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查理的电影(跨性别电影挣扎和迷茫中努力走向幸福)
《只是查理》官方海报
正值青春期的查理越来越觉得自己不对劲:TA开始偷偷试高跟鞋,躲在小树林里偷穿姐姐扔掉的衣服,对于足球也越来越提不起劲。
直到有一天,父亲撞见了正在偷偷化妆的TA……
这是一部英国电影,现实与浪漫交织,查理是一个普通的学生,导演用细腻写实的故事讲述跨性别者的自我认同和社会偏见。谱写出一个家庭在挣扎和迷茫中努力走向幸福的故事。
1
草莓没有性别,但大部分男生不穿,有草莓图案的衣服。
——蔡仁伟《规则》
12岁的小男孩查理是足球场上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对足球极其有天赋的他被俱乐部看中,有望签约成为其中的一员。
他足球踢得特别好,不仅是足球队的主力、教练的心肝宝贝,就连专业俱乐部都想签下他。他的爸爸也视他为骄傲,催促他尽快答应俱乐部的签约,成为一名专业的足球运动员,走他爸爸当年没走成的路。
父亲更是对他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完成自己未了的足球梦想,成为一个了不起的足坛巨匠,一切对他来说似乎唾手可及。但是查理却有些闷闷不乐。他的爸爸总是把「签约」「前途」挂在嘴边,查理的兴致却不高。他隐约知道这种情绪来自哪里,却仍然感到烦躁和迷茫,连足球都想放弃了。
可是查理却并没有为此感到兴奋, 没有人知道,他一直觉得自己的内心住着一个女孩的灵魂。
他发现自己对女孩子的东西特别感兴趣,穿上高跟鞋、换上女装、化妆打扮可以让他获得快乐,而男性的身份,却让他不自在。
这样的矛盾让查理陷入了错乱,他既想要达成父亲的夙愿,成为足球巨星,又想要直面自我,成为一个只是叫查理的小女孩。
一场宴会上,查理避开所有人的目光,躲进一个房间。面前的亮闪闪的柜子里摆满了精致的女鞋,琳琅满目。查理的目光满是欣喜,也有些迷茫。
这天晚上,父母和姐姐外出,查理终于找到机会尽情地释放身体里那个真正的自己。查理轻轻抚摸其中一双白色的高跟鞋,犹豫了片刻,最终将这双鞋拿了下来。
她准备了一个公主般梦幻的泡泡浴,刮去腿上多余的毛发,换上了美丽的红色吊带裙,更是享受着化妆时那份让自己变得更加精致漂亮的快乐。
她将穿着袜子的脚塞进高跟鞋里,不是件容易事。黑色的袜子,笔挺的西裤,显得这双鞋是那么的格格不入。但查理还是将这双白色高跟鞋穿到了脚上,又侧过脚面,独自欣赏起来。好奇、欣喜和迷茫,一种复杂而陌生的情绪涌上了少年的心头。
不料父母突然回家,撞见了这样不为人知的一幕,父亲无法接受儿子突然变成这样的怪胎,暴怒的他擦掉查理脸上的妆容,找回自己心中的小男子汉。慌乱之中,查理把高跟鞋甩到一边。这是查理第一次尝试高跟鞋,慌乱却又有些小确幸。
崩溃之下的查理也终于说出了憋在心中许久的困惑:我本应该像姐姐伊芙那样,我本该是个女孩子。
他拿走了姐姐不要的衣服,在自己身上比划,又跑到树林里偷偷换上。
看着手机里清秀的女孩,他意识到:这才是真正的她,这才是真正的查理。
然而,和大多数刚开始自我认同的跨性别者一样,平静下来的查理同样试图压抑心中那个真正的自己,让父亲相信自己会恢复“正常”。
然而事与愿违,在“成为乖儿子”和“想要做自己”两种复杂的情绪之间,查理出现了精神错乱,想通过自残来释放这种痛苦。当查理用剪刀自残后,这对父母从迷茫走向了崩溃。对查理来说,认识到自己是个女孩是一个过程;但对她的父母来说,「儿子突然想做女孩」,是个令人措手不及的晴天霹雳,让他们不知所措。
父亲的催促带着不耐烦,查理的敷衍让父亲更加恼火。父亲年轻时也是一名足球运动员,却因伤无法转正,现在无法继续踢球,只能在电子厂做一名小员工。
与俱乐部签约,这么好的机会摆在查理面前,查理却一而再、再而三的推脱,这让父亲既愤怒又失望。
直到有一天,父亲撞见了正在化妆、打扮成女人模样的查理。冲突彻底爆发了。父亲愤怒地质问,将毛巾甩到她脸上,勒令她立刻擦掉。查理拼命辩解:「这是正常的,这一点也不奇怪!」父亲却怒火中烧:「这还不奇怪!你就是个怪胎!」
他愤怒地嘶吼着扑了上来,压在查理身上,用力地擦着她脸上的妆。查理拼命挣扎呼喊,直到屋外的妈妈听到声音,冲进屋里将她抱在怀里,父亲这才作罢。
他们不知道「儿子」到底怎么了,不知道查理为什么突然变成了现在这样,不知道为什么一夜之间,他们乖巧懂事的儿子突然就想当女孩了。是「同性恋」?还是什么精神疾病?
面对发生在儿子身上的未知灾难,他们迷茫又绝望。
母亲心疼查理,她只想要让查理平安、快乐地成长,于是她说服了自己,坦然接受了查理的身份,和她一起去寻求专业人士帮助。当父亲仍沉沦在崩溃中「他脑袋里到底他妈在想什么」的难以接受中时,母亲却在同样的痛苦中,慢慢从崩溃中走出来,一点一点认清了现实,挣扎着清醒了过来。
她意识到,不论孩子身上发生了什么,她一定「不开心」。她不知道查理怎么了,但如果让查理继续做男孩,她自己一定不会感到幸福。她希望她的孩子幸福快乐,无论发生什么。这是母亲的本能。
查理的姐姐查阅了有关跨性别者的网站,知道了查理处在「性别焦虑」之中。虽然震惊,但姐姐还是接受了这个事实。姐姐真正地把查理当成了自己的妹妹,带着她上街买衣服、教她学习化妆打扮。
足球教练也在默默地帮助着查理,当查理决定坦然地做自己时,他让她加入了符合她真实身份的女子足球队。作为女生在足球场上挥洒汗水,和女孩子们一起训练,这让查理慢慢拾起了丢掉的信心和快乐。在一次比赛中,作为替补队员的查理居然为队伍赢下一球,打破了焦灼的战况。
妈妈、姐姐、教练、队友、观众……这一刻,所有人都在为查理高声呼喊!队友们拥抱着查理,一直处在挫败和迷茫中的查理,终于再一次感受到了胜利的成就感。
查理也慢慢认识到,她仍然热爱足球,仍然喜欢自己的朋友,仍然深爱着自己的家人。
虽然朋友曾骂女装的自己是「变态」,但把事情说开后,他们仍然是一对可以互称二货的好朋友。虽然外婆因为她想做女孩而写信断绝关系,但她还是向外婆表明自己依然是查理,依然很爱她。
她还是查理,这些并没有改变。
面对医生,查理虽然有些拘谨,但还是一点一点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她不理解为什么父亲要那样对她,不明白为什么父亲不能理解她,不明白为什么父亲明明说「愿意为她做任何事」,明明说「爱她」,却连让她做自己都不允许。
最后,她一边流泪,一边对医生和母亲轻声说道:
「我是查理,不是这具躯体。」
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这样的查理,最好的朋友对待她形同陌路,
同学对她面露鄙夷,球队学生的家长们也纷纷联名,要求查理退出。
当查理以女孩的装扮出现在聚会上,两名男子对她搭讪,
其中一个还在索要电话号码的时候动手动脚,被查理狠狠地推开。
虽然和朋友闹了点小矛盾,虽然第一次女装去学校遭到了同学的非议和排挤,虽然有些队员仍然不能接受,虽然由于受到举报,差点再也不能踢足球,但在家人和查理的共同努力下,这些问题一一得到了解决。
查理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尝试穿女装去学校,和女子足球队的队员们关系越来越融洽,在妈妈和姐姐的指导下,打扮得也越来越「女孩子」,越来越漂亮。
但相比之下,查理的爸爸过得就有些糟糕。他一直无法接受「儿子」变成「女儿」这件事。
面对查理的示好和亲近,他也总是拒绝。他从肯不叫查理「女儿」,总是硬邦邦地叫她「查理」。父亲的冷漠让查理很难过。
在父亲又一次拒绝了查理的示好后,母亲愤怒了:孩子开心不就好了吗?为什么非要委屈她做你的「儿子」,让你满意呢?
对此,父亲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你要是与众不同,这里就是地狱!自从查理华丽转变后,我们的日子有一天好过吗?」
在他们意识到查理的“特殊身份”后,他们不仅没有道歉,还恼羞成怒,
轻蔑地管查理叫同性恋,粗暴地把他按在地上,拳脚相加。父亲的担心也事出有因。表面上,父亲对查理的事爱答不理,实际上,他一直关注着孩子的动向。
一天,查理的朋友看到穿着女装戴着假发的查理后,骂了一句「变态」。查理的姐姐气不过,于是和他争辩起来。朋友一时气上头,说了更加难听的话,还推搡了姐姐。查理气不过,狠狠给了朋友一拳,打坏了他的鼻子。
朋友的父母在酒馆遇见了查理的父亲,于是上前为自己的儿子要个说法。查理的父亲辩解得有理有据:明明是你儿子先犯浑推搡我的大女儿的!但他们依然不依不饶:
「我们就是想告诉你,你真丢人!你怎么能让他穿成那样招摇过市!还那么暴力!」
好在影片的最后,查理得到了家人、朋友们的肯定与支持,越来越自信地面对真实的自己。
每一个跨性别者的出柜似乎都是一场兵荒马乱。疫情的突然爆发,更是让很多跨性别朋友的出柜猝不及防:女装/男装被发现,服用的药物被发现,手机聊天记录被发现……
母亲掩面抽泣,父亲一根接一根地吸烟。我们站在一旁,大脑一片空白,手足无措地面对父母一句比一句尖锐的质问:
「你怎么就这样了呢?」
「你是不是变态啊!」
「你什么时候这样了啊?」
「你能不能当个正常人?」
「你这样不男不女的,对得起我们吗!」
「你让亲戚邻居怎么看我们?你让我们的老脸往哪搁啊!」
「有病是吧?有病咱就去治!」
于是,我们拼命向父母解释:这不是病,在国际上已经去病化了,国家也有性别确认的正规渠道;这不是病,也不用治,作为生理性别生活让我感到痛苦,我这样生活才能幸福,我现在这样生活很开心很幸福,你们不就是想让我过得开心幸福吗……
但在执拗的父母面前,这些解释总是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在我们出柜的那一刻,有一种观念就已经根深蒂固地扎在父母的脑中:
我的孩子,是个不正常的变态。
这是一部具有社会意义电影,导演丽贝卡·福琼将镜头对准了平凡的跨性别青少年,让这个庞大的群体被看见。
电影中没有去探究跨性别者的心理成因,更多的是关注他们在意识到性别差异时的自我接纳,
以及身边人的接纳过程,希望看过这部电影的人,能对这一群体多一些包容和理解。
我们向别人解释自己的性别认同时常说:「跨性别者是灵魂装错了身体的人。」但我们总是习惯性地强调「装错了的身体」,却往往忽视了「从未改变的灵魂」。
无论我们处在怎样的身体之中,我们的灵魂却从未改变。
卑劣的灵魂不会因为被困在错误的身体中,而变得值得同情和怜悯;善良的灵魂也不会因为错误的身体,而被蒙蔽了原本的光泽。去他的性别,我就是我。
哪怕暂时无法得到自己的身体,即使面对生活的重重困境,但是时间会证明,善良而坚强的灵魂,往往会在现实的磨砺中,变得愈发熠熠生辉。
而爱也一样。
一个介绍时尚的视频里说过这样一句话:「妈妈的审美停留在了九十年代,那个她们认为最美最辉煌的年代,那个属于她们的青春年华。」
不只是审美,每一代人都有独特的生长环境,也因此有着截然不同的观念。
我们不能强求七八十岁的老人熟练使用智能机,不能强求五六十岁的父母了解00后的网络用语,更没法要求现在的年轻人天天吃剩饭、穿打补丁的衣服。
父母把爱困在了属于他们那个年代的观念的围城里。「性别认同」是什么,他们从来没见过,也完全不理解。哪怕查阅了相关资料,甚至听了医生的解释,他们也很难完全认同。
但父母的爱没有变,他们总是希望你能更好,希望你能更幸福。这种好和幸福在我们看来是错的,但爱没有错。
爱是父母对孩子最本能的情感。理解他们的爱,用时间慢慢融化彼此间的隔阂,相信总有一天我们会再次变得亲密无间。
最终,查理的父亲仍然不能理解,但他选择了接受,接受那个快乐的孩子,接受那个幸福的查理。
因为他是她的父亲,他深深地爱着她,永远深深地爱着她。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