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元宵节的由来和习俗 欢歌笑语话元宵

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元宵节”,亦称“上元节”或“灯节”。

节日元宵节的由来和习俗 欢歌笑语话元宵(1)

上元节的由来,据《岁时杂记》记载,沿袭的是道教的陈规。

道教篤信“三元神”,其中包括上元天官(天官大帝),生日是正月十五;中元天官(地官大帝),生日是七月十五;下元水官(水官大帝),生日是十月十五。所以,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称为“中元节”,十月十五称为“下元节”。

据说早在两千多年前,汉文帝(公元前179年至157年,另有一说为公元前180年至140年)为庆祝周勃勘平“诸吕之乱”,大赦天下,普天同庆。每逢此夜,汉文帝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

夜,在古代又称为“宵”。正月又称为“元月”,汉文帝把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这一夜就叫“元宵”。

不过当时还没有放灯的习俗,直到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汉明帝为了提倡佛教,才赦令在元宵节点灯,以示对佛教的尊重,这是元宵节放灯的起源。

节日元宵节的由来和习俗 欢歌笑语话元宵(2)

另一种说法是汉武帝时期,司马迁修改历法,创建了“太初历”,把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据传说,汉武帝当政后曾久病不愈,求助太乙神之后,竞然奇迹般的康复。于是,于元鼎5年(公元前122年),始建太乙祠坛祭祀,每逢正月十五,便通宵达旦以盛大灯火祭祀,自此形成了元宵节张灯结彩的习俗。

据《隋书、音乐》记载:“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夜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由此可见,隋唐宋以来,元宵放灯便盛极一时。

南北朝时期,元宵放灯比汉朝更热闹。梁简文帝曾作《列灯赋》,描写元宵节的张灯景象:“南油俱满,两漆争燃。苏征安息,蜡出龙川”。

节日元宵节的由来和习俗 欢歌笑语话元宵(3)

隋朝初年,有大臣向隋文帝提议禁止元宵节庆祝活动,理由是盛大的元宵节活动浪费财力,男女杂伴有损教化(有点象现在禁放烟花爆竹的味道)。文帝出于天下初定、财力有限和礼教方面的考虑,下诏禁止元宵节庆祝活动,还有官员因禁绝元宵节活动不力而被罢官。

可隋隋文帝的儿子隋炀帝,却大力提倡元宵活动,并大肆铺张元宵张灯,还多次微服观赏元宵灯市。据《隋书、炀帝记》记载:“六年春正月,丁丑,角抵大戏于端门街,天下奇伎异艺毕集,终月而罢。帝数微服观之”。

到唐玄宗时期,每逢正月十五,就在宫廷中用绢丝扎成20节、高150丈的灯楼,上面悬挂金银珠玉穗坠,铮铮有声。

节日元宵节的由来和习俗 欢歌笑语话元宵(4)

宋朝城市生活进一步发展,元宵灯火更为兴盛。帝王粉饰太平,与民同乐,元宵节亲登御楼宴饮观灯。张灯的时间也有三夜扩展到五夜,新增正月十七和十八两夜。最初只限于开封府,后地方州郡纷纷效仿,成为通例。

宋元易代之后,元宵依然传承。但灯节也和其它聚众活动一样受到政府限制。明代全面复兴宋制,元宵放灯节俗在永乐年间延至十天,京城百官放假十天。民间观灯时间各地不同,有三天、五天、十天不等。

节日元宵节的由来和习俗 欢歌笑语话元宵(5)

清代的元宵灯市依然热闹,只是张灯的时间有所减少,一般为五天,正月十五为正灯。

《燕京岁时记》说,北京的元宵灯火以东西牌楼及地安门为最盛。其次是工部、兵部、东安门、新街口、西四牌楼稍微可观。花灯以纱绢、玻璃制作,上绘古今故事,以资观赏。冰灯是清代的特殊灯品,由满人自关外带来。这些冰灯,华而不奢,朴而不俗,极具观赏性。

节日元宵节的由来和习俗 欢歌笑语话元宵(6)

应该说清代的冰灯,是当今东北地区冰灯的鼻祖。而长春的冰灯展览,更让人赏心悦目,留恋忘返!

元宵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传承,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们迎来全面小康,向着第二个百年目标奋进的历史新时期,如何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值得认真思考!,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