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各市名称由来(山东各市及其区县名称来历)
市名由来——济南因地处古四渎之一的“济水”(古道今为黄河所据)之南而得名。公元前16年设立济南国。1929年7月析历城县城和城外商埠及四郊设济南市。
市中区
辖区原为古历城属地,1955年9月起称济南市市中区。因地处济南市市区中南部而得名。
天桥区
1955年9月8日定名为天桥区,因辖区内建有横跨胶济、津浦铁路的天桥而得名。
历下区
春秋战国属齐国,因在历山之下而得名。1955年9月改称历下区。
槐荫区
青岛市“青岛”本是指胶洲湾海口北侧的海中小岛(就是今天的小青岛),面积仅零点零一二平方公里,海拔十七公尺有余,北侧距陆地一华里多(约720公尺)。[即墨县志]卷一“岛屿”条目中记载,“青岛,县西南百里”。是说“青岛”位于即墨县城西南百里的海中。在“山川脉络图”和“七乡村庄图”中都标注有这个海中岛屿。[胶澳志]还明确地说:“青岛,在青岛湾内不足一海里”,以“山岩耸秀,林木蓊清”,故名“青岛”。
市南区和市北区
市南、市北两个名称,最早出现在青岛历史上要追溯到1938年,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岛后,以日伪青岛特别市警察局管辖区为保甲行政区,设立市南、市北、海西、台东、四沧、李村六个警察分局。在所有区名之中这两个名字来由最显而易见,皆因其本身分别位于青岛市市区南端、北端而得名。虽经历多次区划调整,区域范围已与当年大有不同,但这两个区名却沿用至今。
李沧区
李沧区,是市内四区成立最晚的区。1899年,德在胶澳租界划李村区。1932年,西部沧口和东部李村一同分设乡区建设办事处。1935年9月,四方与沧口合并为四沧区,后称第五区。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后,成立四沧区人民政府。1951年6月,成立沧口区人民政府。1994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将原沧口区李村河以北的8个街道办事处和楼山乡与原崂山区李村张村河以北区域合并,设立新的李沧区。
黄岛区
黄岛区以黄岛岛名命名。据《增修胶志》载:“黄岛在黄庵北,有岛之名,实为平冈。潮来则四面皆水,潮落则徒步可入。其北可暂尔避风,不可久泊。《卫志》称间汛。”“淮子口之北为少海,海中有岛为黄岛。”“潮汐薄岸,地极泻卤。”可知,黄岛之所以得名,一是位于黄庵山之北,一是因为四面环海,土层薄而含卤高,土石皆呈黄色,以颜色命名,以别于东岸之青岛。1979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置区级建置,驻地黄岛,故正式命名为黄岛区。
崂山区
因境内有崂山山脉,故以山命名。1949年6月崂山地区解放,设崂山行政办事处属南海专署。1950年,改属胶州专署。1951年4月,改属青岛市。1953年,设崂山郊区。1961年,设立崂山县,隶属不变。1988年11月,设立青岛市崂山区。
城阳区
1994年5月设城阳区,因处在古代不其城南,即城之阳而得名。城阳历史悠久。境内发现的城子龙山文化遗址,据确认,远在4000多年前,人们已在这里居住生息。商、周时期,城阳属莱夷地。公元前567年,“齐侯灭莱”,城阳归属齐。1949年5月31日,城阳解放,域内分别归崂山办事处和即墨县管辖;1961年10月起统属崂山县;1988年11月起改属崂山区;1994年6月起属青岛市区级建置。
即墨市
即墨之名,因水而得。“即墨”因故城(位于今平度市古砚镇大朱毛村一带,田单破燕处)地临墨水(源出平度市古墨山,今之猪洞河)而得名,其名称最早出现在《战国策》《国语》《史记》等历史典籍中。秦统一中国后,始定为即墨县,属齐郡。近现代史上的即墨曾先后归属于莱阳、胶州,1958年划归青岛市,但于1961年3月改属烟台地区,1978年11月再度划归青岛市。1989年7月,撤销即墨县设立即墨市。
胶州市
胶州市位于山东半岛西南隅,胶州湾西北岸,以胶水命名。据考古测定,四千年前即有先民定居。胶州建置大体为:秦到隋为黔陬县,唐置板桥镇,北宋至元为胶西县,明清为胶州,民国为胶县。1937年后沦为日伪统治区,1939年6月胶县划归青岛。同时,共产党领导的胶县抗日民主政府,属南海行署管辖。1943年为滨海地区所辖。1949年属滨北专区 。1950年属胶州专区。1956年7月胶州专署撤销,胶县划归昌潍专区。1958年11月划归青岛市辖。1961年重归昌潍专区。1978年11月再次划归青岛市管辖。1987年2月撤销胶县设立胶州市。
莱西市
莱西属地历史悠久,石器时代就有人在此劳动、繁衍,商周时期属莱子国,齐侯灭莱时,于今周格庄乡筑古城,秦时属齐郡。莱西因地处莱阳之西而得名。1941年2月,原莱阳县分为莱东县和莱西县。1942年7月由莱西、莱东两县析出莱西南县。1950年3月17日,莱西南县与莱西县合并称莱西县,属莱阳专区 。1958年10月17日,莱西县与莱阳县合并,属烟台专区 。1962年1月1日,莱西县从莱阳县分立。1983年10月1日,由烟台专区改属青岛市。1990年12月,撤销莱西县设立莱西市。
平度市
道光年间《重修平度志》记载:“平度,汉旧县名也。通志引说苑闾邱先生对齐宣王愿选良吏平法度,臣得寿矣之言,谓义盖取此。”但书中亦提到平度以“平法度”而得名的说法,古籍并无确切记载,因此是否名称真由此而来则不得而知。明、清时为平度州,属莱州府。1913年,改平度州为平度县,隶莱州府。建国后,平度曾先后分属胶东行政公署、莱阳、潍坊。1983年10月,平度县划归青岛市管辖。1989年7月撤销平度县设立平度市。
淄博市
淄博作为地域名称,是随着淄川、博山煤田的开发于20世纪20年代初形成的,系对淄川、博山两地的简称。1945年8月,成立淄博特区,至此,淄博才正式成为政区名称。 1955年3月9日设立淄博市。
张店区:张店城区,古称黄桑店。因地处交通要冲,过往商旅多在此栖身。宋代,黄桑店中有一张氏店门庭大,客房多,生意兴隆,遐迩闻名。后来黄桑店之名渐被张家店取代。至元代,称之为张店。1955年4月,正式成立张店区。
临淄区:临淄原名营丘,公元前859年,齐献公更名为临淄。1970年改称临淄区。
淄川区:因淄河流经境内而得名。1956年称淄川区。
博山区:其一,博山全境尽山,几无平坦之地,博山之名具有多山之意。其二,因境东南有"博山",故以山名为县名。1955年3月改为博山区。
周村区:战国前,因此地位于丘陵、平原的交接处,故名为昼,曾因人少聚居而名为昼,后因字音转变和临水居称昼屯,北宋年间演变为周村。1955年4月设周村区。
桓台县:南宋理宗绍定元年(1228年),置新城县。1914年易名耏水县,旋改桓台县。因境内有齐桓公戏马台而名。
高青县:1948年,由原高苑县和青城县合并而成,取两县首字而得名。
沂源县:1944年5月建沂源县,因境内沂河发源地而得名。
枣庄市枣庄各区名称的由来
滕 州
滕始于黄帝,因境内泉水“腾涌”而得名。周灭商后,武王封其异母弟叔绣于滕,乃称“滕国”。今滕域,周时设滕国,秦时置滕县、薛县,属薛郡。汉高祖析小邾置蕃县,汉武帝时改滕县为公邱县。三国魏沿袭秦制。西晋袭汉制。隋升滕县为郡,后又改为县。北宋兼置滕阳军。金、元时设滕州。明之后为滕县,或属济宁,或属兖州。1950年属滕县专区。1953年改属济宁专区。1979年又改属枣庄市。1988年3月7日撤销滕县设滕州市。
薛 城
夏商属薛国。东周时期,薛国衰弱,长期归属齐、鲁辖制。齐大将田忌(字子期)、相国田婴(靖郭君)、田文(孟尝君)曾先后受封薛城。田文治薛期间,曾大规模地增筑薛城,薛城得名源于此。秦以后归属名称变化频杂,基本上隶属滕、峄二县。1945年8月至1948年11月,分属临城、峄县和枣庄办事处。1952年9月,临城县改称薛城县。1956年3月撤销薛城县,今薛城西部、中北部划归滕县临城区,东部属峄县邹坞区,南部属峄县周营区。1960年1月峄县改称县级枣庄市,3月临城公社改属枣庄市。1962年始建薛城区,隶属枣庄市。区政府驻地薛城镇。
峄 城
峄城为原峄县治所。峄之名,一说因峄南葛峄山(俗称天柱山),一说因峄境多山,众山连络为绎,古“绎”与峄同。峄在夏、商、周时为子国,战国时为楚国兰陵;秦统一后归薛郡;自汉以后,峄城多为郡或州、县治所。明清时期属兖州府,民国时期属山东省鲁西区。新中国成立后,峄县属台枣专署。1953年7月属济宁专署,1960年1月撤销峄县建制,设立县级枣庄市,仍辖原峄县行政区域,隶属济宁专区,1962年6月30日,枣庄市升格为省辖地级市,峄城区即在原峄县址建立。
台儿庄
唐代,台氏在此立村,称为台家庄。位于北门外的准提阁,建于唐代中后期,是台儿庄有史可考的最古老建筑。尔后演变成台庄、台儿庄。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京杭运河改道流经台儿庄,逐渐形成重镇。明末建土圩寨,派驻巡检司。清顺治四年(1647年),南傍运河正式建筑台儿庄城。1949年10月至1953年8月属兰陵县,1953年9月至1960年1月属峄县。1960年1月峄县改为县级枣庄市,一年后升格为地级市。1962年6月始设台儿庄区。
市 中
以枣庄市城区为主干部分的市中区,为历史上的枣庄之所在。1928年建枣庄镇,直属峄县。1958年11月峄县治所由峄城迁移枣庄。1960年撤销峄县建制,建立枣庄市(县级);1961年升格为山东省直辖市,下辖薛城、峄城、台儿庄、齐村4区。1962年建立枣庄镇(县级),直属枣庄市。1976年建立枣庄市市中区。城区枣庄之原始村落位于枣庄煤矿东大井以南,大洼以东,今清真寺所在地。枣庄因多枣树而得名,于今当地人仍称老枣庄以西之新建街为“枣行”。
山 亭
“山亭”之名的由来,有志为据。明万历《滕志》载“山亭,在高山前,菸菟城后,飞云台上,传说为菸菟丞相所筑,山亭之名以此,亭废台尚存。”另因在山亭村有一个流传很久的“三停”之说。所谓“三停”,即一停坞土山;二停南大洼;三停结义庙。山亭与“三停”用当地话来讲,同音而不同意。
东营市东营市 市名由来 原为村名,1964年华北石油勘探会战总指挥部设在该村。翌年,惠民地区东营办事处在此成立,1982年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市,即以东营为名。
东营区 1984年,市辖东营区、牛庄区建立。1987年两区合并为东营区。因系东营市政府驻地,故名。
河口区 1982年11月设立河口区。因黄河自1855年起先后7次改道在境内入渤海,建区时境域仍有黄河入海口而得名。
垦利区 此地原有垦区和利津洼两个名称,取其首字而得名。1941年9月,垦区抗日民主政权建立为建置之始。1943年4月,垦区正式称垦利县,现已为垦利区。
利津县 在周秦时代属齐国。隋代建永利镇,金明昌三年十二月(1193年1月),升永利镇为利津县。因邑内有东津码头,取永利、东津之字得名利津。
广饶县 西汉初置广饶县,隋移置千乘县,金改乐安县。1914年,全国改定重复县名,乐安县复称广饶县。广饶县名之由来,概取海滨广斥,饶于鱼盐之吉祥义。
烟台市
烟台
据明史记载:1398年(明洪武三十一年)为加强海防军事建设防止海上倭寇不断侵扰,朱元璋准奏批建宁海卫(今牟平区)"奇山守御千户所",在建"奇山守御千户所"的同时,于其北山(今烟台山)顶设建"狼烟墩台",被土人(当地人)称为"烟台",并被传为烟台的始源。
芝罘
罘岛而得名,芝”即灵芝。芝罘岛的形状,恰似一株巨大的灵芝;“罘”即屏障。芝罘岛横卧在黄海之中,似一道天然屏障,护卫着身后的沃土。也就是说这个岛有“灵芝”一样的形状,有“罘”一样的作用,因此称之为“芝罘岛”。
莱山
相传800多年前,在今莱山大地上,一夜间来了一座小山(今烟台莱山机场内马鞍山),当时取名“来山”,后因山上草木丛生,遂演变为莱山,由此得名建镇建区。
福山
北宋靖康二年(1127年),伪齐帝刘豫登此山,称两水镇一带为"福地",因名此山为福山,金天会九年(1131年)置县,故名。
牟平
“牟平”以在“牟山之阳,其地坦夷”得名。而此含义应为汉时县治设于现福山境之东牟县,今之牟平一度归属其内。直到唐麟德二年(公元665年)析文登县于东牟故城(即今牟平城),置牟平县。由此说明,今牟平名当为时现福山区牟平迁此之沿袭。
蓬莱
蓬莱地名来源于仙山蓬莱,追根溯源应寻求到汉武帝,他在方士们的诱导下来到远离中原的东夷之地寻求海上神山,结果一直没能如愿,便在海边筑起一座小城,命名蓬莱,聊以自慰,从此便有了蓬莱这一地名。
蓬莱地名来源于仙山蓬莱,追根溯源应寻求到汉武帝,他在方士们的诱导下来到远离中原的东夷之地寻求海上神山,结果一直没能如愿,便在海边筑起一座小城,命名蓬莱,聊以自慰,从此便有了蓬莱这一地名。
龙口
1986年撤销黄县,设立龙口市。原黄县有龙口镇,龙口镇有龙口港,因而得名。
招远
金天会九年(1131年),因金代战乱,民众多流亡,为招集流亡者,使其回乡安心农耕,遂取名“招远县”。
莱州
莱州市因古莱州府驻地而得名,旧称掖县。古为莱夷地。掖县一名最早见于《战国策》:“(齐襄王)益封安平君(田单)夜邑万户”。《说苑》作掖邑。以掖水(今南阳河)得名。莱州之名始于隋朝,582年改光州为莱州,为莱州地名之始,距今已有1432年。
海阳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清廷批准裁大嵩卫设海阳县,县城建于今凤城。因县地处黄海之北,故名“海阳”。
莱阳
莱阳市因地处莱山(今旌旗山)之阳,故称莱阳。后唐同光元年(923年)改昌阳为莱阳。1987年4月改名莱阳市。
栖霞
栖霞:栖霞因以“五更平明,海日东升,照耀城头,霞光万道”而得名。
长岛
长岛:长岛县以长山岛而名,长山岛以长山而名
潍坊市
“潍坊”因潍县与坊子区而得名。1948年潍县城区与坊子矿区于今市区置潍坊特别市,取各首字命名。潍坊之名首见。
安丘市
因安丘侯国而得名。安丘春秋时因其地山丘起伏,河谷纵横,在山水环抱之中,故称渠丘。西汉高祖八年(公元前199年)七月癸酉,封将军张说为“安丘懿侯”,食邑古渠丘地三千户,国名“安丘”。汉景帝中元二年(前148年)置安丘县。
昌乐县
昌乐县古称营丘,为姜太公初封地。宋朝建隆三年(962年)始置昌乐县,以“都昌”、“长乐”两地名之尾字取名昌乐县,寓昌盛安乐之意。
昌邑市
古称邑、都昌。春秋时设城邑,为齐七十二城之一,宋建隆三年,建新城,称昌邑,为县治所。
坊子区
唐代潍县南往安丘、诸城驿道三十里处凿井一眼旁筑一方土堆为标志,清末,土堆旁开一客店取名“坊子店”,坊子因此而得名。
高密市
因境内有密水,“其源言之谓高”,故有高密之名。
寒亭区
寒亭区的前身是潍县,潍县因潍河而得名。夏代,寒浞在此建国,史称古寒国。汉王莽后改古国为亭,始称寒亭,寒亭因此而得名。1983年建寒亭区。
奎文区
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原潍城区以境内白浪河为界划分为两个区,白浪河以东因建有“奎文阁”,故名奎文区。
临朐县
西汉始设临朐县,因县城东临朐山而得名。
青州市
青州之名起源较早。据《尚书·禹贡》载∶“海岱惟青州”,是古九州之一。
寿光市
寿光来历跟云门山上的寿字有关,它刻于明嘉靖三十九年九月初九,当时正值衡王(当时住在青州,现在青州市有衡王府遗址)生日,衡王府内掌司周全为巴结上司,请来了全国最有名的石匠,在衡王府南的云门山顶的大岩石上刻了一个高7.5米宽3.5米的巨大寿字。工程完工那天,衡王来观看大寿字,发觉整个寿字都涂成了鲜艳的红色,惟独下边“寸”字的一点没有颜色。衡王不解,周全解释说,这要由衡王您亲自“点睛”。当衡王拿笔把这一点涂红后,这个巨大的寿字突然大放光芒,将整个青州城以及北边的土地都照亮了。衡王大悦,并命名青州以北的地方叫“寿光”。又有人说寿光因闾邱长老向齐宣王乞寿的故事而得名。西汉(前148年)置县。
诸城市
说法一:境内有诸多古时县城,故名。说法二:境内有诸冯村(舜的出生地),诸城由此得名。诸葛亮先祖姓葛,居于诸城,后迁莒县为使后辈不忘故地,故在姓前加以诸字,这便是“诸葛”一姓的由来。这里因出土了世界最大的鸭嘴恐龙化石,又被称为“龙城”
济宁市
济宁
是以济水得名,当今山东境内的黄河基本上就是济水的故道。“济宁”一名的出现是元至元八年,即1271年,升济州为济宁府开始的,济宁一名的由来,是因“济水南会泗,北会汶,州居其中,故以济宁为名”。又因巨野一带曾被河水淹没,而任城“地势高亢,关津险阻”,“可保安宁”,故名济宁
任城
历史悠久,远古时期,这里居住着华夏民族先人之一的东夷族原始部落。夏朝时期,太昊(伏羲氏)后裔有仍氏(亦称有任氏,任、仍古时同音)就在这里建立了仍国。周朝时期,仍国被封为任国。春秋战国时代任国先后隶属于鲁、宋、齐国。秦统一中国后,废任国而改为任城县。这是“任城”称号的最早由来。
兖州之名由来已久,《尔雅·释地》记载:“济河间曰兖州”。我国上古行政区划中有九州之说.兖州即为九州之一,相传以发源于河南省济源县王屋山的沅水而得名,沅与兖字同音,通用.《辞源》中有“济河间其气专质,厥性信谨,故曰“兖”。意思是说济水与黄河之间,所处条件特好,人的气质诚实谨慎故称兖州。
曲阜
相传为古帝少吴氏的都城,殷商时代的奄国,三千年前的鲁国都城,今日的曲阜城为明代所重建。“曲阜”一名始见于《礼记》,东汉应邵曾解释说“鲁城砂有阜,委曲长七八里,故名曲阜。”阜字作土山解,现曲阜城东有土山叫防山,蜿蜒曲折,形成龙形阜地,这就是曲阜之名的由来。
邹城
古属夷地,夏属九州中的徐州之域,殷属奄国,公元前1027年,周武王灭商建周,封曹侠于此建邾国。春秋鲁文公十三年(公元前615年)迁于峄,重建国都于峄山之阳。至穆公时(公元前480年前后)改“邾”为“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始设“驺县”。至唐时“驺”为“邹”。1992年邹县撤县设市更名邹城市。
微山县
以微山湖得名,微山湖以微山得名,微山以微子得名。微子名启,是殷纣王庶兄,原封地于微,故称他为“微子”,(子是爵位)现微山岛主峰顶上有微子墓,系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微子墓在微山岛西北部的一个小山上,这山因微子墓而得名,湖又因山取名,县也因山而冠名。
梁山县
以粱山得名,梁山,本名“良山”,后易名“梁山”.易名原因有三说:一说良山属梁国境域,传说为皇家猎场,梁孝王刘武曾游猎于此,故更名为“梁”。二说梁孝王田猎终于此,中暑身亡葬良山之阳,遂易名“梁山”。三说是因避东汉武帝叔父刘良的名字,便改“良”为“梁”。
金乡县
远在氏族部落时期是有仍氏(缗姓)聚居的地方。县名起源于西汉.以山得名。汉武帝天汉四年(公元97年)封其子为昌邑王,十一年薨.葬于高平山,初在山北凿墓,得白兔,以为不吉,更葬山南,凿而得金,故改名曰金乡山.县名自此始沿用至今。不过至今金乡也没有开采金的历史记载,以“传”得名。
鱼台县
旧城海子景区位于鱼台县王庙镇旧城里村一带。旧城原名黄台市,因黄水不没而得名。历史名人有孔子七十二贤之孝子闵子骞,樊子迟、宓子贱等。清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七月,黄河决口于铜山县的孙家集。9月13日,洪水灌城,官舍民房全部倒塌,城址沦为湖泊。为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
汶上县
春秋为中都,战国称平陆,汉改东平陆,后齐称乐平,隋复称平陆,唐天宝元年复称中都,金贞年改称汶阳。汶上作为专用地名始于金泰和八年(120日年),因地处汶水之滨而得名。汶上取名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汶上地处汶水下游。下字是不吉利的字眼,即使有下人们也不说下。因此就出现了汶上之名。
泗水县
五帝时为古都近畿,夏商有卞县北周后的各朝,历代置县.县名几经变更,直至隋朝置泗水县。其名称以泗河而得名,泗河古称泗水,为禹治九水之一.泗河发源于泗水县泉林镇东陪尾山麓,以趵突、洗钵、响水、红石泉四源并发汇流成河而得名。
嘉祥
故地原属巨野、任城二县,南宋高宗十年分任城、巨野之民置嘉祥县,属济州所辖。嘉祥一名,据《左传》记载:十四年(即公元前480年),西狩大野(现巨野东北一带),猎获麒麟一只,麒麟为太平之兽,属吉祥之兆,因获麟地在嘉祥县境内,故以“祥瑞”之意取“嘉祥”置县名,沿用至今。
泰安市泰安也因泰山而得名,从古语“泰山安则四海皆安”中来,寓意“国泰民安”。
泰山区
1985年5月设泰山区,因境内泰山而得名。
岱岳区
岱岳区因境内泰山而得名。泰山古时亦称岱岳。
宁阳县
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于宁山之南置县,故名宁阳。
新泰市
新泰,别名新甫、柴城、平阳。三国鼎立,新泰在魏境。魏沿置东平阳县,仍属兖州泰山郡。西晋泰始年间,大臣羊祜表奏晋武帝,取新甫山(境内山名)、泰山首字为县名,表改平阳为新泰县,属泰山郡。自此开始出现新泰之名,并一 直沿用至今。
肥城市
肥城,别名中国桃都,历史悠久,也是革命老区。
西周时肥族人散居于此,古称肥子国,肥城因此而得名。
东平县
东平,古称东原。《尚书·禹贡》载:大野既潴,东原底平。东原底平是为东平得名之始。
威海市
威海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为加强海防,抵御外来侵扰,明朝政府设立威海卫,取“威震东海”之义,威海名称由此而来。
环翠区
是威海市的中心城区、市政府驻地,是威海市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以环翠楼命名。环翠楼始建于明朝,最早的环翠楼是在威海西边城墙上的一座小塔楼,建于西城墙的最高点,西依奈古山,东瞰苍茫大海,南望迤逦峰峦,北眺巍峨青山,楼体四周绿翠掩映,遂得名“环翠楼”。
文登区
位于山东半岛东部,与韩国隔海相望,是中国温泉之都、中国长寿之乡、中国最美养生栖居地。文登区是原文登县,“文登”一词来源于秦始皇东巡时,召文人登山,故将山命名为文登山。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年间,始置文登县,因文登山得名。
荣成市
地处山东半岛最东端,三面环海,是中国距韩国最近的地区。荣成市境域初属荣成县,由成山卫裁卫设县而成。雍正年间,河东总督以"文登幅员辽阔,殊难管辖,而成山地方为海洋东面险要之区"为由,奏请再另设县,后被采纳。雍正帝引用《史记》中的记载“始皇尝射大鱼于荣成山,山在邑境内”,遂称新设县为荣成县。
乳山市资源充足,物产丰富, 素有“金岭银滩”的美誉, 是著名的“水产之乡”、“水果之乡”和“黄金之乡”,因境内“大乳山”而得名。乳山风光秀美,气候宜人,海拔200多米,山势突兀,山巅陡峭圆润,形似一丰满乳房,故而得此名
日照市
日照,取“日出初光先照”之义
公元1087年(北宋元祐二年),置日照镇,属莒县。日照之名始于此,取“日出初光先照”之意。1184年(金大定二十四年)设日照县。1985年,设县级日照市,1989年升格为地级市。1992年设区带县。
关于日照,曾有人出过一个非常有名的上联“日照日照日日照日照”,是这样读的:“日—照—日照—日日—照—日照”,意思是“太阳照耀着日照,天天照耀着日照”,据说至今没人对出工整的下联来。
东港区
取自李鹏的题词“日照东岸巨港出”
1992年12月7日,以原日照市行政区域设立县级东港区。以李鹏总理题词“黄海滩头千年睡,日照东岸巨港出”之意得名。
李鹏总理的一句诗,点出了日照因港而立,因港而兴,东港因此而得名。日照港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诞生、成长起来的新兴沿海港口。1982年正式开工建设,1986年投产运营,是我国重点发展的沿海20个主枢纽港之一,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
岚山区
因座落岚山南麓而得名
岚山头,明洪武年间建制,因座落岚山南麓而得名,俗称岚山头口,也叫山南头。1952年1月建岚山镇,1981年9月与汾水分开设立岚山头公社,1988年4月改设岚山头街道。1993年,设立岚山办事处;2004年,岚山办事处撤销,成立岚山区。
岚山海上碑是目前沿海地区仅存唯一的古代碑刻文物古迹。位于岚山渔港码头西侧,为海边天然巨石凿琢而成。上有苏京、阎毓秀等名人题书的石刻。苏京,安东卫人,明代进士,官至监察御使,建宁兵备道。他书写的楷文:“星河影动,撼雪喷云”,横刻于碑上,气势非凡。阎毓秀,山西榆次人,武进士。清代康熙十年任安东卫守备。题楷文:“难为水”,“万斛明珠”,“砥柱狂澜”。
莒县
取自原始东夷民族莒部落名
莒为地名,始自原始社会东夷民族的莒部落。莒地多产芋,时人称“芋”为“莒”,并食之,故以莒为部落名。夏为莒部落,商属姑幕国,周为莒子国,秦始为县,西汉置城阳国,东汉置琅琊国,南北朝时期曾为东莞郡治,隋设莒州,以后或为州或为县,1913年改州称县至今。
五莲县
因五莲山而得名
五莲县建于1947年5月,由原日照、莒县、诸城三县的边缘山区组划而成,以境内五莲山而得名。
五莲山、九仙山,被宋代大文学家苏轼赞誉为“奇秀不减雁荡”的五莲山,主峰五莲峰海拔515.7米。内有明代敕建的护国万寿光明寺,是齐鲁四大佛教胜地之一,为江北重要的佛教活动场所。素以“奇如黄山,秀如泰山,险如华山”而著称的九仙山,拥有江北最大的万亩野生杜鹃花园,宋熙宁九年文学家苏轼曾登临九仙山,留下了“白鹤楼”题刻,在诗中赞誉“九仙今已压京东”。
石臼
因舂米形成的臼状石坑而得名
石臼之称,一传自宋代始,有漂泊海洋的渔家在东南隅岬角驻足拴缆,上岸舂米为食,形成多处臼状石坑,故称“石臼”;又传宋代岳飞部将李宝破金后屯兵此处,用“石臼”杵米而得名。
明初,为防倭寇设“备御千户所”,始称石臼所。1945年9月称石臼镇。新中国建立后,又经过多次辖区隶属变更,期间曾称“区、人民公社”等,1982年1月,石臼公社改为石臼镇,1985年改置石臼办事处,1988年4月12日改名石臼街道至今。
安东卫
明代以来的著名海防卫所
明朝因倭寇窜扰,遂在沿海各军事要地,设置很多卫、所,安东卫就是明初十九卫之一的防海卫,约于1383年前后设立,与天津卫、威海卫等齐名。安东卫,自明清以来,既是海防要地,又是贸易通商口岸。内控鲁苏江淮辽阔腹地,外扼大海,是去高丽、日本诸国咽喉,海陆交通方便,城内城外,店铺林立,南北商客,络绎不绝。可谓商贾云集,百舸争流,人市如潮。
滨州市滨州,因濒临渤海而得名。隋唐五代建县制,五代后周改渤海县为滨州。元朝实行三县联合称作一个州,这样就沾化,蒲城,渤海,三县合称滨州,因为三县都靠海所以取“滨”命名。
滨州市市名由来 1992年3月,因惠民地区行署驻地滨州市,惠民地区改为滨州地区。
沾化,1195年更名为沾化县,县名取义于汉代龚遂治渤海“海滨之民”复沾圣化。邹平县西汉以前,夏封舜后姚姓为邹侯,在邹平之域,立邹侯国。
惠民县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 定州升为武定府,置惠民县为附郭,因有明代开凿的排水渠惠民沟而得名。
阳信,阳信县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阳信县,因治所为韩信自燕伐齐屯兵驻地,又居古笃马河之阳,县名由此而得。
无棣:“无棣”一名始见于《春秋·僖公四年》,以县城南临无棣沟取名无棣
博兴:五代时期,梁朝沿袭唐代建置,后唐庄宗李存勖为避献祖讳,改博昌县为博兴县。
德州市德州
因德水(黄河)得名。秦改黄河为德水。汉在今陵县设安德县,隋唐改称德州。明移德州于今地,设德州卫。民国改为德县。1946年析德县城关区置县级德州市,1994年改为地级市。
德城区
明洪武七年移德州治于今城区,始名德州。民国元年改称德县。1946年6月德县解放后,置德州市。1994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原县级德州市更名为德州市德城区。
乐陵市
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乐陵县。大阜曰陵,乐则取四民用足,国乃安乐之义也。1988年9月1日,撤县设市。
禹城市
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为纪念大禹治水之功,改祝阿县为禹城县。1933年10月18日,撤销禹城县设立禹城市。
陵城区
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刘邦在今陵县城置安德县。公元九年王莽改制,设定安公国,治所安德(今陵县县城),元宪宗二年(1252年),升将陵县为州,称陵州。明洪武元年(1368年)复为陵县。洪武七年(1374年),将陵县、安德县合并称德州,州治所在陵县。洪武十三年(1380年),复置安德县,称陵县,陵县之名称始于此。2014年10月,国务院关于同意山东省调整德州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撤销陵县,设立德州市陵城区,以原陵县的行政区域为陵城区的行政区域。
宁津县
公元1128年,因临鬲津河而得名的临津城毁于大水,迁至现址,取“安宁”之意,改名宁津县。
庆云县
明洪武六年(1373年)置庆云县。城东有一卧龙岗。冈上树繁草盛,其上空常被云雾笼罩。史记天官书曰:若烟非烟,若云非云,郁郁纷纷,萧索轮,是谓卿云。卿云,古以为祥瑞之气,取其意,且卿通庆,故取名庆云。
临邑县
秦时置漯阴县。南朝宋孝建二年(455年)改称临邑县。
齐河县
金天会八年(1130年)撤齐河镇设县,始称齐河县。另,齐河县,因城临济水,济水又名齐水故名。齐河的县城叫晏城,是齐相晏婴的封地。
平原县平原县因周围地形平坦而得名为平原邑。秦代(公元221年)以平原邑置平原县。
夏津县
夏津县原称县(汉置),隋大业间改县置夏津县。以华夏民族及地处古黄河大渡口而得名。
武城县
战国时属赵地,因地处赵国东部边塞,四无山阜,为防御强齐入侵,岁饬武备,修筑城防以屯兵,是谓武备之城。西汉初年,设东武城县。西晋太康年间,改称武城县。
聊城市
东昌府区
聊城也称“凤凰城”,因为聊城古城池位置和布局状若凤凰,故素有“凤凰城”之称。
对此,还有一个传说:传说,聊城一带原是一片梧桐林,住着一对凤凰,统率着林中百鸟,过着幸福的生活。有一年发大水,东海一条恶龙来到此地,驱走了凤凰,使这一带变成了一片汪洋,人们叫它东州湖。地方官见湖波荡漾,周围林茂花繁、景色优美,便想在湖边建城,但工匠们感到工程艰难,均不敢承担。这时,来了两个人,一个叫王东,一个叫王昌,他们自告奋勇,愿意承建。原来这两人就是被恶龙赶走的那对凤凰所生的儿子。王东、王昌建城,凤凰率百鸟送来木石用料,不长时间,一座雄伟的湖城建成了。人们为了纪念凤凰在建城中的功绩,便将该城起名为凤凰城。后来,东海恶龙又兴风作浪,企图摧毁新城。此时,王东、王昌即力战恶龙。恶龙逃往东海,扒出一条水道,引海水来灌城。为救凤凰城的百姓,王东、王昌兄弟二人钻入水下,用身子堵住了水道。人们为感谢两兄弟献身保城救众的高尚品德,便将凤凰城又改名叫东昌。
临清市
临清历史悠久, 按禹贡古属兖州,商周时为 “王畿之地”,属卫,战国时属赵,秦时属巨鹿郡。早在西汉初年即以清渊之名设县制。后赵建平元年(公元330年),因依傍清河(卫河古称)而更名为临清县,临清之名由此而始,沿用至今。“临清”之名沿用历史长达1676年。
高唐县
高唐,因境内古有唐山,属沼泽中高地而得名.据旧志记载,上古为爽鸠氏之墟,爽鸠氏是上古五帝之一少昊氏的刑官;春秋为邑,西汉置县,元,明,清三代设州,迄今已有四千余年的历史,属中华民族黄河文化发祥地之一.高唐县这个"千年古县",具有古老的地名词语文化,土地资源得天独厚,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历史上高唐就"居中原冲衢",有官马大道"南通吴会,北拱神州",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有文字记载的历史2800多年,志记"桑蚕之富为山东名郡","货以木棉甲于天下",素有"金高唐"之称.
茌平县
在茌平的地盘上,有一座山,山上全是赤红色的石头。所以此地地名为赤音。因为此山是在被淤积的渤海里,当黄土淤积到把山尖也淤平了以后,就成了赤山之平陆了。郁郁葱葱的长满了深深的杂草。在这深深的杂草地里,来了一个人,在此地养了三千仕。这可就使此地出名了,这个养仕三千的人就是孟尝君。这些仕人可都是些才子啊!他们就想,在这赤山之平陆的草地上,养着我们这些仕人,我们这些才子们得留个纪念啊!留什么好呢?有人就提议,这个地方的名字最有意义,也能长久的留流传下去。那么在这片草地上有我们这些仕,就把草和仕组个字吧,因这里又是赤山之平陆,就把这个草头加个仕字念赤音,现在又已经淤平而没有山了,就叫【茌平】吧。于是茌平的地名就这样演化出来,并沿革下来了。
东阿县
因境内北有黄河,南有济水蜿蜒东流,河曲形成大陵,故曰阿;阿,有二:在赵者曰西阿,在齐者曰东阿。这就是东阿县名称的由来东阿县历史悠久,据史书记载,东 阿县自春秋战国时期为齐国西陲小邑,先称柯,继曰阿。秦废封建置郡县,始称东阿县,属东郡。自秦已来,相沿至今已2200余年,其间除刘宋一度将东阿并入谷城县,解放后一度将东阿并入茌平县外,一直相沿。
阳谷县
阳谷县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阳谷作为地名,最早见于公元前4世纪孔子的《春秋》中,孔子在此书中曾4次提到阳谷这一地名。阳谷春秋时属齐国的柯邑和卫国的桃丘邑,或称阿邑。秦国时期阿邑改称东阿,当时为汉楚相争之地,汉朝建置东阿县。隋朝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设置阳谷县,县名取之东阿县界的阳谷亭,后县治所于宋景德三年(公元1006年)迁至孟店,即今县政府驻地。
莘县
据考证,莘县为龙山文化遗址,在距今四千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晚期,从我县地理位置上看,地处黄河故道,因草随水长,人依草生,古人类就对这块沃土有所开拓,并形成了一个个聚落居地。这就孕育着莘县地名的产生,从而直到有了语言、文字,才有了地名的产生和记载,可见,莘县地域的历史源远流长。
据《方舆纪要》载,秦始皇(赢攻)三十六年庚辰(公元前221年)兼并六国、罢侯置守,分天下为三十六郡,莘县属东郡,时为阳平县,距今2226年,曾几度更名,秦时为阳平县,南北朝北齐时改为乐平,北周改曰莘亭县,隋朝又恢复阳平,曾改曰清邑,后又改曰莘县,沿用至今。
冠县
冠县始建于隋开皇6年(公元586年),时称冠氏县,因古“冠氏邑”得名。春秋“冠氏邑”在今东古城,冠氏邑的来历、含义,传说有二:一说,春秋时期,晋国有一官吏,专掌设计制作冠(帽子),他设计制作的“冠”既新颖美观、舒适大方,又便于区分官阶、贫富、贵贱、尊卑,甚为时尚,因此,得宠于晋侯,晋侯便赐之以姓,封之以地,其家族以职业为姓称冠氏,其封地以姓为名称冠氏邑。
另一说,春秋时期,晋国有个制度,即对有战功的武将,由晋侯亲自授予饰有鸟翎的桂冠一顶,以旌表其英雄业绩。该国时有一名武官,足智多谋,英勇善战,屡建功勋,晋侯便授之以冠,并赐姓冠氏,后转为文官,封为邑大夫,其封地则以姓为称冠氏邑。
以上两说,是否属实,没有证据,谁是谁非更难分辨。
菏泽市原指菏泽县(牡丹区),始于大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因南有菏山(菏山古代的山名,菏本义菔草,菔草古书上为萝卜的一种,远古时期鲁西南称作穷桑又名空桑,少昊为穷桑氏都曲阜。桑即桑树,穷即路的尽头,意思长满桑树的地方,在长满桑树的地方有一片萝卜地,故名菏山、菏水。)北有雷泽(因附近经常电闪雷鸣故名雷夏泽,华胥氏在此遇到大脚印,因而怀伏羲)雍正帝赐名菏泽,至今280余年。地区名始于1949年8月在菏泽成立的平原省,划境西北为菏泽专区。
菏泽作行政区划名是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升(曹)州为府,而附郭设菏泽县”,故菏泽是以水得名,三次改市仍沿用,至今二百六十多年。
牡丹区:
2000年,设立菏泽市牡丹区,以原县级菏泽市的行政区域为牡丹区的行政区域,因境内牡丹园而名。
经济开发区:
1992 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经济开发区,位于菏泽市区东部,和城区相连。
定陶
定陶之名缘于陶丘。《说文》"陶丘再成丘也,在济阴",这里有丘双层,像陶灶,故名。春秋末期,范蠡助越灭吴后,出海至齐,辗转至陶,并"以陶为天下之中,遂定居焉,故曰定陶"
单县
单县古称单父,由舜帝的老师单卷居住地而得名。明洪武元年(1368年)撤单父县,其地直属单州。次年7月,降单州为单县,单县由此定名,一直沿用至今。
成武
成武县秦置成武县,明洪武四年(1371年)曾将县名"成"作"城"。1958年经国务院批准,将"城"改"成",复为成武县。
郓城
郓城县春秋鲁成公四年(公元前587年),鲁在此驻军并筑城名郓,郓城自此而得名。
东明
东明县:东明县建置于西汉建元元年(前140年),始称“东昏”,公元九年反其义改为“东明”
曹县
明洪武二年(1369年),曹州治因水患迁置楚丘县盘石镇,撤楚丘县入曹州,洪武四年(1371年)降曹州为县,始有曹县,明正统十年(1445年)十二月,划黄河以北的十八都复置曹州,曹县应更名而未更,沿用至今。
巨野
巨野县西汉始建巨野县,因古有大野泽而得名。
鄄城
鄄城县春秋时期为卫国鄄邑,秦时改鄄邑为鄄城,西汉初置鄄城县,因境内鄄邑、鄄城而得名。
莱芜市
莱芜
莱芜的来历有六说
一为荒芜说。按字意解释,莱俗称灰菜,芜是田野荒芜,意即荒凉的地方,所以叫莱芜。
二为来无石说。莱城胜利路南端原有一太湖石,再是在莱城西南有一铁石(一说是陨石)。百姓见两石形状怪异,不知从何而来,认为是空中落下来的。按老子的“有生于无”的观点解释,此石来于“无”,因此名“来无石”,借以名县为莱芜。
三为山名说。《左传》曰,与之无山及莱柞是也。应邵云,泰山莱芜鲁之莱柞邑,按此则莱芜之名合两山而言,旧志引莱民播流此谷者误。
四为莱民播流此谷说。《水经注·淄水》:“引旧说云,齐灵公灭莱,莱民播流此谷,邑落荒芜,故日莱芜。”此谷是指莱芜谷。
五为舞熬说。《炎黄氏族文化考略》,“释来牟,小麦之种,相传自天而来,故呼曰来。是最早种植小麦的部族,自称莱族。大麦之种,其呼曰牟者,以原为牟族所播植,因以祖名大麦为麸。此两族后混处山左各地,今之莱芜,即来牟两族合名。”
六为牟芜音转说。《山东古国考》载:“莱芜是因莱族与牟族杂居得名,古读牟为重唇音,声与芜相似,转写为芜。莱城有矿山,钢城有铁铜沟,苗山的铜山,大王庄的炉厂子。
小编倾向于:齐灵公十五年(公元前567年),齐灵公灭莱子国,部分莱民流落于今淄川西南一带,因此地荒芜故名。
莱城区——莱城区是1992年11月因县级莱芜市升为地级市而设立的县级区。
钢城区——1992年11月,莱芜由县级市升格为地级市,设立钢城区。因为境内有省大型钢铁联合企业——莱钢,故名。
临沂市临沂因濒临山东省第一大河沂河而得名,位于山东省东南部,是东夷文明和凤凰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古称琅琊、沂州。
临沂是中国华东地区的特大城市,中国商贸物流之都,山水生态旅游胜地,历史上是著名的革命老区。2013年跻身新二线城市,并被联合国确定为“绿色工业平台”。
1972年,因出土《孙子兵法》《孙膑兵法》闻名于世;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书法名城。2011年,荣获中国最高城市称号“全国文明城市”,2012年,临沂成为中国首个水生态文明城市,2013年临沂市城市文明程度指数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均获全国地级城市第一名。
兰山区
始建于公元前492年,至今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山东省的重点历史文化名城。因现境域历史上属兰山县而得名。1994年县级临沂市撤消设兰山区。
罗庄区
1994年设立罗庄区,以区政府驻地村得名。明永乐年间(公元1403-1424年)罗姓人在此定居 成村,因地面多泉,遂命村名为罗泉庄,后更为罗家庄,今简称罗庄。
河东区
1994年12月设立县级行政区,隶属临沂市。因位于沂河东岸故称河东区。
沂南县
因在沂水县之南而得名。1939年置南沂蒙县,1940年改称沂南县。
水县
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改东安县为沂水县,因沂河流经境内而得名。
莒南县
1941年1月,析原莒县南部地域成县,故名莒南县。
临沭县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置县,因辖区地跨沭河,故以濒临沭河而得名。
郯城县
郯城,因郯国都邑古城而得名。秦置郯县,汉代因之。后并入临沂,元末复置。
兰陵县(苍山)
1947年3月,赵博县东部析置为县,为纪念1933年中国共产党员领导的“苍山暴动”而得名。2013年12月27日,国务院批准苍山县更名为兰陵县。
费县
春秋时为鲁国大夫季友的私邑,称费邑。战国初期,季孙氏不甘在鲁国称臣,遂据 自为国,称为费国公元前201年建县,故得名费县。
平邑县
1946年4月19日,费县改称平邑县(温河县改称费县),因县政府驻地平邑而得名。
蒙阴县
西汉初设蒙阴县,因在蒙山之阴而得名。
临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成立于1992年10月,2011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全国105家国家高新区之一,也是全国革命老区中第一家国家高新区。总面积166平方公里,下辖两个乡镇(街道)、总人口16.8万。
国家级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
于2003年6月经山东省政府批准启动建设,2010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规划控制面积223平方公里,辖3个街道,23万人口。
临沂临港经济开发区
位于山东省临沂市最东部,辖4个镇,共150个行政村,20万人口,总面积365平方公里。2010年10月,山东省政府正式批复设立“临沂临港经济开发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