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指数和深圳指数有何区别(到2030年将在全球1000个城市开展应用)
时隔8年,世界城市日全球主场重返发源地上海今天(31日),2022世界城市日开幕,一系列重磅研究成果在主会场发布值得注意的是,全球城市监测框架——上海应用指数(简称:“上海指数”)有了突破性进展:继去年发布综合指标体系框架之后,“上海指数”今年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正在国际、国家、地区三个层面进行试点,涉及联合国城市旗舰项目的20多个国际城市以及中国100多个城市,计划到2030年在全球1000个城市开展实践应用,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上海指数和深圳指数有何区别?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上海指数和深圳指数有何区别
时隔8年,世界城市日全球主场重返发源地上海。今天(31日),2022世界城市日开幕,一系列重磅研究成果在主会场发布。值得注意的是,全球城市监测框架——上海应用指数(简称:“上海指数”)有了突破性进展:继去年发布综合指标体系框架之后,“上海指数”今年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正在国际、国家、地区三个层面进行试点,涉及联合国城市旗舰项目的20多个国际城市以及中国100多个城市,计划到2030年在全球1000个城市开展实践应用。
“上海指数”研究团队成员、同济大学教授诸大建介绍,“上海指数”的指标体系涉及考虑经济、社会、环境等不同领域,是以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为基础,研究遴选与城市关联性最高、解释度最强的核心指标。
和其他全球性指标体系不同的是,“上海指数”更强调“以人为本”,这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导向。因此,“上海指数”既关注城市人口、医疗、教育、就业、交通、贸易、能耗、环境等城市“硬”指标,也关注“软”指标,比如民众对城市管理的参与意愿、民众对城市治理的满意度等等。其中,还包括公共空间的获取性、城市污水无害化处理率、生活垃圾安全处理等人性化指标。
同时,“上海指数”并不强调排名或比较,它是关于城市进步和协调发展的指数,通过评估和反映城市在可持续城市化方面的成就和挑战,帮助城市确定或调整发展重点,从而推动全球城市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也就是说,即使一座城市的经济规模、人口规模不是最高的,但它各方面的发展比较协调,社会福祉好、市民满意度高,就能获得“上海指数”的较高评价。
目前,“上海指数”正在全球不同层级、不同等级的城市中试点应用,其中国际城市涉及东京、纽约、伦敦、巴黎等;中国城市覆盖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和长江中游等5个城市群,在上海还涉及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五个新城。
“试点的目标是为了让‘上海指数’的应用更符合原先的设计规划,它是进步的指数,并非一成不变。”上海市住建委总工程师刘千伟表示,在此基础上,“上海指数”指标体系才能逐步完善,稳定下来,尽可能适配到不同国家和地区背景下的不同城市的差异性特点,使其更具广泛性,更有国际传播力。
在诸大建看来,“上海指数”是一座中国、上海与世界沟通的桥梁。作为一个标准化的指标体系,“上海指数”能采用国际语言讲好中国故事,让更多国际城市从中学习借鉴。“上海指数”将作为上海奖的评奖依据和《上海手册》案例遴选的重要标准,将计划到2030年在全球1000个城市开展实践应用,并以上海为中心,形成上海指数的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知识共享与合作网络。
大会还发布了《上海手册》和“上海奖”的阶段性研究成果。2022版《上海手册》遴选了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共21个案例,今年的一大亮点,就是中国有6个案例入围,分别是成都社区自治、北京百湾家园公租房、威海精致城市、上海建筑可阅读、黄浦老字号的传承与创新,以及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等案例。“上海奖”将于2023年颁发。
未来,中国政府和联合国人居署将进一步合作,共同推出更多国际公共产品,为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全球发展倡议做出更多贡献。
“时隔8年,世界城市日全球主场活动再次回到上海,意义非凡。”上海市住建委主任姚凯表示,上海的探索和实践,是中国政府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一个缩影。在此新的历史起点,上海城市建设系统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人民城市理念,持续推动城市转型发展、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努力把世界城市日这种饱含中国特色和海派底蕴的城市名片打造得更具魅力、更富活力,为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
栏目主编:陈玺撼 题图来源:孟雨涵 摄 图片编辑:苏唯
来源:作者:戚颖璞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