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美食创业的全过程(当90后创业者开始爱上做饭)
Amazing Grace
Connie Talbot - Beautiful World
上帝的无限,会带领人有限的理性。
01、为什么90后们很少做饭?
前天户外跑步,跑步带来的愉悦感就不在本文中啰嗦了。但有一点需要啰嗦,就是很多想不明白的事情,都是在这种无意识的放空中,大脑灵光一闪。
我的祖母喜欢在我小时候,天天把我关在家里学习。小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是很正常的,正要溜号,祖母瞬间就会出现:“你看看表,学了多长时间?”
我总是喜欢把时间假装多说一点,但祖母却总能把我多说的时间“拨乱反正”,最后再强调:“你才学了……(多少多少时间)”
时间久了,我变成了一个不爱运动、不用做家务的书虫。即便是现在回家,祖母也不会让我去做家务,而把家务交给俺的姑姑去做(当然,我姑姑会严重抗议,并且让我去干点啥找找心理平衡)。
祖母的水平,放在那个年代里,算是很优秀的女人了。很多人会觉得她很有钱,还真不是,她是农村家庭的长女,我爷爷是官二代。因为学费问题,祖母当年上的是师范大学,当了一辈子政治老师。
儿时,祖母喜欢在我耳边说:“孩子,你一定要出人头地。”
说实话,出人头地不是俺自己的梦想。从儒家文化所教授的士大夫角度而言,80多岁的祖母当年考上师范大学,已经算是出人头地了。问题是,当人一生的价值与定位不会转换,是要出问题的。
当知识不断带来的刺激感,人会上瘾(因此《圣经》教育我们凡事都要适度)。这也不能怪我祖母,这与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有关——在家做家务、做饭是没出息的表现。
官二代的价值观可没有创一代那么有闯劲。从福建军区回山西,是爷爷的计划,不是奶奶的想法。夫唱妇随,奶奶最终还是放弃了去北京的打算,与爷爷一起回山西养老。
接下来,即便是已经退休了,家庭环境中依然总能弥漫着奶奶“向上”与“奋斗”的DNA在蔓延。爷爷则是每天下下棋,打打太极拳。
听姑姑说,奶奶以前在家做饭的时候,是很没有耐心的(相信这个没有耐心,是刺激到年幼的姑姑,否则她不会跟我说)。
祖母的优点诸多,但俺还是需要说说她的缺点(估计俺能发现祖母的缺点,俺妈老开心了——她们俩会想,怎么能生出这么一个熊孩子,爆料自家缺点)?祖母太能干了,啥事儿都像天一样撑着,自然爷爷就显得“无用”。
我妈说她生下我那一刻的期许是:“你平平安安的就好。”祖母则坚持希望我是一个“女强人”。因此,在这样的价值观下,小时候,我妈会吆喝我去洗碗,她在歇着。祖母则在我小时候连双袜子都不让我洗。
若没有爷爷当年从福建回老家这种“退”的计划,相信奶奶会依靠自己的力量继续奋斗。老太太的梦想计划在我的身上继续传递。
因此,我与很多独生子女一代成长起来的家庭一样:“不会做饭。”
02、为什么“敢闯”的人要学会用心做饭?
按道理来说,“不会做饭”有啥好思考的?再举个夸张的例子:有的博士毕业的人,还不会煮鸡蛋呢。
在晒着太阳,跑步回家的一刹那,脑子里灵光一闪:祖母对我的爱,其实不是真正的爱。真正成熟的爱,是无条件的。但无论如何,没有祖母当年教育上的严厉,我便没有今日的沉淀与学习习惯的养成。我妈当年对我的爱,也不是真正的爱。她在生下我的一刹那,是无条件的爱(平平安安就好)。
我妈也不做饭。最近跟我妈打电话, 我妈说她在吃饭,晚饭是自己做的,我表示质疑。老妈佯装大怒:“怎么看你娘呢?”
俺继续在电话里说:“中学时候你不总让那谁谁谁去做饭吗?”
我妈找借口:“我那不是要经营书店嘛,有事情的呀。”
俺心想:“你没事也不做饭好吧?”可见,在我的记忆里,我妈也不怎么做饭,只是老太太最近岁数大了,退休了,因此开始在家做饭了。
我自然更不做饭了!疫情刚来,在北京居家那段时间,我每天都是——调料大王式的热饭。
疫情后公司还活着,坚守在这个行业里。这段时间,我会说:“咱只剩买菜自由了!”
很多穷人在做饭时,会无奈的说:“为了活着。”对于俺这个创业最穷时,每天坚持读《圣经》的习惯,也令我的灵魂感到喜乐无比,没觉得自己穷是一件没有希望、出路和无奈的事情。相反,这是一种积极的穷。
上周做的番茄巴沙鱼,这周制作的蒜蓉清蒸巴沙鱼。今天制作的蒸南瓜、鸡蛋羹的新菜品。
哈哈哈,当吃到自己做的蒜蓉清蒸巴沙鱼时,自己把自己感动的不行不行的,还发了个朋友圈。
其实一只想学习鸡蛋羹的做法(由于俺的很多读者朋友都比俺岁数大,所以当得知俺不会做鸡蛋羹啥的,千万别感到奇怪),这段“买菜自由”的日子,可终于学会啦。
大学毕业后总忙着工作、忙着挣钱啥的,一直没有心力实现“鸡蛋羹自由”。
蒸南瓜就更别提了,年轻人总是喜欢吃刺激类的硬菜。每当跟大家一起在饭店吃饭时,遇见南瓜,俺基本上不吃。当然,饭店时也很少有人点“蒸南瓜”这道菜。
切南瓜的时,就很费劲。普通的菜,用切菜刀就能搞定。这款费劲的南瓜,我得用切肉刀慢慢的切成小块。我当时就怕这快刀不小心切到手,以致于切的特别慢。
蒸还得蒸30分钟。
入口的一瞬间,没啥感觉,但以前却觉得不好吃。虽然对“蒸南瓜”这款美食无感,健康的味道确是能吃出来的。作为一名“书虫”DNA极重的杨小宁,吃南瓜的好处可算是能说出个子丑寅卯出来啦。
亲手做饭,改掉了我挑剔、爱吃“重口味却不健康”的辛辣食物、不懂得欣赏美食的坏习惯。
03、上帝的带领超越人的理性
从理性的角度看,祖母的“智慧”与“理性”已经超过了那个年代的大部分女人。
比如说,高三时期,爷爷生病住院,在北京301医院看病。我那段时间回家问:“奶奶,爷爷呢?”奶奶找了个啥借口,我自己也忘记了,总之俺当时没把爷爷不在家太当回事。现在想来,奶奶不但有定力,遇见困难还能够心智沉着。
后来爷爷回家后,我才知道爷爷那段时间是生病了。身体里有肿瘤。
当然,爷爷现在依然健康,每天在家打太极拳。祖母当时瞒着我,是怕影响我在学校的心情。她的理性就更别提了,教政治的~
幼儿园前后,在家不想把饭吃干净,碗里还剩下最后一口汤,老太太是这么哄我的:“吃碗底的食物能长高。”这句哄娃的话,当年肯定是真信了,否则不会记得这么清楚。
但不得不承认,丰衣足食环境下长大的我,几乎不做饭、不干家务活。
这在90后群体中,不是一个个例。有朋友推广智能美食产品,她对我说:“这款智能产品,最早是定位在90后的。后来我们买了200多台机器发现,只有一个90后买,剩下全是70、80年前后采购。”
若没有遇见疫情后的环境,我想我依然不会选择去做饭。就像我老妈,退休了才开始做饭。当静下来,品味自己制作的美食,不去忧虑明天,会发现能够品味食物的醇香是一件多么值得感恩的事。品味自己做的饭和食堂、别人做的饭感觉又不一样。
祖母对我严厉的爱,养成了我只会工作的片面性格。天父上帝的爱,让我摒弃了只会工作的一面,这才逐渐养成了能够用心品味生活普通的小事的能力。
刺激的食物,对人的健康往往有伤害。单靠人的意志,总会选择自己爱吃的,更意识不到自己性格对家庭的伤害。
祖母性格中的强势,导致家庭中的失衡状态。这种失衡,是长大后的我在大学毕业时研究心理学资料才最终从中梳理出的逻辑。
英国文学有一段令人难忘的台词:“旧秩序改变会有新的出现,上帝总会用很多办法满足自己的要求以免一成不变的习俗腐蚀整个世界。”
试想一下,若继续采用祖母“强势”的性格,那我未来的家庭生活必然也不会感到幸福。若没有疫情期打碎我往期有成熟现金流的业务,若没有圣灵引领我“延迟满足感”、坚守在这个行业里不去挣职场上的“眼前利益”,一定没有有耐心做饭的机遇。
在VUCA的世界里,如何才能拥有智慧的人生?追随再聪明的人,他的身上也有“毁灭基因。不如每天用心追随上帝,才能有机会超越自身的理性与知识,过上更富足的人生喲!
愿我们的文章,能够令这个世界更美好一点。
图片来源:CC0、光盐生活馆
(本文完·感谢阅读)
本文经杨小宁创业点悟授权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