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建议(中山中专助力职教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中山中专五桂山中职校区校园全景。
“选普高还是进职校?”相信绝大多数初中毕业生都会面临这一选择。其实,普高和职校各有千秋,不同赛道同样精彩。中山市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中山中专)就是一个样板。该校从成为广东省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单位以来,正驶入提质培优、增值赋能、内涵发展的“快车道”。
两年来,学校坚持新时代“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新要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建成“湾区一流 全国知名”中职学校的目标,在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整体竞争力、影响力已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新快报记者 李红云 通讯员 鲁东晴 曾晓帆
高标准谋篇布局
彩虹党建,驱动立德树人红色引擎
“学校实行‘支部建在专业部’,以6个专业部为基础设6个在职党支部、3个离退休党支部,有党员295名,其中在职党员244名,党委班子成员9人。”学校党委书记、校长陈峰介绍,该校实施“铸魂筑基”工程,打造“彩虹党建”模式,实施“234”工作法,以党员示范岗、优秀党员个人和组织、“头雁工程”为抓手,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提升党的号召力和凝聚力。探索“党建 ”与“五育并举”结合,将党建工作和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同频共振,以党的建设高质量引领教育教学工作高质量。
“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我们创新了‘适性德育’的做法。”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王太贵说,学校深化中山市德育示范校效应,细化“以人为本、多元无界、适性扬才、自主发展”的育人格局,“适性德育”在省市各大平台宣传40余次。学校成立了课程思政研究中心、组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创新团队,立项国家级思政重点课题1项,3个课程思政案例获评省中职教学质量与改革工程典型案例。
在“适”文化的指引下,学校提出“为人着想的善良、无需提醒的自觉、艰苦朴素的作风、吃苦耐劳的精神、娴熟精湛的技能、阳光大气的风采”六大品质培养目标。近两年来,学生体质测试、体育类竞赛都取得了骄人成绩。
高质量提质培优
多元适性,为社会持续输送适用人才
中山中专目前有五桂山中职校区和港口高职校区两个校区,是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教育部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广东省重点中专学校,2021年成为广东省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单位。
学校围绕“专业群对接产业链”的建设思路,推进“2 3 N”专业群建设格局,重点建设动漫与游戏制作、数控技术应用等2个高水平专业群,并带动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商务、家具设计与制作3个特色专业群和N个动态调整的专业群的建设,现有旅游服务类、财经商贸类、信息技术类、教育类、文化艺术类、交通运输类和加工制造等7个专业大类23个专业。
据了解,目前学校形成“发展多元、价值观多元、需求多元、目标多元”的“多元适性”育人模式,不断推动中高职衔接培养,让学生就业有优势,升学有渠道。已建立以多元培养方法(岗课赛证一体化),多元学历(中专、大专、本科),多元上升通道(三二分段、五年融通、高辅班、自学、国际合作等)为内涵的多元适性人才培养方式。近两年毕业生4218人,升入高职高专院校就读的比例超过90%,其中近50位同学因参加省赛国赛获奖被深职院等院校免试录取。近两年学生获得国家级、省级各项竞赛奖项223项。在“图像界的奥林匹克”信息建模大赛和“一带一路”金砖大赛中,中山中专学子与大学生同台竞技,拿回5个一等奖、1个赛项取得国际赛资格。
高效能协同推进
校企共创,多措并举深化产教融合
中山中专的产教融合初见成效。“学校已经与50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校企合作企业200多家,建立校外实践基地50多家。”校企合作处主任熊邦凤介绍,学校充分开展校外实践、岗位培训、技术服务的分层分类校企合作,新成立哈工大机器人合作中心,成立广东省机械研究所“工业机器人技术职业资格鉴定”等产教融合基地5个,新增专业大师工作室8间。培育格力电器(中山)、嘉灵开关(中山)等2个产教融合企业成为广东省产教融合型企业。牵头与广东女子学院等11所高等院校成立广东女性职业教育集团、与广东理工等成立广东理工职院职教集团,制订章程,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合作。并创新“3 3”专业群 产教融合平台建设模式,将港口校区打造成服务中山发展的智能化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基地,开启特色产业学院发展的新篇章。
职业教育的生命力在于实践和应用,学校实行“5 0.5”教师下企业、“2.5 0.5”学生顶岗实习制度,专业课教师、学生100%参加企业实践,实现师傅与教师、学生与学徒的切换。设立“校中厂”“厂中校”系列工作室8个,企业师傅与学校教师两位一体,理论与实践双促双进。依托省级课题立项《基于1 X证书制度下中职多元适性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项目建设,探索“岗课赛证”相互融合,把住“1 X”证书制度质量关,与行业龙头企业共同夯实改造提升专业和课程,获批“1 X”证书试点18个,覆盖20个专业,其中5个被评为全国示范性试点,形成校内 社培良性互动发展的态势。
高水平青蓝共彩
124N模式,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教师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近年来,中山中专通过探索“124N”新模式、实施“一师一企”提升工程和“校企双带头人”融合提升工程、实施“德艺双馨”名师培养工程和“青蓝传带”教师成长提升工程、形成“工培评”三结合的教师发展体系等多项措施,不断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高水平、强技能、德技双馨、专兼结合的“工匠之师”。
目前,该校现有专任教师414名,新增正高1人、副高52人,现有副高以上职称163人,专业教师“双师型”教师比例达81.8%,形成了一支以高、中级教师和“双师型”为主体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在教师梯队建设方面,学校建立了118人的骨干教师梯队,遴选了11个校级教学创新团队,培养了1个省级教学创新团队、1名省名班主任、3名中山市名师(班主任)、3名中山市学科带头人、8名中山市骨干教师、4名中山市技术能手,学校被评为中山市教师发展示范校。
高站位精准发力
湾区一流,辐射全国提供社会服务
当前,该校以省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为契机,主动当好“摆渡人”,助力“新农人”,谱写“山海情”,为行业企业培训一批高素质技能人才,为乡村振兴和终身教育注活力添动力,为东西部协作国家战略贡献力量。
学校发挥“第七技能鉴定所”职能,以“专业群 龙头企业 终身教育培训基地”联合体平台,先后为阳江水务、深圳富士康等企业和单位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万余人次。联合深圳南合通航产业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建立乡村振兴理论和实践培训基地,建成中山市特种作业技能培训与考试基地,开展航空服务、乡村工匠、特种作业与粤菜师傅等方面的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发挥专业骨干教师优势,为超过200家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技术培训、技术专利攻关等服务,并取得14种发明专利。
据介绍,作为全省30个单位之一,中山中专被广东省教育厅公布为省示范性继续教育基地立项建设单位,与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等一同入选,是全省唯一一所入选的中职学校。根据职业教育法对职业学校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并重的功能定位,学校对接国家发展重大战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中山市战略布局调整,依托学校“2 3 N”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布局,联合各镇区人社分局及对接产业的龙头企业,关注重点人群如农民工、退役军人、企业职工、农村转移劳动力(含中山对口援建的贵州六盘水等欠发达地区农村转移劳动力)、下岗职工等,对其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建成乡村振兴培训基地2个、民间技艺大师工作室2个,新增培训项目15个,开发课程14门。
学校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东西部协作安排部署,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招收云南、贵州等地区学生成立扶持专班。2021年,学校适应形势任务变化,继续打造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升级版”,对口帮扶贵州六枝特区职业技术学校,再续“山海情”,探索、创新、设计了一系列对口帮扶合作项目,开展3场次线上研讨会,派遣1位教师前往支教,派20人次前往指导,吸收9名教师到校跟岗锻炼。
学校党委书记、校长陈峰表示,新时代新征程,中山中专将继续以“爬坡者”的身份,以广东省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和创建“双优校”为契机,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坚持党建引领,落实立德树人,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推进高效能产教融合、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作出贡献,书写建设“湾区一流、全国知名”的奋进华章。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