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胞胎兄弟离婚后果(双胞胎儿子一人一个)
文 | 幸孕姐(高级母婴护理师,拥有本文版权,欢迎分享)
随着社会的日渐浮躁,离婚率也变得越来越高。据民政部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的离婚率已由 2002年的 0.90%逐渐攀升至 2017年的 3.2%,离婚率已经连续 15年上涨。
当然夫妻离婚的背后,受害者还有孩子,甚至可以说有些父母的离婚,直接改变了孩子的人生轨迹。
夫妻离婚,双胞胎儿子一人一个,10年后相见,兄弟俩天壤之别小文和小武是一对双胞胎男孩,在他们8岁的时候,父母因为性格不和协议离婚。
父母分开后,小文跟了妈妈,小武随了爸爸。后来妈妈带着小文回到老家的三线城市生活,而小武和爸爸还是在大城市,因此相隔甚远,兄弟俩也没有再见面。
10年之后,俩兄弟再相见已是高考之后,趁着成人的年纪,趁着高考后的空隙,爸爸妈妈决定带着他们见一面。果然10年的时间,沧海桑田,兄弟两个天壤之别。
小文刚刚收到了一个“985”重点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而小武则连个本科都没有考上。反观孩子与爸爸或者妈妈的关系也是天差地别:小文对妈妈毕恭毕敬,尊敬有爱,而小武对爸爸爱答不理,态度恶劣。
后来,据了解才得知,小文妈妈离婚后一直一个人含辛茹苦的把孩子养大,给予了孩子世间最多的陪伴,哪怕生活清贫。而小武的爸爸在离婚一年后就再婚了,后来还生了一个女儿,平时也是忙于工作、照顾女儿,根本无暇顾及小武,久而久之,他们父子之间好像只存在金钱来往,其它并无交流,因此小武也就变得叛逆,甚至不学无术。
其实,看到这里,很多人表示很扎心,本是天分资质一样的双胞胎,却因父母分离而过上了截然不同的两种人生。
无奈吗?
当然无奈!当时我们要从这个活生生的事件中读出一些育儿经:孩子要的从来都不是金钱,而是父母的陪伴。
金钱的满足不如走心的陪伴英国教育家夏洛特·梅森说: “很多父母总是终日奔忙,从来无暇顾及孩子。当他们终于有一天想要好好关心孩子的时候,发现竟然无法与孩子进行沟通,父母对于孩子来说已经变得无足轻重。”想想也是极其可悲。
其实,在生活中,父母对于孩子的陪伴很重要,正所谓“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举足轻重。
1、在父母的陪伴中,孩子可以清晰的感受到爱与被爱。
2、在父母的陪伴中,通过父母地方言传身教,可以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在父母的陪伴中,父母的积极影响有利于孩子性格的养成。
父母应该怎样陪伴孩子
1、用心陪伴
陪伴不是人到了就行了,而是要用心。何为用心,大概就是会陪着孩子一起玩,和孩子聊天,了解孩子的心事。而不是都得了目前流行的一种病,叫“离不开手机综合症”,这种抱着手机,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低头族”式的陪伴,还不如不陪伴。
2、有效陪伴
是指父母能够真正参与到孩子的生活中,不是指爸爸妈妈坐在一边,让孩子自己活动,也不是敷衍式的简单询问,而是真正参与到孩子的生活中、游戏中,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这个游戏怎么玩,这个故事应该怎么讲。育专家提出高品质的陪伴,即父母需要每天专注地陪伴孩子15分钟,即在陪伴孩子的15分钟,父母是全心全意的和孩子一起互动,心无旁骛。
3、学会换位思考
为人父母者,兢兢业业的一生终究是为了孩子,可是很多时候,因为现实,因为压力,而忘了自己的初心,忘了孩子最需要什么。
当父母只是在关注自己的事业,慢慢的对孩子的爱用金钱来衡量的时候,这个时候就要注意了,说明对于孩子的爱有所“变质”,已经不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来思考孩子想要什么了。所以,有的时候要常常反思,你所给予孩子的,是孩子真正需要的吗?为人父母,我们应该时常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这些问题。
4、隔代人不能越位
当前我国育儿独有的特色多是隔代人帮助养育孙代。老年人比较溺爱孩子,容易造成孩子独立性差,过分依赖家长,不利于孩子将来更好的适应社会。尤其是少数隔代人在帮助儿女养育孙代人的过程中往往越俎代庖,将孙辈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对孙辈的养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独断专行。
5、任何事情都不应该成为我们放弃陪伴孩子的借口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母爱不应建立在抽象的理性认识上,应建立在情感基 础之上。”对父母来说,一切养儿育女的目的中,没有比 “和孩子在一起”本身更重要的了。无论出于 “教育”或其他什么目的,牺牲陪伴孩子的行为都是得不偿失的。
因此,如果爱孩子,就请给他多一些的陪伴吧!(Jpp)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