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鞋真实的故事简短(1000多个日夜18双坏鞋)
在九江市公安局有一位民警
他的故事在全市“时代力量——
讲述我的扶贫故事”主题活动上
被深情讲述
一个个片段、一个个细节
生动展现了他在扶贫工作中的感人事迹
反映了他和贫困户之间的
点滴之情、细微之爱
他的故事
令现场不断响起阵阵掌声
他的故事
深深感染着在场的每个人
他就是九江市公安局国保支队
案件侦查大队教导员刘继红
驻德安县塘山乡石源村扶贫“第一书记”
活动开始前,刘继红受到九江市委书记林彬杨的接见,活动现场,他被授予九江市“扶贫之星”荣誉称号。
(右三为刘继红)
现场观众纷纷感慨地说:
这位刘继红书记的事迹真是太感人了,听了之后,心潮起伏,为战斗在脱贫攻坚一线的扶贫干部打Call。
他的事迹让我非常地感动,扶贫干部非常辛苦,我相信在各级扶贫干部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
现在,请跟着小编一起去聆听他的故事吧!
↓↓↓
刘继红2016年底下派到德安县石源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他身肩带领石源村脱贫致富的重任。下乡头三个月,他就穿坏6双鞋,脚上全是水泡,又痒又痛;驻村四年,共穿坏18双鞋;一千多个日夜,风雨无阻,他安路灯、修路、修沟渠、造山塘、治水库、发展产业...因扶贫工作突出,他先后获得九江市直机关脱贫攻坚工作优秀第一书记、德安县脱贫攻坚工作优秀“第一书记”、江西省脱贫攻坚贡献奖等荣誉。
初到贫困村 他傻眼了
2016年12月22日,已经52岁的刘继红来到百里开外的德安县塘山乡石源村,这是一座海拔600多米的乡村,四面环山、生态秀美,一路翻山越岭,看见的尽是风景。老刘心里想,在这么美丽的地方也有贫困村?等他来到山脚盆地的村子里一走却傻眼了:低矮破旧的房屋、坑洼不平的小道、乱堆乱放的杂物、茅草丛生的田地……山上的风景与村里的环境形成强烈的反差,这深深地触动着这位铁血汉子的内心。
为此,他迅速转换角色,静心驻村,他暗下决心,决不当“走读书记”。做出这个决定,对于刘继红并不容易,他身患高血压和糖尿病,每天要吃一大把药,饮食上也要十分注意,都是妻子按照医生的要求给他准备好。可他不顾家人反对,带着大大小小的药瓶一头扎进了村里。老刘开始了马不停蹄的日夜奔波。驻村四年,他穿坏了的鞋子就有18双,刚入村的三个月就穿坏了6双;入户1320余次,记录工作台账41本,在微信朋友圈,他的运动步数总是排在前列。
用心干事 安灯修路
夜晚,石源村农户家中透出微弱的灯光,屋外一片漆黑。老刘心想:“我们城里都在大规模搞美化亮化工程,这里却连个路灯都没有!”他很快回到市公安局,向领导说明了自己的思路和想法。市公安局立马支持,83盏太阳能路灯很快彻夜明亮,石源村从此结束了夜间道路无照明的历史。
“有女不嫁山背李,一脚黄土一脚泥”,这是石源村山背李村出行难的写照。入户一条正经路都没有,还怎么实现脱贫?刘继红与村支部一起想办法,上求帮扶单位,下访村民群众,筹资金、开路基。
修路的时候正好是七月三伏天,外面热得像蒸笼,但他每天坚持抽时间赶到工地盯进度、察质量。路边几户老百姓看了实在过意不去,还没等招呼,都主动砍了自家碗口粗的银杏树。2380米的入户道路顺利硬化,一条洁白的玉带平展在山间村口。
汩汩清泉 入户到家
2019年下半年,天气干旱,19组生活饮用水紧张,而村民多为留守老人,于是,老刘先从山下自费购买桶装水应急,之后每个周末从九江运来一车桶装水,一桶桶地送到17位缺水的老人家中,袁金香老大娘对刘书记说:“您真是好书记、好干部,比自家的儿女还过甚,怎么谢你的情啊!”而老刘却说:“大娘,这是我们应该做的,您崽女不在身边,我们就是您的儿子,就是您的亲人!”
石源村山清水秀,但10组几户村民却几十年没有饮用自来水。老刘立即向市公安局汇报,争取资金,修建水管。终于在2019年12月,为村民永久解决了集中供水的问题,在当汩汩清泉哗哗喷涌时,村民李飞全高兴地流下了热泪,久久拉着刘书记的手说:“刘书记,您就是我们的活菩萨,不是你,哪里想得到这样的甘泉啊!”。
村民的基本生活条件改善了,但贫困的根子还在。怎样实现石源村贫困户长效脱贫?老刘夙兴夜寐,殚精竭虑。四年来,他争取资金近600万元,修沟渠、造山塘、治水库,让沿线上千亩田地旱涝保收。
四年来他多少次早出晚归,冲在项目一线,自己崭新的小轿车在泥土的碾压中变成了“老牛车”、“拖拉机”,好几次抛锚在泥潭中,他只得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回村里,累得腰酸背痛,整夜难眠!
发展产业 改路改厕
为了发展产业,50多岁的老刘多次自驾往返浙江,看产业、访客商。而受疫情影响,浙江茶商金老板却打了退堂鼓,为了留住他,老刘两次奔赴千里之外的浙江安吉找到他,让金老板大为感动。老刘不仅留住了金老板,还帮助他解决了“安家落户“的几项棘手问题。
如今石源村的500多亩茶叶全面采摘,投资600万元的茶厂正式投产,46户贫困户分红获利,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也首次突破20万元。贫困户郭金枝在茶厂扶贫车间劳动,半个月就挣了3000元。
“公路敞亮绕屋舍,厕所洁净矗村边,祖国扶贫跨骏马,弱势群体尽开颜。”这是石源村19组贫困户曾晓兵写的一首诗,从心里赞美扶贫给他们带来的变化。
而在两年前,曾晓兵对修路改厕等扶贫项目并不看好,他认为改路改厕会影响他家的风水。为此,老刘多次上门做思想工作,得知他从小喜爱看书,便先后赠送世界名著、历史、散文等文学书籍几十本。正因为媒介传递感情,慢慢地,曾晓兵思想受到教育,发生了彻底转变。不仅支持小组扶贫工程的实施,还担任了村里图书室管理员。
于是曾晓兵又写了一首发自肺腑的打油诗:“暂别闹市赴塘山,只愿遵从党派遣。走村串户探乡情,嘘寒问暖助民生”!
如今的德安县塘山乡的石源村,青山巍巍、小河潺潺,一幢幢漂亮的房子掩映在花丛中、茶园旁...,刘继红“筑巢引凤”使贫瘠小山村焕发生机。
“路畅了、水通了、村庄整洁了,企业也落地了,相信大家的日子会越过越好。”刘继红每天都要到茶叶种植基地转转,看着这片绿油油的茶叶,就像看到了石源村的产业发展的未来,看到了乡亲们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