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大秦帝国交响乐(怎样给大秦帝国皇家艺术团一位男演员做件新衣服)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马黎
图片 周旸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身高只有一米六出头一点,他在秦代皇家艺术团里,只是一名普通的男演员。
K9901出土的4号俑“泡钉俑”
那是2000多年前,秦代宫廷里一场普通的演出。
史书不会记载一个小演员的名字,他在“历史”里留不下来。但那天,工匠M在看完他的表演后,做了速写——小弓步,身体向侧面扭转,左臂上举,右臂搭手于胸前,身材娇小,却健硕有力。尤其是身上这身紫色的演出服,华美的丝绸,满身泡钉,黑色八角星纹分布其间,中间还有黄色连珠纹装饰。点睛之笔,在领口、袖口和腰带,几何纹饰,装饰草叶纹。他的身上有白色、黑色、黄色和紫色——演出转瞬即逝,但此情此景,他刻在了脑子里。
泡钉俑
M做了一个跟男演员一模一样的陶俑,画上了他的衣服,身体舞动时衣袖的折边、领子后飘动的小蝴蝶结,保持着当时当刻的即兴之感,时间之瞬。
2000多年后,中国丝绸博物馆赵丰、周旸等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修复室,看到了“他”。凑近,袖口上残存的几何纹,折边的褶皱,周旸瞬间想到了以上场景。
中国丝绸博物馆赵丰、周旸正在修复室看“他”
2022年7月20日晚9点多,她在一场直播ppt的第一页,打出一行字:寒冬里,约定给百戏俑做身新衣裳。
百戏俑?不是兵马俑?
7月20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公布了秦陵 K9901陪葬坑出土4号、28号百戏俑最新研究成果:4号俑,上半身装饰有类似明清时期皇宫大门上的那种圆形泡钉。在已发掘出土的秦代陶俑中,它是保留秦代艺术信息较多的一件艺术精品,我们叫它泡钉俑;28号百戏俑与秦陵出土的陶俑姿态都不一样,两膝着地,两脚收于臀下,两臂向后舒展,呈仰卧状,我们叫它仰卧俑,上面还发现了三枚指纹,制作工匠是一位青少年。
28号“仰卧俑”
28号俑腹部彩绘发现的三枚指纹
7月20日刚刚公布研究成果,7月24日,这两件百戏俑的复原成果就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迅速展出了,展到8月24日。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秦始皇陵里,不要只关注那些永远的男主角兵马俑(表情包素材库),兵马俑坑只占据了一小部分。这部历史剧里还有其他黄金配角,比如水禽坑,也是陪葬坑,无非陪葬的不是“人”,而是“鸟类”。K0007陪葬坑就是青铜水禽坑,其中一条南北向坑道出土了15件陶俑,姿势都很随性,比如箕踞姿,类似于我想躺平前的准备动作。北侧坑道里就发现了天鹅、仙鹤、鸿雁三类青铜水禽。这个坑想表达啥?目前专家认为,这个坑是模拟秦乐府类官署机构用音乐驯化水禽的场景。
而泡钉俑和仰卧俑所在坑叫K9901,编号里透出两个信息:1999年、陪葬坑,但也不是葬兵马俑的。
1999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和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考古队对K9901进行了首次试掘。2011年至2013年,为配合秦始皇帝陵博物院K9901陪葬坑展厅的建设,进行了整体考古发掘。所以,泡钉俑和仰卧俑不是最新才发现的,其实是23年前的事了。
K9901陪葬坑
K9901距离秦始皇主陵只有300米,内有东西向三条过洞、两端分别有斜坡门道大东西向“凸”字形陪葬坑,总面积约800平方米,两次发掘共出土陶俑30多件。
K9901陪葬坑发掘现场
兵马俑是秦国国家军队的象征,代表秦国统一天下的国家意志。而这30多件陶俑,从已修复20多件的动作姿态来看,形象、风格、特点和兵马俑完全不同,初步判断可能是象征着秦代宫廷娱乐活动的百戏俑,娱人心情的一种存在,而不是军事力量的代表。
百戏俑出土现场
“百戏”是古代乐舞杂技表演的总称,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这种竞技类的杂技项目就已经逐渐形成,到了秦代,“百戏”登上宫廷,成为秦代宫廷娱乐的主要方式之一。百戏俑,等于一支大秦帝国皇家艺术团。百戏俑坑还出土了青铜球形器,用途不详,不知是不是某种杂耍道具。
2020年12月,那年冬天很冷,赵丰、周旸等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修复室挑选模特——复原谁呢?最后选中了它,4号陶俑是百戏俑坑目前发现所有陶俑中彩绘保存最好的。
秦俑是化彩妆的,不是素颜的,这是知识点早已解密多年,尤其几位秦俑身上很文艺的“中国紫”,比如著名的彩绘紫衣御手俑,也早已进行了色彩复原。“中国紫”主要成分为硅酸铜钡(BaCuSi2O6),在自然界中还没有发现过这类紫色矿物,为人工合成。从出土实物看,中国紫的应用自西周晚期开始,持续到东汉,之后便消失了。
修复后的彩绘紫衣御手俑
一二三号坑,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秦兵马俑所在的坑。兵马俑在烧成后,底层会刷一层生漆,再在上面搞创作——彩绘。
这种特殊的彩绘工艺,历经千年埋藏、大火焚烧,秦俑彩绘在出土时已经很脆弱了。另一方面,生漆层对于湿度比较敏感,陶俑出土时从地下饱水状态直接暴露于相对干燥的大气环境中,生漆底层会因失水而产生剧烈变形,卷曲、起翘,造成彩绘层迅速脱落。这个时候,现场就要用保护神器PEG材料对彩绘做现场抢救保护,不让它瞬间卸妆。
但是,4号百戏俑并没有这层生漆层,而是烧好了直接上色,和兵马俑的彩绘工艺有很大的区别,所以这也是它的彩绘层保存相对不错的原因之一。不过,28号仰卧俑上色的方式倒和兵马俑比较相似,也就是说,一个坑里有两种上色工艺。
泡钉俑身上有这么多彩绘,也在提供一个信息,他身上穿的衣服,也就是他的“演出服”是什么样子的?秦俑的复原,从考古发掘,到科学认知,再到保护修复,最后还有一环,就是服饰复原,也就是可视化,这才是全链条展示。
周旸说,我们要把研究的成果实物化,除了电脑复原之外,还要看到复原的实物衣服。
这几天,如果你刚好在秦陵博物院文物陈列厅,除了能看到泡钉俑本尊,国丝复原的衣服实物面料也放在他身边。
这次,为了给泡钉俑看病,我国文物保护领域的两支“国家队”强强联手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是陶质彩绘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中国丝绸博物馆,则是纺织品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两位顶尖的医生给百戏俑看病,不光是要把他的病看好,医生的最终目的,是重生,让他们做回自己——回到2000多年前的芳华时代,回到历史的真实语境中,只有复原他们身上的“机关”、工艺、服饰,我们才能够窥见古人的精湛技艺,才能知道,古人是如何把他们创造出来的。
服饰的复原,由赵丰指导,周旸领队,杨汝林负责纹样和服装形制,龙博负责工艺复原(织、绣、编)。
这支皇家艺术团表演的时候,演员穿什么衣服?这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之前修复的20多件百戏俑在展厅都有陈列,有站姿,也有坐姿,有的肚子很大。兵马俑的平均身高1.8米,最高1.96米。4号百戏俑不起眼,不含头只有1.57米,虽然也是站立,但亮点在身上保留了大量彩绘,细节的信息量足够多。
“他”被火烧过,面部的颜色呈现不同。红棕色,实际上是陶胎本体的颜色。他的上衣很像一件“倒背衣”,从后背处开合,左侧衽压右侧衽,上衣的肋部饰有一条带子。最明显的纹样,是黑色的八角星纹。这种纹样在秦汉很流行,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隐纹花卉纹锦也是八角星纹。
最精彩的,还是领口、袖口、腰带上,有大量几何纹饰。国丝团队找到了很多考古实证:江陵马山一号楚墓N10凤鸟花卉纹绣浅黄绢面绵袍上,都有相同几何纹样的绦带,也属于当时流行的设计素材,无非重新排列组合成新样。
袖口,上衣
腰带,小蝴蝶结
裙裤上的纹样,是云气纹,也是流行纹样,我们在秦始皇陵出土的铜车马上也能看到这样的纹样。
裙裤上的云气纹
裙裤上的云气纹
秦始皇陵出土的铜车马上的云气纹
“泡钉俑”裙裤上的云气纹复原图
第二步,这些纹样,是通过怎样的方式实现的?
百戏俑身上没有任何纺织品实物痕迹——请注意,这里还有一个隐形知识点:这不是着衣俑,不是在陶俑外面给它穿一件衣服,类似芭比娃娃那样。汉阳陵陪葬坑出土了很多着衣俑,比如知名的武士俑外还残留铠甲痕迹,绑腿上残存纺织品印痕。马王堆一号墓出土各种木俑163个,3号墓出土110个,着衣俑和彩绘俑都有,木俑头上还戴有头簪。
汉阳陵陪葬坑出土着衣俑
马王堆陪葬坑出土着衣俑,图片来自微博@书法文物手工线绘图龚绍祖
马王堆陪葬坑出土彩绘俑,图片来自微博@书法文物手工线绘图龚绍祖
2000多年前,秦代工匠做的是彩绘俑,兵马俑和百戏俑都是彩绘俑,在陶胎上画出衣服,用描绘的方式来体现秦人的服饰。但他既然要创作,必然有模特,有原型,而秦人艺术的特点,就是写实。比如刚才提到的水禽坑里的青铜鹤,其中有一只表现的就是鹤从水中觅食后尖喙离开水面的瞬间姿态。
所以,百戏俑的服饰复原,无法从纺织品实物的角度,而是通过纹样和以往的考古学实证来复原。
周旸说,上衣,推测为饰有八角星纹的紫色丝绸,用织锦的方式来表现。几何纹,国丝团队推测为丝线编织而成,像我们编绦带一样,“因为只有编才能编出这样的花纹。”
八角星纹紫色织锦复原图
几何纹复原图
而裙裤上的云气纹,推测用的是绢地刺绣的方式来表现。
很多人最关心的问题是,为什么确定4号俑穿的是丝绸衣服?
2017年,陕西咸阳坡刘墓地出土的铜剑鞘上发现附着的丝绸,是绢。另外,在秦陵一号坑里也发现过丝织品及印痕,“虽然没办法知道材质,但已经看到了组织结构。”
周旸说,材质,无外乎丝毛棉麻,棉在秦汉很少见,且中原地区还没有棉。麻呢,在秦汉时已经有了,但麻织物上很少见到有织造纹样。我们经常讲一团乱麻,在麻织物上还要织出花纹,成本太大了。编一条丝的花边很正常,编一条麻的花边很难。而丝在秦汉时期,已经司空见惯,一般织有精美纹样的面料多为丝绸。所以,丝绸面料的可能性最大。
解决了以上两个问题,还要解决第三个问题,怎么把面料织出来。
汉机织汉锦。成都老官山汉墓织机可以织出尼雅“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要织这个,就太简单了。”
周旸拿出了几块面料,是最近为4号俑做的几块服饰样品,跟我们在展厅看到的一样。国丝用电子提花机织造方式试织了一块八角星纹的丝绸织锦。领缘、袖缘和腰带的几何纹绦带,用电子织带机也试编出了一条,接下来会用手工编织的方式复原。
试织了一块八角星纹丝绸织锦
试编出来的几何纹绦带
刺绣就更没问题了。“裤子上的小白点,非常细致的纹样,只有手工刺绣才能达到。”所以,裙裤子上的绢地刺绣的云气纹,使用平纹绢作为绣地,以锁绣针法进行复原。1974年陕西宝鸡茹家庄西周墓就发现了锁绣印痕。秦人当然牢牢掌握了锁绣技术。国丝现在机绣了一块。
如此,才是完整向世人展示4号百戏俑身着服饰的基本原貌,才是真的让文物活起来。
“泡钉俑”服饰复原(正面)
“泡钉俑”服饰复原(背面)
但是,周旸在直播PPT的倒数第三页,打出了一个问号:给百戏俑做一身新衣裳,还有几步?
图案复原=纹样√ √ √ 色彩?
织物复原=织造√ √ √ 锁绣√ √ √ 编织√ √
服饰复原=面料√ √ √ 服装√ √ 泡钉???
前面三个问题基本解决了,国丝完成了纹饰和织物的复原,但距离一件完整的衣服还有距离。比如最困惑的,就是泡钉,到底是什么做的?
从肩部向下一共9列泡钉,加在一起有90多个。“等于一块布上贴了90多个泡钉。”看微痕:有些圆形的印子,说明原本这里是一个泡钉,不知是觉得没粘对,还是脱落了,工匠移动了位置,把泡钉重新粘了一次。考古证实,这不是后人补的,而是秦人自己挪了位。
泡钉俑代表着什么?用什么方法装饰在衣服上?微博上也有一些讨论,比如@文物医生:明清时代的棉甲外为布料,内衬铁片,外用泡钉固定铁片。再看秦泡钉俑这一袭泡钉,可能也不仅仅是装饰作用哦。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