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春天野山菜(探春日舌尖盛宴)
中新网宁波4月8日电(记者 林波)用土灶熬制,保留油焖笋的老底子口感;用现代化流水线包装,打破传统乡村美食的包装、销售及运输难题……在传承与创新之间,以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油焖笋为代表的乡村美食产业正焕发出新的光芒,在乡村振兴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油焖笋,是宁波市奉化区一带的土特产。
将切好的雷笋倒入大铁锅中,再倒入调味料,用柴火慢慢炖上8个小时,直到酥软入味。在“中国雷笋之乡”奉化区溪口镇,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全国林草乡土专家、宁波市奉化银龙竹笋专业合作社社长虞如坤正在指导工作人员烤制本土油焖笋。
自高中毕业回到溪口镇从事农业产业以来,虞如坤与雷笋打交道已有40余年的时间。他不仅仅是种植大户,同时也是乡村产业发展的带头人。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他就采用稻草、木屑、竹叶等各种覆盖材料进行试验,从而使雷笋达到了“春笋冬出”的效果,不但使笋的品质得到提升,价格更是一路上扬。
烤制油焖笋。 林波 摄
1993年,虞如坤在10亩雷竹园里采用毛竹大棚进行覆盖试验,开创了雷竹覆盖栽培技术,当年年收入就实现了超30万元。
此后,他并未停止创新的步伐,不断在关键技术上加以改进,先后被授予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全国林草乡土专家、宁波市十佳农产品经纪人等荣誉称号。
“我们的产品不仅在浙江省内畅销,在江苏、上海等地也小有名气。”从局限于本土的乡村品牌到长三角盛行的舌尖小吃,虞如坤见证了一罐罐油焖笋的“走出去”步伐。
近年来,奉化油焖笋的口碑越来越好,传播效果也越来越广,受到了多地民众的喜爱,让春天才能尝到的春笋在一年四季都能品尝到,更为当地农户增加了经济收入。
但随着“走出去”步伐的加快,虞如坤也陷入了油焖笋产业发展的“成长烦恼”——雷笋生产成本上涨,但价格却一直徘徊不前。
老手艺人烤制油焖笋。 林波 摄
如何破题油焖笋产业发展的“成长烦恼”?
守住老底子味道,创新品牌包装,在“破”与“立”之间找到产业发展的突破点,这是虞如坤的回答。
他告诉记者,随着油焖笋产量的增大,传统的包装方式不仅耗时耗力,更存在着安全卫生风险,“我们奉化目前大部分产品采用的还是传统的人工包装,原始的蒸汽式杀菌。”
“那就提高产品的含金量,‘机器换人’。”虞如坤坦言,其实机械化的生产方式他已思量了很久,“在江苏量身定制了2条自动化包装生产线,如今一条已经在调试生产。”
在银龙竹笋专业合作社的生产车间内,长长的传送带上正流转着一个个玻璃罐头,打包、抽气、密封等工作一气呵成。
“这条流水线不仅仅是针对油焖笋包装,像奉化芋艿、海鲜等农特产都可以进行自动化包装。”虞如坤解释说,油焖笋品牌包装只是当前流水线包装的一部分,未来,乡村的其它农特产品都可以在这条流水线上进行打包。
“预计奉化油焖笋年瓶装量将突破5000万瓶,产值超7亿元。”虞如坤表示,此外他还注册了油焖笋商标,通过了食品质量安全认证,每瓶油焖笋还贴上二维码,只要扫一扫,就能知道它的“出生地”。
审视当下,乡村传统美食产业无疑是乡村振兴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占据全国半壁江山的慈城年糕,连续五年销售额破亿元;象山柑橘、梭子蟹两条全产业链,价值超15亿元;上百家梁弄大糕店销售额达3000万元,让“梁弄大糕”成为当地人的“致富糕”……为发挥美食资源优势,浙江各地用有烟火气的舌尖味道细述乡村振兴的产业故事,不断挖掘地道乡村美食产业,将其推向更广阔的市场,成为乡村振兴的助推器之一。(完)
来源: 中国新闻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