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的帽子是怎么来的(绿帽子是怎么来的)
“绿帽子”的由来
绿帽子本意是指绿色的帽子,而现代来说谈到绿帽子都是指伴侣的一方出轨和其他人偷情,另一方则被称为带了绿帽子。那么,为什么出轨之举要被叫做戴绿帽子呢?绿帽子的由来又是什么时候呢?为什么不叫红帽子呢?
在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说古时候有一对夫妻,妻子长得娇艳可人、风韵犹存。丈夫是个生意人经常出差,她就在家里做点针线活儿,免不了一个人在家寂寞难耐。有一天,妻子忍不住跟一个卖布的男子好上了,每当丈夫外出做生意的时候,他们就翻云覆雨。有一次丈夫三个月没出差,买布男急得在府外打转。有一天丈夫骑马到城外打猎,卖布的男子就迫不及待地窜进了妻子卧室,正当他们幽会的时候,丈夫回来了,差点将他逮了个正着。无奈只能是藏在了床底下一晚(是不是脑子里有画面感了?哈哈哈),妻子也是吓了个半死。这件事情之后,妻子就向那个卖布的要了一块绿色的布料,给丈夫做了一顶帽子,并且和卖布的约定,当看见丈夫戴上绿帽子外出的时候,就可以过来了,如果他外出没有带绿帽子,那就可千万别来。过了几天,丈夫又要出差做生意了,妻子赶紧拿出那顶绿帽子,对丈夫说,“外面风沙大我为你特意的做了顶帽子,以后你每次外出我都会为你做,就像我跟在你身边一样,这样你就不用牵挂我了”,听了这话,丈夫高高兴兴地戴上了一顶顶绿帽子,到外面做生意去了。卖布男看到她丈夫戴着绿帽子出去了当晚就睡到了妻子的家中,于是绿帽子的说法就这样传了下来。
绿帽子的来源其实可以追溯到中国历史很久之前,绿头巾的称呼起始于明代,明代的乐户是一种半妓半伶的低贱职业,规定她们只能戴绿色的头巾,所以绿头巾就成了低贱的娼妓式记号。老婆养汉,当然也就相当于这种戴了绿头巾的行业。
不过,将绿头巾认为起源于明代,其实也并不是十分正确。因为早在元朝的至元五年,就已经规定娼妓穿紫皂衫子,戴角冠,娼妓之家属男子裹青头巾,明代的规定显然是继承了元朝的。
不过,对于中国古代的服装、颜色,以及身分阶级的区隔,在更早的时代,巾和绿就一直是低贱者的专利。
以巾而论,它虽起源很早,但直到东汉,它都是平民或贱民们的专属冠饰,由巾并发展出类似的冠饰,如汉代的帻、唐代的头等。清代翟灏在《通俗编》卷十二里指出,远在春秋时代,“有货妻女求食者,绿巾裹头,以别贵贱”。汉代有了由巾变过来的帻;唐代颜师古在注解《汉书·东方朔传》里所提到的绿帻时说道:绿帻,贱人之服也。
所以,东汉以前,士大夫阶级所戴的是冠,而巾只能用于平民或贱民。当时的绿头巾就已是娼妓之家的专属。意大利近代符号学家艾柯曾经对西方的色彩系统做过研究,认为每个时代虽然用同样的颜色字词,但这些字词所指的颜色却不可能一样;意思就是说,古代的绿和近代的绿不可能相同。
这种情况在中国也是一样的,以前的绿指的大概是帛布的自然绿,它可能是一种青青寡寡,被水漂白过,有点营养不足的绿色,难怪它会成为贱民阶级专用的颜色。汉代的奴仆阶级被称为苍头,原因即在于他们所戴的巾也是这种绿色。这种现象在欧洲也是一样的。
中国古代的蓝色和今天也是不同的,那是一种苔藓式的颜色,修道院的石质墙壁的颜色,所以近代也称之为修道士蓝。
因此,绿在中国古代的颜色评级上,是最低级的颜色。在唐代,官吏所穿的官袍,品级最低的也是绿色。唐代白居易的《怀微之》有诗句曰:分手各抛沧海畔,折腰俱老绿衫中。可以为证。
也正因为绿头巾为低贱之装束,唐代李封在当延陵令时,遂吏人有罪,不加杖罚,但令裹碧绿以辱之,随所犯轻重以定日数。就是说以戴绿帽来代替杖罚,时间由犯罪程度决定,毕竟戴绿帽是很不光彩的一件事。
以上可以看出,绿头巾长期以来一直是贱民隶卒或仆庶者流所使用的装束。正因如此,它到了元朝开始,也日益成为娼妓之家男子们之装束。将妻有淫行者称为绿头巾、绿帽子或戴绿帽子,乃是这种服色传统一脉相承之后的终极结果。绿头巾和绿帽子,也因此而从一种服装旳记号语言,升格成日常用语。
女人红杏出墙,自家的男人便戴起了绿帽,所谓红花还得绿叶配,一红一绿交相辉映,真乃"红杏枝头春意闹"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