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奥品牌文化(迪奥抄袭文化向心力)
前言:
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迪奥抄袭•文化向心力•民族血性
--《追梦人的日记》2022005
* 抗议是星星之火 *
Dior抄袭马面裙事件引发的抗议,从最初只有几个人呼吁,到后来全民关注,直至冲上了热搜。持续多日的抗议,只等来Dior充满傲慢轻蔑意味的四字回复“感谢关注”,以及再次明目张胆地抄袭中国工笔画花鸟图。
网友们扒出迪奥新上架系列商品图案,酷似明代陆治《花鸟图》的图案,可迪奥依然标注说是“标志性的Dior Jardin dHiver(迪奥冬季花园)图案”。这是欺负中国的明代画家已故去几百年了吗?
这起抄袭事件从一开始我就在关注。留学生们最初在海外发起抗议的视频,热度不高,素来很少留言评论的我,特意留言鼓励他们。其中一名留学生的话让甚是我感动:“如果必须有人成为星火,那么我们就来做星星之火”。
今天无意中看到一个汉服爱好者在网上说:“如果汉服的努力成了一场空,我不知道我还有什么信仰,我会很失望很失望。民族大义和一切一切都比不过利益吗?恢复文化还有希望吗?我们连一件衣服都守不住。”
我看了之后,心里有些酸涩,留言鼓励她之后,决定丢下其他事情,就此话题写点什么。因为我相信:纵为萤火,亦可照雾途。星星之火,终将燎原。
右为明朝陆治的花鸟图
* 外国人对中国服饰了解吗? *
我女儿是汉服热爱者,她在美国留学期间,曾多次穿着汉服走在异国街头。中国传统服饰的精美和醇厚的文化底蕴,使得每个身着汉服的留学生,在异国街头总能引来很高的回头率。
去美国看望女儿时,我一直穿着绣花布鞋。因绣花布鞋漂亮大方,走路轻便,且非常百搭,搭配裙子或休闲服都适宜。
在机场,或者在某个街头,经常有肤色或白或黑的陌生人,远远看到我脚上的绣花鞋,特意跑过来问我:“Are you Chinese? Your shoes are so beautiful. Is it from China?”(你是中国人吗?这鞋子真漂亮,是从中国买的吗?)
我笑答:“Yes, only in China, you can buy such a pair of shoes.”(是的,只有在中国,你才能买到这样的鞋子。)
当我们身着汉服,衣袂飘飘行走在异国的公共场合,时常被金发碧眼的美女们拦住问:“Your dresses are pretty, where did you get it?”(你们的裙子真漂亮,在哪里买的?)
这说明什么?说明外国人对于绣花鞋是属于中国的概念,已经比较根深蒂固,但对于中国传统服装特色,他们并不清楚。因此,他们只觉得衣裙漂亮,却并不知道这种特色的衣裙源自哪个国家。
曾在网上看到有些网友说他们在国外身着汉服,被人误以为是韩国人或日本人,我们还没遇到过。但若是遇到了,心里肯定会非常不舒服。
小女身着汉服在美国时的留影
* 抄袭、文化挪用是对中华文化的亵渎和侵犯 *
留学生们在抗议迪奥抄袭马面裙时,我看到有人不以为然,“大度”地说:这说明外国人认可中国文化。
类似谬论,以前在一些讨论 “八国联军”、“英法联军”、“侵华日军”在战争中掠夺走中国无数珍宝的帖文中,也经常看到,总有一些所谓公知在这些帖子后面大放厥词:“文物是中国的,也是全世界和全人类的。”
这类“大度”最让人无语,我很想对他们说:人家抄袭了咱们传统文化,却说跟中华文化没关系,这种行为叫认可中国文化?人家抢劫、偷盗走了我们的稀世珍宝,你却说文物是世界的?既然你如此大度,想必哪天小偷把你家金手镯偷走,大摇大摆戴在他们手上,声称是他们自己的,你必定会高高兴兴来一句“这说明他认可我家金手镯的美丽和价值”?你咋不把你家大门每天敞着,热烈欢迎所有人去你家搬走所有东西呢?按照你的逻辑,这是对你家经济能力、审美水平的最佳认可。你那些东西是你家的,也是全世界、全人类的呢。
正如抗议发起人和支持者们所言:我们不介意外国人借鉴我们的文化创意。可借鉴跟抄袭、文化挪用,是两码事。
当年Dior的传奇设计师“约翰·加里亚诺John Galliano”,即“海盗爷”,曾在1997、1998、2002年Dior秀场上,多次借鉴中国文化,从服饰、妆发、道具、场布等各个方面,将极富中国传统特色的东方美学推向了世界视野。那一场场视觉盛宴,融合了东西方的美,可谓是美轮美奂。由于海盗爷明确说是借鉴了中国文化,所以咱们对此只有欣赏,以及因中华文化的深远影响而自豪,没任何异议。
借鉴没问题。文化只有经过不断碰撞和交流,才会越来越繁荣昌盛。可是,我们不能容忍他们在剽窃、抄袭、挪用咱们中国文化之后,却恬不知耻声称是自己的“创新设计”、“标志性廓形”、“标志性图案”。
我们老祖宗的智慧结晶,传承了至少几百年的中华文化元素,怎么就成你们Dior的“创新设计”,怎么就成你们Dior的“标志”了?难道是朱元璋当年曾打入巴黎、把法国纳入中国版图了吗?
咱们中国人从小就学习赏读古诗词,在理解诗词的表现手法时,都知道一个常见词,就是“用典”。
用典一般分两类,一类是借用历史故事或神话传说,一类是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
承认用典,就是承认其作品中全部或部分灵感、创意之来源。
现代的咱们写个论文,按照规定,引用部分所占比例最高不能超过30%,并且还必须注明出处,否则就会被判定为抄袭、剽窃吧?
为何迪奥如此肆无忌惮抄袭,根本不把中国民众的抗议放在眼里?
原因无非是两点:一是这种抗议影响不了他们的利益获取,二是咱们的抗议无法从法规上对他们的抄袭、剽窃行为进行制约。
有网友说:我们在这里抗议,却挡不住很多国人前赴后继撒钱给迪奥。
不少网友问:为何在抗议迪奥抄袭事件里,明星齐齐失声?
有网友回答:因为明星们害怕失去迪奥等大牌的代言机会,他们清楚网民们的愤怒只是暂时的,过段时间热度淡下去,迪奥照样在中华大地割韭菜。
我看了很痛心:真是这样的吗?!所以,迪奥根本不在意我们的抗议,甚至得意洋洋地以“感谢关注”四个字作为对我们抗议的回复?
我个人认为这种肆无忌惮的抄袭、剽窃和文化挪用,是对我们中华文化的亵渎和侵犯。
一直都不能理解为何在某些人眼里,利益永远高于民族大义?为了利益,民族血性可以化为青烟吗?
也许有人看到这里,会嗤之以鼻道:怎么一个迪奥抄袭事件,就跟民族大义、民族血性扯上关系了?
好吧,我接下来会阐述一下自己的浅见。
对比看看,迪奥这不是抄袭是什么?
* 抗议的意义 *
从民族意识和文化归属感来说,相信绝大多数中国人,对我在此文中列举的亲身经历事例深有感触:我们都希望穿着有中国传统特色的衣服鞋子走出去时,外国人能一眼认出这是咱们中国的,而不是问“你们这衣服真漂亮,在哪里买的”。
如果被抄袭、剽窃成功,外国人从思想上和法规条文上都认定汉服等中华文化是其他国家的,那么,若干年后我们穿着汉服走出去,甚至很可能会被认定是其他某国人,而不是中国人。彼时的我们,相当于把根和祖宗都丢了吧?
从知识产权和利益方面来说,迪奥若是利用这些服饰打响了知名度,甚至以“创新”“首创”的名义申请了相关专利,那么我国设计师今后若设计类似的作品,就会被视为剽窃创意,甚至支付高额赔偿金。即使我们自己或家人不从事这方面职业,但损失的却是我们国家和同胞的利益啊。
并且,如果因为我们的麻木无知让这种行为成为习惯,我们国家的文化财产将在未来会被窃走多少?国家利益会因此损失多少?
国富才能民强,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便是捍卫我们每个人的利益。
* 中华民族史上最强盛几个朝代的灿烂文化 *
作为中国人,每个人都要深入了解咱们自己的文化,就像你得了解自己家里有哪些财产一样。从某种意义来说,民族文化远比我们个人家庭财产更重要。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向心力所在,是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重要支撑和基本内容。
文化兴盛,意味着这个国家必定强盛。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几个朝代,如秦、汉、隋、唐、宋、元、明,都留下了足令我们骄傲自豪的文化瑰宝。看,从历史长河中随手一薅,颗颗都是稀世珍宝:
秦·隋
之所以把相距近八百年的秦朝与隋朝放一起说,是因为这两个朝代很相似,短命却强大。秦朝与隋朝都是结束了数百年的战乱,并且开创了影响后世千年的制度。
秦始皇统一全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汉族为主体、多民族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修长城,修驰道,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严行律法。其中长城是世界上规模、体量最大的线性文化遗产。1987年,中国长城、秦始皇陵兵马俑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隋朝在大一统方面的功绩胜过秦朝,为后来中国逐步发展成为如今的多民族国家,做出了重要贡献。开创科举制,完善三省六部制。军事能力和经济能力都很强大,藏富于国的举措虽然成为了隋朝短命的致命原因之一,但却为后来唐朝的兴盛奠定了基础。尤其是大运河的开凿,沟通了南北交通,加强了沿河各地区以及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这条河虽然缩短了隋朝的寿命,却造福了子孙后代。2014年,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就是出现在隋唐时期。
汉
汉朝407年历史,两汉时期开疆拓土,国力强盛,人口众多,民族融合空前发展,文化科学异常活跃。
如:
中国第一本纪传体通史《史记》、第一本纪传体断代史《汉书》便是汉朝在史学上的贡献。
思想方面,出现了董仲舒的“天人合一”学说,以及玄学、鬼神之辩。我曾在《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文中提到过:儒学在汉代经过董仲舒的改造之后,得到了汉武帝赏识,进而确立了儒学的统治思想地位。
汉赋、乐府诗、五言诗是汉朝在文学方面的独特贡献。叙事性极强的乐府诗,现在经常被人改编成电影电视剧,搬上银幕。
农业、手工业、冶炼等技术也在汉朝得到快速的发展成熟。像马王堆出图的帛书彩绘,见证了汉朝彩绘与漆器工艺的独特。
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就是在东汉时期。
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所开辟的陆上丝绸之路,对外交流意义之重大,谁能否认?
我们现在把中国历朝历代的服饰都统称为“汉服”,不就是因为汉朝为中华民族2000年的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中华文明挺立千秋作出的贡献巨大吗?
唐
唐朝共289年历史,与汉朝并称为中国历史上两大强盛王朝之一。盛唐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中最辉煌的篇章,它曾以自己绚丽光彩照耀了整个世界。政治清明,思想解放,人才济济,疆域辽阔,国防巩固,民族和睦,唐诗、科技、文化艺术极其繁盛,多元化特点明显。
唐朝诗歌在创作方面全面成熟,是中国诗歌史上最辉煌的一个时代,各种风格和流派百花齐放。无论是诗人还是诗歌,不管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可以用空前绝后来概括。试问现在有几个中国人小时候没背过唐诗三百首?
在大街上随便问几个人:“你知道唐代诗人有哪些吗?”
保管他们张口就来,比记自家七大姑八大姨名字还纯熟:“杜甫,李白,白居易,王维,李商隐,王勃、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王昌龄,李贺,杜牧,岑参……”
书法在唐代,无论是书家、书体、风格流派,还是书法理论,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现代学书法的人,有几个没练过颜真卿所创的颜体字?
雕版印刷术就是发明于唐代,因此时的造纸和制墨等生产技术已非常成熟。
唐朝在汉朝基础上承继和发扬光大的陆上丝绸之路,以及从唐朝开始兴盛的海上丝绸之路,更是曾将古老而灿烂的中华文明传播四海。世界各国的国君、使臣、客商、僧侣、学生、工匠、医生、胡姬慕名纷至沓来。
当时,唐朝文化对各国影响巨大,其中包括服饰文化。
像日本的和服,就是根据唐朝服装改制。中国的唐装传入日本后,日本人的穿衣习惯由原来的左衽变为右衽。
朝鲜服饰也深受唐朝影响,之后在明朝时,根据明朝服饰,又做了改动。
直到今天,海外华人仍被称为“唐人”。国外对于华人聚集区,都称之为“唐人街”。
宋
说到宋朝,估计绝大多数人的脑海里第一时间涌现出来的是“宋词”。宋词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皆可称得上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的明珠,璀璨夺目,熠熠生辉。
无论是苏东坡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还是辛弃疾的“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语还休,欲语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亦或是李清照的“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些绝妙名句,几乎成了现代中国人的口头禅,平常说话或发表感叹时,谁不是信手拈来?
岳飞的“靖康耻,犹未雪”,让很多国人在感动于岳飞爱国精神的同时,也都下意识认为宋朝整个朝代的国力很弱。然而,宋朝共有319年历史啊,能统治三百多年的朝代,怎么可能国力很弱呢?
从《清明上河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来宋朝时期的经济得到了高速发展,人口数量增多,所以才会有这般城市繁荣的景象。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就是产生在中国的宋代。货币为何改进?是因为宋朝经济发展很好,人口众多,南北迁移时金属货币携带不便,纸币“交子”才会应运而生。这些都是宋朝经济发展水平和范围广泛的体现。
前段时间火爆的《梦华录》历史背景,就是北宋宋真宗期间,此时北宋各方面发展都很稳定。
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术就是宋朝时期毕升研究出来的。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对此有明确记载。
而这次因被抄袭而引发持续抗议的马面裙,虽然是在明代开始盛行,但其历史是可以追溯到宋朝的,只不过那时是叫“旋裙”。旋裙是宋代女子为方便骑驴而设计的一种功能性“开胯之裙”。这一点,可以从一些出土文物里找到证据,比如:山西晋祠彩陶中的一尊宋代侍女像上就有马面裙的影子。
中国古代女子穿裙子时,里面是要穿长裤的。因此宋代设计的这款开衩“旋裙”,女子骑驴时穿着方便,且不会走光。
迪奥抄袭的这款裙,看着样图,我就感觉会走光。
元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疆域超越历代。
宋代过于重文轻武,导致后来被蒙古族蛮力取代。当时元朝的蒙古族统治者武力值确实强大,但他们不懂文化的重要性,一再打压汉族文化。文人们无法把才智发挥到治国安邦上,只好在民间文艺上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智慧。因而促成了杂剧(即元曲)的发达兴盛。
华夏文化的强韧,由此可见一斑:无论遭受怎样的打压摧残,依然不死不灭,且能找到生存、开花的土壤。
不过,元朝统治者武力值强大带来的疆域辽阔之优势,却也使得国内各民族之间,以及中外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得到了加强,还为天文、地理、农学等学科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如:
天文学杰出的天文学家郭守敬、王恂等编订《授时历》,以365.2425日为一年,废除上元积年、日法,采用近世截元法,在人类历法史上取得了重大成就。
由司农司编写的《农桑辑要》,总结了中国13世纪以前的农业生产经验,保存了大量古农书资料。
同时代的欧洲,此时正处于“黑暗时代”。
明
有着276年统治历史的明朝,留下了非常光辉灿烂的文化科技成就。
如:
航海制造业。郑和为何能七下西洋?为何郑和航海图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航海图集?因为明朝在继承宋元科技优势的基础上,制造业非常发达。尤其造船技术,绝对是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只不过咱们中国人出海只是为了交流文化,而不是为了四处侵略。
天文地理、手工制作、数学物理、农业等各方面成就,随便一项列出来都是惊世骇俗的。比如《崇祯历书》、浑天仪、《白猿献三光图》、《救荒本草》、《徐霞客游记》、《九章算法比类大全》、《律吕精义》......
文学艺术方面的成就更是广为人知:《永乐大典》,以及四大名著当中的《西游记》是在明朝问世,《西游记》、《水浒传》是在元末明初。
明朝书画方面也是成就斐然。这次迪奥抄袭的花鸟图,原出处就是明代画家陆治的花鸟图。陆治系祝允明、文徵明弟子,诗、文、书、画都有相当的造诣。在花鸟画方面,与文徵明的另一个得意弟子陈淳同为明代大家。
这里我想要专门提到的是:明朝的火器制造是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可明朝被清朝取代之后,鼠目寸光的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坚持闭关锁国,不但放弃了通过贸易交流学习西方工业技术的机会,对火器态度更是严禁使用、研发和制造。若非如此,哪里还有外国侵略者什么事儿?
比如:1453年制造铜火铳,是世界上最早的金属管形火器。火药使用技术在明朝广泛大批量军事使用。有三眼铳、四眼铳、连子铳、拐子铳、迅雷铳和十眼铳等,都是连发火器。戚继光还发明了“五雷神机”甚至是火炮。明代于1549年制造的“水底雷”,可称为世界上第一枚水雷。明朝《武备志》中记载的一种叫“水底龙王”的定时水雷,“香到火发,从水底击起,船底粉碎”。咱们中国的水雷比西方早了两三百年啊.......
写到这里,我决定不写清朝的啥了,心里膈得慌:若非清朝闭关锁国、禁止火器制造,原本是世界最强盛的中国怎么会衰落?又怎么会有中国百年屈辱史?
等哪天我气顺了,有其他话题时再写吧。
且把明朝服饰和盛行于明清的马面裙侃几句,就转到下一节吧。
唐朝孔颖达为《春秋左传正义》作疏曰:“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民族从数千年之前开始,衣冠就成为华夷之别的标准之一。
中国在清末衰落之前的历朝历代,一直都是最强盛的。我们从历史记载里能看到,古代周边国家为寻求中国庇护和帮助,为了显示自己是文明华夏成员,几乎每年都要向中原王朝朝贡。
古代中国赐予藩属国的回礼,价值远高于他们的进贡。作为礼仪之邦的中国,对于藩属国最高的礼仪就是“赐服”,即赐予象征华夏的各种服饰。中国给藩属国赐服最多的就是明朝,明朝向前来朝贡的高丽(后为朝鲜)、日本、安南、琉球三国(后只剩中山国)、暹罗等国赐服。
明代服饰非常注重对传统的继承,远承周汉,近取唐宋,从色彩、面料、款式、纹饰,到穿着的时令与场合,形成一系列定制,规划之详尽,服饰工艺之精湛、寓意之丰富、纹饰之华丽,达到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一个巅峰。
因此,各个藩属国接受明朝赐服后,将精美的汉服视为珍宝,带回去模仿制作,从而影响了他们本国的民族服饰。
尤其是当时的高丽(朝鲜)国,作为中国的长期藩属国之一,深受咱们的庇护、帮助和照拂,对中国崇拜得成了铁杆小迷弟,“衣冠文物,悉同中国”,全面汉化,几乎全盘照搬中国包括服饰文化在内的各种文化。咱们从韩国拍摄的古装剧,也能看出朝鲜古代官服,跟中国明朝官服非常相似。直到现在,他们的很多民俗文化也几乎跟中国一致。
至于马面裙,在明代成化年间热度高得都快成了全民国服,上至皇室下至黎民百姓,人人皆穿。只不过身份地位不同的人,其所着马面裙的质地、装饰和色彩都有着严格区别。
马面裙的典型款式是:前后里外共有四个裙门,两两重合,外裙门有装饰,内裙门装饰较少或无装饰,马面裙侧面打裥,裙腰多用白色布,取白头偕老之意,以绳或纽固结。
马面裙从宋代开始就有了基本廓形,到明朝、清朝盛行时,款式和制作工艺越来越精良。这种裙式一直流行到清末民初。当时中国已挨打多年,五四运动之后,在急于求变的情况下,有革新意识的民众认为西方各方面都先进,因而服饰方面也受深西式服饰影响,认为“非易其衣服不能易人心、成风俗,新政亦不能行”。之后,马面裙便逐渐淡出历史的舞台。
近些年因为汉服爱好者的不断努力,马面裙与其他汉服款式一起再次出现在大家的视野里,在还未能引起足够多的重视时,却被迪奥注意到了。
* 文化向心力与民族血性的重要性 *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的文明早已中断,唯有华夏文明从未中断,至今还在延续传承。
这就是中华文化的向心力。
我们要明白:正因为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很多财富,从有形的(文物财富)到无形的(文化财富、知识产权财富),都是极好的,所以才会被人觊觎,才会被人一而再再而三地“抢夺”、“偷窃”。
从1840年开始的一百多年时间里,我们流失最多的是有形财富,到了最近这几十年流失最多的就是无形财富了。
无形财富流失的原因是由于很多外国人并不知道这些文化是我们中国的,且我们自己也缺乏保护意识,才会被人钻空子,不断被“剽窃”、“文化挪用”、“抄袭”。
我们现在来看两组数据:
㈠
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到欧美、日本和东南亚等国家及地区,其中国家一、二级文物达100余万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数据是:在47个国家的200多家博物馆中有中国文物164万件,而各国的民间收藏中国文物是馆藏数量的10倍之多。
也就是说: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超过1700万件。这其中不乏孤品、精品。
㈡
据网上数据:我国已经有900多种中药配方被外国抢注专利。最可怕的是90%中药专利申请均来自国外,90%以上的民族中药没有申请专利。
这数据意味着老祖宗留下的传统中医知识已被外国人无偿拿去赚取了大把钞票,而我们想要使用自己老祖宗的知识和技术,还得掏钱去买。
现行的知识产权制度让我们很无奈,我们没有能力对他们进行反制。就像在战火中被抢劫偷盗走、如今放在外国博物馆里的中国文物,我们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珍宝在别人橱窗里,却动不了。
这种无形财富的流失,所造成的利益损失及其危害是无法估算的。
近些年互联网的发达,让我们霍然发现:利用我国传统知识无偿获取商业利益这一现象,在国际上正日益增多。
比如“失蜡法”。
失蜡法是一种青铜等金属器物的精密制造方法,春秋时期出现。我国出土的云纹铜禁、曾侯乙尊盘,都证明早在2500多年前,中国的失蜡法工艺水平已经登峰造极。
“失蜡法”铸造的器物坚固而精美,时至今日,就连3D打印技术也不能够取代它。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由我们老祖宗在两千多年发明创造的精密铸造技术,差点变成了美国人的专利:美国空军机械师奥斯丁在抗日战争时,驻扎在云南昆明,见到村民们用“失蜡法”铸造一口钟,由此得到启发。回国后他把“失蜡法”稍加改造,变名为“熔模铸造法”,1955年,奥斯丁将所谓“首创的失蜡法”在美国申请专利.....蕴含着咱们老祖宗智慧的“失蜡法”摇身一变,变成了铸造美国航空涡轮叶片的“熔模铸造法”,还差点成功申请专利。
历史上曾经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韩国和日本等邻国,对中国曾经无私的传授和帮助,一再矢口否认,甚至屡屡试图将各种文化的原创权窃为己有。
比如被日本人视为国粹的木屐,日本人从唐代一直穿到现代。日本木屐的外表形式和内在构造,与中国安徽1984出土的古墓中一双漆制木屐,几乎完全一致。而这座古墓主人是1700年前的东吴将领朱然。
乐府诗中有“黄桑柘屐蒲子履,中央有丝两头细”,是对木屐很好的诠释。
李白多次在诗中提到木屐,如《越女词》:“屐上足如霜,不着鸦头袜。”
又如《梦游天姥吟留别》:“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即便有这么多证据,日本人依然坚持说木屐是他们自己发明的,不是从中国传过去的。
日本人拿木屐去申遗时,遭到了联合国的拒绝,理由就是“木屐是中国人发明的”。
这件事说明:我们只要努力让世界上更多人了解中华文化,就能保护好我们传统文化,不至于被窃走。
以“剽窃成瘾”红遍全世界的韩国,由于他们历史上就曾是咱们中国的长期藩属国,各方面文化都是全盘照搬中国的,于是剽窃的首选就是中国文化了。几乎每天可以看到他们天天在闹腾:昨天说孔子是东夷人,今天说屈原、李白是韩国人,明天说大熊猫、琵琶是韩国的......凡是世界闻名的,韩国都能说成是他们的。
最可恨的是,韩国把中华文化剽窃去申遗,还居然申遗成功了不少,如:
东医宝鉴 —— 韩国于2009年申遗成功的医书《东医宝鉴》。这本书里的内容,90%都是抄录中国古籍:《素问》、《灵枢》、《伤寒论》、《证类本草》、《医学纲目》等,共计83种中国医书。
拔河 —— 2015年被韩国申遗成功的拔河。这项从春秋时期就开始在中国民间流行,且至今依然盛行的活动,现在成了韩国文化。
儒学书院 —— 影响了中国人两千多年的儒学,为了传播儒学到藩属国,于明代才开始在朝鲜出现的书院,却让韩国于2019年成功申遗了“儒学书院”。
还有很多,这里不再一一罗列。
近两年更是听说韩国要把汉服、汉字都申遗,他们声称汉服和汉字都是韩国祖先发明的,后来朝鲜人移居中原。把汉服汉字带到中国,才形成现在的汉文化。
看到这一讯息时,估计很多中国网友都要气笑了:这个在历史上一直都是苦求我们中国庇护,全盘照搬我们中华文化的小国家,到了现在,却天天“考证”说这是他们发明的、那是他们创造的,再过几年,他们会不会说宇宙和银河系都是他们韩国创造发明的?
真真儿像一个从小到大、天天吃别人糖果的熊孩子,吃成习惯了,到后来干脆说别人家里的糖果原本都是他的。
然而,就是这样的国家,与其他国家一起,一次又一次地窃取我们中华传统文化,无偿地把我们老祖宗留下的智慧财富变现成他们的知识产权,再从我们手里赚取大量钞票。
如今是迪奥抄袭汉服马面裙和花鸟图,我们无能为力。千里江堤,毁于蚁穴!再这样放任下去,最终会不会连我们的汉服、汉字都能被外国人成功申遗,或申请专利呢?
为什么自己的财富不断被窃取,我们却屡屡陷于搏手无策的境地,就像这次抄袭事件:所有明星都不敢发声,迪奥无视我们的抗议,抄袭上瘾,从单品抄袭发展到系列产品抄袭。
这些掰起指头都数不完的例子,正在给我们敲警钟:在中华文化保护与传承这问题上,我们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
我认为:我们要努力通过增强文化向心力,吸引并唤醒更多中国人的民族向心力和民族血性,要引导更多国人在面对民族大义时,摒弃眼前的个人小利益以及个人虚荣心。
可能有人觉得我用词不当,这又不是战争期间,怎么就用到了“民族血性”这个词呢?
什么是民族血性?是指当一个民族面临危难,这个民族整体、全部,或者这个民族的大多数人都团结一致对外,都自发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情怀,和不惜牺牲小我、为之拼搏奋斗的精神。
民族血性,不等于尚武精神。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文化原创权和归属权的争夺,是没有硝烟的战争。
有幸生在红旗下、幸福平安长大的我们,不要丢失了民族血性。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不可麻木,不可只着眼于自己眼前利益,而枉顾民族大义。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瑰宝太多,觊觎我们中华财富的窃贼太多。俗语说:“只有千日做贼的,哪有千日防贼的”,单靠某些部门或者某部分人去承担这方面责任,肯定有顾及不周的地方。所以,当国家和民族利益,不断被人悄悄偷窃、蚕食时,我们要唤醒所有国人的民族血性,要全民齐心协力,一起捍卫中华文化、捍卫中华利益。
在我提笔准备写这篇文时,得知8月6日晚上十点多,始建于北宋,中国现存最长木拱廊桥——福建宁德屏南万安桥,突发大火。在冲天大火中,这座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有着九百多年历史、被称为“中国传统木构架桥梁最高样式”、不用一根铁钉、全部用榫卯连接的木桥,从此不复存在了。令人痛心。
由此可见,保护和捍卫中华文化,不仅仅是防偷,和普及知识产权意识、推动知识产权相关法规的进一步健全,更重要的是:如何做好保护和传承?如何让每个中国人都有自觉学好中华传统文化的意识,和自觉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如何才能让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和发明创造,在一代一代中国人身上焕发生机,历久弥新?
我们都是普通中国人,或许每个人的力量很小,但人心齐泰山移,“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
葭颦写于2022年8月7日
(本篇2022年8月8日首发在本人公众号“葭颦心苑Soul广霖悦语”)
--end--
声明:凡是葭颦原创文字,未经作者授权同意,不得转载引用。违者将依法追责。请理解!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