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王好细腰历史讲述的是谁(楚王好细腰小蛮腰)
现下减肥是个热门话题,其中尤其以女子减肥为最热话题,网上流行的“反手摸肚脐”的细腰动作,“A4腰”“小蛮腰”等细腰的热词就是明证,女子以瘦为美,是当下较公认的一种审美趋势,网上有对照国内与国外女生健身的图片,国外女子健身以健壮为美,国内女子健身以纤瘦为美,这当然是东西方审美的差异,中国人对女子的审美是几千年积累下来的,现在中国的女子以瘦为美,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灵王,有意思的是,楚灵王喜欢的细腰,却是男子的细腰,并不指女人的细腰,现在我们所谓的“小蛮腰”,最初指的也并非女人的腰肢。
(A4腰)
楚灵王是什么样的一个君主我们不讨论了,无外乎昏庸无道之类,我们只说《墨子》中记载的一段故事:“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读作jī)年,朝有黧黑 ( 黧读作lí)之色。翻译成白话,大意就是: 过去楚灵王喜欢男子有纤细的腰身,所以朝中的一班大臣们,都惟恐自己腰肥而失去宠信,因此不敢多吃饭,每天都只吃一顿饭用来节制自己的腰身 。每天早上起床后整装上朝时先屏住呼吸,然后把腰带束紧,扶着墙壁站起来。等到第二年的时候,满朝文武的官员脸色都是黑黄黑黄(营养不良)了。楚地,当时在中国地理概念上,还被中原人认为是蛮夷之地,因此,就有了“小蛮腰”的说法。当然,也有传说中楚灵王曾经建了一个“细腰宫”的故事,那已经是《东周列国志》之类的小说中的故事,有演绎的成分了。
(连环画中的楚灵王好细腰)
世上的事,向来是“上有所好 下必甚焉”,由于楚灵王的喜好,不仅朝臣们细腰邀宠,这条审美标准很快风靡一时,成了满城年轻女子的共同追求目标,她们心甘情愿地为了变成细腰而节食,目的很清楚,当然是为了能在楚灵王面前轻歌曼舞,获得楚王的宠幸和垂青,宫中女子当然也必然受这种标准的影响。于是“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就成了典故(实际上出自汉无名氏的一首诗:“吴王好剑客,百姓多疮瘢。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吴王喜欢剑客,所以百姓们身上就伤痕累累,楚王喜欢细腰,于是宫中的女子多因为节食而饿死。《后汉书》、《资治通鉴》里引用过这个典故)这个典故渐渐流传,就成了楚王喜欢细腰的女子,这实在是冤枉了这个德行不怎么样的君王。
(与楚王好细腰有关的文艺作品)
历史上为楚王细腰写诗的当然不仅只是汉代人,还有唐代人,其中李商隐就写过一首诗,诗题叫《梦泽》,全诗如下:
梦泽悲风动白茅,楚王葬尽满城娇。未知歌舞能多少?虚减宫厨为细腰。
梦泽,指的是现在湖南北部长江以南、洞庭湖以北的一片湖泽地区,这里在春秋时期,属楚国属地,大概大中元年(公元847年)的时候,李商隐从长安去桂林,路过这里,看到这里的荒凉景象,于是写了这一首诗。
这首诗,只要理解了楚王好细腰这个典故就不难读懂,大意就是:悲风萧瑟,不停地吹拂着梦泽这里衰枯将死的白茅草,楚灵王的荒淫无道葬送满城女子如花似玉的娇娆。(宫中女子)谁也不知道能为楚王献舞的有多少?她们费尽心机忍饥挨饿就为了拥有纤细的腰肢!诗人将上述楚王典故中“祸害”范围由“宫中”扩大到了“满城”,从“多饿死”,扩展到了“葬尽”,虽然楚灵王最后是被百姓们造反逼逃宫外,吊死在郊野了,但他祸害国家使国力大减是肯定的。
(白茅)
李商隐走到梦泽这个地方,看着茫茫的荒野,极目所见,只见连天的白茅,野外的冷风,吹动白茅,发出萧萧的悲凉之声,于是诗人想到了楚灵王,但他用典并没有把主视角放在楚灵王身上,而是把视角转到了那些力争细腰女子身上,替他们惋惜,替他们不值。你们想尽一切办法饿瘦自己的腰身,真正能在君王面前歌舞的能有几个呢?即便能在君王面前歌舞,那短暂的盛世红颜最终不都要变成冢中的累累白骨。
(楚王“细腰宫”遗址)
现在流行清廷宫廷戏,《甄嬛传》、《延禧攻略》、《如懿传》,剧中的后宫女子们,为了争得皇帝的宠爱,又何止束腰、节食减肥那么简单,他们为了争宠,手段可谓无所不用其极,因为一旦获宠,就意味着荣华富贵,甚至意味着福泽满门,因此,当他们在争宠路上因为各种原因殒命香消时,我们感到的除了可悲呆可叹外,当然也能觉出他们的可怜可惜,甚至感到他们的可恨。但这就是人生。
(《延禧攻略》剧照)
人们读这首诗,从诗人所揭示的“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生活现象,可以联想到很多风靡一时的流行现象(流行的东西不一定好),并进而去思考,去揭示它们的本质,这是有典型意义以及普遍意义的。
当然,也有一部分研究者说李商隐写这首诗时,其实是想的自己,比如清代的姚培廉就在《李义山诗集笺注》里说:“普天下揣摩逢世,才人读此,同声一哭矣。”遇到什么样的时代这件事,实在不是才子士人能选择的,遇到君主不明而感到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李商隐写此诗的目的在于借史讽世,其实是把主题理解窄了。清代的纪晓岚一方面认为“满城娇”三字太鄙,一方面也赞赏李商隐写这首诗“繁华易尽,却从当日希宠者一边落笔,便不落吊古窠臼。”也就是说,这不是一首简单的“吊古”诗,这种评价是中肯及准确的。
(【唐诗闲读】之123,图片源自网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