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面试有必要报线下班吗(公务员高分进面试)
国考出成绩了,有的省份省考也出成绩了,没进面试的同学,就要思考下一场考试,进了面试的同学,就要思考面试培训班。
打开百度APP,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一、培训班那么贵,要不要报这两年公考大军越来越庞大,培训机构也越来越多。在公考培训中,笔试需要很多干货,笔试阶段讲师水平高低,很容易就判断出来;但面试不然,面试本身的套路和逻辑非常有限,口头表达又受诸多因素限制,讲师的水平就不好判断。
事实上,面试讲师水平浮动更大。大机构这样,小机构更是如此。
现实情况更残酷,大机构漫天要价、小机构收费也不低。为了让各位考生更愿意掏钱,他们发明了“不过全退”的模式。其实这是一种“对赌协议”,与考生实际上课效果无关,培训机构就是靠概率来挣钱。如果报名100个考生,按5比1的录取比例,应该会有20人左右考上,那么这20人的费用应该超出培训这100人的支出,所以说,这就成了一个稳赚不赔的生意。
但是,即便我们搞清楚了他们的生意经,我们还是无可奈何——这个市场已经成了这个样子,在资本家面前,大家不过是被屠宰时心里更明白些。
对于进面试特别是初次进面试的同学来说,“要不要报面试培训班”似乎不需要考虑,但“报哪个面试班”需要反复思考。究竟是报不过全退的协议班,还是报花钱少的非协议班,这个事本质上没什么区别,自己琢磨就好。
二、各种面试班的优劣分析我把培训机构笼统地分为三类:一类是资本庞大的机构,如中公、华图;一类是近几年新兴的机构,如粉笔,导氮;一类是地方小机构,地方的特色机构,五花八门,没法列举。当然,还有一类更小,是在职公务员一对一培训,数量也不少。
我不是给哪家打广告,从个人角度分析一下各自的优劣之处,然后各位可以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培训班。
中公、华图:这种大型培训机构已有多年,有自己专门的研发体系,有一套人马专门编写教材,然后有专门的培训班子。这个培训班子培训出来一群授课教师,讲师再来各班级给大家讲。
好处在于,这套教材的质量相对有保证,毕竟这么多年还积累了一定的口碑。坏处在于,大家学到的知识是一样的,包括答题思路、素材、金句,甚至开头结尾等等,而且价格也确实相对贵一些。
粉笔势头挺猛,张小龙也说了,“管你报什么班,反正你又考不上”。不过,还是有很多人报了这个班就考上的。这几年,粉笔一直专注于线上培训,线下培训班也在一些城市开始设立。
线上培训还是有好处的,首先是粉笔自己的成本会更低一些,收费也相对便宜一点点。其次,讲师数量相对较少,质量也就相对有保证。而且,如果是小班制上课,讲师还是有足够的时间来有针对性地训练。但是,线上培训本身效果不太好,环境本身制约了现场感。如果是初次报面试班,个人不推荐选择纯线上班。不过,我还听说(也不知道真假),粉笔自己不培养纯小白讲师,都是从其他机构挖有经验的讲师,然后再进行培训提升,可以推测的是,他们的讲师队伍可能平均值高一点。
导氮这个机构,我在考场门口见到一次,一群人拉着横幅大喊大叫,总感觉有传销机构的味道。个人不喜欢这种风格,即便是在面试考场,也不是谁嗓门大谁就高分,考官耳朵不聋,没必要喊那么大声。
地方小机构,这个好处和坏处非常明显,选择之前最好找之前在这里培训过的同学打听一下。
有的机构确实有水平不错的讲师,也有一套独特的答题思路和方法,而且他们更擅长“反套路”,即总能回答出新意来,让人眼前一亮。同时,有些地方确实有某些在职人员利用业余时间授课,有足够的经验和实践来发现考生的特点,教学质量相对有保证。
但是,铺天盖地的培训机构中,究竟哪几个才是这种呢?这就需要各位去判断了。
还有的小机构,其实是以前某些大培训机构出来的讲师,自己干的时间久了,积累了很多资料,也有一定的学生基础,靠学生口碑来继续招学生。这些人其实也不错,但他们离开了原有机构的教材体系支持,自己有多强的科研能力,这个问题值得思考。
还有一些机构,声称认识考官、甚至在职公务员授课,而且是天天来上课的那种。这个事就很值得怀疑,真正优秀的官员,不应该每天都在工作岗位上忙碌吗?有些人在培训班从早上课到晚,他真的是业务骨干吗?
据我了解,面试考官来源多样:用人单位中层骨干领导,组织部相关负责人、纪检部门相关负责人、部分高校教师。
我们可以推测,能来担任考官的人,在部门内部肯定是骨干成员之一,在部门吊儿郎当混日子的、被边缘化的、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必然不是骨干。
既然是骨干,必然要负责很多业务,每天忙成狗也是正常。,省部级机关单位每天忙着调研分析写材料,区县级单位或者乡镇,周末值班、下乡调研、脱贫攻坚,从早忙到晚。那些有时间在培训班一待就是十天半个月的人,怎么可能是业务骨干呢?
当然,有些部门本身也不太忙,但是再闲身为骨干也不能随便溜号吧,万一纪检部门过来暗访,政治前途不就哏屁了。
还有一些公务员,自己当年面试高分上岸(所谓高分,就是面试90分以上),工作之后,利用晚上或者周末带几个学生,挣点小钱补贴家用。面试90分以上,当然水平很高,他们都会有一些独到的心得体会,很值得借鉴学习,毕竟这些都是得到了考官认可的。
但他们也不是没有坏处。首先,会考高分跟会讲,还不是一回事,如何把自己的思路讲出来,也不容易。其次,有人喜欢抱着那几条独门秘笈,如果考生跟他们思维正好对路,那是皆大欢喜,但如果思维不对路,那就白瞎了。第三,他们的时间真的很有限,远程交流也有局限,而且你也没有足够的同班同学一起练习,效果也不好说。
如果要找他们,请找同部门的人。比如说,你是会计专业要考国税局,那就找个也是学会计专业考上国税局的人。如果你找了个中文专业考上国税局的人,那思路真的很难对路,大家都觉得别扭。
所以说,有些事自己要想明白,然后再去抉择。
三、上培训班,要有自己的方法面试培训班时间很短,长的有一个月,短的有一周。时间长短,其实差不多。大家都读完了大学,读完了研究生,一周或者半个月时间,能学多少知识,心里多少都有个谱。
其实,面试培训班不过是教给了大家几套方法,面对不同的题目,应该采取哪种思路来组织语言。而答题内容本身,并不是这短短几天就能学会的,而是一个长期的积累。如果没有长期的积累,你考前背了那么多金句,面试现场估计想不起来几句。
不信各位可以回想一下申论,那么多金句,写大作文的时候真的想起来几句?笔试申论还是一个相对宽松的氛围,面试时可是一群考官看着你,紧张的氛围下,为考试而死记硬背的东西,大都记不住。
所以说,参加面试培训班,就是要从老师那里学会合适的方法,来把自己以往的积累、个人的优势发挥出来,真正在考场上展现自己所学的知识。把自己几年所学全部忘掉,想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学一套全新的思维,我觉得还是很难的。多说一句,如果有讲师只告诉你一种方法,不结合你的实际情况,那么他肯定不是好讲师。
有人说,我的专业非常偏,平时也不关注时政类的东西,都只能报三不限岗位,综合分析题一点积累都没有,这题怎么答?这不用担心,你要知道,你的对手跟你差不多,努力积累就好了。
并不是所有的题目都与生活无关,比如说调研类题目,各位总是参加过社会实践、写过调研报告吧;再比如说,应急类题目,各位还会遇到过一些突发情况的吧,或者看过类似紧急救援的电影吧,回想一下怎么处理的,再结合答题思路,这就解决了。
四、参加培训班,要在学习中发现优势公务员面试,不能有明显的短板,但要想拿高分一定要有明显的优势。
我曾听参加过高考阅卷的老师说,改语文作文改到六七千份之后,大家的评卷速度就会上来了,而且三评率就会明显下降。为什么?大家发现考生们的作文都差不多,行文思路、举例素材、开头结尾、名言警句,来来回回都是有数的那些,看到开头就能猜出来考生下边写什么,往后一看,跟预料没有区别,然后就给分了。
在这种情况下,一旦考生有失误,比如字体非常潦草,有明显的错别字、弄错的例子,那就会被扣分;而一旦有考生比大家好一点,那很容易拿高分。毕竟评卷老师也是人,看到令人眼前一亮的试卷,谁不想多给几分呢。
公务员面试也是同样的道理。一上午面试10个人或者20个人,面试到最后,其实也听不太清楚考生在回答什么,但是每一位考生答题结束,都会给考官留下一个印象,即该考生的优势和不足。
为什么这么说?很简单,考答题内容的质量,早在申论已经考完了,何必面试再考一次呢?
我们看一下结构化试题,有综合分析、人际关系、筹划建立、应急处理、调研宣传等等,题目很开放,答题大框架是固定的,但具体答题内容完全看个人积累,这几道题从总体上考察考生的综合能力。
如果说,用人单位是省市级单位,那么考官会着重关心综合分析题的政治高度,筹划建立题的逻辑性、调研宣传题的全面性,原因很简单,省市级单位不需要那么多的实际操作能力,不需要你在回答对策方案的时候谈非常具体的内容。不信你可以看看中央各部委印发的那些《意见》《方案》,特点都是政治站位高、逻辑清晰、照顾的面非常广。
如果说,用人单位是区县单位或者乡镇,或者是具有一线执法权的岗位,考官会着重关心人际关系,特别是应急处理的能力,这些考题都会更想听你关于如何做的答案。你可以想一下,如果驻村干部光看中央脱贫攻坚的文件,不去根据村子实际情况搞建设,那么他肯定是搞不好的。
我们常常讲,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这就是说,每个人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在保证自己没有明显缺点的基础上,突出自己的优势和亮点。
自己的优势在哪里?这就需要在学习中发现,性格干练、思想有深度、做事仔细认真、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考生调研能力强、服务周到贴心,这都是独特的优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