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梅艳芳从小到大经历的电影(一部拍早了20年的经典扑街)

以婚纱开场,以婚纱结束。

音箱里传出梅姐的声音:“做人要有头有尾,有交代。”

有些许的伤感,和些许的遗憾。

不大明白,制片人江先生为什么这么早拍这部纪录片性质的人物传记。

显然不是为了赚钱。

现在这个娱乐至上的年代,这一部电影注定不可能票房大卖。

那又是为了什么呢?

纪念一个时代的传奇?记录梅姐精彩、灿烂、传奇的一生?

讲梅艳芳从小到大经历的电影(一部拍早了20年的经典扑街)(1)

显然时间过早了,至少也要再等20年。

传记电影,需要人物原型与现实中的观众有一定的“距离感”,这样才能更好地让观众进入到电影中去,去思考,去品味。

最关键的是:相关的人物全部远去了,可能不避讳一些不便言讲的故事,而往往这种不便言讲的故事,才更具震撼力,更能的动人心。

而不会像现在这部电影这样,语焉不详,遮遮掩掩,不得不添加一些本不必添加的爱情庸俗桥段。

如果拍梅艳芳,要讲述她的爱情,实在是太俗了。

作为“香港的女儿”,没必要讲她的爱情经历,要拍就拍出她刻苦耐劳、勤奋拼搏、自强不息的香港精神。

要拍就拍出她华丽的风彩、不羁的性格、对家人,对朋友,对后辈的重情重义。

讲梅艳芳从小到大经历的电影(一部拍早了20年的经典扑街)(2)

似乎——

无论是编剧、导演,还是演员好像都有这种想法。

但是,可能是因为一些关键人物还健在,

也可能是忌惮于一些不能说的原因。

电影缺乏了它本来应该有的张力和精彩,

没有对人性的深入探讨,没有强烈的戏剧冲突,

美化了梅姐与近藤真彦的爱情,变成了一个流于表面,不伦不类的励志爱情片。

缺少了这部电影本来应该有的强烈冲击力,变成了一个温吞吞的流水账。

演员方面也很有欠缺。

看得出来,女主角是努力了,可是,无论她怎么努力,可是她的努力方向努错了,走的是煽情的路线

讲梅艳芳从小到大经历的电影(一部拍早了20年的经典扑街)(3)

一部传记电影,要展现出主人公的精神和格局,传记电影不是剧情片、爱情片。

显然,这个女主角没有把梅姐大气、大义、大格局演出来,刻画流于表面,欠缺灵魂。

电影中,最重要,也应该最震撼的片段:梅艳芳患癌症后,不顾他人的再三劝阻,一心要开最后一次,最精彩的一次演唱会。

梅姐让Eddie给她设计一套婚纱,Eddie问她要嫁给谁。

梅姐说“舞台”。

这个桥段是这部电影的魂,可是,女主角表现出来的却是惶然,苦楚、无奈,凄凄婉婉地在煽情路上越走越远,让观众看了无比失望。

这个桥段的失败,一下就让整个电影显得那么小家子气。

如果要拍煽情戏,完全就没必要拍《梅艳芳》,不如拍一个《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

其它的几位演员,虽说也算是大咖,但是,或许是因为谨慎,或许是有其它的原因,表演起来,总是隔着一层皮,无法打动观众。

大家集体制造了几枚“催泪弹”,尴尬结尾了事,再配上一首首金曲,让观好像在KTV看了一部回顾梅艳芳的生平的MV。

再等20年,再拍一部,再见梅姐的传奇一生,和她的绝代芳华,或许会更好。

绝代芳华已经随风远去,但她的一颦一笑,她在舞台上的迷人风采,她的勤奋拼搏、自强不息香港精神。永存!

讲梅艳芳从小到大经历的电影(一部拍早了20年的经典扑街)(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