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货车司机外拍(1200万驾驶舱里的家)

#1.

驾驶舱里的人

25岁的马旭已经一个多月没回过家了。

作为一名长途货车司机,他在独立跑车前已陪父亲跑了近十年。如今他负责上海往返兰州的专线,他们位于安徽阜阳的家,刚好就在专线沿途。蔬菜运输的旺季,为了让连夜赶路的马旭压力小些,父子俩会再次搭档上路,每隔几天就路过家门,但最多都只能在服务区小憩。2019年8月22日,家人们提前驱车30公里赶到服务区,等待从上海开过来的熟悉的车和人。短暂相聚中,马旭抱了抱1岁的女儿,“来,叫爸爸”。整个过程不到30分钟。

快手货车司机外拍(1200万驾驶舱里的家)(1)

■ 送货时间紧张,马旭和父亲只能把车停在休息区与家人见面

这是央视纪录片《颠簸货运路》中的一幕。这部纪录片近日在央视9套播出,10集短片里,记录了10位不同卡车司机的旅途。

马旭的这集中,他从兰州拉着一车蔬菜返回上海,由于货主的通融,送货时间宽裕,马旭和父亲在离家1个多月后,终于能短暂地回家待上4小时,吃上一口家里的饭。

事实上,中国3000万卡车司机,

承担着全国78%的货运量,

日夜不停地行驶在14.26万公里的高速

和36.3万公里的国道上。

快手货车司机外拍(1200万驾驶舱里的家)(2)

在这些作为中国经济血管的道路网络上,卡车司机们像是血管里流动的血液,将经济建设物资运输至每个毛细血管末端。每天,有1.38亿件的快递包裹被他们运送,215万吨的蔬菜由他们在规定时间内装卸,为你我的生活保质保鲜,还有无数的建材、药品与原料等等,仰仗他们传递。

然而,驾驶舱里的司机们,像是被重型卡车彪悍的外表遮掩了,匆匆行驶在道路上的他们的生活,鲜少以影像的方式在大众媒体上被完整呈现。《颠簸货运路》的年轻导演之一江锦,从2018年起开始关注这一群体,计划拍摄一部短片。

对于从城市来的纪录片导演,接触并拍摄一个完全陌生甚至边缘的群体并不容易,“前采”往往是最难的部分,需要在短时间内建立信任和联系。令江锦没想到的是,快手竟然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3000万的卡车司机,1200万在快手。

快手上,江锦看到了她从未了解过的一面:驾驶舱内就有能睡觉的上下铺;两个坐椅间空间很大,能烧水做饭;舱内有空调和冰箱,舱外储物箱则可放置小煤气罐与厨具。师傅们停下车,就能在路边做上一桌子菜。“一般人是不会知道这些事情的。”通过快手,江锦开始了解卡车司机的形形色色,并熟悉他们的话语。时间久了,甚至连卡车圈里的八卦故事,她也都多少知道一些。

5寸手机的短视频里,司机们开着15米长的半挂车卡车,在盘山公路上自由穿梭,在极其狭窄的空间内完成180°调头。甚至,还有司机试着在路面上整齐放置12个打火机,倒车时用转动轮胎挨个将这些打火机点燃而不倒。“这些事情靠想象根本想不出来。”

快手货车司机外拍(1200万驾驶舱里的家)(3)

快手货车司机外拍(1200万驾驶舱里的家)(4)

快手货车司机外拍(1200万驾驶舱里的家)(5)

有人一路上烧菜煮饭,

有人把心爱的宠物带上车,

还有人展现着自己的卡车技术......

快手就像万花筒,记录着丰富的卡车生活。

快手上,司机们不再是流动在国道线上的“螺丝钉”,而是一张张具体鲜活的面孔。坐在这些人称“马路杀手”的庞然大物里的,是中国大地上一个个家庭的父母、丈夫和儿子,乃至妻子和女儿。最常看到的是路上的夫妻档,还有马旭这样的父子档,也有很多不服输的女卡车司机,甚至还有母女搭档。坚韧、忍耐、能吃苦,这些卡车司机的职业属性外,还在快手上呈现出他们各自的性格。

不同于其他文字内容,纪录片需要较有表达欲和能力的人作为拍摄对象。

“但你很难在茫茫人海中遇到刚好有表达欲的那个人。边缘人群通常是最有潜力的纪录片拍摄对象,但这些人通常会谨慎对待你的好奇心,就像是滴滴出现以前的凌晨两点,你总会与想拉活的黑车隔街错过。”在过往的采访中,江锦这样说道。最后拍摄团队选择跟拍的10个卡车司机中,有4个都活跃在快手平台上。

除了马旭,央视播出的纪录片里,还有来自河北沧州的王红保,在快手上被400万人亲切地称为“宝哥”。自幼家贫,结婚后开始跑长途车拉货,他和妻子在路上相互照应,相濡以沫,也插科打诨互相逗乐。

年幼丧母的宝哥,从小就做得一手好菜。每到饭点、装卸货或长时间堵车,宝哥就像很多长途司机一样从驾驶舱拿出厨具,一显身手。一顿饭成本常常不过10元,比两口子在服务区吃多省50-60元。“宝哥做饭放盐多!”粉丝们追着夫妻俩的视频从南走到北,熟知路上的风景和细节。

快手货车司机外拍(1200万驾驶舱里的家)(6)

快手货车司机外拍(1200万驾驶舱里的家)(7)

■ 《颠簸货运路》第五集 - 再上拉萨

也有同样来自沧州的丁澄,“走南闯北的阿三”。生于1986年的丁澄却有着十多年驾龄,这位常年跑长途的80后头上已见丝丝白发,总在路上堵车、装卸货之余在快手上分享卡车驾驶的专业知识,像个十足的卡车“技术宅”。

只是他的“宅”,永远在路上:北抵漠河、西到新疆、南出国境到老挝缅甸……中国没有他没去过的地方。

快手货车司机外拍(1200万驾驶舱里的家)(8)

快手货车司机外拍(1200万驾驶舱里的家)(9)

■ 《颠簸货运路》第八集 - 一路向北

还有一位来自黑龙江的单身妈妈隋金荣,重卡“四丫头”,快手女卡车司机里的姐妹花,独自一人在内蒙古鄂尔多斯拉煤十年,靠拉煤养育一儿一女,给离婚出走的前夫还债。

快手货车司机外拍(1200万驾驶舱里的家)(10)

■ 《颠簸货运路》第九集 - 再次出发

儿子只有6岁大,会在视频通话中哭着喊“想妈妈”,也会在妈妈临行前坐进行李箱,哭着不让她走。孩子的不舍、女性的气质与漆黑的煤炭,在镜头里对比鲜明。很多网友看见后唏嘘不已:“真是不容易”、“不知你前夫看见了这些会怎么想?”

快手货车司机外拍(1200万驾驶舱里的家)(11)

■ 孩子没人照看时,四丫头偶尔会把儿子带在身边。 两千多公里的路程,儿子陪她一同前行

那些在国道高速上奔驰的、为国民经济添砖加瓦的卡车里,是一个个普通人的故事。

#2.

流动的原子

成为纪录片导演之前,江锦是个记者,写过互联网“996”下的码农、也写过长三角流水线上的工人。在她看来,卡车司机是一个完全不同于码农与工人的群体,有着很强的特殊性。

“这个庞大的群体大部分时间一个人,像流动在公路网上的原子,相互之间很难碰面。”这和工人是两个极端,工厂把工人们聚集在同一空间,用制度和纪律予以约束,工人群体更容易产生集体归属感和认同。而卡车司机们,却在稳定社会结构中一直高速流动着,宛若浮尘,难寻归宿。

快手货车司机外拍(1200万驾驶舱里的家)(12)

■ 摄影 / 江锦

这让人不禁想起卡尔·马克思对19世纪的法国农民“一袋马铃薯”的比喻:这类群体有着相同的经济处境与生活条件,彼此间却缺乏沟通和有机联系,相互区隔,没有组织。“像是一袋马铃薯,由袋中的一个个马铃薯汇集而成的”,只是同名数的简单相加。一旦从袋子里倒出来,就各自奔走,形单影只。

这种分散而流动的状态,让司机们对外界信息的需求极其强烈。

“就像游牧民族一样,居住分散,隔着好几十公里一户人,所以他们形成一个习惯,就是远方有人过来了,一定要非常热情的招待,问一下他们远方的消息。”在江锦看来,司机们很难与固定的人交流,又经常要去未知的陌生之地,在强流动性下对行情、路况、价位等信息的需求,都远比其他职业更强烈。疫情期间,她采访过两位司机,都是一直在路上送货,后来方知疫情爆发,回家困难。

快手的出现开始改变这些,短视频的表达方式简单、直观而无门槛,司机们能互相点赞关注,了解彼此的近况。江锦接触的30位司机中,超过70%的人都在使用快手。他们通常关注着其他卡车司机,在行车的间隙听他们讲拉货情况、路上行情、货车的保养等等。“司机们看快手,现在就像出租车司机听电台一样。”

在跟拍马旭之前,这位纪录片导演很难想象:为什么有的人直播能聊一两小时?“如果不是特别精彩的经历,他有什么好说的?”在跟拍马旭到达兰州装蔬菜时,她渐渐有了答案。当时已是深夜,马旭一头钻进驾驶舱,在快手上直播了近2小时,旁边悄悄听的她,发现马旭直播聊的竟然就是当天发生的事:他这趟车的成本收益、运输的菜价涨了没、提醒装货时避免的“坑”等等。“真的就像几个同行坐一起聊天那种感觉。”

快手货车司机外拍(1200万驾驶舱里的家)(13)

■ 在马旭的快手视频评论区里, 来自五湖四海的老铁们讨论的热火朝天

马旭告诉江锦,每当夜幕降临时,很多正常工作的人都睡了,但卡车司机不是的,他们经常需要半夜装卸货,他在这时直播,看的都是同行。

一次长途货运运输短则一两天长达数月,大多数时刻是极其枯燥的,在道路堵得通红时,在城市郊外物流站等装卸货时。哪怕是夜晚,都需要司机们随时清醒“不敢睡觉”,避免意外情况。他们为城市送货,却只认识城市的荒郊与夜幕,在陌生城市外环的物流园与批发市场卸货后,就转身离开,寻找下一趟货单生意。一人来,又一人去,彷佛一个人孤身只影行走在夜路上,没有一丝光亮。

天涯路茫茫,

司机们孤身只影,亦难诉衷肠。

快手货车司机外拍(1200万驾驶舱里的家)(14)

快手货车司机外拍(1200万驾驶舱里的家)(15)

快手货车司机外拍(1200万驾驶舱里的家)(16)

■ 货车靠近五道梁,宝哥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这是这趟艰难路程中的最难地段

快手货车司机外拍(1200万驾驶舱里的家)(17)

■ 四丫头盼望着,未来日子会好起来。今年她买了新车,又有了还贷的压力,她要让新车赶紧跑起来

“卡车司机的人际交往是特别封闭的,他们虽然经常去见不同的人,货主、中介和装卸工人,但那些人跟他们并没有真正的稳定联系。他们见的这些人可能一辈子都不会见第2次了。”在江锦看来,卡车司机是非常孤独的群体。

而对司机们来说,快手被用成了“扩大版的动态朋友圈”。常在路上流动的95后马旭,多数新交的朋友都来自这个线上社区,就连妻子也是在这里意外结识的,这对“网恋奔现”的夫妻,孩子如今已经1岁多。

由于一直在开车途中,不能像常人那样随时接电话,和孩子留守在家的马旭妻子会通过看他今天有没有发视频,来判断他今天路上是否平安。“司机只有在装卸货或堵车时才能停下,这个时间又是不固定的。”

快手货车司机外拍(1200万驾驶舱里的家)(18)

卡车司机们也有自己的组织,从早期的论坛到后期的货运App、微信群等,帮助解决提示路障、追讨货款等现实问题。而快手的出现,似乎某种意义上填补了司机们缺乏社会支持、亲友无法常态相处所带来的精神需求空白。

在遍地男司机的卡友圈里,单身妈妈隋金荣是个另类。每天一个人排很久的队去拉煤,在卡车里爬上爬下,掀盖苫布,拿着铲子和扫帚,清除煤渣,每趟车下来,总是满身煤渣。

这些年,拉煤效益不好,煤炭消费在中国能源消费中的占比从2011年前后的70%左右,降至如今的59%。隋金荣想转型或跑其他线路却苦于圈子狭小,在大部分是男性的卡友圈里,缺少交流,“也不可能跟人家出去吃饭喝酒。”

快手货车司机外拍(1200万驾驶舱里的家)(19)

■ 四丫头在快手直播间里和大家热情互动

意外的,隋金荣在快手找到了出口。她平时喜欢唱歌,独特的“烟嗓”慢慢吸引了一些粉丝。视频里,这位负担两个孩子抚养压力的妈妈会在长途奔波一整天后,在夜里停下做饭开起直播,在直播间里笑着唱起一首歌手冷漠的《一路向北》。精心布置的驾驶舱里,彩色帘子上还绣着自己的名字,特意装了一个唱歌的麦克风。驾驶舱成了她路上流动的家。“至少生活不那么空虚了,不再觉得那么煎熬了。”

#3.

为你执灯

作为一项高危职业,卡车司机路上路下时而会遇惊险。以拉煤为例,卸煤时,司机要开车上到高达四五层楼的煤山,人和车都很易掉下。

一次隋金荣排队卸煤,突然一辆大车扎前插队,为了避开,她连人带车翻进2米多深的煤沟,摔断了尾椎骨,当场昏迷。为了还债,她只休息了10个月就重新开起了车。

如今,粉丝们每天看到她发了视频才觉得平安。而这也是很多快手司机的习惯,随时随地拍个视频上传,配上定位。评论区里往往排着“一路平安”的队形。而随着互动渐多,很多线上粉丝也发展成了线下的朋友,路上偶遇了,都会打个招呼,叫上一声“老铁”,形成了快手司机们独有的文化。

快手货车司机外拍(1200万驾驶舱里的家)(20)

■ 四丫头的评论区里,网友们留下“一路平安”的队形

《颠簸货运路》中,宝哥要从河北保定跑一趟拉萨。高原物资的运输很大程度上依赖火车、卡车,而卡车往往更灵活,但风险也要大得多。他只去过一次,高反严重,回来后就说“再也不去了”。但2019年夏天各地运费正值低谷,夫妻俩为了挣钱,还是咬牙接了这单活。

江锦的同事跟宝哥跑完了全程。他们发现,即使是这个拥有400万粉丝的“网红”司机,也依然面临货主压价的难题。反复咨询价位、路况、需准备的物资、如何应对高反等问题后,宝哥才敢和宝嫂一起出发。“但这一路上一直有老铁帮我们。”

车到青海,宝哥习惯性地发了条快手。很快,就有周围的司机通过视频定位认出他来。有人来给他指路,还有卡友带着食材来蹭他饭吃。宝哥则招呼卡友,给他们烧菜煮面,是他近年来在路上一直在做的事:一顿饭少则几人,多则二十几人。

快手货车司机外拍(1200万驾驶舱里的家)(21)

■ 青藏线上,宝哥和来自天南地北的卡友们一起做饭

吃饭间隙,来自天南海北的卡友们就地而站,拍个快手报个平安。有人给他准备了高反药,特意嘱咐如何服用,还有人送来了氧气瓶。最终,宝哥两口子克服高反,到达了拉萨。

快手货车司机外拍(1200万驾驶舱里的家)(22)

“朋友多了,路也好走了。”宝嫂感叹,下一次还来西藏。

“朋友多了,路也好走了。”宝嫂感叹,下一次还来西藏。

与宝哥的风趣不同,丁澄则是个十足的技术流。江锦第一次前采见到丁澄时,他无论多忙,只要有时间都会回复快手上网友们私信发来的问题。这些问题每周有500-600个,他一一回复,耗时耗力。很多问题是想入行的粉丝发来的,丁澄觉得,“好歹人家叫你一声‘三哥’,必须得回复。是否回复也可能会决定一个人对生活的选择。”久而久之,这位“走南闯北的阿三”在快手司机间的名声越来越大。他自称“老三”,粉丝却都喊他“三哥”。

这种情谊也延伸到线下,不时有人通过私信找他求助。2019年,丁澄在新疆阿勒泰拉货,收到一个网友私信,说他在当地无人区出了车辆故障,信号不好,联系不上救援。丁澄收到消息后,驱车赶往当地,帮卡友修好了车。为了回报,这位卡友给他介绍了两单利润颇高的货源。

在江锦看来,快手上的这种互助是基于个体间的信任,与普通货运App有很大不同,“大家不会担心被骗”。因为每个司机都有表达与发声的权力,一个司机如果遭到不公,“就会想着去快手上曝光他”。

这种信用累积,在她用快手寻找拍摄对象时也作用明显。“如果司机们对在快手上的某个司机评价很高,那这个司机真的很不错。” 就像她发现每晚直播间司机们讨论的蔬菜价格浮动可以微妙细致地代表国民经济晴雨表一样,江锦也发现快手里的口碑评价可以作为选择拍摄对象的参考之一。

丁澄也有想求助的时候。那是在前不久疫情期间,丁澄通过快手记录自己支援武汉火神山运送建材的过程。在快要到达火神山时,他担心当地人手紧张,又要赶工期,就在快手上求助问周围是否有卡友能帮忙卸货。这条信息迅速被传开,很快有两位卡友通过线上找来帮忙。火神山的建设现场人手充足,但这次卸货也足足花了30个小时。在央视播出的《颠簸货运路》第八集中,记录下了这趟特殊的货运旅途。

快手货车司机外拍(1200万驾驶舱里的家)(23)

■ 在快手,丁澄将自己支援武汉火神山运送建材的过程记录下来。目的地:武汉火神山医院 速度:全速前进!

离开武汉后,丁澄主动去隔离点隔离了近一个月,隔离一解除,就立即赶赴支援武汉之前就接到的任务:拉货去老挝。老挝是他很少去的地方,地形复杂,语言不通,还用不了导航。境内有一座土匪山,地形狭长,山高陡峭,双向都有10多公里连续下坡,有90°的急弯,一旁就是几百米的悬崖,很多走过的司机都心惊胆战。

要去老挝前,丁澄在快手上联系了一位老挝当地的华人卡友。这位卡友是老挝通,给他绘制了一份详细的专业驾驶地图,哪里限高、哪里路况差等都标注得一清二楚。靠着这张图纸,他顺利翻越了土匪山,直达金三角。而返程的货源,也是快手上的卡友给他介绍的。

快手货车司机外拍(1200万驾驶舱里的家)(24)

■ 摄影 / 江锦

3月24日接受采访的这天,丁澄正星夜兼程地翻越老挝土匪山,赶回祖国。夜晚的土匪山尤其难走,但他信心十足。他知道,那张手绘的图纸,以及手机里那个橙色方块里的老铁,是他行驶在江湖夜路上一直亮着的灯。

(封面图来自《三联生活周刊》,摄影 / 蔡小川;文中部分图片来自快手、江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