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的口语交际(我们的节日口述民俗)

封面新闻见习记者 杨芮雯

“杏儿黄,麦儿黄,五月初五是端阳。门插艾,插菖蒲,艾蒲芳香绕屋梁。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这是旧时流行甚广的一首描写过端午节的民谣。端午节将至,粽子的香味飘散在简阳的大街小巷,街边上坐满了摆摊卖陈艾的老年人,空气中飘散着植物特有的带有苦味的清香,两种气味混合在一起,是这个城市在端午节最具烟火气的味道。

传统节日的口语交际(我们的节日口述民俗)(1)

封面新闻记者来到简阳石桥古镇,只见家家户户门口都挂上了艾草和菖蒲,许多妇女老人正悠闲地坐在自家门口,娴熟地包着粽子,为端午节的家庭聚会做准备。“其实在过去的简阳,粽子不是端午节的必备美食”,今年80岁的“老简阳”王爷爷说道。尽管粽子和龙舟赛这两大端午特色已经在现代人们心中根深蒂固,但是在老一代简阳人的记忆里,“水上捉鸭子”和“荷叶包子”才是不可替代的端午节“白月光”。

荷叶包子配泡鸭蛋

跟随着王爷爷的记忆,时光回溯到50年代的简阳。在那时候的端午节,他的母亲会早早的去山上割回来一些菖蒲和陈艾,把两种植物合在一起吊在大门边,父亲则麻利地杀掉一只白色公鸡。“我们当时没有吃粽子的习俗,端午当天早饭就是荷叶包子和泡鸭蛋,这和很多地方是不一样”。王爷爷说道。

“荷叶包子”不是真正的包子,它没有内馅,实际上更类似于馒头的做法。把酒曲子和水加入面粉,醒发过后用大片的红薯叶子包裹然后放入蒸笼里,片刻后清香扑鼻,再配合着糖渣一起吃,这成为了老一辈简阳人心中独特的儿时记忆。“过去在端午节前几天,我会因为马上能吃到荷叶包子而开心得睡不着觉,后来改革开放,人们的生活条件变好了,渐渐没人做荷叶包子了。越来越多人吃粽子,肉馅的素馅的,我也尝过很多美食佳肴,但是当初荷叶包子带给我的那种发自内心的期待与满足却再也没有过了”。

除此之外,王爷爷介绍道,在以前,简阳的人们也会喝雄黄酒,同时会用手指蘸点酒在小孩的脸上、耳孔、鼻子上。饭后,人们会用雄黄水把房子周围撒一圈,因为他们相信这可以达到驱蛇的效果。等到日落的时候,母亲会用各种草药烧一锅水给孩子们洗澡,因为人们相信,在端午节这天,百草都是药,用来洗澡对身体好。“现在的端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挂菖蒲陈艾的习俗还在,但荷叶包子变成了粽子,泡鸭蛋和皮蛋同时登场,喝雄黄酒的逐渐少了,听说雄黄不利于身体健康”。

传统节日的口语交际(我们的节日口述民俗)(2)

水上捉鸭子

《简阳民俗》记载,划龙舟在简阳称作划龙船。在端午节举行隆重的龙舟竞渡活动,竞渡前一般都要先祭屈子庙。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穿着新装,扶老携幼,并抬着龙头,先到屈子庙朝拜,供以粽子、包子、酒水等物祭奠屈原遗像。然后由主祭人将一条红绸系到头龙的头上,由头桡将龙头扛到江边洗浴,洗完后将龙头安于船首,这才开始赛龙舟,同时还要进行“抢鸭子”活动。

在上世纪7、80年代人们眼中,一只肥美的鸭子可是一件诱人的奖品。所以在娱乐匮乏的年代,“抢鸭子”是一个颇受瞩目的端午节特色活动。那时,简阳市民们会集聚在沱江边上,兴致高昂地为河上划龙舟捉鸭子的选手加油助威。一只只鸭子看似笨拙悠然地漂浮在水上,实际上总是能灵活地躲过龙舟选手伸上前的“魔爪”,急得船上的人抓耳挠腮。一些人在船上捉鸭不便,干脆脱掉上衣,气急败坏地跳入水中,却不如鸭子游得快,惹得岸上的人一阵阵爆笑。一些水性好的市民也来了兴致,纷纷跳下水加入“捉鸭”大军,比赛由此走向高潮。

“当时的人们的幸福来得很容易,抓住鸭子的人会开心得像中了五百万大奖一样。现在各地举办的端午节活动都有划龙舟赛,但是‘水上捉鸭子’却只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和书里了。虽然现在已经没人稀罕捉鸭子,但是当时场面的热闹欢腾劲儿,这么多年我仍然记忆犹新”,王爷爷说。

传统节日的口语交际(我们的节日口述民俗)(3)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