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石大熊猫是怎么活下来的(挽救大熊猫和扬子鳄的成就为什么对全世界有意义)
10月15日,在云南昆明召开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第十五次大会正式落幕。
这个会有多重要?先来看看触目惊心的时间轴:
联合国发布的《2020人类发展报告》指出,自二十世纪以来,各类动物的灭绝速率大幅提升,已经达到了自然灭绝速率的数百倍甚至数千倍。
不夸张地说,我们站在第六次物种大灭绝的起点。
生活在城市里的人类无法想象,大自然中的物种正在悄无声息的消失。
许多专家认为,这场新的大规模物种灭绝事件,也是第一次由单一生物——人类——造成的物种灭绝事件。
在《生命的未来》 一书中,哈佛大学生物学家爱德华指出,如果人类破坏生物圈的速度继续下去,到 2100 年一半的高等生命形式将从地球上消失。
而物种快速灭绝的后果就是地球生物多样性的急剧下降。
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下简称“IUCN”)的统计,有超过38500个物种目前面临灭绝危险,占所有评估物种的28%,其中极度濒危物种8404个,占比6%。也就是说目前地球上,超四分之一的物种可能会消失,其中部分物种将在几十年内灭绝。
这样的状况也威胁着拥有地球上近10%的植物物种和14%的动物物种的中国。随着受栖息地丧失、生境破碎化、资源过度利用、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受威胁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科学家爱德华在其书中指出,第五次白垩纪大灭绝时,恐龙和75%的动植物物种绝迹,生物经历了两千万年的时间才恢复了多样性。如果目前的第六次物种大灭绝成真,那么我们的后代可能需要经过80万个人类世代的时间才能恢复。
人类活动是罪魁祸首
导致物种灭绝的原因很多,根据IUCN的统计,导致物种濒危的主要原因有12大类。但其中只有包含火山、地震、海啸在内的地质事件属于自然原因,其他11类原因都与人类活动有关。
农业活动与水产养殖是造成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之一,共导致超过3万8千个物种灭绝或濒临灭绝。其次是人类对生物资源的使用、对自然系统的修改、住宅建设与商业发展。
现在行动还不算晚
当然,聪明的人类不会坐以待毙。
《生物多样性公约》是目前全球合作程度最高的生物保护行动,旨在保护濒临灭绝的植物和动物,以具备法律约束力的公约,最大限度地保护地球上生物资源的多样性。
目前,该公约的签字国已经达到了188个。
刚刚结束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第十五次大会,发布了《昆明宣言》,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上的信心与决心。
目前,中国的濒危物种保护工作已经见效。2015年发布的《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显示,相比2004年的评估,受威胁哺乳类物种从223种下降到178种,95个物种从受威胁物种中剔除。
其中最成功的保护案例就是对国宝大熊猫的保护。根据第四次大熊猫调查数据,全国现有67处大熊猫自然保护区,覆盖了66.8%的野生大熊猫种群和53.8%的大熊猫栖息地,野生大熊猫1864只,比第三次大熊猫调查增长16.8%,使大熊猫受威胁程度从“濒危”降为“易危”。
另外,还有多个珍稀动植物的物种数量也逐渐稳定下来。
扬子鳄是中国长江流域特有的爬行动物,但上世纪末,野生扬子鳄的数量急剧下降,已不足150条。自1982年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至今,保护区已培育人工繁育的扬子鳄达1.5万余条,并从2002年开始实施放归工程,到2021年,累计放归1038条扬子鳄。
海南黑冠长臂猿是当今世界上最濒危的灵长类动物之一,20世纪由于海南的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海南长臂猿的数量在1970年前后锐减至不足10只。在政府的积极介入与保护下,海南建立了专门的保护区,海南长臂猿的数量也逐渐增多,目前种群数量已增长到5群35只。
濒危植物中,华盖木的保护案例较为典型。华盖木是木兰科中最古老的单属种植物之一,但由于其对生长环境的要求严格,分布范围极其狭窄,仅存52株野生个体,被称为“植物中的大熊猫”。目前,对华盖木的保护体系已经建立完善,分布在4个自然保护区内的40株已全部得到有效的就地保护;分布在保护区外的12株也已经单独建立保护小区。同时,在华盖木分布区域内培育的人工繁育的幼苗也已达1.5万多株。
这些案例对于其他物种多样性的保护具有借鉴意义,这表明,在保护野生动植物的行动上,人为干预与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法都是有效的,只要行动起来,永远都不会太晚。
栏目主编:张陌 文字编辑:吴丹璐
来源:作者:吴丹璐 连俊翔 曹俊 狄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