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故里在河南排名(孟州市20几个村名来历)
全义村
全义村位于焦作市孟州市西虢镇,是一个千年古村落。五代时期,由于战争频繁,黄河泛滥,这里变为一片荒芜的河滩。那时,白沙满地,杂草丛生,茫茫四野,尽无人烟。相传,唐末五代有一位张言,他是今河南范县濮城人,农民出身。始投了黄巢起义军,黄巢在长安建立政权,任命他为吏部尚书,充水运使。后来黄巢失败,张言又投降河阳节度使诸葛爽。诸葛爽任命他为泽州刺史,唐昭宗赐名全义。以后又据洛阳,归附朱温。这时,张全义在洛阳大量招集流散农户,实行屯田。曾经在这里组织人力,开垦荒滩,因而,这里遂成为一片沃野。日久,人们在此聚居成村,所以命名全义村。
南社村
南社村位于焦作市孟州市南庄镇,相传温县作礼村,梁姓夫妻和独生女儿为天旱浇地而发愁。小龙王变作一青年到梁家相助,二老感恩许一只大公鸡为谢。青年将大公鸡误听作大闺女,地浇完后向梁家求亲,梁家无奈把女儿许配给他。女儿和青年离家那日,两老人送到猪龙河西一棵大杏树下,一阵狂风过后二人不见,两老大声哭喊道:“难舍呀!我那闺女!”。日后大杏树一带形成村庄,取名难舍,以谐音写作南社。
城伯村
城伯村位于焦作市孟州市城伯镇,以成、白二氏得名。原有东、西二村,后二村合一。苏、宋、王三姓共议:有成无土不为城,有城无人是空城,非吉象。于是将“成”“白”二字分别加上“土”人”旁,即今名城伯。
东曹村
东曹村位于焦作市孟州市会昌街道,明朝初期,曹氏先祖由山西省洪洞县迁到孟州河阳驿岭坡建村,起村叫名曹坡。清朝时代,因为村民常受水患袭扰,于是居民就迁到曹坡村的东面建起了新村,于是村民们就把村名起名叫做村名东曹村。
南庄村
南庄村位于焦作市孟州市南庄镇,相传,宋初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后周恭帝柴宗训在两员将领的护卫下逃亡至此。其中一将居南,一将居北,日久形成南将庄和北将庄两个村庄,后南将庄简称南庄。后来人员增多,为了方便管理,分为南庄一村、南庄二村、南庄三村三个村。
谷旦村
谷旦村位于焦作市孟州市谷旦镇,原名即谷旦,据传,五代后周郭威取得政权前曾在此驻兵,每早在此操练。郭威取得政权后,改谷旦为郭旦,以纪其武功。清乾隆年间,孟县知县过此,问及地名,叹日:“若‘谷旦’如此样名,何不用乎!”于是复称谷旦至今。
西虢村
西虢村位于焦作市孟州市西虢镇,古称太平庄,因虢王死后葬于此地,改称虢村。又因为地理位置分为西虢村。
西赵和、东赵和
赵和村位于焦作市孟州市赵和镇,据传说,古时候有个叫赵豁的人在此开一饭店,名赵豁,后以谐音写作赵和得名,又因为地理位置分为西赵和村和东赵和村。
槐树口村
槐树口村位于焦作市孟州市槐树乡,这里是古代从豫北、山西,经黄河孟津渡口通往洛阳的出入通道和关口。当年这个口上长有三棵古槐,最大的一棵树三个成年人都合抱不住。这株古槐成了这个关口最显著的标志,于是人们就将这里命名为“槐树口”,因而得名。
中化村
中化村位于焦作市孟州市化工镇,据传,宋时有一对青年夫妇居于此,夫背弓打猎不务正业。后听妻劝,挂弓种田;日后子孙繁衍,形成村庄,取名挂弓村。年深日久,感到挂弓无用,取而烧之,故改化弓。后因“弓”、“工”同音,书作“化工”。又因为地理位置分为东化工、中化工、西化工,此村居中故得名中化工村,简称中化村。
仇庄村、大仇村、西小仇村、东小仇村
仇庄四村位于焦作市孟州市赵和镇,五代后晋仇王因犯罪被贬至孟州河阳县仇村这个地方充军,跟随仇王一起被贬来的还有他的三个儿子。三个儿子成年后,仇王给三个儿子在自己居住地的近旁分别修建了宅院。后来,不断有人在仇王父子居住地的附近建房定居,逐渐形成村落。当地人就按照仇王的爵位名号来命名了他们所居住的村庄:仇王居住的村名仇庄村,大儿子居住的村名大仇,二儿子居住的村名东小仇,三儿子居住的村名西小仇。
汤庙村
汤庙村位于焦作市孟州市槐树乡,这个村子地势很高,处在市区西部紫金山巅峰之处,故原名叫做高端岗。元朝时,人们在村南建了一座汤王庙,于是人们就把村子叫做汤庙村,一直沿用至今。
南那村、北那村
南那村、北那村位于焦作市孟州市谷旦镇,关于南那村和北那村村名的来历,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相传,唐时有人在此地的长沟边修建一座哪吒寺,当地人因谐韵,一般俗称为那那寺,称长沟为那那沟。明初,郑、赵二姓由山西洪洞迁寺前那那沟南北建村,故名南那那村和北那那村,简称南那村和北那村。
武桥村
武桥村位于焦作市孟州市城伯镇,传说在唐朝时,村里曾有个汤王庙,庙里大钟上所铸建庙捐款人的名单中,姓武和姓乔的人最多,村名为此叫武乔,沿用过程中演化为武桥。
上寨村
上寨村位于焦作市孟州市赵和镇,据传,明朝初期,行氏由山西省临汾市浮山县迁来孟县后,在孟县县城的西北约15里的地方建了一个小村子,当时村名叫作上庄村。为了保护村子的安全,村民们就在村子西边修筑了一个土寨。土寨建成后,村民们全部搬进寨子内居住。为此,村民们就把村子更名为上寨村。
党宋马村
党宋马村位于焦作市孟州市谷旦镇,因为村子由党庄、宋桑楼和马庄3个村子集聚而成,便从3个村的村名中各取一字,为此人们就把村子叫做党宋马村。
缑村
缑村位于焦作市孟州市河阳办事处,民间传说,唐朝时,有缑姓人家迁居于此,故现在村东的高地还称缑山,村南蟒河下的一片农田,还称缑家滩,村名也因姓得名:缑村。缑姓人家后来迁往别处,缑村村名就一直保留下来。
太子村
太子村位于焦作市孟州市河雍街道,村名的来历与北魏太子元恂有关,北魏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朝的第一个王朝。孝文帝的儿子元恂出生于482年,是山西省大同市人。元恂不好读书,酷爱骑马射箭。他头脑简单、说话直来直去,得罪了不少人。在留守洛阳期间,元恂时常穿着胡服,骑马乱逛。496年,他逃回大同市后,和反对汉化的守旧贵族联在一起,企图叛乱。失望至极的孝文帝将自己最爱的太子元恂贬为庶民,关在河阳无鼻城即今天河南省孟州市太子村附近,太子村的名字即来源于此。
中逯村
逯村位于焦作市孟州市河阳街道,因绿树成荫,古时候叫绿村,北魏太子元恂有病时,曾叫绿村一个医生前去看病,绿村的医生怕受连累,大白天一般不敢去给元恂治病,只能在夜间徒步而去。元恂非常感激,就派车将医生送回绿村,村民为纪念元恂派车接送医生的事迹,就将逯村改名为逯村。又因为地理位置分为中逯村,后逯村、西逯村,此村在中间,故名中逯村。
前龙、中龙、后龙
龙宿村位于焦作市孟州市河阳街道,原名柳絮村。明朝洪武年间,苏氏先祖从山西洪洞县迁来的时候,正值暮春时节,因蟒河两岸上种大量的柳树,漫天飞舞着雪花状的柳絮,人们就把村子起名叫作柳絮村。清朝时康熙的儿子吊唁薛所蕴时曾在此居住,柳絮村的百姓们知道了康熙的儿子在村里住过的事情后,为图吉祥,就把柳絮村更名龙宿村。又因为地理位置分为前龙宿村、中龙宿村、后龙宿村,简称前龙、中龙、后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