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妈徐峥搞笑场面(囧妈徐峥大喊我不是宠物狗)
在父母的眼里,孩子不管多大,都是一个"孩子"。
电影《囧妈》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个片段是,年过四十的儿子徐伊万在打电话,妈妈不停地往儿子嘴里塞各种吃的,就像喂一个自己不会吃的孩子。
6天的相处中`,妈妈不停地唠叨儿子,督促他吃东西喝水,催他生孩子……儿子内心很讨厌母亲一直这样"控制"自己,最后忍不住朝母亲大喊:"我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啊,我不是你养的宠物狗啊。"
我们都知道,父母所有的出发点其实是"爱孩子",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保护孩子。
可是,他们或许想不到,那个被"控制"的孩子到底有多痛苦。
01 过度“控制”孩子,会毁了孩子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曾评论中国式亲子关系:
"在父母的眼中,孩子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们理想状态再来一次的机会,两者关系中,是没有平等可言的。"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经常下意识的给孩子强行灌输自己所认为的"理想状态",而从没有仔细考虑孩子本身的意愿和感受。
父母总觉得"我是为你好",可过度控制孩子的行为,压抑孩子自身的天性,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1)过度掌控,让孩子心理崩溃
在电影《银河补习班》里,身为老师的阎主任收养了一个孤儿,他付出很多的心血和精力,把这个收养的儿子培养成了省状元。从儿子很小的时候起,父亲就告诉他"学习是最重要的"除了学习以外,父亲从不关心儿子的其他爱好,其他爱好也不被允许。
后来,一次考试只考了58分,又得不到父亲疏导的儿子终于不堪重负的选择了跳楼,虽然侥幸没有死,却变得疯疯癫癫,最终成了整天在校门口游荡的流浪汉。
李玫瑾教授在谈到青少年教育时说:"父母过度的掌控和过高的期待使孩子承受了很多原本不该承受的,而一旦孩子的心理防线崩溃,则会彻底影响他们的人生。"
(2)过度掌控,使亲子关系恶化
电影《狗十三》里,女主李玩的父亲是一个典型的"为你好式家长"。
"我是为了你好"是父亲经常挂在嘴边的话,甚至每次打完李玩之后,父亲都会把她抱在腿上安抚"爸爸打你,也是为了你好"。而实际上"为你好"的背后,是来自父亲的掌控欲和压制。
在父权的掌控和压迫下,李玩只能"懂事"。
只能在众人的笑容里收起自己的难过和眼泪,扮演好姐姐的角色祝弟弟生日快乐。
只能接受父亲的食言,在成年人的饭桌上敬酒。
父亲对"懂事"的理解,是要李玩遵循他的意志去成长,围绕他建立的生活秩序维护好表面的祥和景象,而从来不在乎李玩的感受。
而李玩所有的情绪,终于在那只叫爱因斯坦的狗丢失之后爆发。狗的走失,让她和父亲的关系剑拔弩张,而其实,狗的走失只是一个导火索,真正让关系恶化的,是父亲长期以来的掌控与忽视。
正如青少年心理学家李雪所说:"父母对孩子人格的视而不见,是亲子关系中最大的悲哀。"
(3)过度掌控,让孩子失去"自处"的能力
最近在同学聚会上遇见昔日的某位同窗,大家聊起现况,她说,自己虽然已经结婚,但在婚姻里却觉得无所适从。
因为在学业没有完成之前,她的父母一再强调她要"心无旁骛",而毕了业之后,全家却都开始催婚。迫于父母强大的压力,她只能匆匆结婚。可是在结婚之前,却没有"学习爱人"的过程,导致她现在不知道怎么和对方去相处,也不知道该怎么去平衡家庭关系。
情感作家苏岑说:"父母其实只是给了孩子生命,并不能代替他们去感知任何哪怕一丝一毫的情感。"
过度的掌控,让孩子失去对"过程"的感知,抹杀孩子的自处能力,哪怕是很久之后,这种阴影也会影响他们的人生。
02 看见孩子,是给孩子最好的"爱"和"保护"李雪说:"意识到孩子独立人格的存在,看见孩子是父母最好的格局和最大的慈悲。"
那么,我们要怎么做,才能尝试看见孩子,从而更好的引导孩子呢?
(1) 不要过分强势,适当示弱
霍思燕的儿子嗯哼,因为时刻关心妈妈,宠妈妈而成了深受大家喜欢的小暖男。在《妈妈是超人》里,总是随时随地化身"宠妈狂魔"。
在滑滑梯时,担心撞到妈妈,一脸焦急地叮嘱"这样容易受伤",在妈妈脚疼的时候,暖心地帮妈妈吹吹。
甚至还给妈妈端来洗脚水,帮妈妈脱袜子。
霍思燕说,嗯哼之所以这么暖,是因为自己经常在他面前撒娇,在他面前也会服软,因为,"撒娇服软的妈妈惹人疼"。
心理学上的儿童发展心理中指出:"当孩子的独立活动得到满足或受到成人支持时,他就会有自尊等自我肯定的积极情绪。"
有时候,示弱真的比强势的作用奇妙得多。
(2) 改变沟通方式,允许孩子表达和尝试
日本作家池田大作说:
"即使是孩子,也有一个人格,也是一个独立的人,这个条件必须明确,孩子决不是父母的所有物,他的人格是构成社会的组成部份之一。"
给孩子自我表达和尝试的机会,在孩子尝试和表达的过程中,你会发现他们小小的心里,也有很多奇妙,独立的想法。
所有的伟大在最开始,都是源于勇敢的尝试。
(3) 成为更好的自己,成为更好的妈妈
Papi酱在《我家那闺女》中做过一个排序,在父母,配偶,子女和自己里,最爱的,应该是自己。因为只有学会自爱,才能教会我们的孩子什么是爱。
童话大王郑渊洁说:"孩子的第一本教科书,是父母的言传身教。"
杨绛先生在《我们仨》一书中写女儿钱媛:她看到我们看书,就来抢我们的书。我们为她买一只高凳,买一本大书的全集。她坐在高凳里,前面摊一本大书,手里拿一支铅笔,学我们的样,一面看书一面在书上乱画。
与其掌控孩子,期待孩子,不如分部分精力给自己,让自己成为孩子的榜样。
(4)尝试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心理学上的"标签效应"表明:当一个人被贴上一种标签时,无形中会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标签的内容相一致。
父母经常打击孩子,说孩子这不好、那不行,孩子内心会被贴上 "我不够好"的标签,这个标签一旦钉进了孩子的心里,就很难再拔出来了。
同理,如果孩子的闪光点被父母发现并予以肯定,那么孩子则会贴上"我很棒"的正面标签,在不知不觉中走入良性循环,从此越来越好。
03 对孩子“差”一点,对妈妈“好”一点《囧妈》这部电影的最后,妈妈跟儿子伊万的和解,最重要的是他们经历了生死的抉择。
影片中,他们误入了熊出没的地方,被黑熊追杀。
儿子让母亲先跑,自己来断后,可是失败了,危急时刻,妈妈朝黑熊大喊:“你吃我吧,别吃我儿子”,那一刻,牺牲自己去保全儿子是妈妈的本能。
那一刻,年过四十的儿子才终于懂得了自己在母亲心中的分量究竟有多重,明白了母亲是有多爱自己。
很长的时间里,我们渴望自由,却忽略了父母的出发点是“爱”。
作为子女,这部电影给了我们一个懂得父母的机会。
而作为父母,这部电影,也给我们一个审视自己的机会。
从现在开始,对妈妈“好”一点,对“儿子”差一点。
END
文:林茜,图片选自网络,侵权删。
#我要上#
#徐峥电影囧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