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统性格特点总结(庞统的职场秘诀)
看《三国演义》,水镜先生给刘备介绍“伏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可是,庞统刚刚遇到明主,气质昂扬的要为刘备的进川大业大展才华之际,竟然就突然在就落凤坡死了,这不免让看小说的或是听评书的人深感惋惜。原想着刘备得到了两个“天才”,取天下没有问题了。
事实上,看《三国演义》,庞统给多数人留下的印象并不深,他没有像孔明那样,一投刘备就好的计谋不断,“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等,大快人心,虽说刘备还是逃走了,但是孔明的计策还是让人佩服的。庞统显然差了点,没有孔明那么“火”。
庞统投靠刘备之前,没有得到东吴的重用,只是闲居。待到蒋干第二次到江东,才有机会到曹营献“连环计”。这个出场远没有孔明的华丽,这个“连环计”与周瑜,孔明两人的运筹帷幄,借东风“火烧赤壁,显然不能同日而语。
庞统投靠刘备,当了耒阳县令,算是有了正式的工作。但是他觉得一个人的舞台太小了,难以施展报复。《三国志》里说“在县不治,免官”。庞统被张飞发现,才使刘备破格提拔,任庞统军师中郎将副职。这位孔明和鲁肃极力推荐的人才,终于露出水面。孔明的推荐也就罢了。鲁肃的推荐刘备是必须要考虑的,毕竟鲁肃是主张把荆州借给刘备得,不然孙权收回荆州咋办?
庞统没有什么业绩就当了副职的军师,差不多是一步登天了。他自己可能感觉到了,不干出点名堂来,这碗饭不大好吃,时间久了自己不说,怕是位置难保。这时正好益州张松路过,这好比庞统正瞌睡呢,张松拿来了枕头。于是庞统瞄准了西川。
孔明在《隆中对》早已经提到益州,只是荆州刚接手,工作太多。庞统也明白刘备得心事,荆州毕竟是借的,就像租房子没有买的房子住的踏实一样。他极力劝刘备讨伐西川,抢刘璋的地盘,“主公之言,虽合天理,奈离乱之时,用兵争强,固非一道;若拘执常理。寸步不可行矣,宜从权变,,,若事定之后,报之以义,封为大国,何负于信”。
刘备也是想进一步的发展,打消了顾虑,同意庞统的意见,这样,庞统终于可以当上一把手,统领大军。庞统这位被说成经天纬地之才,治国安世之能的”凤雏“先生,走上了单练的道路。
庞同的第一计是大家都很熟悉的“鸿门宴”,在刘璋的欢迎宴上,他让刘备杀刘璋。第二计依然是“鸿门宴”,让刘备假装要回荆州,把杨怀与高沛骗出来送行,然后杀之。这两次的重复“鸿门宴”,刘备都不想干。当年项羽宁可失败也没杀刘邦,是因为这种雕虫小技,令人不齿,只能说是阴谋了。
庞统急功近利,为了升官超过孔明,那里还顾得道义,廉耻。这样的计谋连久经江湖,脸皮够厚投靠多家诸侯的刘备,也感到不好意思了。“吾初入蜀中,恩信未立,此事绝不能行”,“公等奈何陷刘备于不义耶”。刘备一是不甘心就此离开四川,再者庞统的劝阻,只好采纳第二计。
孔明让马良提醒庞统注意安全,庞统却想的是,孔明怕他取了西川成功,故意阻拦他。从此便可以看出,庞统那里是水镜先生说吹嘘的贤士呢?显然是一位投机者的面目与嘴脸,急着要显示自己的能力,被利益冲昏了头脑,结局是可以想象到的。
在《三国演义》小说里,根本看不出庞统的过人之处,也谈不上是那种睿智的人才。他有的是贪婪,阴险,见利忘义,为达到目的什么都不要了小人行径。如果他没有死去,很难说,刘备还能一直用他。可是,像庞统这样才能只是靠吹嘘出来的,德行又不怎么样的人,年纪轻轻怎么就成了刘备集团的高级CEO了呢?
庞统掌握了宣传舆论的重要性,他的名声与才智,都是水镜先生说出来的,“伏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的神论,为庞统找工作,升职打下了非常好的群众基础。被吹出来的名士,自然结交的圈子也不一样,所以有了孔明与鲁肃的大力推荐。刘备也就不走招聘程序了,直接提拔当了副总了。刘备面试孔明时,孔明拿出了论文《隆中对》,但凡他面试一次庞统的话,庞统估计很难入职了。
事实上,庞统也不是一无是处。他有常人不具备的机智,谙熟升迁之道,尽管都是些小聪明,小的阴谋。但是,这些对在职场的人来说却是比较实用的,至今仍有人用它。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