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南京小巷子美食(南京城的年味美食①)

“三宝”之首数油球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南京有这样一句顺口溜:南京三件宝,油球板鸭钟山表。“三宝”中吃就占了两宝。特别是当时贴近生活下层的大众化美食“开口笑”—油球,在南京风光了二十年,至今仍为许多老南京回味不已。

所谓油球,现在看来也不是什么上乘食品,据老南京称,油球是南京特有的油货产品。特别在困难时期或受灾年景,更为广大消费者所喜爱。油球是用标准面辅以白砂糖、精盐和鲜酵母发酵后,揉成面团,分摘成小块,捏成薄圆面皮,再将甜豆沙馅包入面皮中搓成球状。当油球下油锅炸至棕黄色时,即可捞起沥油装箱。刚上市的油球,色泽棕黄,质地松软,内有细孔,略带韧性,甜香诱人。那时老百姓生活水准很低,人人肚里都缺油水。油球即成了美食。加工好的油球松泡泡、油腻腻的,酥软香甜,一两粮票一只,仅四分钱,又经济又实惠。那些刚出锅的油球,油亮亮、热乎乎的,又香、又酥,又甜,让人满口生津。对于饥肠辘辘的人们来说,算得上是可口佳肴了。

舌尖上的南京小巷子美食(南京城的年味美食①)(1)

炸油球

油球与京果粉虽算不是高档风味美食,但它们是老南京价廉物美的大众食品,也是普通劳动者和老人离不开的方便食品。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现代化步伐加快,这些大众方便的美食,在南京已很稀少了。

舌尖上的南京小巷子美食(南京城的年味美食①)(2)

京果粉是用南京地区的特产小京果(用一定量的米粉加白砂糖制成面团擀切成小片,下油锅烹炸捞起,浇上带有小桂花的糖浆,冷却即成),加工磨成微黄色细粉,用28孔筛过筛后精制而成。食用时用开水冲调成糊状,香甜爽口,易于消化,是老人和病员最爱吃的一种富有营养的流质美食。

舌尖上的南京小巷子美食(南京城的年味美食①)(3)

开口笑”与油球

某年,某电台出了一个有奖游戏节目,是脑筋急转弯:“什么笑不是笑?”当时参与的听众很多,纷纷打电话,只听有的答是掩口而笑,主持人说:“不对,掩口而笑还是笑。”有的说是苦笑、有的说是暗笑,有的说是窃笑,奸笑,肚子里笑,偷笑,凡此种种。很多,主持人都说不对,不管怎么说这些都是笑,问题是什么笑不是笑?最后没有人答出,主持人公布结果是“开口笑”。因为“开口笑”是一种食品,名字叫“开口笑”,它是食品不是笑,不是笑容满面的笑,尽管你吃到很高兴。这个脑筋急转弯倒也是比较妥帖有趣的。

舌尖上的南京小巷子美食(南京城的年味美食①)(4)

“开口笑”,大家都知道是一种油货食品,外粘芝麻,形似花苞,内酥外香,甜丝丝的口感好,是消费者欢迎的食品。1958年大跃进中,提出要超英赶美,要快步进入共产主义,一天等于20年,苦干加巧干来贯彻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工人上班是七进七出,秦淮食品厂的工人看到生产“开口笑”费功费料,尤其是原料要用糖、糖稀、油、芝麻等,心想何不简化一下,既能减轻原材料采购的压力,又能大量生产、提高产量多供应消费者(相当大的是集团消费,单位购买)。于是把外面芝麻省了,面团里的糖、糖稀、油也省了,增用包馅的(多用豆沙、枣泥)办法,保持一定的营养和质量,同时价格也降低了,成为价廉物美的方便食品—油球。

一上市即受到群众欢迎。首先价廉,一两粮票5分钱一只,重1.5两。和买两根油条一样,但比油条好吃,面甜丝丝的且有馅,质地松软,可口又不发泡,吃后抵饱、耐饿、熬饥。经济实惠,干体力活的尤欢迎。携带保存方便,不像油条烧饼,须趁热吃,一冷下来就啃不动也不好吃了,油球放一二天没事,冷天可再长些。

油球诞生后,六七十年代一直是南京各食品厂的主打产品,是南京特产。现在有时在街头巷尾仍见到它的身影,有的小食品店现炸现卖,价格是3块一个。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