娲氏“代宓牺立”。

而宓牺氏就是庖牺氏。

因为,《三皇本纪》还记载:“结网罟以教佃鱼,故曰宓牺氏” ,“养牺牲以庖厨,故曰庖牺”。

这就是说,庖牺氏还没有出成纪的时候,就是宓牺氏。那时候,他们还是以“结网罟以教佃鱼”为生。

庖牺氏出成纪,以“养牺牲以庖厨”为生之后,才为庖牺氏。

而宓牺氏并不是全部出成纪,变成了庖牺氏,他们中有一部分,还是留在原地“代宓牺立”。

这就是女娲氏。

马家窑文化是仰韶文化的最后继承者。

马家窑文化是以蛙为图腾的。

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从民族的定义出发)(22)

并且,他们以三足陶器鬲,作为祭祀祖先的炊器。

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从民族的定义出发)(23)

“鬲”和“蛙”联合起来,就是“娲”。

所以,女娲氏,就是仰韶文化的主人,他们生活在渭水流域。

而渭水流域的下游,就是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

所以,女娲氏是从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去“以济冀州”的。

而女娲氏和伏羲氏是同族兄妹,她们为什么要去帮助共工氏这帮外人,打倒自己的同族兄弟呢?

第一,这对兄妹也太老了,都从渔猎时代跨越到农业时代了,有几千年的分道扬镳过程呢。

何况,燧人氏、共工氏也都不是外人,大家同为“风”姓,都是一个祖先传下来的。

第二,还记得“龙马负图,神龟载书”的故事吗?

这两次“祥瑞”呈现的地方,都与河南西部的渑池和陕州不远。

而渑池有最早发现的仰韶文化遗址,陕州有最早发现的庙底沟文化遗址。

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从民族的定义出发)(24)

那么,这两次“祥瑞”的呈现,与仰韶文化和庙底沟文化的主人女娲氏,有没有关系呢?

显然,这两次“祥瑞”的呈现,都是女娲氏的杰作。

“龙马负图”,这幅《河图》的载体,是伏羲氏部族的图腾“龙马”。

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从民族的定义出发)(25)

这其实就是女娲氏借助伏羲氏部族的神灵,要晓谕伏羲氏,“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事如棋局局新”,要和平,不要霸道。

但是,伏羲氏部族当时风头正劲,他们听不懂“神灵”的晓谕啊。

所以,女娲氏才要“杀黑龙以济冀州”。

而当伏羲氏被打败逃往南方之后,共工氏部族肯定不想善罢甘休,还希望女娲氏部族帮助他们继续乘胜追击。

这时候,女娲氏又借助共工氏部族的神灵“神龟”,来晓谕共工氏部族,实力对抗难分胜负,和谐共处才是顺应天道。

由于共工氏部族实力不济,不能独自乘胜追击,去消灭伏羲氏,所以,他们就“明白”了神灵的旨意,接受女娲氏“断鳌足以立四极”的倡议,与伏羲氏部族、女娲氏部族,还有山东地区的北辛文化族群,四方订立盟约,大家和平共处。

这样,就有了《三皇本纪》所记载的“女娲氏没,神农氏作”。

神农氏一共八代,其中的第一代为“魁隗氏”。

“魁隗”,一个为天上之鬼,一个为山中之鬼。

鬼是什么呢?

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从民族的定义出发)(26)

鬼,就是戴着大头面具跳舞的祭师,是部落或部族的首领,也是能够通神的人。

而带着大头面具跳舞,就是仰韶文化的习俗。

所以,神农氏就是女娲氏。

“女娲氏没,神农氏作”,就是女娲氏开创了一个新时代,成为了新时代的天下首领,这个天下首领,以教大家从事农业生产而成为神。

当神农氏成为天下首领之后,我们中华民族,就既有一个统一的政治体制,又有一个统一的文化传承。

湖南连山,是伏羲氏南逃时期所居足的地方。

伏羲氏被打败之后,才想起天降神瑞《河图》《洛书》,于是认真钻研,创造了《八卦》和《六十四卦》,这就有了所谓的“连山易”。

而“八角星纹”符号,也在湖南高庙等文化遗址广泛出现。

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从民族的定义出发)(27)

这是伏羲氏接受神农氏“断鳌足以立四极”之倡议的表现。

“八角星纹”,是以“四”而分为“八”的。

其中的“四”,就是代表当时的天下四大部族,“八”,就是代表四大部族和在他们的领域里生活的其他所有部族与部落。

“八角星纹”的含义就是四大部族结盟共和,天下政治统一。

安徽含山凌家滩文化遗址的“无足玉龟”及“含山玉板”,结合起来,更能够体现“断鳌足以立四极”的含义。

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从民族的定义出发)(28)

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从民族的定义出发)(29)

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从民族的定义出发)(30)

“含山玉板”出土的时候,是夹在“无足玉龟”的上下两片之间的。这在史籍中被称为“元龟衔符”。

这个“元龟”为什么“无足”呢?

“无足”就是“断鳌足”。

鳌足断了,鳌就不会动了,天下,就安定了。

“元龟”衔的是什么符呢?

就是以“四极”而统“八方”的符。

这个符指示的意义,就是要“立四极”而“统八方”,以“安天下”。

从考古学上看,正是濮阳西水坡遗址“天盖墓”落成的距今6500年 ,东北地区的赵宝沟文化转变成红山文化,山东地区的北辛文化转变成大汶口文化,仰韶文化也从渭水流域大力扩展至中原地区,长江流域也兴起了大溪文化,特别是各地区的文化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力度大大加强。这充分说明,当时天下的政治统一,带来了文化统一。

《竹书纪年》记载:

“《龙图》出河,《龟书》出洛,赤文篆字,以授轩辕,接万神于明庭,今塞门谷口是也。”

这段记载,说黄帝得到了上天授予的《龙图》《龟书》,也就是《河图》《洛书》,才名正言顺地成为了天下领袖。

同样是《竹书纪年》,又记载:

“洪水既平,归功于舜,将以天下禅之。乃洁斋修坛场于河、洛,择良日,率舜等升首山,遵河渚……二月辛丑昧明,礼备,至于日昃,荣光出河,休气四塞,白云起,回风摇,乃有龙马衔甲,赤文绿色,缘坛而上,吐《甲图》而去。甲似龟,背广九尺,其图以白玉为检,赤玉为柙,泥以黄金,约以青绳。检文曰:‘闿色授帝舜’”。

这些具有政治意义的文化传承,都是源于于今6500年的“龙马负图,神龟载书”。

所以,我们中华民族,从“民族”的定义上来说,是起源于何时?距今有多少年呢?

我们中华民族,起源于距今6500年!

我们中华民族,具有6500年的历史!

这是未曾间断的,既有史籍记载,又有考古发现予以证明的确凿无误的事实!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