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中期服饰特点(垂衣裳而天下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引言:

最近社会上掀起了一阵汉服热潮,许多汉服爱好者穿着汉服出行,尽显华夏服饰之美。中国素有“礼仪之邦”、“衣冠之国”的美称,中国人制造的丝绸在西方国家成为了地位的象征,我们的服饰体现了汉族人民的审美和创造能力,在世界艺术史上独树一帜。不同朝代的汉服也有着不同的特色,服饰文化的传承更是体现出了一个民族艺术和精神的传承。他们像活化石一样反映着各朝各代的政治,社会风俗以及经济发展和宗教信仰,一套服装变迁史,就是一个民族的物质文明发展史,也是古代人民的生活纪录片。

明朝中期服饰特点(垂衣裳而天下治)(1)

一、服饰文化的发展和衣冠制度

衣裳在古汉语中不是一个名词,而是两个名词连接在一起形成的统一称呼,衣和裳都是中国古代服饰中最基本的形式,原始社会的衣性质非常简单,就是拿兽皮裹在腰间,遮住隐私部位,就可以当作是衣了。虽然形式简单,但至少他们迈出了不再赤身露体的一步。

后来出现了布帛,才渐渐出现上衣下裙,原始社会里用来遮挡的围兜被一种两片状的围裙取代,这也就是裳。当时缝纫的工具只有骨针和骨锥,线也是植物的藤蔓和动物的韧带,最初始的衣裳形制就这样诞生了。

明朝中期服饰特点(垂衣裳而天下治)(2)

有了衣裳,证明人们的物质水平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于是陆续出现了帽子,裤子和鞋。

这里需要重点说一下帽子,一开始的帽子也就是用剩下的材料裹在头部用来保暖和保护头颅,鞋子也只是藤曼和树叶编制的,这个时候人们的物质需求很高,衣服的作用也就是保暖和防护而已。

宋朝的绘画作品历代帝王像中,就描绘了一个身穿动物皮毛的伏羲形象。后来渐渐到了夏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建立,华夏衣冠也有了一个笼统的形制。

后来到了周朝,周礼将所有的事务都做了明文规定,衣冠制度也不例外,用上衣和下装整体包裹住身体,再在腰间系一根丝带,就诞生了深衣。

明朝中期服饰特点(垂衣裳而天下治)(3)

《礼记·明堂位》记载:“周公践天子之位以治天下。六年诸侯朝于明堂,制礼作乐,颁度量,而天下大服”

这个时候的帽子叫“冕”,而且只有士大夫和王室人员才能戴帽子,普通老百姓是不能戴的。春秋时期亦是如此,就算是孔子这样地位的人都只能用“帕头”。

而且周礼严格规定了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的穿着和用料,衣冠服饰贵贱有别,这也体现了奴隶社会严格的阶级制度。

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让服饰也因为思想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春秋时期的服制异彩纷呈,形制各异。

明朝中期服饰特点(垂衣裳而天下治)(4)

后来到了汉朝,汉服因为张骞出使西域而被人们熟知,汉家衣冠也因此走向世界。汉朝的衣冠制度进入了新的时期,因为项羽一把火烧了阿房宫,里面所存的六国典籍都付之一炬,汉朝皇帝就决定复辟周礼,重新制定了服饰,修订了衣裳制度。

东周灭亡之后,进入了礼崩乐坏的局面,直到汉朝出现,衣冠体系才第一次出现在一个大一统的王朝里。

又岂是出使西域和开辟丝绸之路,华夏服饰通过西域的烟尘古道在亚欧大陆来回穿行。这也是汉服第一次走向世界。

由于社会性质,服饰也有等级之分,最能体现等级区别的,就是在冠帽上。汉朝的冠样式很多,不同等级的官员所戴的冠还不一样,不同身份不同场合戴的帽子也不一样。

明朝中期服饰特点(垂衣裳而天下治)(5)

比如帝王和臣子去祭祀的时候要带冠冕,上朝的时候,官员们需要戴进贤冠等。这样等级严明的衣冠制度,影响了华夏几千年,甚至带着汉家的文化面向了世界。是不是觉得很离谱,帽子都不能随便带,带错了就会被治罪。

南北朝时期的衣冠多是长衫长袖,经过五胡乱华之后,汉家的衣冠体系骤然崩塌,人们开始披头散发,衣衫褴褛,只为追求一种“体态轻盈的风流之美。”

不过好在到了隋唐时期,汉族人民重新统治了中原,汉族的衣冠又重新发展起来,唐朝的服饰雍容华贵,大气脱俗,是所有朝代中最开放的一种服饰。服饰上也会有宝石,,玉佩,玳瑁等物装饰,衣冠上还会佩戴玉佩等物,不过这些配饰,也是根据等级严格划分的。

宋代的服装较为清丽高端一些,多以珍珠穿线作为花朵装饰宋朝是中国美学的巅峰,服饰上也十分讲究,女子出门所戴的帽子被称为“离幕”,这也是贵族小姐才会戴的帽子。

明朝中期服饰特点(垂衣裳而天下治)(6)

明朝的服装看起来就大气端庄许多,又岂是结婚时穿的凤冠霞帔,上面的霞帔压住整体的服饰,行动起来就像是被抑制住一样,端庄持礼,是明朝服饰最为显著的特征。

而明代的巾帽发展,也体现了明朝的特色文化。

二、明代巾帽的发展与社会风俗

帽子和衣裳一样,也经历了数千年的变化,中国的帽子发展史也很悠久,考古发现的黄帝耕作图中,就戴着冠冕。

黄帝时期,帽子不叫帽子,叫“冕”。帽子的设计也是很巧妙,耳朵的两边用丝线包裹,戴白哦这不听谗言。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开始有了财产占有的意识,渐渐形成了奴隶社会。有了等级观念之后,帽子就成了身份低微的象征

明朝中期服饰特点(垂衣裳而天下治)(7)

春秋时期和汉朝,平民百姓都是用“头帕”,乱带帽子是要被砍头的,南北朝时期的“幞头”和我们现在看到的帽子很像,唐朝时期就出现了鲜卑族人用的帷帽。直到清朝,大家剃发易服,为了不让头受冻,帽子便不再仅限于贵族和官员,大家都可以戴了。

那么明朝的帽子和他们有什么区别呢?首先我们需要区别明朝不同的巾帽是什么。

《三才图会》:古有士衣逢掖之衣,冠辛甫之冠,此巾之士冠也,凡举人未第者皆服之。

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四方平定巾,一开始只是一个方巾,是儒生所戴的帽子,用黑色的纱制作而成,因为形状是四角呈方形,所以也叫四角方巾。后来这种帽子可以折叠,呈倒梯形,明末的时候这种帽子已经百年的十分高大,所以民间常说这帽子是头上顶了一个书橱。

具体形状可以参考倩女幽魂里面宁采臣的帽子。

明朝中期服饰特点(垂衣裳而天下治)(8)

明朝最具有代表性的帽子是网巾,他也是明朝官府制度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服装之一,是成年男子用来束发的网。明代的各项制服和日常社交方面,随处可见他的影子,他也是明朝最没有等级区分的服饰。网巾可以说是承载了明代社会的文化内涵。

乌纱帽,它始于隋朝,也用来形容官员,这是官吏才能戴的一种帽子隋朝的时候 他也只是普通的便帽,唐宋时期还在两边插上了宫花,有戏曲唱“为救李朗离家圆,谁料皇榜中状元,中状元着红袍,帽插宫花好新鲜。”

明朝中期服饰特点(垂衣裳而天下治)(9)

乌纱帽可以说是影视剧中常见的一种官员帽了,但是乌纱帽确实在明朝才成为官员的专属帽。

还有一种皇帝才能用的乌纱折上巾,这种帽子的形制和乌纱帽类似,维度左右二角向上折,竖在纱帽之后,这种冠帽在宋代的帝王画像中十分常见,折上巾也是帝王专属的帽子。

接下来介绍一种很新奇的帽子——瓜皮帽。瓜皮帽就是清宫戏里常见的男子戴的那种帽子,也称作西瓜帽。但却创立于明朝,传闻是朱元璋所创,取“六合一统、天下归一”之意。这种瓜皮帽在清朝十分流行,清宫戏里也是清一色的瓜皮帽,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清朝人的金钱鼠尾发型实在不忍直视。所以要用帽子遮一遮吧。

明朝中期服饰特点(垂衣裳而天下治)(10)

明朝巾帽的发展还远不止此,官员的朝服和冠帽都有严格的等级规定,首先,文武官员不分大小都可以带梁冠,是一种上有横梁的礼冠,前开后和,在明代的《三才图绘》中就有他的设计图,梁冠分等级,以冠上梁数辨别等级,有一梁至八梁不等。

有品级的王公、候爵、及驸马的梁冠,还要加上四方形的笼巾,在明代的一些绘本中,还会看到有的梁冠上会插玳瑁蝉和雉尾,也就是鸟的羽毛和鸡的羽毛

《明史》 职官一品二品……帽顶、帽珠用玉;三品至五品……帽顶用金,六品至九品……帽顶用银。”

明朝中期服饰特点(垂衣裳而天下治)(11)

明朝是汉族人民建立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历史上唯一一个由南到北统一的国家,明朝的服饰端庄大气,尽显大国风范,巾帽发展也和社会离不开关系。

明朝的阶级观念严谨,从梁冠的不同配置我们就能看得出来,等级制度在封建社会是被刻进DNA里的,从周朝开始,服饰一直都有等级之分,明太祖朱元璋是乞丐出身,明朝的帽子虽然也形制分明,但和前朝比起来,已经放开很多,帽子已经不再是世家贵族的专属。

帽子的发展,其实和社会生产力有很大关系,明朝的手工艺市场发展很好,不论是从服饰,风俗还是帽子的变化以及政治经济方面来看,明朝都是一个大转型的时期。

因此巾帽发展才会多姿多彩,这也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审美情趣发生变化,以及汉族风俗的变革与创新。

明朝中期服饰特点(垂衣裳而天下治)(12)

三、华夏衣裳的传播与明朝赐服

明朝作为一个强盛的朝代,自然少不了八方来贺,明朝时期,高丽与明朝的往来贸易最多,明朝的服装也被朝鲜带到了他们国家,经过改良,成了他们的民族服饰。

如今我们也能看到许多韩国网民艺高人胆大,指着明制汉服说这是他们的传统服装,偏偏有些中国人还相信了,真是让人无语凝噎。

早在洪武年间,高丽王就派人来和明朝外交,朱元璋派使臣去高丽,但并没有赏赐服饰,高丽王就说:如果不能得到您赏赐的服装,那我与蛮夷何异?朱元璋听后几次都没有表态,后来高丽王多次进贡,俯首称臣,希望能得衣冠,终于在洪武三年,朱元璋派官员送来了帝王和后妃得服饰,这也是明朝第一次赐服高丽。

明朝中期服饰特点(垂衣裳而天下治)(13)

得到这一次赐服之后高丽王欣喜万分,对明朝更是俯首帖耳,后来朱元璋又陆续赐下全套的衣冠服饰,高丽人也渐渐的摆脱了蒙古人的服装,开始穿汉服,经过改良之后,又融入了自己的民族特色,成为了现在我们看到的韩服。

赐服是中国古代特别隆重的一件大事,古代中国是亚洲得龙头老大,汉服在国内都有严格的等级制度,何况是国外,因而当时,出了中国人,谁都不能穿汉服,汉服也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高丽之所以钟情于汉服,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中国服装通史》“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值得一提的是,清朝灭了明朝,也给高丽送去很多绫罗绸缎和满族服饰,但是高丽却并没有把自己的服装改成清朝服饰,可见其对明制汉服的热爱之心。

结语

汉服,象征着我们的文化和历史,高丽得到明朝赐服之后,对其进行了改良,但是唯独没有大规模改变的就是帽子的形制。

明朝中期服饰特点(垂衣裳而天下治)(14)

韩国许多帝王的画像中,都能看到各种各样的帽子,这些帽子的形式其实和明朝时期的别无二致,但是由于清朝入关之后要求剃发易服,汉服传承就断代了三百年,直到现在,我们再次看到明朝的服饰,就会说这是韩国的传统服饰。

朱元璋为了恢复华夏服装体系付出了多少心血,要是让他知道他赐给高丽的明制汉服如今被人当成是韩国的服装,估计得被气活过来。

所以,我们要维护好自己的服装体系,认真研读历史,别的国家喜欢汉服甚至穿汉服都是他们的自由,但是如果把汉服说成是自己的东西,就有点厚脸皮了,我们作为中华儿女,也是要记得维护传统,维护文化。

参考文献

《中国服装通史》

《明史》

《三才图绘》

《礼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