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节是全世界的节日吗(全民节日被曲解的西方情人节)
情人节(英文:Valentines Day),又名圣华伦泰节,在每年的2月14日,是西方的传统节日之一在这一天,人们互送巧克力、贺卡和花,用以表达爱意或友好这一节日原来是纪念两位同是名叫华伦泰的基督宗教初期教会的殉道圣人
据说在公元3世纪,罗马帝国皇帝克劳迪乌斯二世在首都罗马宣布废弃所有的婚姻承诺,当时是出于战争的考虑,使更多无所牵挂的男人可以走上争战的疆场但是有一个名叫瓦仑廷(Sanctus Valentinus)的神父没有遵照这个旨意,而继续为相爱的年轻人举行教堂婚礼事情被告发后,瓦仑廷神父先是被鞭打,然后被石头掷打,最后在公元270年2月14日这天被送上了绞架被绞死14世纪以后,人们就开始纪念这个日子现在,中文译为“情人节”的这个日子,在西方国家里就被称为Valentines Day ,这个节日不是情人们的节日,而是为了纪念那位为情人做主而牺牲的神父应该是一种有情人对恩人的感恩怀念表达
还有一种说法:瓦伦丁是最早的基督徒之一,那个时代做一名基督徒意味着危险和死亡为掩护其他殉教者,瓦沦丁被抓住,投入了监牢在那里他治愈了典狱长女儿失明的双眼当暴君听到一奇迹时,他感到非常害怕,于是将瓦沦丁斩首示众据传说,在行刑的那一天早晨,瓦沦丁给典狱长的女儿写了一封词意恳切的告别信,落款是:From your Valentine (寄自你的瓦伦丁)当天,盲女便在他墓前种了一棵开红花的杏树,以寄托自己的情思,这一天就是2月14日同样,这个传说传递的也是一种感恩的心绪
奇怪的是,在中国人的理解中,情人节就是情妇情夫节,是一种偷情者的公开节日也许过于开放的中国人对情人关系有着传统的缠绵心结
其实,中国人已经在公开地自豪地宣称:中国在习俗上有三个节日可以称为“情人节”,似乎还被列入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七夕节,已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原名为乞巧节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从历史文献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在我国,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气温暖,草木飘香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闪耀,一道白茫茫的银河横贯南北,争河的东西两岸,各有一颗闪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遥遥相对,那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七夕坐看牵牛织女星,是民间的习俗,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称为乞巧节人们传说在七夕的夜晚,抬头可以看到牛郎织女的银河相会,或在瓜果架下可偷听到两人在天上相会时的脉脉情话女孩们在这个充满浪漫气息的晚上,对着天空的朗朗明月,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红技法娴熟,更乞求爱情婚姻的姻缘巧配过去婚姻对于女性来说是决定一生幸福与否的终身大事,所以,世间无数的有情男女都会在这个晚上,夜静人深时刻,对着星空祈祷自己的姻缘美满
中国人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他们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读书人把七夕又叫“魁星节”,也称“晒书节”,保持了最早七夕来源于星宿崇拜的痕迹
“七夕”也来源古代人们对时间的崇拜“七”与“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给人以时间感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旧北京在给亡人做道场时往往以做满“七七”为完满以“七曜”计算现在的“星期”,在日语中尚有保留“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在台湾,七月被称为“喜中带吉”月因为喜字在草书中的形状好似连写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岁又称“喜寿”
近年,中国年轻人又以庆祝西洋情人节的方式庆祝七夕,其实在内容上与传统习俗已并无关系
七夕,月、日皆为七,故也称重七农历七月古称“兰月”,故七夕又称“兰夜”这一天又称作“香日”,因俗传七夕牛女相会,织女要梳妆打扮、涂脂抹粉,以至满天飘香,故称这一天还有一种特别的说法,叫做“星期”因为牛郎织女二星所在的方位特别,一年才能一相遇,故称这一日为“星期”王勃的《七夕赋》“伫灵匹于星期,眷神姿于月夕”,就把“星期”与“月夕”相提并论,点出了一年四季中与亲情、与爱情相关的最美好、也最凄楚动人的两个夜晚“七夕”也叫“巧夕”,因七夕有乞巧的风俗,七夕节以少女拜仙及乞巧、赛巧等为主要节俗活动,故也称女节,亦称女儿节、少女节因乞巧、乞文等俗多由少女、童子为之,故又称“小儿节”
中国人特别会“制造节日”,当今的节庆活动更是多如牛毛,各省市、各乡镇,都在制造自己的节日,有国家级的庆典节日,也有企业发明的节庆活动,那些专家学者、文人墨客,加上策划者更是不遗余力地在发明和制造中国特色的节日,从葡萄、西瓜、桃花、白菜到茶酒饮料、冰箱钮扣,还有一生不得志却如今周游世界的孔子亡灵祭祀,都可以成为节庆活动
中国式的情人节也变成多样化了七夕节似乎还不能满足中国情人们的胃口,于是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也衍变成中国传统的情人节了文化人翻开了唐代古诗的篇章,有理有据地说:中国人早就有描写元宵情人节的诗句了在宋代,朱淑真的生查子写道:“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文化人又推出了另一个中国古代情人节作证,那就是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有板有眼地说道:在一些少数民族依然流行的上巳节(又称三月三)更符合情人节的内容上巳节就是青年男女踏青、社交、结交异性的节日,汉之前更有野合的习俗,后来礼教兴起,野合的习俗消失,但当时男女交往还是比后世自由,年轻男女依然会在当天到郊外踏青游玩西方人与东方人的差异实在太大了在古罗马时期,2月14日是为表示对约娜的尊敬而设的节日约娜是罗马众神的皇后,罗马人同时将她尊奉为妇女和婚姻之神接下来的2月15日则被称为“卢帕撒拉节”,是用来对约娜治下的其他众神表示尊敬的节日在古罗马,年轻人和少女的生活是被严格分开的然而,在卢帕撒拉节,小伙子们可以选择一个自己心爱的姑娘的名字刻在花瓶上这样,过节的时候,小伙子就可以与自己选择的姑娘一起跳舞,庆祝节日如果被选中的姑娘也对小伙子有意的话,他们便可一直配对,而且最终他们会坠入爱河并一起步入教堂结婚后人为此而将每年的2月14日定为情人节来源于古罗马的牧神节(Lupercalia Festival)也许可以说是西方情人节传说的另一个起源版本基督教会庆祝这一天,是为了把古罗马的牧神节(每年的2月15日庆祝,为了保佑人、田、牲畜的生产力)基督教化在罗马人崇拜的众神中,畜牧神卢波库斯(Lupercus)掌管着对牧羊人和羊群的保护每年二月中,罗马人会举行盛大的典礼来庆祝牧神节那时的日历与现在相比,要稍微晚一些,所以牧神节实际上是对即将来临的春天的庆祝也有人说这个节日是庆祝法乌努斯神(Faunus),它类似于古希腊人身羊足,头上有角的潘神( Pan ),主管畜牧和农业随着罗马势力在欧洲的扩张,牧神节的习俗被带到了现在的法国和英国等地人们最乐此不疲的一项节日活动类似于摸彩年轻女子们的名字被放置于盒子内,然后年轻男子上前抽取抽中的一对男女成为情人,时间是一年或更长基督教的兴起使人们纪念众神的习俗逐渐淡漠教士们不希望人们放弃节日的欢乐,于是将牧神节(Lupercalia)改成瓦沦丁节( Valentines Day),并移至2月14日这样,关于瓦沦丁修士的传说和古老的节日就被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这一节日在中世纪的英国最为流行未婚男女的名字被抽出后,他们会互相交换礼物,女子在这一年内成为男子的Valentine 在男子的衣袖上会绣上女子的名字,照顾和保护该女子于是成为该男子的神圣职责
无论何种说法,西方情人节的特色是互相馈赠礼物时至今日,人们则喜欢以情人卡表意情人卡上通常绘有丘比特、给箭射中的心等等但情人节的礼物远不止这些,从金银项链到卡通玩具,应有尽有,严格说“情人节”已成了商家的商品“促销节”
通常说,情人节礼物常以赠送一枝红玫瑰来表达情人之间的感情一枝半开的红玫瑰,是情人节送给女孩的最佳礼物,而姑娘也则以一盒心形巧克力作为回赠的礼物有趣的是中国人不会这么做你即使送给女孩一根价值不菲的项链,她还会为得不到一朵红玫瑰而生气,甚至会不告而别,一去不回头但女孩是决不会送你巧克力的情人节充其量是男人掏钱献殷勤的日子中国的情人节越多,男人掏钱献殷勤的机会也越多,与此同时,甘做情人的女人也就越多了中国的情人节多了点铜臭味,少了点真情感
在美国,男性在这一天向他的女性朋友说“情人节快乐”,已经不是特别的感情关系,而有如公开场合的打招呼的形式因为,美国人的情人节不是单指男女情爱,而是一个全民的节日,不分男女老幼,都会庆祝情人节他们视这个节日为情义节,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父母子女之间、朋友之间……人与人之间,只要友情在、亲情在、恩情在,那情人节就是互赠礼物的一天。由于对“情人”一词的不同理解,被中国人曲解的西方情人节,其实是个重情讲义的全民节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