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北方少数民族叫什么(汉朝的北方民族)
上篇文章我们讲了先秦时期的北方少数民族,这次我们来说说汉朝时期的。
先秦的北方民族,都有哪些呢?最后都到哪去了
匈奴,汉朝时期对中原王朝威胁最大的民族。华夏族与匈奴族同源,商朝被周所灭后,商纣王的儿子淳维,率商王朝族人北逃荒漠,成为北狄各族群中的一支。约公元前3世纪时兴起。
匈奴的兴起离不开一个人,冒顿单于(前234年-前174年),匈奴中雄才大略的军事家、军事统帅,于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杀父而自立。他首次统一了北方草原,建立起庞大强盛的匈奴帝国。
首先击败长期欺压匈奴的东胡,东胡王被杀,其民众及畜产尽为匈奴所得,东胡遂灭。冒顿单于又乘胜西攻河西走廊雍州的月氏,迫其西徙。
随后,他带领匈奴征服了楼兰、乌孙、呼揭等20余国,控制了西域大部分地区。向北则征服了浑窳、屈射、丁零、鬲昆、薪犁等国,向南兼并了楼烦(今山西东北)及白羊河南王之辖地,重新占领了河套以南地。
至此匈奴拥有了南起阴山、北抵贝加尔湖、东达辽河、西逾葱岭的广大地区,号称将诸引弓之民并为一家 ,拥有控弦之士三十余万 ,成为北方草原最强大的国家。
并且曾在白登围困汉高祖刘邦,汉朝也因此与匈奴和亲历经4代,达70年之久。直到汉武帝开始了对匈奴的战争。
前后历经130余年,双方各有胜负,汉朝与匈奴的关系是以和亲政策和战争政策互相存在。对双方来说都是比拼国力的消耗战,使双方国力同时衰落,但对人口不多,经济基础薄弱的匈奴来说,影响更大。
东汉初年,匈奴分裂为两部。南下附汉称臣称为南匈奴,被安置在汉朝的河套地区。而留居漠北的称为北匈奴。
73年,在南匈奴的支持下,东汉开始了征伐北匈奴的战争。二月东汉派窦固等四路大军出击北匈奴。75年至76年汉匈之间对西域展开了争夺。83年至85年北匈奴人先后有七十三批南下附汉,加上南匈奴攻击,北匈奴力量大大削弱。91年东汉军又出击金微山(今阿尔泰山)大败北匈奴军,北单于迫使其西迁,率残部西逃乌孙与康居。
151年,汉将司马达率汉军出击蒲类海,击败北匈奴新的呼衍王,呼衍王率北匈奴又向西撤退。
北匈奴在西域遭到汉朝的反击,已无法立足,大约在160年左右,北匈奴的一部分又开始了西迁,来到了锡尔河流域。汉化的南匈奴,一直居住在河套一带。
乌桓,亦作乌丸,原为东胡部落联盟中的一支。匈奴破东胡后,迁至乌桓山(又曰乌丸山),乌桓在两汉时先后两次南迁,逐渐发展壮大,但受汉护乌桓校尉管辖,分成若干部落,各自为政,一直没形成统一的部落联盟。
袁绍官渡战败,其子逃到乌桓,投奔蹋顿。
207年八月,曹操远征乌桓,大破乌桓,胡、汉降者达二十余万口,乌桓单于蹋顿也被张辽临阵斩杀。
曹操将幽州、并州各郡乌桓共万余落徙居中原,精壮随军作战,由是三郡乌桓号为天下名骑 。218年,乌桓联合鲜卑反叛,为曹彰、田豫所败,实力再次被严重削弱 。残留故地的乌桓,因其地不久即为鲜卑所占,均与鲜卑融合;内徙者则渐为汉人所同化。
鲜卑,鲜卑族是继匈奴之后在蒙古高原崛起的古代游牧民族,属蒙古语族,兴起于大兴安岭。和乌桓一样,起源于东胡族,东胡被匈奴打败时,逃到鲜卑山。
受到东汉和南匈奴打击的北匈奴被迫迁往中亚,鲜卑族趁机占据蒙古草原。
曹魏时期,慕容鲜卑因与司马懿、乌恒、高句丽、流星联军灭公孙氏燕国之功得据辽西。东部鲜卑先后形成慕容部、宇文部、段部三部,占据辽西;拓跋部也在拓跋力微的率领下,第三次南迁来到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一带);秃发部也从拓跋部中分离出来,由塞北迁居到河西;乞伏部在西晋建立以前,就已经大规模迁入雍、凉二州。
鲜卑族也是人才辈出,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
羌,中国西部的一个古老的民族,汉王朝在河西走廊设有敦煌、酒泉、张掖和武威四郡,建立了地方行政系统,设护羌校尉等重要官职以管理羌人事务。以隔绝匈奴与羌人的联系。
东汉时期,羌人侵入凉州并定居,开始与汉人杂居。
后北边的羌人逐渐融入汉族,四川,西藏羌族至今仍然是我国56个民族之一,人口约30-40万。
氐,与羌同源而异流,氐族政权汉化很深,故记载其本身经济﹑文化的资料不多。氐人活动在西起陇西,东至略阳,南达岷山以北的地区。
汉代在氐族聚居区设立了武都郡、陇西郡、阴平郡等行政机构,并置十三氐道。两汉时期,氐人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开始了大规模的迁徙。经过两次迁徙,氐人从西北部扩散到包括西北、西南在内的西部地区,并在甘陕一带开始了与汉族的混居。
南北朝时期,也曾在北方建立政权。氐族在历史的发展中融入到其他民族中,也有说四川、甘肃交界处的白马藏族就是氐人的后裔。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加关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