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二线城市加入救市(一个二线城市的)
文/刘博团队
01
今年前三季度,郑州成为第一个系统性放松调控政策的二线省会城市。
在特大暴雨灾害和多轮疫情冲击下,郑州楼市,松绑加放松,还祭出了“货币化安置”这个大杀器,
针对当下郑州楼市困境,12月20日,在十七届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上,郑州市市长再提七条“救市清单”,勾勒出新一轮化解楼市难题的方案。
具体看,七条大招包括:
一是申请中央专项借款。两批次借款210.5亿,涉及保交楼14.5万套,已报住建部审核。(保交楼)
二是协调银行配套融资。筹资32.69亿元,落地18.45亿元。(保交楼)
三是设立纾困基金。省市分别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地产纾困基金,已落地投资约33亿元。(保交楼)
四是调整首付比例。研究将首套房首付比例降至20%,二套房首付比例降至40%,进一步降低个人贷款利率。(需求端)
五是确立“统贷统还”模式。形成棚户区改造资金筹集、使用、偿还闭环的市场化统借统还机制。(需求端-供给端)
六是发展租赁住房。不再新建人才公寓、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通过回购存量商品住房形式筹集房源。(去库存)
七是督促房企瘦身自救。处置优质资产、盘活有效资产等方式瘦身自救。(房企)
从这七个大招的具体内容可以看出,
第一,目前郑州把保交楼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从中央、地方、银行各层面筹集资金,优先解决烂尾楼问题。
第二,继续在供需两端发力,在降首付、降房贷利率的同时,利用货币棚改,减少存量住房,增加购房需求和购房资金,直接改变楼市的供需关系。
2022年到2024年,郑州三年棚改货币化工作,将成为郑州楼市发展的一个新动力。
第三,想办法降库存。利用回购商品房方式发展租赁住房。
此外,顺带督促房企自救。
可以说,烂尾楼、库存量大、需求低迷,正是当下郑州楼市的顽疾所在。
郑州官方的这几招,可谓对症下药。
02
作为河南省省会,郑州市一度因为排名全国第二的烂尾楼冲上热搜。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郑州烂尾楼面积约440万平方米,烂尾率高达9%。
2022年上半年全国50城烂尾楼数据统计
截止2022年7月16日,在全国至少出现了271份停贷告知书,郑州高居烂尾停贷城市榜首。
271份停贷告知书的城市归属地数量排行TOP10(份)
用一个更直观的数据看,据克尔瑞数据统计,郑州有106个问题楼盘,涉及居民超过60万人。
郑州常住人口约1274.2万,郑州主城区总人口729万(2022年5月3日发布的8个主城区核酸检测人口729万)。
按主城区人口算,这意味着,每100个郑州人中至少有8个人买到烂尾楼,按五口之家算,每20户就有1户买到烂尾楼。
大量烂尾楼,不仅浪费土地资源,破坏城市形象,还严重损害购房者的信心和利益,因此上升为当地民生问题。
所以,地方政府不得不牵头来筹集资金,确保停工楼盘重新开工,顺利完成保交楼任务。
除了烂尾问题,郑州楼市更虐心的是天量的住宅供应,直接把整个市场砸在地上。
据郑州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披露的2022年第三季度郑州市存量住宅用地信息显示,市区831个项目,存量住宅用地总面积3251.69公顷。
其中,未动工土地面积869.56公顷,已动工未竣工土地面积2382.13公顷,未销售房屋的土地面积为801.88公顷。
若按照高层住宅3.0的容积率计算,郑州住宅的潜在供应量为3251.69万平米*3=9755.07万㎡,接近1亿㎡。
按照此前年均1300至1800万㎡的销售速度,郑州潜在库存的消化周期为5.4-7.5年。
按照克而瑞数据,11月,去库存困难户郑州的去化周期高达57个月,接近5年,和测算的数据相比,取的是最低值。
也就是说,如果郑州的楼市需求没有明显好转,那么,未来即使不卖地不新建房子,存量住宅也能慢慢卖至少7-8年。
这也就是为什么郑州要重启货币棚改这个核武器的原因之一了。
像合肥、杭州等城市,库存消化周期在1年以内的城市,稍微放松一下限购限贷政策,楼市热度马上反弹。
但是换作郑州这样一个库存消化周期动辄5年以上的城市,只能下猛药。
而郑州此次出台的“救市”政策,对其他城市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
比如房地产库存高企、去化周期超24个月的压力城市;
土地财政依赖度高但楼市量价齐跌的城市,都有很强的动力来调整首付比例,以及出台货币化安置政策。
03
对于政策,郑州已经出尽利好。
对于经济,今年前三季度,郑州在遭遇疫情打击的情况下,GDP总量达到9968.41亿元,排在北京、天津、青岛前三甲之外,在北方城市中排名第四,说明郑州的经济运行还可以。
总的来讲,郑州作为强省会,汇聚资源能力超强,未来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从城市首位度来看,上半年郑州GDP占全省的比例(21.9%)比较靠后,这正显示了它未来还有增长潜力。
另外,过去5年,郑州GDP占全省的比重有所提升,而且在全国省会城市里算提升比较快的一个。
所以,长远看,郑州这个城市值得看好。
那么,郑州要解决发展问题,关键在于利用地利优势,继续提升产业能级,把已有的中低端制造业进行升级,加强创新和新型产业的发展。
由此带动人才聚集,提高居民收入,提升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