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结婚证的当天什么感受(领结婚证需要更多的仪式感吗)

文/与归

  (作者与归,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知名评论人;本文系荔枝网及旗下“荔枝新闻”客户端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领结婚证的当天什么感受(领结婚证需要更多的仪式感吗)(1)

  填表、拍照、盖章、领证,以前简单的结婚登记形式将迎来改变,会更有仪式感。婚姻缔结的庄重仪式感,将从举办婚礼前置到领证这一环节。

  近日,民政部、全国妇联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婚姻家庭辅导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探索开展婚前辅导,提升结婚颁证服务水平,建立地方领导、社会名人颁证制度等举措。“新政”一出,引发了网友们极大的表达欲。

  为了努力从源头上减少婚姻家庭纠纷的产生,《意见》称将开发婚前辅导课程,编写教材和宣传资料,在婚姻登记大厅通过宣传栏、视频、免费赠阅等形式展现,课程内容包含婚姻家庭文化、家庭责任、沟通技巧、家庭发展规划等。同时,积极探索将颁证仪式引入结婚登记流程并实现颁证常态化,引导新人宣读结婚誓言、领取结婚证,在庄重神圣的仪式中宣告婚姻缔结。

  具体来看,婚前辅导课程就像是“父母辈的唠叨嘱咐”的官方版,通过系统的学习,给婚姻种下健康的理念和价值观,给即将步入婚姻生活的新人一些方法论。而提升结婚颁证服务水平,引导新人感悟婚姻蕴含的责任担当,不管是形式还是内涵,无疑是指向进步意义的。其实早在多年前,上海、山东、湖北等地民政部门婚姻登记机关就已开始推广施行了。

  不过,对于《意见》所提到的“建立地方领导、社会名人颁证制度”,则有较大商榷空间,这也是遭网友戏谑吐槽最多的点。首先,可行性有多大?新人那么多,地方领导和社会名人够用吗?领导忙得过来吗?名人需要出场费吗?这些都是在具体操作中面临的现实问题。再说了,如果是自己的爱豆给自己颁结婚证,简直就是“双喜临门”,但如果领结婚证还要先听领导“训话”,场面似乎有一丝尴尬。需不需要建立这种颁证制度,对于地方来说,不仅要考虑成本,更要充分调研,尊重婚姻当事人的决定。

  值得一提的是,公共服务既要讲仪式感,也要删繁就简,尊重当事人的意见决定,并把资源和精力用在刀刃上。有些网友建议,做一套针对家庭育儿、家务等测验双方默契的题,普及一下《婚姻法》以及对家暴定性和处罚的常识,与单纯的仪式相比,这些或许更加能让新人明白婚姻的责任。

  其实,相比领证,在大众认知中,婚礼才是那个更加具有仪式感的流程。领证是完成了法律意义上的婚姻关系,婚礼是完成了世俗意义上的结婚,在这种更普遍的认知中,大家更看重后者。也正因此,民政局不必大费周章去干婚庆公司的事。毕竟,如今的婚礼形式花样繁多,仪式感并不是最缺失的。

  对于民政机关而言,主动开发新的服务项目当然值得鼓励,然而,做好做优已有的服务项目也是更实在的刚性需求。比如,把新人的结婚照拍得好看一点,个性化一点;做好婚前体检的提醒和建议;免费发放一些纪念品、送上几句暖心的祝福语;把领结婚证和离婚证的区域分隔开,避免新人的尴尬,等等。做好这些细小的工作,给新人更好的服务体验,其意义并不亚于单纯的服务形式创新。

  生活需要仪式感,结婚当然更需要仪式感。婚姻登记创新工作形式,强化仪式感,是服务理念的进步。在落实过程中,千万不要让仪式变成形式,也不能让形式抢了服务属性的风头。站在一对对新人幸福生活的起点,给予他们值得回味的仪式感、相守一生的信念感、共担风雨的责任感,服务部门能做的还有更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