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六月6是什么日子(今天是农历六月六了)

 六月六是农历中非常流行,也是夏季很受重视的一个民俗节日。北方的谷子刚刚开花,因而北方有“六月六,看谷秀”之谚,这一天山东等北方几省流行看谷秀、请姑姑、人畜沐浴、晒衣物等风俗习惯。

来自论坛的你,你的家乡是哪里?你的家乡在六月六有什么习俗吗?快来与大家分享一下。

临沂当地风俗:舌尖上的费县之6月6(过半年)

农历六月6是什么日子(今天是农历六月六了)(1)

“六月六,请姑姑”。有的地方六月六又叫姑姑节,盖因“谷”与“姑”音同之故。古时每逢六月六这一天,各家各户都要请回已出嫁的老少姑娘,好好款待一番。传说此俗由春秋战国时期狐偃改过故事而来。晋国宰相狐偃因功而骄横,其儿女亲家、晋国功臣赵衰直言数落其败行,反被气死。狐偃婿欲于六月六狐生日暗除之,并谋于其妻狐偃之女。狐偃女不忍,终返娘家密告于母。狐偃于放粮中亲见百姓疾若,已悟己错,更闻女婿此谋,愈加悔痛。于是翻然悔悟,于六月六登门向女婿认错,翁婿和好,倍加亲善。为了记住这个教训,狐偃每年六月六都要请女儿、女婿回来,征求意见,了解民情。这一作法后来传到民间,老百姓个个模仿,也都在六月六请回闺女,应个消仇解怨、免灾去难的吉利。

据说,我国酒令之“六六大顺”,其原意就是源自上面所说“请姑姑”之俗:由于六月六日处于气候多变时节,每当这天,有女儿嫁出的人家就会祈盼这天天气晴好,让女儿顺顺利利回家来,时间久了,人们的这种思亲之情就反映在酒令中了。

古人还讲究在六月六日沐浴,民间有“六月六,猫儿狗儿同沐浴”之说。清人潘荣陛的《帝京岁时纪胜》载:此日“内府銮驾苦、皇史宬(清皇家档案库)等处,晒晾銮舆仪仗及历朝御制诗文书集经史。士庶之家,衣冠带履亦出曝之。明代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妇女多于是日沐发,谓沐之则不腻不垢。至于猫狗之属,亦俾浴于河。”现在这一习俗好多地方仍然流行,六月天,气温水温高,正是沐浴的好时候。

我国许多地方,将“六月六”称为“天赐节”。传说,唐僧历经八十一难好不容易从西天取得真经,却在归途中不慎将佛经掉落大海,唐僧只好将佛经捞出晒干。本来这只是个传说故事,但古人却偏偏认定唐僧晒经这天是农历的六月六日,还据此把这一天命名为“天赐节”,意思是这一天“天赐佛经度众生”。

有趣的是,“天赐节”后来却发展成了“晒书曝衣节”。《帝京景物略》记载:“六月六日,晒銮驾,民间亦晒其衣物明沈德符《野获编》载:“六月六日,内府皇史成曝列圣实御制文集大函,为每岁故事。”六月六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皇宫内府趁时凉晒各类书籍文件,年年复之,久而影响民间,民间效仿,便在这天“日曝晒书衣裘”,形成习俗。此习古时甚重,甚至庙宇的城隍塑像,也要在这天重塑面身改换“新袍”,谓之“晒袍”。

据清光绪十八年修《泗水县志》载:“六月六日,晒书衣,造神曲,制麦食祀于院中,盖古献麦之遗意。”进入六月,逐渐进入了多雨潮湿季节,民间多在六月六这天搬出衣箱晾晒衣物,以防发霉、虫蛀,称为“晾箱”;读书人家也要在这天搬出书箱晾晒,称为“晒书”。

六月初六正当盛夏,是一年中太阳最猛的日子。据说这天晒过的衣服不生虫。寺庙此日晒经书,善男信女们纷纷前去观看,形成庙会。

夏季晒衣服书籍作为一种传统风俗,但是那时是在七月七日过,东汉史学家崔实的《四民月令》中说是七月初七的风俗。南朝宋代刘义庆《世说新语》记载晋朝名士阮咸的故事也说:“七月七日,北阮盛晒衣,皆纱罗饰绮。”可见晋代翻晒东西的习俗仍在七月七日。现在山东西南地区的济宁曲阜一带仍有七月七日晒衣书的习俗。以后何时改为六月六,则没有史料记载,想必是六月六太阳更烈更毒之故。此俗延至清代。据清代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载:“京师于六月六抖晾衣服书籍,谓可不生虫蠹。”现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在六月六晒衣服的习俗。

“六月六”这天还是山东民间祭祀山神和给麦王做生日的日子。

民间传说,六月六是山神的生日,山神管狼,祭祀山神是为了祈求山神管住野狼,使百姓面授野狼的危害。这天要到山神庙祭祀山神。在泗水南部山区,老年人带儿童进香,向山朝拜,以求山神庇佑平安。旧时,临朐、滕县一带也很流行祭祀山神。祭祀时,祭拜人口中念念有词:“从南来了一彭僧,背着蒲团去修行。无云山前有庙堂,砖墙石瓦修得强,山神老爷当央(正中)坐,两位哥哥相陪着,金纸银钱不害怕,女人走路不见它(指狼)。”因为古时候生态环境好,野狼等猛兽经常出现,人们为了防身而形成习俗。

六月六日,夏收刚刚结束,为了庆贺丰收,人们还给麦王做生日。在泗水民间,过“六月六”时,家家制酒备馔,供香、烛、鲜果等祭品,在家中香台上摆供敬天,祈祷丰收。古俗要用麦面做馒头,举行献麦之礼。

由此山东各地形成了一些饮食习俗。山东临沂区域还有吃面条的习惯,意在“六六大顺”,青岛即墨等地要吃凉面,胶东地区的长岛、荣城等地吃包子,有民谣说:“六月六,看谷秀,碗大的包子一包肉。”莱阳吃水饺,有俗语说:“六月六,看谷秀,不吃馉饳(水饺)光臭头。”邹平、淄川等地吃炒面,据说把炒面炒老一些,吃了一夏天不拉肚子,潍坊高密等地说吃炒面治痢疾,其实是在这个日子天气炎热,吃炒面既凉快又省事,直到现在人们沿用此习俗,意在去暑降温。

惠民县农历六月初六,天气返潮,食物易于发酵,民间开始用大麦造曲,以作醋、酱酵母。妇女们还特别注意翻箱晾晒衣物,以除潮气。六月初,正值谷子抽穗阶段,人们盼雨心切,习惯聚集地头观看长势,有"六月六,看谷秀"和"大旱不过六月六"之谚语。六月正值酷暑天气,许多习俗都与消夏抗暑,卫生保健有关。

烟台威海一带有一个非常独特的习俗,就是在六月六这一天,许多人家都蒸面兔子。心灵手巧的农家妇女各显手艺,用白面作成各种形状的兔子,切出一对儿长耳朵,用红小豆(赤小豆)做眼睛,剪一个小三瓣嘴儿,捏一个小短尾巴,活灵活显的,或蹲兔或跑兔或躺兔,或两只兔子相傍而卧,或将一只小兔子放在大兔子身上,作成一对母子兔,形态各异,情趣横生。最绝妙的是有好事勤快的人会去采来新鲜的百合花蕊揉到面里去,面就成了黄色。出锅时,白的雪白,黄的娇黄,暄腾腾的,丰腴肥硕,憨态可爱,真可谓一锅丰美的“兔子肉”,令人不忍张口去吃。一般地,除了当天中午全家人都吃之外,剩下的数量已不多了,大人舍不得吃,就分给孩子们自己保管,这在过去时代的孩子眼里是很大的财富了,大多十分珍惜,总也看不够,总要放几天才舍得吃掉。 烟台栖霞有的地方也有用百合蒸黄疥疤儿(疥蛤蟆)、黄面兔儿的习俗。巧手的乳山农家女子蒸出的兔羔子、刺猬、蟾蜍等,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如同精巧的工艺品。这一习俗,至今仍存。

这个时节烟威一带新麦子刚上磨,人们心中对新粮入囤充满了喜悦,为了庆贺丰收,没有别的形式,就用了这种最简单的做一顿面食的方式来表达,这与南方的“吃新”或“尝新”是同样的含义。这其中还包含了对土地、对粮食的一种感恩。这一天的习俗给孩子们带来了许多的欢乐。

六月六吃炒面,是泗水民间相传的古俗。把小麦、高梁等五谷杂粮炒熟后磨成面粉,加盐或糖后搅拌成糊状食用。据传,此日吃炒面,可防秋凉腹泻。旧时,如遇丰收之年,六月初六这天各村集资,在村外路口处搭棚、设供桌,敬天祭神。供桌上供奉玉皇大帝的牌位,摆上供品,请道士念经,乡民皆跪地磕头,焚纸帛,诵祭文,庆贺丰收,请求老天免降雹灾,以祈求来年获得更大的丰收,这个仪式俗称“打路斋”或“祭雹子”。

过去,泗水民间有给小孩“留八岁毛”的习俗。八岁之前的小孩始终留小辫子,称为“八岁毛”。到八岁这年的“六月六”再剃去,俗称“剃羊胡子”。

此外,过去天花泛滥时,“六月六”这天还有供痘疹娘娘的习俗。

按民间的说法,“六月六”这天,结婚三年以内的新媳妇不能回娘家,有俗语谓:“六月六,死娘家的舅。”意思是如果结婚三年之内的新媳妇回娘家,会将娘家舅舅妨死的。

还有一种风俗,即这年六十六岁的老人,不论何时生人,都在六月六日过生日。出嫁的闺女,这天要回娘家给父母做寿,礼物是一块肥肉,故民间有“六十六,吃块肉”的说法。老人在吃这块肉时,,要倒坐在门槛上吃,据说这样倒坐吃了肉,还能再活六十六,意为祈望自己长命百岁。

阳谷、聊城、高唐一带盛产莲藕。六月,正是荷花盛开的时节,故在六月六这天;人们还有赏荷的习惯,十里八乡的男女一齐拥到荷花盛开之处,观赏荷花的美姿,女青年故意指示男友下水摘荷赠送于己,以表爱情。

转自于临沂社区《骄傲的斑马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