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504厂现状(邓公视察兰州504工厂)

1964年4月,邓小平来到兰州504工厂考察,在人群中无意间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待他缓缓走上前去,不禁眼前一亮,惊诧地问道:“你怎么会在这里?”

只见面前这位打扮朴素的女工,在听到这句话后,并没有显露出太大的情绪波动,只是微笑着点头表示回应。那么这名女工究竟是谁,到底有何身份?为何她的出现,会让邓公感到如此的诧异?

兰州504厂现状(邓公视察兰州504工厂)(1)

功勋卓著的科学家

这位看似普通的女工不是别人,而是我国的核物理学家王承书。而那个名不见经传的504工厂,也不是一般的工厂,而是我国第一座浓缩铀生产基地。这样说,是不是就一目了然了。

核物理学家是做什么的?浓缩铀又是做什么的?再加上那个令人印象深刻的1964年,一切都非常显而易见,这里就是我国最为重要的核试验基地。而王承书负责的铀浓缩,又是制造原子弹的重中之重。因为如果没有高纯度浓缩铀的支持,那么原子弹就和普通的炮弹无异,起不到任何的战略作用。

兰州504厂现状(邓公视察兰州504工厂)(2)

而这也就是邓公为何对王承书印象如此深刻,并在504工厂见到她时,会感到那么惊讶的原因。因为当时要搞核试验的命令一下,所有参与的科研工作者,一溜烟的全部跑到了大西北,他们的行踪对外绝对保密。所以就连邓公也不清楚,王承书最后被分配到了什么地方搞研究。

而现在的突然相见,也只是因为,这一年恰好是原子弹制造的最后关头。邓公奉党中央命令前来核试验基地视察,确保试爆工作的如期进行。另一方面,在研究所潜心搞研究的王承书,为了生产的浓缩铀能够满足发射需求,也来到了504工厂进行现场把关。

在见到王承书后,邓公心中涌现了诸多感慨。关切地问道:“你这一消失就是五年之久,连你的家人都不知道你去了哪里,在做什么工作?现在对家人一定很想念吧。”王承书听到这样贴心的话语后,眼角间不觉充满了泪水。但眼前的家国大义,容不得她有半分的犹豫。而后坚决地回答道:“为了国家,一切都是值得的。”

兰州504厂现状(邓公视察兰州504工厂)(3)

这种对于国家的赤子之心,在很早的时候,便在王承书的心中萌芽了,并且从此伴随了她的一生。

少年禀赋

王承书,1912年6月出生于上海的一户书香世家。自幼家境优渥,兄弟姐妹众多。因为在姐妹中排行老二,于是便被佣人二小姐、二小姐一样地叫着。像在这种传统家庭的认知里,这种家族显赫的女孩子,最好的归宿就是长大后成为高官的太太。

不过她们的父亲虽然出生于传统书香门第,但受外来文化的影响,思想观念并不拘泥。对这几个子女的成长,也没有多加束缚,而是选择了任其发展。

兰州504厂现状(邓公视察兰州504工厂)(4)

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王承书,丝毫没有感觉到一丁点的压抑。心思缜密的她,不像这个阶级其它家庭的女孩子,喜欢搞什么琴棋书画,而是对数字和珠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连家里的佣人有时也会开玩笑道:“咱家的二小姐算起账来那是又快又准。”

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父亲带着一家人搬迁到了北京,将王承书送到了最好的小学。在这里学习的过程中,王承书展现出了过人的天赋,几乎每门功课都是满分,尤其对数学特别感兴趣。

等到年纪稍大些,上了中学的时候,王承书更是凭借着惊人的天赋和过人的努力,一下子和同学拉开了很大的距离。有时其他人费尽心机、抓耳挠腮,也没有任何思路的难题。到了她的手里,只需一眼,便能看到考点的关键所在,并在一瞬间想出好几种解决思路。

兰州504厂现状(邓公视察兰州504工厂)(5)

并且在这中间,王承书还因病休学了两次,一次在小学,一次在初中。但是长时间的休学,并没有对王承书的成绩造成丝毫的影响。究其原因,还是她刻苦努力、挑灯夜战,补习落下功课的结果。

不受影响,坚持自我

1930年,王承书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了燕京大学。当时许多人都劝她选中文类专业,以后成为一个才女,不用愁嫁不出去。到时高官巨富,还不是任其挑选。但是独立性很强的王承书,自幼便对长辈们这种固有的观念嗤之以鼻。

兰州504厂现状(邓公视察兰州504工厂)(6)

在她看来,女人是可以和男人一样,能够为国家做出突出贡献的。而正好她又对理科非常感兴趣,当时恰逢乱世,为何不学一个实用性很强的专业,以后好报效国家呢!抱着这样的信念,王承书最终进入了燕京大学物理系,并且成为了此系唯一的女生。

不过,不要因为王承书是女生就小看她。在整个物理系,王承书的成绩永远名列前茅,连甩一众高材生一大截,并且还将这种优异的成绩一直保持到了毕业。学业完成后,王承书并没有就此止步,而是接着读了燕京大学的研究生,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学识和本领。

1936年,再次毕业之后,王承书选择了留校任教,继续从事她所热爱的物理学事业。并且在执教的过程中,她还遇到了大她几届,同是物理系的学长张文裕。两人为彼此身上,丰富的学识和严谨的态度深深吸引,逐渐地走到了一起。

兰州504厂现状(邓公视察兰州504工厂)(7)

动荡的岁月,奇妙的相遇

1937,抗日战争爆发。动荡的社会现实,让王承书的物理梦顿时化为了泡影。不得已的她只得跟随一家人到处避难,过着四处漂泊的生活。直到她们最后来到西南大后方,这种不利的情况方才有所缓解。

也就是这次在西南联大任教的过程中,王承书再次和张文裕相遇了。国土沦丧的社会现实和漂泊无依的个人命运,让两人之间产生了很多的共鸣,彼此间的理解和情感上的交流,也慢慢变得愈加深厚。在这种情况下,两个孤独的灵魂慢慢地碰到了一起。到了1939年,两人正式结为了夫妻。

兰州504厂现状(邓公视察兰州504工厂)(8)

成婚之后的王承书,心心念念着自己的物理学事业,一直在想尽办法谋求自身的发展,以期待有一天可以将一身本领,全部奉献给自己亲爱的祖国。为了能够拥有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两夫妻辗转云南昆明,四川成都,但是效果都不是很理想。

在求学无望的情况下,王承书萌生了出国留学的想法。她和丈夫张文裕商量之后,丈夫立马拍着胸脯保证,表示将会大力支持妻子的事业,家里的情况不用担心,自己一定会照料好的。丈夫的支持让王承书少了很多的后顾之忧,此后她就一直在物色心仪的学校,并试图与国外的大学取得联系。

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这个机会让王承书等到了。美国的巴尔博奖学金基金会,表示愿意为优秀的亚洲女性,提供入美留学的机会和学费资助。但却有一个苛刻的条件,那就是留学的必须是未婚女子。

兰州504厂现状(邓公视察兰州504工厂)(9)

这个规定让王承书大感头痛。这种情况如果要是放到一般人的身上,可能早就选择放弃了,但是王承书并不是一般人。思维敏锐的她当即看出了这项条款,对已婚女士的歧视和不公平,于是立马奋笔疾书给巴尔博基金会的相关负责人写了一封信。

在信中,王承书真诚地表达了对于这项规定的看法,并附上了自己的情况说明,以及想要申请奖学金的意愿。最终,基金会负责人,被她过人的胆识和出色的学术水平所打动,选择了破格为她提供便利。于此同时,王承书又收到了美国密歇根大学的入学申请,简直是双喜临门。

兰州504厂现状(邓公视察兰州504工厂)(10)

对于王承书的这个决定,她的家人以及很多的朋友都表示不理解。疑惑地问道:“都已经结婚了,还费那个功夫出国深造做什么呢?”对此,王承书义正言辞地反驳道:“我为什么要依靠自己的丈夫?难道我就不能为自己做打算?实现我自己的抱负吗?”这样掷地有声的呐喊,才是真正的女性解放该有的底气嘛!

赴美留学,学成本领

来到美国之后,王承书继续从事她所热爱的物理学事业,导师是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乌伦贝克。在他的指导下,王承书开始着手研究气体动力学,并取得了惊人的成绩。1951年,两人共同提出的“王承书—乌伦贝克方程式”,更是在全球物理学界引起了一场巨大的地震。直到现在,这套公式仍然在全球领域被广泛使用。

兰州504厂现状(邓公视察兰州504工厂)(11)

此后,王承书经过刻苦的努力,孜孜不倦地钻研,相继在一流期刊上发表了多篇论文,一时名声大噪,宛如一颗明星闪耀在美国的物理学界。对此她的导师乌伦贝克不无自豪地说道:

“照这样的趋势下去,王承书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只是早晚的事情,衷心祝愿她能够成为中国版的居里夫人。”

不过这样的虚名,王承书并不在乎。在她的心中,报效祖国才是她学好本领唯一的指向。后来她的丈夫张文裕也来到了美国深造,凭借一套“张氏方程”闻名全美。两人就这样抱着相同的信念,在异国他乡求学问路。然而等到两人学成本领之后,决定回国的时候,却遇到了不小的麻烦。

兰州504厂现状(邓公视察兰州504工厂)(12)

百般受阻,艰难回国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王承书听到这个喜讯之后,便抱定了回国的打算。但奈何她当时正怀有身孕,长途跋涉对身体伤害极大,于是便无可奈何的暂时取消了这样的计划。

后来等到孩子出生,又非常不幸的碰上了朝鲜战争。当时局势变得愈发紧张,想要在此时回国,简直比登天还难,于是两人不得不继续等待。等到朝鲜战争结束之后,局势变得缓和,王承书夫妇便第一时间递交了回国申请。

但是美国方面总是一拖再拖,借口这里有问题,那里有麻烦,对在外学子的正当诉求置若罔闻。因为这样一批杰出的人才回国之后,必将极大地促进中国的核武器发展,而这正是美国所不愿意看到的。

兰州504厂现状(邓公视察兰州504工厂)(13)

为了阻止王承书夫妇回国,美国当局可谓是想尽了花招。他们先是动员两人的同事,去劝说王承书夫妇留在美国。为此同事们纷纷建议:“在这里能够拥有的生活环境和科研条件,不知要比在那里好上多少倍。而且这样优渥的条件,不正是最能出成果的地方,科学家最好的归宿吗?”

对于这样的说辞,王承书不以为意,她反驳道:

“现在正是祖国最需要我的时候,相信每一个有良心的中国人,都会做出我这样的选择。再者,条件也是人创造出来的,我不能等人去把条件创造出来了,我要去创造条件,去参加铺平道路的行列。”

兰州504厂现状(邓公视察兰州504工厂)(14)

劝解不成之后,美国当局又许以高薪诱惑,把工资开出了天价,但是这群拥有赤子之心的在外学子丝毫不为所动。因为圣贤早就教给了他们,“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不义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眼看这一条毒计再次泡汤,不安分的老美直接撕去了虚伪的面孔。下令禁止科研人员出境,并对这些天之骄子,进行二十四小时的监视,提出的所有回国申请一律驳回。尽管回国的希望变得越来越渺茫,但是王承书夫妇两人却一点也没有放弃。

兰州504厂现状(邓公视察兰州504工厂)(15)

虽然不能立即回国,但即使在这里,她们依然可以力所能及地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或许是早有预料,美国方面不会这么轻而易举放人,因此在最早决定回国的时候,王承书便将自己的研究资料分成好几份,打包寄回自己的国家。七年的时间,经她们手寄出的共有三百多件包裹,对于我国核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另一方面,为了科学家能够早日回国,周总理也在一直同美国交涉,而且还在国际会议上对此事表示了强烈的抗议。最后受到来自方方面面的各种压力,美国方面最终还是同意了放人。

兰州504厂现状(邓公视察兰州504工厂)(16)

1956年10月,离开多年的王承书终于踏在了祖国的大地上,这一刻她百感交集。既为一路上的艰难险阻而胆战心惊,也为从此之后能够报效自己心爱的祖国而欢欣雀跃。到了暮年的时候,她曾回忆道:“我不是不爱美国优渥的生活和先进的科研条件,只是我更爱自己的祖国。”

投身核事业,为此奉献终生

回国初期,王承书被安排到了中国科学院做研究员,同时在北京大学兼任教授,主要负责理论研究工作。1958年,我国第一个热核聚变成立。因为缺乏人手,王承书便被调到了这里工作。这个项目在我国完全属于空白领域,而当时已经46岁高龄的王承书,对这一领域也没有任何的研究经验,一切都要从头开始。

兰州504厂现状(邓公视察兰州504工厂)(17)

然而,尽管是这样,王承书回答的却只有三个字:“我愿意。”于是从此她便开始从头学习基础知识,深研相关理论。由于表现突出,次年,她奉命带领团队去苏联进修。通过在这里的学习,为她以后从事核试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另外,更神的是,在归国途中。王承书发现苏联的《雪伍德方案》这本专著,对于热核聚变研究很有帮助,于是便花费七天七夜的时间翻译成了中文,其效率之高,用词之准,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1961年,正当我国的核试验进入攻坚阶段的时候,苏联方面突然撤走了所有的专家。一瞬间,我国浓缩铀的研究几乎陷入了停滞,而没有高纯度的浓缩铀,原子弹就和普通炮弹无异。经过思衬再三,钱三强最终决定由王承书主持这个项目最为合适。

兰州504厂现状(邓公视察兰州504工厂)(18)

这项任命属于国家绝密,一旦参与进来,就意味着王承书要隐姓埋名,和家人彻底断绝联系,直到原子弹最终研制成功。同时也意味着她从此要到荒无人烟的大西北,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从事核试验研究。但是面对这样的困难,王承书的回答还是那三个字:“我愿意。”和家人告别之后,王承书便背上行囊,来到了浓缩铀生产基地504厂,成为了厂里唯一的女科学家。

在这里,什么都是最简单的。吃的是粗茶淡饭,住的是六人宿舍。就连最重要的实验计算过程,也都是用算盘敲出来的。面对苏联留下的烂摊子,王承书带领团队进行一遍又一遍地验算,整理和归纳。有时为了求证一个数据,她甚至可以几天几夜不休息。

即便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王承书带领团队,最终还是按时完成了党和国家交给她的重任。随着蘑菇云的腾空而起,王承书不禁流下了喜悦的泪花,感觉一切都是值得的。

原子弹成功试爆后,作为功勋卓著的科研工作者,王承书被邀请到天安门城楼观礼。聂帅隆重地向毛主席介绍到:“这位科学家负责的铀浓缩,为原子弹的成功试爆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兰州504厂现状(邓公视察兰州504工厂)(19)

毛主席笑着说:“这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的女功臣。”而面对这样的殊荣,王承书只是谦虚地回答道:“都是大家的功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