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家生活日常(养数以万计虫星人)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6月29日讯当同龄人在养“喵星人”“汪星人”的时候,85后的王志华却养了数以万计的“虫星人”。
记者问道:“女孩子养虫子,不会发怵吗?”她认真地想了想,回答说:“好像还真没有。昆虫的种类有1000多万种,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动物群体,当真正喜欢它,不仅不会怕,你会发现昆虫的世界真是太奇妙了!”她是城市的“植物医生”
9年养了百余种昆虫
王志华和她的“虫星人”。长江日报记者刘斌 摄
王志华是武汉市园林科学研究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的工程师,主要从事园林植物有害生物相关课题研究、病虫害预测预报、防治指导、科普教育等工作。
27日,记者来到植保所实验室,仿佛走进了昆虫世界。王志华正在操作台上实验,手边的瓶瓶罐罐里装着各种各样的虫子。
记者指着一个密密麻麻都是软体虫的瓶子,表示快起鸡皮疙瘩了。王志华笑笑,连忙为她的宠物们“平反”:“这是大蜡螟,它的饲料是红枣、蜂蜜、奶粉,很干净的。”
记者一边参观,她一边如数家珍:“绿色的是小螳螂,是一种捕食性天敌,可以捕食许多害虫;这些小小的黑色飞虫是绿豆象,是一种非常好的寄主……”
为什么要养这么多虫子?王志华解释,做植保工作就像是城市的“植物医生”,一方面,他们会养各种各样的害虫,观察植物病虫害发生的时间、生活习性等,了解“敌人”,对症下药;另一方面,还会养各种天敌或寄主(天敌是可以消灭害虫的昆虫,寄主可以理解为其他昆虫的“食物”),以此探索“以虫治虫”等病虫害生物防控技术。
截至目前,她和同事们一共养了百余种昆虫,数量需要用万作为计数单位。
除了在实验室养虫子、做实验,王志华和同事们还经常冒着酷暑严寒,去街头绿地或城市公园开展园林植物病虫害调查,每月发布一次《武汉园林病虫害预测预报》,供园林相关部门参考。
精心配饲料、建别墅
养虫子就像“养孩子”
这是花绒寄甲的“别墅”。长江日报记者刘斌 摄
王志华养得最多的是肿腿蜂和花绒寄甲,它们是天牛的天敌。天牛是武汉一种常见的蛀干类害虫,危害较大,其幼虫在树干里啃食出弯弯曲曲的蛀道,严重影响树木长势,洞口排出的大量粪便也影响城市生态景观。
2013年起,市园科院开始探索天牛绿色防控,那一年,刚进单位的王志华挑起了建立天牛天敌人工繁育体系的重担。
王志华工作中。长江日报记者刘斌 摄
建立人工繁育体系相当繁琐。用王志华的话说,就像是养了成千上万个“虫孩子”一样,它们吃什么,住哪里,是冷还是暖,甚至“成家生娃”,每个细节都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耐心去探索。
花绒寄甲的饲养难度很大,它的幼虫和成虫形态不一样,王志华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要为它们分别寻找合适的食物。
进行肿腿蜂繁殖相关工作。长江日报记者刘斌 摄
通过反复试验,王志华发现大麦虫的蛹,可以保证花绒寄甲幼虫的营养摄取,让它顺利变成蛹、再变成成虫。“但这意味着,为了养好花绒寄甲幼虫,我还要另外再养大麦虫。”王志华说,养大麦虫也不简单,其个体之间会相互厮杀,所以等它们长大后,需要为每条虫都准备“单间”。
花绒寄甲成虫的食物则选用人工配方饲料,包括黄粉虫粉、大麦虫粉、氨基酸、微量元素、甘油等成分,这一组合是从4组饲料中筛选出来的。通过对比试验,这组饲料喂养的花绒寄甲,存活时间最长,产卵量最多。
王志华还拿来一个透明的小盒子,告诉记者,这是她为花绒寄甲设计的双层别墅,能让它们更舒适地居住、繁育。盒子四周有很多小孔,保证通风、透气。上层是生活区,有取食盘、水源管、产卵卡等,下层是“厕所”,排泄物会通过中间的隔网掉落下去。“这个灵感来源于小猫小狗的笼舍,下层是一个抽屉设计,可以定期清理,十分方便。”
除了食物、房子,她还对花绒寄甲生活的最佳温湿度进行了研究,以及在什么温度下,成虫产的卵能够既不孵化,又能够长久保存。大规模推广应用
“虫虫大军”守护武汉大树
王志华正进行研究工作。长江日报记者刘斌 摄
经过几年研究,王志华和同事们一起攻克各种难关,终于摸索出了适宜武汉的天牛天敌繁育技术体系,而且极大提高了天敌花绒寄甲、肿腿蜂的存活率和产卵量,并获得了两项专利。
王志华介绍,两项发明专利其中一项便是花绒寄甲饲养盒,另一项是释放卡,像一个白色“小口袋”,是用来释放天敌的装置。
有了这套天牛天敌繁育技术体系,肿腿蜂和花绒寄甲成功投入大规模繁殖,天牛的生物防治也正式在武汉大范围推开,2018年以来,平均每年天敌推广量达20余万管。目前全市11个公园、180条道路绿地均已应用,数万株大树得到保护。武汉市民如果看到大树上挂着释放卡,这说明这株树上驻扎着“虫虫大军”。
“生物防治可以大大降低街道或公园的农药用量,安全环保,对维护生态安全、平衡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王志华介绍,“但它也有缺陷,即见效周期相对较慢。”
于是从2019年起,王志华又开始研究延续课题:《天牛绿色防控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依据天牛幼虫、成虫、卵、蛹的不同发生阶段,进行以生物防治为主,物理防治和必要的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打造了一个周年防控技术体系。她是不怕虫子的“女汉子”
女儿眼里的“高高博士”
王志华工作中。长江日报记者刘斌 摄
工作成天和虫子打交道,让王志华形成了一些“职业病”。当别人都在赏花时,吸引王志华的却是花上的虫子。和家人走在路上时,碰到什么有趣的昆虫,她总喜欢捉起来带回去养。
“幸好老公和女儿都没有被我的‘特殊爱好’吓到。”王志华不好意思地说,在老公眼里她是个不怕虫子的“女汉子”,但老公也十分支持自己的工作,有时实验加班,他也会帮忙一起做实验。
在王志华的影响下,四岁的女儿也成长为一个热爱自然的快乐女孩。“她经常说,我就像动画片《可爱巧虎岛》里的高高博士,是一个无所不知的昆虫学家。她总是抓个虫子或采一朵小花送给我当礼物。”
除了“女汉子”和“高高博士”,王志华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小朋友们喜欢的王老师。繁忙的科研之余,王志华积极参加单位举办的各种科普教育活动。她主讲的科普课程《走进昆虫微观世界》《昆虫夏令营》《有趣的昆虫嘴巴》等深受小朋友喜爱。她主讲的《白蚁王国的秘密》在2021年武汉市科普讲解大赛中荣获优秀奖,编写的《身边的昆虫》一书荣获武汉市优秀科普作品。
她说,每次教小朋友们认识昆虫,自己都会很有成就感。“当他们捕到一只蝴蝶或者蜻蜓,抓到一只萤火虫或象甲后,特别喜悦,小心翼翼地观察它们时,我也感到特别开心和幸福,想把我所知道的知识全部都和他们分享。”(长江日报记者杨晓雨 通讯员吴晓 赵银斐)
【编辑:赵可 邓腊秀】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