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是怎么样的(什么是湖北)
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是一个双内陆省(即相邻的省市也为内陆省市)。
湖北省在中国的位置
湖北省建省于康熙三年(1664年),原湖广省大致以洞庭湖为界一分为二,北边设湖北省,南边设湖南省。为便于管理,洞庭湖全境在湖南省。
千年的矿冶文明
湖北虽然建省的时间较晚,但历史悠久。位于今天大冶市境内的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是一座从商朝就开始开采的铜矿,历经西周、春秋战国,一直持续到汉朝,开采时间长达千余年。
铜矿有多达数百口的竖井、盲井及上百条的平巷、斜巷,使用了木质框架来支护,还有通风、提升、排水等先进设施,反映了当时高超的采矿技术。
铜绿山古矿遗址
铜矿属于接触交代矿床,因其通常含有典型的矽卡岩矿物组合,也叫矽卡岩型矿床。距其不远的大冶铁矿也属矽卡岩型矿床。
大冶铁矿的开采记录可追溯到三国时期,而大规模开采始于近代的汉阳铁厂建立后,其成为汉阳铁厂的铁矿石基地。1908年,大冶铁矿与萍乡煤矿、汉阳铁厂合并成立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是晚清重工业的核心,也是当时亚洲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
得益于大冶铁矿的开发,华新水泥的前身湖北水泥厂、大冶钢铁厂等相继在这里建立,黄石由大冶县下辖的乡村一跃成为近代湖北省第二大工业城市。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在武汉重点建设武钢、湖北地方在今鄂州建设鄂钢,皆因有大冶铁矿这个原料基地的存在。
大冶铁矿开采后留下的矿坑
楚之云梦泽
春秋战国时期,湖北主要为楚地,以江汉平原为核心的云梦泽湖泊沼泽密布,物产丰富。《公输》里记录墨子劝楚王不要伐宋时说:“荆有云梦,犀兕(sì)麋鹿满之。”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中写道“江陵故郢(yǐng)都,西通巫、巴,东有云梦之饶。”
如今,云梦泽已远去,只在以东汉孝子董永卖身葬父等行孝感天动地的事迹而得名的孝感市还能看到一个以之命名的县——云梦县。不过这些地方物产依然丰富,潜江小龙虾就是其中的代表。
位于云梦泽北部的随州,出土了曾侯乙编钟。曾国、随国实为一国,战国后期吴军在孙武、伍子胥率领下伐楚,大破楚军,占领楚都城郢。楚王逃亡到曾国,得到了曾国的庇护,所以曾国能一直延续到战国末期,不同于湖北境内许多小国很早就为楚国所灭。随州的市区就叫曾都区。
曾侯乙编钟
荆州,兵家必争之地
东汉时期,湖北省大部分属于东汉十三州之荆州。荆州西通巴蜀,东连吴会,治所在曾经的楚国都城郢,战略位置非常重要。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就建议刘备先占荆州,再夺益州。
东汉十三州
曹操占领荆州后,在今天的咸宁赤壁与孙权和刘备发生赤壁之战。
刘备“借”荆州不还,吕蒙白衣渡江,夺回荆州,造成关羽败走麦城。
襄阳,南北交通的咽喉
金庸笔下的襄阳,郭靖等大侠誓死保卫。虽然历史的襄阳保卫战没有那么可歌可泣,但是围绕襄阳的争夺从1235年持续到1273年,阻止蒙古军南下长达38年之久。
襄阳古城
秦岭的余脉向东一直延伸到大别山,在这里有个缺口,从南阳盆地流出的唐白河经缺口在汇入汉江。襄阳以前也叫襄樊,由襄城和樊城组成,汉江南岸是襄阳城,北岸是樊城。
襄阳的位置
在交通不便的古代,水运是主要的运输方式,从中原乘船,经襄阳,走汉江,就能进入长江。襄阳是当时南北交通的咽喉,战略位置很重要,《三国演义》中关羽水淹七军就发生在这里。唐代诗人杜甫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描述其准备返乡路线时写道“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随着1906年卢汉铁路(北京卢沟桥—汉口)的通车,铁路翻过淮河与长江的分水岭,往南直至汉口,襄阳的重要性大不如前。
三线建设,鄂西开发
直到被誉为“第二京广线”的南北大动脉焦柳铁路(焦作—柳州)和汉丹铁路(汉口—丹江口)、襄渝铁路(襄樊—重庆)在此交汇,襄阳(襄樊)再度成为交通枢纽,这已经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三线建设时期。新时代的郑万高铁(郑州—万州)、汉十高铁(武汉—十堰,远期至西安、银川)也在襄阳交汇,襄阳又一次成为赢家。
三线建设极大地改变了鄂西地区。新中国第一家水上飞机水轰5在荆门诞生,如今AG600鲲龙大型水陆两栖飞机也在荆门的漳河水库进行水上首飞。
AG600在荆门水上首飞
在江汉平原上建了江汉油田,长江大学的前身—大庆石油地质学校就是当时为支援江汉油田开发而从大庆迁到荆州。
变化最大的要数十堰,国家第二汽车制造厂(东风汽车)建在这边的大山沟里,成为“汽车城”。而今虽然东风汽车总部及乘用车工厂搬到武汉去了,但商用车基地依然留在十堰。在对越反击战中表现出色的东风EQ240就产自这里。
汽车城十堰
丹江口水库是为保证三线建设的电力供应而建的大型水电站。如今大坝加高,成为南水北调中线的水源地。丹江口水库南岸的武当山则是道教圣地,武当太极的发源地。
武当山
十堰市以南的神农架,素有“华中屋脊”之称,生物资源丰富,相传神农曾在这里尝“百草”,这里的白色动物、“野人”的传说、原生态的环境,吸引众多游客慕名前来。而今,神农架已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
宜昌,长江上的水电站
为了缓解三线建设造成的电力短缺问题,在宜昌建设了长江上第一座水电站——葛洲坝水电站,葛洲坝水电站始建于1971年,到1988年全部完工,此时三线建造早已结束了。葛洲坝水电站总装机容量为271.5万千瓦,曾是中国最大的水电站。
葛洲坝水电站
1994年,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三峡水电站在争论近百年之久后在宜昌市管辖的屈原故里——秭归县开工,于2012年全部完工,总装机容量2250万千瓦。
三峡水电站
恩施州,出川要道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内岩溶地貌发育、山高谷深,如恩施大峡谷。经过这里的宜万铁路(宜昌—万州)从2003年开工,一直到2010年才竣工,公里造价比青藏铁路还高,桥隧占比高达74%。
宜万铁路
而G50沪渝高速公路的四渡河大桥,是中国首座山区大跨度钢桁梁悬索桥,桥面距谷底有560米,曾是世界上第一高桥。这些超级工程,极大地便利了民众入川出川,加强了四川盆地与中东部地区的联系。
四渡河大桥
黄冈,不止有黄冈中学
提起黄冈,不少人首先会想起黄冈中学。实际上黄冈不仅有黄冈中学,黄冈市蕲春县还是明代著名医学家、药学家李时珍的故乡。蕲春县也是著名的“教授县”,从蕲春走出的教授、副教授超过4000位,武大、华科也各有50位蕲春籍教授,蕲春境内还有30多个“教授村”,其中赤东镇范铺村走出的教授、专家近百位,而蕲州镇东长街走出的博士超过100人,一门多名博士的情况屡见不鲜。
纪念李时珍的邮票
北宋蕲州蕲水县直河乡(今黄冈市英山县草盘地镇五桂墩村)是活字印刷术发明人——毕昇的故里。团风县是中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的故乡。浠水县是爱国诗人闻一多的故乡,红安县则是共和国“第一将军县”。
李四光先生
黄冈市管辖7县2县级市,是湖北省管辖县市最多的地级市,总人口超过700万,仅次于武汉,而市政府所在地黄州区总人口才40万,城镇人口就更少了。黄冈本是一个农业市,要带动这么多县发展,有点“小马拉大车”。而长江对岸的黄石、鄂州这两座工业城市,管辖的县市却很少,黄石市只管1县1县级市,鄂州市更是只辖3个区,不管县。
黄冈市在湖北省的位置
武汉,华中的中心
武汉别称“江城”。长江自西南往东北方向流经武汉,江东岸有蛇山,西岸有龟山,依山傍水,在古代是筑城池的好地方,东边建的城后来叫武昌城,西边建起汉阳城。明清时期,东岸为武昌府,西岸为汉阳府,位于汉江汇入长江处的汉口发展为明清四大名镇之一。
以长江为界的武昌府和汉阳府
洋务运动前期,湖北发展缓慢。但在1889年,张之洞任湖广总督之后,大推“湖北新政”,在武昌创办湖北织布局,在汉阳建立中国第一家近代化钢铁企业——汉阳铁厂、湖北枪炮厂,还创办了自强学堂等新式学校,培养人才,督办修建从北京到汉口的卢汉铁路。
汉阳铁厂
这些举措使得汉口被称为“东方的芝加哥”、汉阳被称为“东方的匹兹堡”、武昌被称为“东方的曼彻斯特”。整个武汉三镇的面貌焕然一新,成为中国内陆最大的城市。汉阳铁厂生产的钢轨应用在卢汉铁路上,湖北枪炮厂生产的“汉阳造”参加了民国几乎所有的战争。1949年5月16日,武汉三镇解放后,正式合并为武汉市。
武汉三镇的位置
黄鹤楼
武汉市武昌区的黄鹤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唐代李白、孟浩然等诗人曾来此游玩、作诗。崔颢更是直接以黄鹤楼为题写了一首诗《黄鹤楼》,并在“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这句里提到鹦鹉洲,沙洲也是长江在武汉的一个特色,仅从武汉近些年建造的白沙洲长江大桥、天兴洲大桥、鹦鹉洲大桥就可以看出。
长江枯水期鹦鹉洲大桥下露出的沙洲
武汉另一大特色就是湖泊众多,有沙湖、东湖、南湖、月湖、墨水湖、太子湖、汤孙湖、金银湖、知音湖等(武昌湖不是,武昌湖在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境内),过去有千湖之城的美称。
武汉是湖北省第一大城市,如果问哪座城市是湖北省第二大城市,这就很难回答了。武汉实在太大了,湖北省其他城市在武汉面前是如此渺小。武汉常住人口约1500多万,占湖北省总人口的1/4,如果考虑到湖北省每年许多人外出务工,武汉占的比重将更大。
武汉一家独大,另一方面,作为华中地区的中心,武汉拥有7所211大学,有武大、华科这两所985,相比邻省河南省和江西省各只有一所211大学,湖北省是幸运的。
在武汉,能欣赏到依珞珈山傍东湖而建的武大校园的绽放樱花,能发现喻家山下华科校园里梧桐树林下的道路规划得整齐划一、井然有序,能看到横亘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西校区和北校区之间南望山被一条隧道打穿,能闻到武汉科技大学全体师生免费吃鱼宴,只因为自家有“鱼塘”。
华科校园的梧桐树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园内的隧道
武汉还是中国光纤的诞生地,中国光谷也在武汉。作为特大型城市,武汉吸引着以湖北省为主的许多人来到这里务工。
中国光纤之父——赵梓森
灵秀的湖北是美丽中国的一员,湖北人民是我们的兄弟姐妹。湖北人民尤其是武汉人民在这次防控疫情中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正如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高级顾问所说:“世界欠你们的。” 相信不久后,荆楚大地上就会“春暖花开”。
来源:中科院地质地球所
注:本公众号转载文章仅用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如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后台联络授权或议定合作,我们会按照版权法规定第一时间为您妥善处理。
————————————
微信编辑:陈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