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瓷画传统做法(美食非遗南昌瓷板画)
南昌瓷板画
前些年,有人在古瓷市场上教人鉴别瓷画像:“此仿品多是黑白层次差别较大,人像五官刻意画得深入,反使形貌神态呆滞。由于瓷像画工艺性很强,笔墨特征相对缺乏个性化,因此鉴定邓氏早期瓷画像作品,要多从胎釉方面分析,民国初期的胎釉特征是造假者难以模仿的。”
这位“邓氏”,就是“珠山八友”之一、瓷上肖像画创始人、九宫格画瓷像邓碧珊。他在传统瓷器彩绘的基础上,结合西方摄影术,吸收中国书画之精华和西方画法技艺,不断创新,开创了瓷上肖像画的艺术领域。
瓷板画
这种彩绘瓷器的新品种、江西特有的绘画艺术,便是南昌瓷板画。又称肖像画、瓷像。
之所以称为南昌瓷板画,是因其诞生形成于古都南昌,主要流传分布在南昌、景德镇、九江等临近县市。
最初,瓷器只是为了满足实用的需求而制造。自唐朝开始,渐渐向装饰方面发展,随着时代变迁,一批文人画家开始介入绘瓷艺术,他们把瓷胎当画纸,作画题字,与水墨画法无异,形成了一种新的文人派画风。光绪年间,“洋彩”开始盛行,因其色彩纯正鲜艳,绘画程序简单,刻画人物表现力强,瓷上肖像画开始萌芽。1892年,邓碧珊采用九宫格画瓷像,开瓷上肖像画之先河。
南昌瓷板画《百花洲》
而真正让瓷板画与南昌“结缘”的,应是其第三代传人梁兑石。1912年前后,梁兑石在南昌市中山路繁华地段开设丽泽轩瓷庄,聘请艺人按顾客要求绘制肖像和粉彩瓷器,瓷板画在南昌迅速崛起。在他的带动下,各类画庄陆续出现,有开设在西大街的中华瓷庄、子固路的肖庐瓷像馆等,同时诞生了一批瓷板画家,瓷板画一时享有极高声誉。南昌人讲究孝道,瓷上肖像画因其能永久保存,深受南昌人喜爱。许多家庭纷纷给长辈绘制瓷板肖像画,供后人纪念,所以瓷板画成为当时孝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新中国成立后,南昌市先后成立瓷像合作小组、瓷像工艺社等。瓷像工艺不断改进,尤其是色彩的运用,极大丰富了瓷上肖像画的表现力。同时也诞生了杨厚兴、梁燮亭、黄六子等一批瓷板画家。自此,南昌瓷板画行业空前繁荣,清末至今,南昌瓷板画已经过六代人的百年传承。
瓷板画传人冯杰作品《前程似锦》
南昌瓷板画既继承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精华,又兼容了中国陶瓷艺术的特点,不但可以画出逼真的摄影、古典油画的效果,还能随心所欲地表现各种绘画流派的艺术风格。这些都得益于它始终坚守自己的特色:重工重彩,以写实为主,以人物为主,使用极细的绣花针笔等特制工具,细腻表现各种形象;以樟脑油等调色,使画面经高温烘烧后永葆光洁明亮。每一幅瓷板画,必须经过少则10天,多则数月才能完成,不仅需要精妙的绘画,还要有高水平的烧瓷技术,二者不可或缺。
2008年,南昌瓷板画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从20世纪40年代始,南昌瓷板画便远走东南亚。改革开放后,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艺人也来南昌学习瓷板画艺术,奠定了南昌瓷板画在世界艺术史上的地位。
编辑:胡代江 复审:朱峰
终审:钟佳骏、骆志俊
声明 :我们一直致力于知识产权保护,尊重权利人的版权,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我们无法核实其出处,难以取得权利人的许可,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或沟通许可事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