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被困上海21天(上海35亿大老板假扮农民工)
2018年8月贵州黔东南望谟县的一个工地里,来了一个戴着眼镜,总是笑呵呵的男人。
男人自称王军,到了工地后就开始四处打听工头,最终分配到小工何兴平的手下当学徒,结果因为干活质量太差,好几次被工头责备,气得工头要开除他。
幸好师傅何兴平心善,看着胖乎乎的王军,觉得这人一定遇到了难处,就主动帮了一把,让王军顺利拿到了当天的工资,并将王军带到了自己家中落脚几天。
本是一个不求回报的善意,何兴平却根本没想到,眼前这个永远笑呵呵的“兄弟”其实是上海一位身家35亿的大老板。
当然,更大的惊喜还在后边。
工地里来了一个文弱书生“不像是出苦力干活的,倒像是一位先生。”
这是何兴平见到“王军”第一眼的印象,心里对这个徒弟能不能干成事,可以坚持多久,心里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何兴平的第一印象没有看错,“王军”确实不是一名普通的农民工,而是上海均瑶集团的董事长王均金。
“王军”这个名字,是节目组给他起的假名字,而他本人正在参加一档名叫《城市梦想》的节目。
听到节目组的挑战任务是假装农民工,到工地上去干活,王均金并没有觉得这个多困难。
作为一名企业老板,王均金十分清楚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因此空闲时间也在健身,力气还是有一些的。
他痛快地蹬上了一双解放鞋,换上了农民工穿的短袖短裤,仔细检查了手里那一套泥瓦匠常用的工具。
为了避免王均金身份曝光,节目组特意给他安排了“王军”这个假名字,并且将他的手机暂时存放,只留给他200块钱的生活费。
“200块钱,肯定不够花啊!”
这是一匝用得有些旧的纸币,大部分都是十块二十,王均金仔细清点着数目,一边笑呵呵地表示200块钱不够用。
那时候的他还不知道,200块钱对一名普通的农民工兄弟而言意味着什么。
出发前,他满脸轻松,扛着蛇皮袋和员工们道别,并将工作安排好,特意嘱咐台风要来,让大家提前做好防护准备。
交代完一切,他就坐车前往了目的地望谟县。
王均金见到师傅何兴平后,马上注意到对方眼神中的猜疑,为了打消对自己身份的怀疑,王均金称自己做生意失败了,没办法只能到工地打工赚钱生活。
临场发挥的“履历”没有让何兴平再产生怀疑,十分耐心地教这个运气不太好的徒弟上工。
王均金的第一个工作任务是运沙子,工头要求两个人在两小时以内运输40车的沙子。
从来没有干过工地活的王均金此时还不知道,40车的沙子究竟意味着什么。
想要把小小的运输车装满,大概需要200斤的沙子,算下来要弯腰铲上50次才能完成。
刚开始的时候,王均金觉得这点活就是纯苦力,小意思。可随着一车又一车的沙子运走,王均金感觉不对劲了。
真的是太累了,无数次都想停下来歇一歇。
可上工第一天就喊累,肯定会引起别人的猜疑。再看看身边的何兴平,他一直就没停下来。
王均金咬牙闷声和师傅一起在规定的时间内,运了40车的沙子。
整个人累得快不行时,工头又给两个人安排了另外一项工作:拧钢筋。
为了让王均金看清楚,何兴平十分耐心地慢动作演示,王均金几下就掌握了技巧,能够独立完成。
王均金拿起一根裁剪好的钢丝,将原本两条十字相交的钢筋捆住,然后再利用手上的铁钩把钢筋扎紧。
这样就完成了一个。
这件活儿确实没什么技巧,学起来也很快。可问题是,干这个活一定要速度快。
王均金显然不行。他好不容易完成了一个,结果发现何师傅都做完了四五个。
为了赶上进度不拖累其他工友,王均金努力加快速度,可这一弄又导致时不时有不合格的出现,气得工头一直摇头,让何兴平多多教着点徒弟。
平常在公司里,都是指挥别人干活的王均金,突然换了一个角度,成了挨批的对象,倒也是一番奇妙的感受,王均金不由得苦笑了一下。
王均金这个时候可没时间抒发感慨,因为他身体快到极限了。
拧钢筋听起来简单,最大的难点一个是速度,一个是工作起来太受罪。
王均金一直蹲在楼顶,盯着火辣的太阳,汗水湿透了他的衣服。他此时腰酸背痛,感觉自己即将脱水。
于是他不停地给自己灌水,每次都是一口气喝完一整瓶。
好不容易忍到了午休,看到徒弟累得不行,何师傅带着王均金到了他的“秘密基地”,一个铺着凉席的毛坯墙角。
而这就是他们午休的地方。
王均金有些无奈,这地方怎么睡,就这样坐着?
可他刚坐下还没两分钟,鼾声就响了起来,困倦的他进入了梦乡。
还没等休息过来,何师傅就轻轻拍醒了王均金,喊他起来继续做工。
此时王均金才知道,原来农民工中午的休息时间这么短,而且还没休息日和年假。
下午的工作是贴地板砖,这可难为坏了王均金,即使师傅耐心教了一遍又一遍,王均金还是没能掌握到技巧。
工头气得告诉王均金,如果接下来的工作还这样,明天就不要来了。
一直到傍晚时分,彻底累倒的王均金和师傅一起去找工头领工资,他看着手里的现金有些不可思议,这一天这么辛苦,怎么就只有一百出头?
何兴平看着这位徒弟,笑着说,农民工就是这样。
本以为两个人也就一天的师徒缘分,何兴平也准备回家,心善的他放心不下这个工作总是让人操心的徒弟,询问他是否找好了落脚的地方。
王均金初来乍到,也不知道该去哪儿落脚。
善良的何兴平推来摩托车,问王均金如果不嫌弃家里穷的话,倒是欢迎王均金小住几天。
贫困的家庭对于王均金的到来,何家人都表示了欢迎,还热情地给王均金准备了热乎的饭菜。
通过和何家人的交流,王均金对这个贫困的家庭又有了新的概念。
何兴平的母亲已经80多岁,家里两个姐姐,其中一个常年卧在病榻,不仅需要人照顾,还要花钱看病。
何兴平有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大女儿已经中专毕业,到县城当了一名协警,小女儿和儿子都还在上学。
为了留在家里照顾这一大家子,何兴平的妻子只能在家里种玉米,一年的收成也不过一千多块钱。
何兴平告诉王均金,明天村里有人要盖房子,问王均金愿不愿意一起去,得到的自然也是肯定的回答。
第二天一大早,吃完早饭的师徒两人就前往了盖房的东家家里。作为学徒,王均金十分认真地跟着何兴平学盖房子。
可这是技术活,没有任何经验的王均金工作总是不达标。
正在师徒俩探讨技巧时,一个年轻男孩来到了工地,并带来了一句话:“姑姑生病了,姐姐让送钱。”
何兴平的姐姐常年生病,已经很多年了,却一直没有找到病根,因此越拖越严重,经常因为剧烈的疼痛而备受折磨。
看到弟弟一家都被自己拖累,姐姐也有过不止一次轻生的想法,最终都被家人拦下了。
为了给家里减轻负担,很多时候姐姐都在默默承受着疼痛,往往到了实在忍受不了才会去医院看病。
这次治疗,一个疗程又要一千块,带着姑姑去看病的大女儿,自己也拿不出这笔钱。
何兴平忙完手里的活,骑着摩托就急匆匆往县医院赶。
王均金感觉到摩托车似乎有点问题,结果一问何兴平才知道,这摩托车已经很多年了,刹车也坏了,但是何兴平一直没钱修。
正当王均金劝何兴平在刹车片的问题上不能大意时,一只黄狗突然冲出来,紧急避险的何兴平没把握好车把,两个人都摔了出去。
何兴平爬起来第一件事,就是赶紧看王均金有事没事,王均金只是笑笑摆摆手,催促赶紧去医院。
在何兴平去缴费的空闲,王均金赶紧到了医生办公室,仔细询问了下何兴平姐姐的病情,心里也默默有了一个计划。
特别的体验
为了给姐姐治病,何兴平卖掉了家里唯一的一头猪。
因为不是价格最高的时候,商贩一斤只给了5块钱。王均金听到这个价格后,赶紧拦住何兴平,因为他觉得买猪仔的时候一斤就25,这样算下来这头猪根本不赚钱,还倒贴了这么长时间的饲料。
王均金知道何兴平嘴笨,于是主动站出来,跟商贩商量价格。
听到王均金为了自己不断跟人还价,最终提到了6块钱一斤,拿着手里最终的1854元钱,脸上乐开了花。
为了多凑些钱,何兴平说要去自己家的板栗林里摘板栗去卖,王均金也主动帮着采摘,到集市上卖钱。
谁能想到,一位抬着小桌板,拿个编织袋兜售板栗的男人,真实身份是一位身家35亿的老板呢?
这是王均金体验生活的第二天,他马上就要离开何家了。
虽然相处只有短短的时间,可两个人却有了十分浓厚的情谊。何兴平总是称呼王均金为“兄弟”,让自己的孩子喊王均金为叔叔。
而在这一天,何兴平也遇到了自己的闹心事。
其实在姑姑住院的当天,大女儿就跟母亲说起,想要离开这个小小的县城到外边打工。
这是她的想法,她不想按照父亲的安排,成为一名公务员,一辈子困死在这个小小的县城。她想去看看更广阔的的天地,去见见外边的世界,也能赚点钱帮助父亲分担家庭压力。
可大家都知道,固执的父亲是不会同意的。
大女儿一直不知道父亲为何不同意,她认为可能是父亲老思想,所以难以改变。
不过家里已经穷到卖猪了,她不能再等下去,需要站出来赚钱帮助父亲承担经济了。
她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何兴平安静地听完,最后依旧是给了一个否定的态度,也依旧没有给出具体的原因。
心事上了心头,何兴华默默流下男儿泪。
大女儿不知道父亲到底为何如此固执,也不知道他为什么会哭,只知道父亲很不容易,也跟着落下了眼泪。
看到这一幕的王均金,赶紧走到父女二人跟前,也分别耐心地询问了各自的想法。
何兴华对这个“兄弟”有着天然的信任,当王均金想要倾听时,他强压着多年没能说出去的苦衷,终于有了倾诉对象。
这一次,他说了出来,他也痛快了很多。
而女儿那边,也将自己真实的想法告诉了这位只来了三天的叔叔。
王均金听完双方的话,倒是松了一口气,原来是这么回事。
十几年前,何兴平还比较年轻时,村里就有同龄人出去打工,说外边赚得会多一些。也确实,村子里出去打工的人,几年后慢慢盖起了一间砖瓦房。
何兴平心里不是没想法,也不是不羡慕,可他没办法,比起赚钱,他有更在乎的东西。
三个孩子还小,出去打工也就意味着自己不能经常陪在孩子身边,他不敢想象常年得不到父爱的孩子,会对他们的童年造成怎样的影响。
虽然一家人挤在小小的茅草屋里,赶上天气不好还会漏雨,但最起码一家人是在一起的,孩子可以见到爸爸。
何兴平以为自己这个决定很不错,可等孩子陆陆续续长大,他的愧疚之心也就越来越强烈。
他是陪在了孩子身边,可贫穷导致孩子生活得很苦,这太对不起孩子。
何兴平十分注重教育和孩子的未来,家里已经穷成这样了,他从没考虑过让任何一个孩子辍学。
就连比较调皮的小儿子,刚读到初中就有了厌学情绪,经常跟着人学逃课。
何兴平在这点上没有退步,一而再再而三管教不了逃课的儿子,就砸锅卖铁把儿子送到镇上的一家寄宿学校当插班生。
一年只有寒暑假儿子才能放学在家,何兴平想儿子,但更害怕儿子不好好读书。
好在何兴平的付出让三个孩子都记在了心里,大女儿中专毕业后听从父亲的安排当了协警,小女儿比较乖巧,目前在读高中。不省心的小儿子,到了寄宿学校后,看着贫穷的父亲为了让自己继续读书,竟然拿出了这么多钱,心里也十分过意不去,开始奋发学习。
真的开始学习了,小儿子的厌学情绪反而好了,还跟王均金表达自己想一直读书的想法。
何兴平一直希望孩子们不要有任何心理负担地去读书工作,所以当大女儿提出出去打工时,何兴平才如此反对。
他别扭地说,家里要靠着她,她离开了我一个人搞不定。
确实,这些年大女儿成了家里另外的顶梁柱,可何兴平不想让女儿出去,还有一方面原因,他希望女儿可以当公务员,有一份体面、清闲的工作。
养家糊口这件事,应该男人来干,不应该压在一个女孩的身上。
何兴平一直别扭,不好意思说出内心的真实想法,所以每次都是态度强硬地拒绝后,眼泪就忍不住流了下来。
听到王叔叔说出实情的真相,大女儿再也忍不住,她也哭了。
王均金知道何兴平虽然一直想让女儿当公务员,但具体什么流程根本不清楚,于是带着他去了民政部门,询问了相关流程后又去咨询了医保报销的一些事。
处理完这些琐碎的事后,已经是傍晚了,王均金一个人去了商店,拿出兜里的二百块零钱,买了篮球、保温杯和辣子。
这是王均金给何家人的礼物,殊不知何兴平一家也给他准备了礼物。
特别的礼物第三天是布依族的传统节日“板栗节”,大家会在一起庆祝丰收。王均金对这个节日十分期待,因为从来没有亲身参与过。
他没想到的是,何兴平竟然也给他准备了一身布依族的衣服,还有一个头巾,将他打扮成了村子里男人的样子。
这份特别的礼物让王均金感动不已,因为布依族人不会轻易送人这些,除非对方是自己特别重要的人。
在何兴平的一声声“兄弟”中,王均金结束了这难忘的三天。
临行前,何兴平拿出一瓶药剂喷雾,对当时驾驶不当摔伤王均金这件事十分过意不去。看到王均金的腿还没好彻底,何兴平放心不下,即使兜里已经没什么积蓄了,还是去村口的卫生室,拿了一瓶效果最好的药。
回到上海后,王均金就开始筹备慈善工作,让公司低调以电视台的名义邀请何兴平一家来参与。
何兴平以为自己运气太好,所以才能受邀参与这次慈善扶贫活动,可等进入会议室,见到一个戴着眼镜,胖胖的男人时,何兴平愣了。
工作人员上前介绍了王均金的真实身份,一时间两个人的身份悬殊让何兴平有些不知所粗,可看到王均金此刻专门挂在脖子里,自己当初送他的那块布依族头巾时,何兴平就明白了,原来不管两个人真实身份到底是什么,他都是那个做工笨手笨脚,却能和自己聊到一起去的“王军”。
在王均金的安排下,何兴平的大女儿到了集团旗下学校继续学习,还筹备了万亩板栗园作为扶贫工程,特别聘请何兴平的姐姐作为管理员。
王均金没有直接给何家人钱,但是却给了他们一个光明的未来。
或许何家人会突然想起,就在王均金离开的那天晚上,很认真地问了大家一遍,各自都有什么愿望。
而现在,他帮大家都实现了愿望。
参考资料:
[1] 央视网《<城市梦想>第二季 20190707 走出大山》2019-07-07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