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人对林则徐的历史评价(民族英雄林则徐)
#我在头条搞创作第二期#
公元1785年,林则徐出生于一个家无余财,且还有负债的基层家庭。
林家的祖上虽然没有出过什么名人,但是他家也曾勉强算是中产之家,但是熟悉历史的都知道,随着一个王朝的发展,各种资源总会向上汇聚,而中下层的阶级难免会走向赤贫、林家因为一直没有人带上红顶子保住家业,所以自然难免走向中落。
不过林家和一般基层人家不同的是,他们并没有任命,而是几代人一直在读书,希望能有一天重振门楣,所以林则徐的父亲虽然没能解决家里的温饱问题,却也一直读书不辍,在林则徐出生时,他还是当地的私塾老师,并还有一个廪生的身份,此外,林则徐的外公也是一位读书人(贡生)。
因此林则徐的童年虽然在生活上比较拮据,但是在教育上却没有拉在起跑线上,以至于林则徐少年时就吟出了“山登绝顶我为峰”。
言传不如身教,这真是父母教育子女的不二法门。
公元1796年,林则徐当选佾生,时年只有12岁,三年之后,他拿下了府试第一,第二年林则徐成了秀才,1804年,林则徐当上了举人,按照林则徐的学识,他接下来应该能继续通过会试,但是古代的科举远没有今天的高考公平,至于原因,懂的自然都懂,于是林则徐在接下来的京城会试中落榜了。
林则徐落榜之后,一边继续求学以期再考,而另一边,他则为了生计开始“打工”,当时林则徐的雇主是厦门海防同志房永清,林则徐当时的工作主要是处理文书,不过这些文书涉及的内容多和进出口的内容有关,而厦门当时又是清廷重要的进出门户,所以林则徐在此期间接触了不少西洋知识,以及进出口商贸中的猫腻,这其中就包括鸦片的问题。
真正的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福建巡抚张师诚,曾在做地方官时就认识了林则徐,并认为林则徐是“大器”,后来他当上福建巡抚之后,就把林则徐给调到了身边当幕僚。
张师诚在后世虽然远没有林则徐出名,但在当时他却是位不折不扣的大咖,他早年考中举之后,
凭实力当上了“小军机”(军机章京),后来要不是和和珅不对付,可能早早地就成了军机大臣,不过好在和珅随着乾隆一起去了,嘉庆皇帝又重新启用了他。
张师诚是嘉庆朝著名的能吏,他历任多地,不光在民政、经济上有一定建树,在军事领域也有一些涉及,而他后来能成为一方大员,说明他在权术和人脉上也有一定的能力。因此林则徐在张师诚身边时,除了当个“打工人”,其实也算是跟在张师诚身边当“学生”。
公元1808年,自以为学成的林则徐再次进京考试,结果林则徐再次落选,林则徐落选之后再次到了张师诚的身边学习。公元1810年,林则徐再次前往北京参加科举,不过这次他不是自己去的,而是跟着回京觐见嘉庆皇帝的张师诚一起,这次林则徐不光科举高中,还进入了翰林院,从此开始了自己的京官生涯。
林则徐在京期间,最大的收获是在翰林院博览群书,他早年的文书、幕僚工作为他积累的大量的实践经验,而翰林院院的书籍则完善了他的知识体系,等到他出任江南道监察御史时,他很快就从发现了河南的河工问题,并提出了很有针对性的建议,因此获得了嘉庆皇帝的认可。
林则徐因为早年接触的多是基层,后来又进入中央,所以对清朝的问题有了立体的认识,加上他本人做官的目的也不是为了钱财,所以他进入体制以后,偏重的也多是经世济民的方向,他早年曾著有一本叫《北直水利书》的水利专著,这对于当时那个腐朽的大时代来说,这是非常难得的。
不过虽然林则徐有心报国,但是奈何嘉庆不是个有担当的皇帝,所以林则徐在嘉庆朝有点发挥不出来,等到稍微有点雄心的道光上台之后,林则徐的能力才算有了真正发挥的余地。
盐业是古代朝廷的重要经济组成部分,但是因为各种原因,到了道光年间,两淮的盐业亏损一度达到了八位数,道光皇帝为此大伤脑筋,后来道光安排陶澍去处理两淮盐务,陶澍又找了当时已经有了一定声名的林则徐,结果这俩黄金搭档携手扭转了当时的局面;
林则徐在地方任职期间,还曾因为善于处理刑狱,而被当地人称为“林青天”,至于他在各地治理河务、管理民生的成绩,也是非常亮眼,最值得一提的是,早在道光初年,林则徐就对属地江苏的鸦片泛滥进行了强有力的治理,并取得了一定成效,这也是他后来能被道光派去虎门销烟的原因之一。
很多人都知道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但有些人不知道的是林则徐在广州可不仅仅只是“虎门销烟”,其实他在广州期间,还曾大力推广学习西方知识,毛爷爷因此称他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除了学习西方的先进知识,林则徐也积极谋划抵御西方的入侵,并几次帅兵回击了外国的挑衅。
不过可惜的是,当时的清朝已经腐朽不堪,道光为了自己的位置,就把林则徐这员大将给贬去了西北。一般人背了黑锅、受了委屈可能就会躺平,但是人家林则徐却并没有,他在新疆期间也做了很多的贡献,时至今日,新疆还有很多和他有关的印记。
公元1745年,道光又重新启用了林则徐,当时林则徐的职务是陕甘总督,道光让林则徐去陕西并不是为了补偿他对林则徐的愧疚,而是希望借林则徐的能力去“灭火”。当时道光对西北的赋税较高,结果引起了武装反抗,道光一看事情棘手,这才重新启用林则徐,结果林则徐马到功成,再次为道光分忧。
云南一直是清朝的银(不是钱)袋子,但是因为朝廷压榨太狠等原因,结果导致云南矿区不太平,广建时刻又是林则徐前去当云贵总督,结果林则徐再次立功。此事过后,已经年过花甲的林则徐,终于倒在了工作岗位上......道光给他的谥号是“文忠”。
林则徐的一生,真正做到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不过很可惜的是,一般人只知道他的“虎门销烟”,却不知道那不过是他人生中的一小站而已。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