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手工刺绣(冲克木勒伊勒嘎)
作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达斡尔族刺绣极具民俗特色和地域风格,它们的载体不仅是在服饰上,更衍生出麻布钥匙包、福包、钱包、茶具垫、鼠标垫,作品中的花纹图案和造型,直观地传达出达斡尔族人民特有的生活习俗,手艺之中见文化。
据史料显示,达斡尔族很早就将鹿、狍子等动物的筋搓成细线,并用兽骨凿制成顶针。随着达斡尔族生活方式逐步转向农业生产,其生活有了改善,审美需求日益提升,刺绣艺术在达斡尔族人民中很快得到了普及。
一笔一画
描摹自然万物
达斡尔族刺绣是达斡尔族源远流长的手工艺术,也是达斡尔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达斡尔族人民的历史记忆、精神追求、审美取向。指尖的记忆,一代代相传,一针一线之间记载着达斡尔族人的故事。
达斡尔族刺绣
(冲克木勒伊勒嘎)
达斡尔族刺绣艺术是达斡尔族传统的民间美术项目之一,是达斡尔族人民聪明才智的体现,其特有的刺绣手法和色彩搭配堪称一绝。
冲克木勒伊勒嘎技艺作为达斡尔族刺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达斡尔族早期刺绣的延伸,一般多用于妇女服饰、枕头绣片、荷包、鞋面、儿童摇车背枕、钱搭袋等物品,风格朴实、色调柔和、生动秀美,因主要采用绣与贴相结合的缝绣技巧,使得图案更具有立体感、更丰富。
2015年,达斡尔族刺绣(冲克木勒伊勒嘎)成功入选内蒙古自治区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达斡尔族刺绣艺术是达斡尔族传统的民间美术项目之一,是达斡尔族人民聪明才智的体现,其特有的刺绣手法和色彩搭配堪称一绝。早期达斡尔族的刺绣多是用在皮毛制品上,随着达斡尔族的生产方式由狩猎时代向农业生产的进步,清代中后期达斡尔族开始使用棉线和钢针,在布匹绸缎上刺绣。
冲克木勒伊勒嘎技艺作为达斡尔族刺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达斡尔族早期刺绣的延伸,一般多用于妇女服饰、枕头绣片、荷包、鞋面、儿童摇车背枕、钱搭袋等物品,风格朴实、色调柔和、生动秀美,因主要采用绣与贴相结合的缝绣技巧,使得图案更具有立体感、更丰富。
刺绣题材决定着纹样的构成与信息的传递,反映了当地的风俗民情,是达斡尔族文化的真实写照。以刺绣题材来说,其大概可分为动物、植物、几何纹样与人物建筑几种。植物纹样中有花卉纹样,如牡丹纹、梅花纹、石榴纹等;也有叶子纹、草纹、树形纹等纹样。达斡尔族选取自然界的元素进行创造,从而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植物纹样造型。常见的动物纹样有羊角纹、蝴蝶纹、鸟纹等。人物建筑题材主要有人物故事、小桥流水、亭台楼阁等。几何纹样主要有圆形纹、菱形纹、云纹等。从自然界中吸取的元素,具有装饰的美感,这些几何纹样具有连续性特点。
达斡尔族刺绣纹样的形态、大小的组合富有变化,外部边缘装饰花纹同中心图案相融合,整体与局部处理恰当,且在变化中求统一,从而达到动静相生的巧妙对比。达斡尔族的刺绣纹样也具有和谐美,在刺绣纹样的运用中,其在简繁对比上处理得较为恰当。达斡尔族刺绣艺术以其浓郁、独特的民俗风格在人类美学发展史上具有较高的研究和观赏价值。
一针一线
缝出美好祈愿
达斡尔族刺绣是在吸收、借鉴兄弟民族优秀刺绣技法的基础上,经长期积累、不断丰富而发展起来的,也是达斡尔族妇女传统的民间手工技艺。每当农闲季节,达斡尔族姑娘们都会结伴围坐在火炕上,用不同颜料的布料和花线,在包袱皮、头巾、门帘、被面、围裙、旗袍、马甲、枕头、鞋面、烟荷包、枕套、台布、幔帐等生活用品上,根据自己的审美意识,绣出各式花样和图案。
达斡尔族刺绣纹样除造型多样外,刺绣纹样的颜色主要以红色、黄色、蓝色、绿色、紫色为主,它们或点缀或做大面积使用,从而形成了独特的色彩搭配。达斡尔族刺绣纹样的色彩搭配形式可分为三种,即对比色、邻近色及同类色。在传统纹样的色彩方面,达斡尔族刺绣经常采用对比色来搭配,通过冷色与暖色的对比搭配,使刺绣纹样的色彩有了较强的视觉冲击。邻近色在传统首饰纹样的色彩中也比较常见,邻近色的搭配能使刺绣纹样的色彩搭配显得较和谐。除此之外,同类色也经常被用来搭配,如绿色调中的浅绿与深绿,棕色调中的浅棕色与深棕色的搭配使用。这些颜色的浅色与深色源于自己的同一色相,同类色的搭配使刺绣纹样的色彩感觉变得较为柔和。
达斡尔族刺绣,技法上除平绣、贴补绣外,以折叠绣最具特色。其针法多样,有错针、乱针、网针、锁丝、纳丝、平金、盘金、铺绒、乱绒、挑花等,所绣花样和图案明快生动、自然朴实、调色和谐、层次清晰,给人以动感和生态感。达斡尔族刺绣花样,多取自与农耕、鱼牧、狩猎有关的自然界的花鸟、鱼虫、禽兽、植物、山水等题材内容,也涉及民间故事等方面的题材内容。以刺绣题材而言,有植物纹、几何纹、吉祥纹、文字纹、山石树木纹、小桥流水亭台楼阁、神话、传说、文房四宝、人物故事、民间故事、中华民族经典文学作品等,一般多具吉祥、如意、幸福、富贵等表达美好祝愿的寓意,反映了达斡尔族妇女对大自然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热爱。
一心一意
致力保护传承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慢工细活”已远离了大部分人的生活,电脑刺绣逐渐代替传统刺绣,纯手工的达斡尔族冲克木勒伊勒嘎刺绣已很难看到。在这种情况下,孟丽作为达斡尔族人萌生了保护传承这一技艺的强烈想法,并于2003年开始深入多地进行走访调研,2007年成立伊兰工作室专注达斡尔族刺绣(冲克木勒伊勒嘎)、达斡尔族服饰及哈尼卡的保护传承工作。2015年,达斡尔族刺绣(冲克木勒伊勒嘎)成功入选内蒙古自治区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非遗人物名片
徐海莺
徐海莺,汉族,1973年出生,自幼受母亲熏陶,爱好手工缝绣。2007年开始跟随孟丽学习冲克木勒伊勒嘎及叠绣技艺,2009年起带徒授艺,2014年将达斡尔族刺绣技艺带进学校,2019年入选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达斡尔族刺绣(冲克木勒伊勒嘎)代表性传承人,2020年获得“内蒙古最美绣娘”称号。为保护传承冲克木勒伊勒嘎技艺,先后收徒30余人,培养学员500多名。
在孟丽教授的徒弟当中,值得一提的是1973年出生的徐海莺。徐海莺是汉族人,自幼受母亲熏陶,爱好手工缝绣,2007年开始跟随孟丽学习冲克穆勒伊勒嘎及叠绣技艺,2009年起带徒授艺,2014年将达斡尔族刺绣技艺带进学校,2019年入选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达斡尔族刺绣(冲克木勒伊勒嘎)代表性传承人,2020年获得“内蒙古最美绣娘”称号。
丰富多样的刺绣纹样是达斡尔族民俗文化的体现。生动的造型、美丽的纹样,凝聚着达斡尔族人的审美意识与情趣。十几年间,孟丽和徐海莺师徒致力于达斡尔族刺绣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她们不断走进学校、社区,让孩子们从小了解达斡尔族文化、让更多人了解达斡尔族刺绣技艺。
一根绣针、一团彩线、一块绣布,孟丽、徐海莺等达斡尔族刺绣传承人用双手挖掘和抢救达斡尔族文化遗产,用责任与坚守传承着达斡尔族文化精髓,同时也传递着一份匠心精神。
记者:张宪红/文、图
主编:陈静文 美编:林雨婷
监审:侯跃峰
监制:付惺
总监制:张晓琦
声明: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呼伦贝尔日报》官方微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