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高速全程路线(从第一路到)
每经记者:黄名扬 每经编辑:刘艳美
70年前的今天,全长505公里的成渝铁路正式通车。这是1949年之后,我国自主修建的第一条铁路。
光阴似箭,70年过去,连接重庆与成都的铁路已发展到成渝铁路、成遂渝铁路及成渝高铁三条,两地交通时速也从最初的36公里跃升至如今350公里。
截至2021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已达15万公里,覆盖99%的20万以上人口城市。其中高铁运营里程突破4万公里,覆盖95%的100万人口及以上城市。
在铁路建设新一轮竞争中,已晋升全国交通“第四极”的成渝地区,依然走在前列。
随着中国高铁再次开启“350”模式,与成渝铁路并行的成渝高铁,成为全国率先实现350公里时速常态化运营的5条线路之一,也是西部地区唯一的一条。
建设中的成渝间第四条客运通道——成渝中线高铁,更被赋予突破中国高铁速度“天花板”的期待。
成渝间主要铁路通道示意图 图片来源: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网站
从建成“新中国第一路”到引领中国高铁速度,从“蜀道难”到“第四极”,成渝为什么能?
实现“第一步”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被崇山峻岭所困的古蜀大地,对于打破交通掣肘的期望,由来已久。
早在1903年,清政府就有意修建由成都经重庆通往汉口的川汉铁路,其中川汉铁路西段就是成渝铁路。1936年,国民政府成立成渝铁路工程局,次年开始修筑,但很快因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而停工。直到1949年,项目仅完成工程量的14%,铁路则寸轨未铺。
百废待兴之际,成渝铁路终于从梦想照进现实。
成渝铁路首发火车沿江行驶 图片来源:重庆日报
“建设新西南的第一步是修建成渝铁路,经济要发展,铁路应先行。”1950年1月,邓小平在向中共中央报告时指出。
很快,“兴建成渝铁路”得到批准。1950年6月15日,成渝铁路正式开建,1952年7月1日通车,仅用两年就建成此前半个世纪都没修成的铁路。
从空中俯瞰,成渝铁路犹如一条“钢铁巨龙”横穿四川盆地,西起成都,经资阳、资中、内江、隆昌后,过重庆永川区向南延引,沿长江北岸抵达重庆站。
这条铁路的到来,改变了四川交通闭塞的历史,大大缩短成渝之间的时空距离:两地的旅行时间,从以前的船行一周、车行2天,缩短到13小时左右。
而更大的意义,在成渝铁路开建之前就已明确:“重庆、成都是西南中心城市,如修铁路,可以带动四川乃至西南百业兴旺,并向全国提供优质大米、猪肉、禽蛋和副食品,互通有无;中国人还从未自行设计、自行施工修建铁路,如果成渝铁路率先修成,既可提高中国的国际声望,也可使大大小小的工厂订货充足,加快工业发展。”
“火车一响,黄金万两。”作为“新中国第一路”,成渝铁路的影响远不止于一域。
成渝铁路通车后,运价大幅下降,物流更加畅通,1200多种过去不能外运的西南特产,开始大量运往华东、华北等地区,荣昌的煤点亮万家灯火,内江的糖甜遍全国各地。
可以说,成渝铁路深刻改变了四川乃至西南地区的交通格局,更拉开全国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序幕。
后来者居上
时间轴拨到高铁时代,连接成渝的高铁再一次走到全国前列。
2015年底,成渝高铁通车,西南地区迎来首条300公里时速高铁。2020年底,成渝高铁时速提升至350公里,开行“复兴号”动车组,实现每天百余对列车公交化运营。两地最短铁路旅行时间,也从78分钟进一步压缩至62分钟。
图片来源:新华社
放眼全国,目前以350公里时速常态化运营的高铁线路,一共也只有5条。值得一提的是,除成渝高铁外,另外4条都与北京有关,分别是2017、2018、2019、2022年实现提速的京沪高铁、京津城际、京张高铁及京广高铁京武段。
不过,成渝地区看似再次领先的高铁“成绩单”,实际上也经历过波折。
地形复杂的西南腹地,高铁建设一度落后。2009年是高铁开始“爆发式”发展的关键节点。这一年,世界上一次建成最长、时速最快的高速铁路——武广高铁正式开通运营。但成渝高铁2010年才开工建设重庆段,2015年底才全线通车。
另一个例子是成达万高铁。早在成渝高铁通车的2015年,这条高铁就已开始规划,此后又被列入2016年印发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不过,在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四川代表团建议将成达万高铁纳入“十三五”铁路建设规划时,未能如愿。
2020年,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启动,高铁建设也迎来大规模“爆发”。
这年7月,渝昆高铁川渝段初步设计获国铁集团批复;次月,成渝中线高铁可研报告获批;11月,成达万高铁可研报告获国家发改委批复、新的渝万高铁可研报告获国铁集团和重庆市政府联合批复。2022年一开年,西渝高铁安康至重庆段可研报告也获国家发改委批复。
也就是说,一年半时间内,成渝地区相继获批5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高铁。
而在此之前,无论是川渝内部已通车的渝万高铁,还是联通外部的成贵、西成高铁,设计时速都只有250公里。直到2020年底成渝高铁“达速”运营后,川渝才有了第一条时速350公里的高铁。
“第四极”崛起
在国家视野中,成渝的分量越来越重。
2021年2月,《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正式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定位为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中的“第四极”,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并列。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中排在首位的新建干线铁路,成渝中线高铁全长292公里,是成渝间建设标准最高、运行速度最快的高等级高速铁路,“设计速度350公里/小时、预留400公里/小时”。
实际上,对一条全长不到300公里的高铁来说,运营时速从350公里提升到400公里,节省的旅行时间有限。成渝之间有没有必要再修一条高铁,此前也备受争议。
不过,在许多业内人士看来,成渝中线高铁有着重要的“试验价值”。四川省区域经济研究会会长戴宾指出,成渝中线高铁的重要使命,是“承担起我国时速400公里高铁技术标准、管理方式探索的任务”。
高铁网不断加密提速,70岁的成渝铁路也并未退出历史舞台,而是有了新的价值——在“第四极”加持下,成渝铁路已是国家规划西部陆海新通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南向班列通行之路,货运量逐年上涨。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
2021年,成渝铁路货物发送共计386.6万吨,货物到达共计2122.1万吨,以煤炭、钢铁等大宗货物为主,粮食、石油、化肥等民生物资为辅,涵盖主要生产及生活物资。
视角进一步放大,铁路也成了成渝地区向西向南开放,走向世界的大动脉。
6月30日,随着一列满载电子产品、机械零件、日用百货等货物的中欧班列(成渝)缓缓驶出成都国际铁路港,中欧班列(成渝)累计开行量正式突破20000列大关。成渝携手,已成为中欧班列开行最早、运行最稳定、影响力最大的地区。
成渝画圈,交通先行。过去70年,铁路不仅支撑着区域发展,更促进了对外开放。面向未来,“轨道上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正加快形成,“第四极”蓝图也有了更多想象。
每日经济新闻
每日经济新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