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民俗之最(揭秘客家人之民俗文化)

中国有另外四种称呼“中华、华夏、九州、神州”,遍布在神州大地有56个民族,56个民族又有很多另外的人群叫法,或者聚集在某一地特有人群,或者是讲同一种语言的人群,有“客家人”、“闽南人”、“广府人”等等,只能说中国历史、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值得中华儿女世世代代经验深耕研究学习。

上篇我们讲到客家的饮食文化,揭秘了客家各种特色菜肴和风味小吃。今天小编为朋友们揭秘一下客家的部分特色民俗文化,纯属个人见解,如果您有更多关于客家民俗的相关知识,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指导,关注小编了解更多趣事杂谈。

客家民俗之最(揭秘客家人之民俗文化)(1)

民俗又称民间文化,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客家民俗文化是客家人在长期日常生活、劳动生产、传统节日、社会组织、个人成长、结婚典礼以及精神禁忌等等领域形成和流传下来的民俗习惯及文化。

1.日常生活民俗

赶集,又叫赴圩,逛街的意思,客家集市是有周期性的商品交易地点,常见的周期多为5天一次,或是3天一次,或某样产品收成,在圩上售卖。由乡土乡亲发起的“农夫市集”,是对赶集文化传统的传承和针对新时期需求的变化。

客家民俗之最(揭秘客家人之民俗文化)(2)

赶集图片

酒俗文化。客家人十分好客,每当亲朋戚友到来,他们都喜欢以家酿米酒相待,这种米酒又称“水酒”,如是初开坛提取的酒,称之为“酒酿”。这种“酒酿”好喝,度数虽然不高,但后劲大,容易醉人。他们在喝酒时,很注意礼节。 客家人喜欢使用四方桌,俗称“八仙桌”,一种可供八个人同坐的木头桌。宴席间第一回斟酒(亦称筛酒),是按尊卑长幼次序先后斟酒,最后再给自己斟酒。酒斟好后,酒壶嘴不能对着客人,要对着自己,否则就是失礼。敬酒时,敬酒者要站起来,左手摁胸(表示尊敬和诚意),右手举杯讲几句祝颂的吉祥语,并且要先喝表示敬意。

客家民俗之最(揭秘客家人之民俗文化)(3)

划拳

客家人喝酒时,为了增添酒兴和热闹气氛,在各种宴会场合,或俗、或雅、或简、或繁,都有猜拳助兴的习俗。猜拳时还有一些规则,比如出三时,不能拇指、中指、食指一起出。出一时,大拇指要侧向,不能往上翘。出二时,如使用大拇指、食指表示,出手时要侧向,不能象灯驳壳枪一样食指指向对方,以表示礼貌。 客家人酒令,具有丰富的知识性。猜拳的数字从零到拾,如猜中双方所出的手指合计数,即为胜方。如双方同时猜中或均未猜中,也有采取“四字式”叫法,比如猜“一”时叫“一品高升”;猜“二”时,叫“两家和好”;猜“三”时叫“三星高照”;猜“四”时叫“四季发财”;猜“五”时叫“五子登科”;猜“六”时叫“六六顺心”;猜“七”时叫“七巧成图”;猜“八”时叫“八仙庆寿”;猜“九”时叫“九久长长”;猜“十”时叫“十全十美”。所以喊的就是吉祥语。

2.节庆民俗

客家婚俗,客家婚姻是通过一系列流程下来的:

首先是说媒,古礼称“纳采”,一种是媒婆主动上门征得男女双方父母同意;一种是男方看中谁家姑娘请媒婆通传征得女方父母同意;还有一种是通婚或指腹为婚。

传庚,古礼称“问名”,男女生辰“合八字”。

下定,古礼称“纳吉”,正式确定男女双方婚姻关系。

过礼,古礼称“纳徵”,男家择日向女家下聘金聘礼。

拣日,古礼称“请期”,确定新娘出门的日子、时辰和进男家门的时辰。

哭嫁,喜娘出嫁前“哭婚”,表示不愿离开父母和家乡。

开脸,新娘出嫁前,由父母子女双全的妇人用五色丝线去除面部的汗毛,剪齐额发和鬓角。

祭祖,新郎家准备四副对联,分别贴在新郎家祖祠、大门、迎亲的花轿和新娘家大门上。

赏花,婚礼前一天晚上,男女双方分别在家用柚叶水沐浴后,新郎戴上毡帽,帽上插花,身上挂红。双方广请街坊好友吃圆仔粄(红色茶果)。

铺床,婚礼前一晚,男方家把床铺好,由辈分高和“好命”(夫妇健在,多儿多女)的长辈亲自在床上撒花生、糖果等食品,让小孩子上床争抢。

梳头,新娘出门前,由“好命婆”为其梳头。

挠姐妹钱,迎亲当天,姐妹们会把新娘的门紧锁,为难迎亲的人并讨要红包。

迎亲,迎亲队伍中一人挑着两只公鸡到新娘家换回种子等物品,在新娘未出门前先回男家。送亲队伍依次是新娘花轿、送嫁婆布轿、锣鼓及乐队、麒麟队、彩旗队,送嫁姊妹,挑嫁妆队。

抛生鸡仔,接上新娘的花轿出门时,由阿娘或叔婆把一只漂亮的公鸡抛过花轿。

踢轿门,新郎要用脚踢开花轿门,牵着或背着新娘下轿,沿着红粬水的路径(也有头顶着或脚踩着米筛)跨火盆、跨门槛进家门。

拜堂、闹洞房,新娘跪拜祖宗、天地、父母及长辈,并敬茶,亲朋好友进新房与新娘嬉戏取闹。

客家民俗之最(揭秘客家人之民俗文化)(4)

过三朝,新娘结婚后两天不出门,称“守洞房”。第三天,新郎新娘带着礼品回娘家。

客家春节,百节年为首,过年一直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崇尚传统的客家,围龙屋里的春节更有着一番浓郁的亲情。 客家人过春节,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十二月二十四日入年节至除夕为准备阶段;正月初一至初五为过年阶段;年初六至元宵节为余兴阶段。

客家民俗之最(揭秘客家人之民俗文化)(5)

入年假,农历十二月廿五开始为入年假。入年假后,农户都暂停下田工作,有大锣鼓乐队的就可以开始打起来了,各个村庄里都可能听到此起彼落的锣鼓声。家家户户开始筹备柴片、食油及过年食品,采购猪肉、鸡、鸭,炸豆腐、蒸年糕、做米馃等,

尤其是家家户户都要进行一次打扫卫生,清洗门窗、地板、家具等,叫做“扫尘”或者叫“打弹煤”(“弹煤”即火烧烟熏后的灰尘),男女老幼还要理发淋浴换上新的或清洁的衣裳,干干净净过新年。在此期间,左邻右舍之间不能相骂,不能讲不吉利的话。

蒸岁饭,客家人在除夕前一天,都会用大木甑蒸“岁(年)饭”,亦称“隔年饭”,供奉祖先神祗时,“隔年饭”要插上12双筷子和12根大蒜(逢闰年要加一双筷子和一根大蒜)。

要烧纸钱,供桔子、柚子等,有的还要摆上几枚银元(取意有食有财),“隔年饭”要供奉数日,到了初三早晨,“隔年饭”要重新蒸过,全家人一起食用,取意“岁岁有余粮”,到初五“隔年饭”吃完后,才开始放新米下锅煮新饭,这种吃“隔年饭”的习俗,一直沿用。

年三十,大年卅日,也就是除夕。这一天是过年气氛最为热烈、最为欢乐愉快的一日。这天上午,家家户户要拜菩萨、敬神,还要挑好时辰全族人一起在祠堂或厅下敬祖公,大家挑着三牲、纸宝二头跑。敬过神的三牲可再敬祖公,直到最后从八仙桌上撤回家,供全家团圆吃年夜饭之用。

各家厅堂要挂起祖宗画像,在大门口贴上鲜红春联,谷仓门上、禽畜栏前、家俱床铺以及水缸边都要贴上红纸条,叫做“封岁”,也叫“上红”。除夕晚大家必须洗澡,否则下辈子会变牛的。大人小孩洗完澡后穿上新衣,干干净净过年。

除夕晚上,吃团圆饭,菜肴丰盛。此时桌上要多放几副碗筷,表示请祖先回来一起过年。饭前,要先给祖先倒酒,将酒洒地,然后才开始吃饭。席间,老人小孩吃鸡腿,以示尊老敬幼。吃年夜饭,一般都要有“肉丸”,其象征团圆之意,还有一般要喝客家娘酒煮的鸡酒。除夕之夜,客家人有守岁的习俗,家家通宵达旦灯火明亮,称之为“点岁火”,火笼加炭称之为“沤火桶”。大家团聚一起,辞旧岁迎新春,共享天伦之乐。除夕之夜,大人还有给小孩压岁钱的习俗。

开大门,正月初一凌晨打开大门,有的地方又称接财神。过去每年选择吉时,现多以零时为准(腊月年三十,如月小年廿九,午夜12点正子时)。大门一开,鞭炮声立即响成一片,万爆齐鸣此起彼伏。

人们竞相欢叫,热闹非常,在爆竹声中迎来了新的一年。这是一年中第一次开大门,非常隆重,要在门上贴“开门大吉”、“万事如意”的小红联,厅堂、灶堂、大门点上大红蜡烛,焚香礼拜。响亮而频繁的爆竹声,五颜六色的烟花灯火,彻夜不停。在欢腾的鞭炮声中,家家户户男女老幼互相拜年祝福。

拜年,农历正月初一为新年第一天。开大门后,视历书当年的吉利方向出行,面对着吉方行走或跪拜,称为“出天方”或“出方”以迎喜神。同时邻居亲友互相拜年,多说“新年好”、“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添福添寿”之类吉利的话。初一早餐,客家人习惯要吃“长寿面”,因为面条长象征长寿。

接着小孩要给长辈拜年,长辈要给孩子糖果桔子,有的还会给“红包”,旧称“挂颈”。到亲戚家拜年,一般要带桔饼、糖等礼物,主人备茶果接待,有的还要留饮“拜年酒”吃鸡腿,拜年活动一般会延至元宵后,甚至正月底。

正月初二,走亲戚拜年。客家人出嫁的女儿,有回娘家探亲的习俗,又称“转妹家”。她们带着鸡、糖果等礼品,回娘家看望父母,与家人团聚。

特别是新婚女婿(岳家会用书贴来请)要去岳父母家中拜年。一般小俩口一起去,也有只女婿一人去;有的当天回来,也有住五、六天的。去时要带小母鸡、米果、糖果和香烛、鞭炮等,到时要在岳家祖先灵前烧香、点烛、放鞭炮。中午岳家请客,女婿要喝醉,不醉不热情。

吃岁饭,初三早上吃“岁饭”(有的年前廿九日晚上蒸好,有的正月初二晚上蒸好),饭上插上筷子,家中有几个人就插几双,再插上一根带叶树枝,有的还要放上桔、柚等水果。

吃岁饭前先要把饭摆在“当天”神位上,供奉天神和祖先。吃岁饭要准备很多菜,有鸡有肉,与大年三十吃团圆饭差不多。初三不能杀生,鸡要在初二杀好或过年时留下。

迎神接福,正月初四是"迎神"的日子。原来,年前腊月二十四日是"送神"日,下界诸神都在这一天升天向玉皇大帝朝贺述职,报告一 年来下界人间行为的善恶。

正月初四这天,再回到下界来继续监督人们,于是家家户户便在初四日迎接神的光临。迎神时,富裕人家要供上三牲--鸡、鱼、猪头,如果经济不允许,也可免去,但是一盘米、一盘红糖却少不了。因为奉上白米千盘,意谓新年五谷丰登;红糖一盘,暗含生活甜蜜。焚香上礼毕,便燃放爆竹,这时神灵便全部各就各位了。

出年界,正月初五,出年界。厅堂的祖宗画像要收起,纸门帘要取下烧掉,俗称“火烧门前纸”,意即“嬲(玩)新年”到正月初五为止,以后要恢复正常的工作。“开小正”俗谚云:“火烧门前纸,大人做生意,细人(小孩)夹狗屎”。

人日,初七称为“人日”,根据中国传统习俗,当日为众人的生日。人日亦称为“人胜节”、“人庆节”、“人口日”及“人七日”。根据古书记载,农历新年的首八天为不同畜牧作物的生日,依次序为“一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客家有吃七样菜之俗,即把葱、芹、韭、蒜等七种青菜混合煮吃,寓意聪明、勤劳长久、会划算等。

3.禁忌民俗

客家人跟别的少数民族一样,也有着很多禁忌方面的民俗,特别是一些特殊节日或者重大活动的时候禁忌特别多。比如说春节的时候,禁忌就很多了。客家俗话说:“入哩年界禁忌多”。客家传统民间奉行的春节禁忌包括:禁打骂小孩;禁打碎器皿;禁讲粗话恶语。

客家民俗之最(揭秘客家人之民俗文化)(6)

正月初一是一年之始,人们往往将它看作是新的一年年运好坏的兆示期。这一天忌用不吉利的字眼,如病、死、苦、贫、灾、乱、荒、杀等;米缸不能空着,以免一年之中有断炊之意。忌洒水、扫地、倒垃圾,这叫做"聚财"洒扫、倾倒垃圾,唯恐把"财气"扫走、倒掉。这一天债主不许上门讨债,人们认为这一天讨债对借贷双方均不吉利,也忌从别人口袋里掏东西,人们认为,正月初一的口袋让人掏了,可能导致一年都被"掏空"的危险。初三日忌出门访友,初三各家都习惯扫倒垃圾,送出屋外空地或河边去,喊做送穷鬼。因此这日少人出门;忌用针线,尤其忌在厅堂做针线活等等。

小孩腰上平时忌系草麻绳,因有披麻戴孝之嫌;

“倒茶穷”,“倒酒满地红”,忌茶水溅泼人身;

男子忌在晒有女人裤子的竹篙下通行;

父母逝世后四十九天内不能理发,三年内赴宴不能坐上席,否则视为不孝儿孙;

病人忌听鸦叫,常人忌眼皮跳;

走路时忌踢脚趾或小孩跌跤,如遇要“呸!呸!”猛吐口水,以吓跑拖脚鬼。

女子怀孕期间,忌摸果树,不能抱别人的小孩,不能摸敬神物品;忌女子在娘家生小孩;刚生过孩子的房间,外人特别是男子、读书人不得入内。

初一,十五不探亲,不看望病人,看望病人要在上午,下午忌带礼物看望病人,因有不吉利之嫌;

外出做客,有“逢七不去,逢八不回”之说。

即逢七的日子不去走亲戚,逢八的日子不回家,这里面含有“七生八死”、“七衰八败”之意;

正月不到别人家借钱,借物;新丧家人忌讳到别人家贺年;

以上就简单介绍客家民俗的一部分,想了解更多关于客家民俗的,可以关注小编,如果您有更多关于客家民俗的知识,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指导。

下一篇一起来揭秘客家人之建筑文化,一起来探讨客家的建筑文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