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贤山水画高清大图长卷(龚贤积墨法研究摘要以及高清水墨山水册欣赏)
龚贤 水墨山水册
龚贤积墨法研究摘要
古筱芳(贵州大学)
龚贤上人造像
龚贤(1618—1689年),又名岂贤,字半千,又字野遗,、岂贤,号半亩,又号柴丈人,江苏昆山人,早年曾参加复社活动,明末战乱时外出漂泊流离,入清隐居不出,居南京清凉山,买画课徒,生活清苦。性孤僻,与人落落寡合。他是位既注重传统笔墨又注重师法造化的山水画家。
龚贤是传统文人画后期的代表人物,他承继传统继而开拓创新,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笔墨形式。目前有许多人研究龚贤,但是具体到“笔墨”这么核心的研究还是比较少的。大家习惯将“积墨”称之为龚贤的绘画风格,这是风格,更是形成风格的过程。积墨法虽不是龚贤发明的,但他却将之运用至炉火纯青的高度。本文以龚贤积墨法为研究核心,结合他的山水画作品来分析。通过分析研究龚贤的积墨法来加深对积墨技法的学习与理解,从而将这些理论与创作相结合。
粪贤的山水画作品中从其用笔上来看多中锋,要求笔圆气润,皴法多为点皴和线皴。龚贤所使用的线皴,实则是变米氏横点积墨之法而来,短笔披麻变点为线,但理同墨点,将线变宽变短加大其与纸面的接触面。此皴法其实有别于他自己早期的线皴和传统意义上的线皴之法,毛笔与纸的接触面增大成一个面。一笔下去,笔墨效果丰富,短而阔的中锋用笔干而淡,密密的加在石面上,分其阴阳向背,节奏有序的中锋圆点散落画面之中,节奏明快。龚贤做到了画面中墨色的层层叠加,营造出温润自然、厚重翁郁的画面效果,给人一种浑然天成的感觉,最终画面所呈现出来的积墨效果具有厚重感。
龚贤的积墨法是先干后湿,先皴后染,层层深入。龚贤于墨的追求在“润”不在“湿”,于龚贤而言“湿”和“润”其实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因为“润墨鲜,湿墨死”。“积墨之法”贯穿其一生,尤其在他晚年更是将之运用至炉火纯青的地步。正所谓其师法古人今其亦成古人,龚贤的积墨法来源于传统而又自具风貌,成其山水画的一大风格,对黄宾虹、李可染等人产生了较大影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