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逝世原因 之一册旧书蚀解惑了
茅盾绝对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量级的作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沈先生笔名很多,据有心人考证,竟达九十八个之多,而“茅盾”然仅是他众多笔名中的一个。可为什么最后“茅盾”名声最响、使用最长久呢?
2021年10月23日一早,照例到滕王阁淘书。在一书摊上瞅到一本茅盾的小说《蚀》,俯身捡起翻阅。八十年代出版的,书的最后二页,有作者的一篇后记《写在<蚀>的新版的后面》。略作浏览,里面较详细地解释了“茅盾”这个笔名的来源。
1927年,大革命失败,沈雁冰被迫从武汉隐居到上海。郁郁不得志的他开始用笔来宣泄心中的情感,也以稿酬为生。在四个星期中创作了小说《幻灭》。小说完成后沈德鸿开始投稿,但许多的报社却不敢登。这个时期,在大革命失败的低潮,他看到了革命与反革命的茅盾、也看到了革命阵营内部的矛盾、尤其认识到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这大变动时代的矛盾,而且自己在生活上、思想上也有很大的矛盾,于是他在手稿上署名“矛盾”,并最后交给了《小说月报》的编辑叶圣陶。叶圣陶认为小说很好,但是看了这个名字却提出了意见,认为这个名字一看就是假名,并且在当时那样的环境下使用如此尖锐的笔名不太好,就自作主张在“矛”字上加了一个草字头,改作“茅盾”。沈雁冰对这一改动也很满意,以后就一直以此为笔名了。
《蚀》一书是茅盾中篇小说三部曲《幻灭》、《追求》、《动摇》的合集名,是大革命时期经验的记录和艺术概括。这三部曲个人认为在艺术成就上不如他的另一个短篇小说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更比不上他的代表作《子夜》。因而在再次确认茅盾笔名的来由之后,还是放下了。因为即使捡回家,大概率会看不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