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寒食节的时间习俗古诗句(节日节气诗第三十一章)

陈锦云、曾秀英选编《节日节气诗》正文

寒食节七绝206—215首

十二、寒食节(三月上半月,清明节前二日)

寒食节简介: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日,即清明前二日,民间禁火三日,据说起源于晋文公纪年介之推(一作介子推)(见文化史171页)。当代国学大师金性尧先生认为寒食节与传说的纪念春秋时节之推事无关(详见金性尧选注《宋诗三百首》(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2版)20页),不知依据是什么。

寒食节后来与清明节合并,形成特别重要的节日,即清明节。介之推,晋文公为公子时,跟随其在国外流亡十九年,建功甚伟,后还朝,群臣争功言禄,介之推不言禄,辞官隐居而死。事见《左传 • 僖公二十四年》记载,《古文观止》卷一“周文”截取其文为《介之推不言禄》,记之甚详。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卵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寒食节的源头,应为远古时期人类的火崇拜。古人的生活离不开火,但是,火又往往给人类造成极大的灾害,于是古人便认为火有神灵,要祀火。各家所祀之火,每年又要止熄一次。然后再重新燃起新火,称为改火。改火时,要举行隆重的祭祖活动,将谷神稷的象征物焚烧,称为人牺。相沿成俗,便形成了后来的禁火节。

禁火节,后来又转化为寒食节,用以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名臣义士介子推。传说晋文公流亡期间,介子推曾经割股煮汤让他充饥。晋文公归国为君后,分封群臣时却忘记了介子推。介子推不愿夸功争宠,携老母隐居于绵山。后来晋文公亲自到绵山恭请介子推,介子推不愿为官,躲藏山里。文公手下放火焚山,原意是想逼介子推露面,结果介子推抱着母亲被烧死在一棵大树下。为了纪念这位忠臣义士,于是在介子推死难之日不生火做饭,要吃冷食,称为寒食节。

关于寒食节起源于介子推在介休绵山被焚的记载,最早见于西汉桓谭《新论·卷十一·离事》,后陆续载于《后汉书·郡国志·太原郡》、《后汉书·周举传》、曹操《明罚令》、《晋书·石勒传》、郦道元《水经注·汾水》、北魏《齐民要术·煮醴酪》、南宋周密《癸辛杂识》、元代陈元靓《岁时广记》等典籍。

历史上,寒食清明两节相近,久而久之,便合为一个节日。《唐会要·卷八十二·休假》明确记载:“(开元)二十四年二月十一日敕:寒食清明,四日为假。大历十三年二月十五日敕:自今已后,寒食通清明,休假五日。至贞元六年三月九日敕:寒食清明,宜准元日节,前后各给三天。”因此,《中国传统文化大观》载:“大致到了唐代,寒食节与清明节合而为一。”(百度·百科·寒食节)

从实际情况看,唐朝、宋朝时期,有关寒食节的诗歌很多,特别是七绝、七律、五律,佳作不少,南宋蒲积中编《古今岁时杂咏》一书所载甚富,说明其时诗人们是很重视这个传统节日的。

关于寒食节的时间习俗古诗句(节日节气诗第三十一章)(1)

寒食节

关于寒食节的时间习俗古诗句(节日节气诗第三十一章)(2)

苏轼寒食帖(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关于寒食节的时间习俗古诗句(节日节气诗第三十一章)(3)

逃亡途中,介子推割肉炖汤喂养晋文公(影视照片)

关于寒食节的时间习俗古诗句(节日节气诗第三十一章)(4)

寒食节祭祀介子推

206、寒食

(中唐)韩 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候家。

【出处】节令48页。千家诗29。唐三191页。唐三全译428页。唐三新编222页。唐典646页。蓝著101页,分析得很好。必读100页。金盾节日92页。四季风光72页。历代绝句332页,题为《寒食即事》。古今岁时杂咏136页。咏物诗选17页。中国传统节日诗词鉴赏159页。

【作者】韩翃(生卒年不详),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十三载(754)进士,官至中书舍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韩君平集》。见唐典1403页。小传不载。

【简析】寒食七绝最佳之作,多书收入,颇耐咀嚼。政治讽喻诗。因为写得特别含蓄,不易察觉。一二句写寒食节长安城里优美的暮春景象。写柳,角度独特。既是实景,又与唐朝皇帝于清明日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的习俗相关,非等闲之笔。第三句转题转得好,由白天而黑夜,由一般性描写,转入特殊情景的描绘,突出了主题。传字,生动传神,挨个赐予,可见封建等级次第森严。三四句似乎含有深意。中唐以后,宦官专权,国势日非,其实都是皇帝过分溺爱、袒护权贵、宦官的必然结果。据说,唐德宗十分赏识此诗。也许他觉得此诗是在歌颂皇恩浩荡的。不禁令人哑然失笑。此诗侧面描写、以小见大的写法,尤其值得学习!

近年来,有年轻学者认为,该诗没有政治层面的含义,也没有讽刺宦官专政的含义。“诗无达诂”,这个问题可以讨论。但是,唐德宗喜欢这首诗,并不能直接证明这首诗就没有讽刺意义。

关于寒食节的时间习俗古诗句(节日节气诗第三十一章)(5)

寒食东风御柳斜

关于寒食节的时间习俗古诗句(节日节气诗第三十一章)(6)

日暮汉宫传蜡烛

关于寒食节的时间习俗古诗句(节日节气诗第三十一章)(7)

轻烟散入五候家(汉朝长信宫灯)

关于寒食节的时间习俗古诗句(节日节气诗第三十一章)(8)

韩翃《寒食》诗意图

207、寒食

(盛唐)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出处】节日101页。节令45页。唐典633页。蓝著100页。金盾节日91页。历代绝句325页。古今岁时杂咏137页,题为《寒食绝句》。中国传统节日诗词鉴赏157页。

【作者】孟云卿(生卒年不详),平昌(今分归山东陵县、临邑、商河等县)人。天宝时试进士不第。官校书郎。其诗反对声病、藻绘,语言朴素。见唐典1403页。小传不载。

【简析】不可多得的寒食七绝佳作。以花满枝的乐景反衬寒士贫困辛酸的哀情,反衬手法,倍增其悲。含蓄幽默,富有诗味。

晚唐张友正《寒食日献郡守卫使君》:“入门堪笑复堪怜,三径苔荒一钓船。惭愧四邻教断火,不知厨里久无烟。”艺术构思明显有因袭孟诗痕迹。言贫之意太切,清点了一番家产不算,刚说堪笑、堪怜,又道惭愧;说罢断火,又说无烟。不但词芜句累,且嫌做作,反而感人不深。这说明诗忌刻露过火,贵在含蓄有味。(此诗作者一说为伍唐珪,见古今岁时杂咏139页,且第二句为“三径苔封一钓船”,可以参看。)

关于寒食节的时间习俗古诗句(节日节气诗第三十一章)(9)

贫居往往无烟火

关于寒食节的时间习俗古诗句(节日节气诗第三十一章)(10)

208、辛巳寒食

(元朝)虞 集

江山信美非吾士,飘泊栖迟近百年。

山舍墓田同水曲,不堪梦觉听啼鹃。

【出处】绝句188页。明典142页。作品选下一册4页。历代绝句1273页。元诗选注241页。中国传统节日诗词鉴赏215页。元诗三百首126页。

【作者】虞集,见086首《听雨》简介。

【简析】原题为《至正改元辛巳寒食日示弟及诸子侄》。元顺帝至正元年(1341)作。当时虞集告老回乡,侨居江西崇仁。寒食日祭祀祖墓后作此诗。诗人时已69岁。从字面上看,写的是,自己是四川人,祖辈迁居到此,已一百多年,望归而不能归之悲。其实也许另有深意。虞集是南宋抗金英雄虞允文的后代,此时南宋已亡,故此感伤。第一句引用东汉王粲《登楼赋》“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的句子,大有深意,暗示此时已不是南宋的天下。第四句用啼鹃典故也是如此,寄托了国破家亡之感。用典用句,含蓄不露,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第四句中“听”字要读去声,仄声字,以便与诗律合谐。“听”字在旧体诗词中可读平声,也可读去声,意义不变(详见元诗三百首127页)。邓绍基先生在编注《元诗三百首》时,在注释方面认真爬梳,用心良苦,读者应该仔细体会。

其实周汝昌先生在选注《杨万里选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12月第1版)时,也是常常如此苦口婆心地注释、提醒,某字在此处应读某音,是平声字,还是仄声字,等等。例如杨万里七律《和萧判官东夫韵寄之》颔联“归路新诗合千首,几时乘兴更三吾”,周汝昌先生注释说“合(入声字)千首”三字,本应作“平仄仄”的格律,此处变为“仄平仄”,叫做“拗格”,偶一变用,取其声调新颖峭健(详见该书2页)。又如五律《题湘中馆》首联“清境故应好,新寒殊不胜”,周汝昌先生注释说“胜”,读平声如“升”,“不胜”,禁当不得(详见该书4页)。再如七律《普明寺见梅》颔联“犹喜相看那恨晚,故应更好半开时”,周汝昌先生注释说“看”“那”,读平声(详见该书7页)。如此种种,不一而足。这些注释,对初学者非常有帮助!我们要多向老一辈专家学习!

关于寒食节的时间习俗古诗句(节日节气诗第三十一章)(11)

江山信美非吾士

关于寒食节的时间习俗古诗句(节日节气诗第三十一章)(12)

山舍墓田同水曲

209、寒食游天竺呈陆务观(十六首选一)

(南宋)杨万里

万顷湖光一片春,何须割破损天真。

却将葑草分疆界,葑外垂杨属别人!

【出处】绝句168页。宋典不载。杨万里选集153页。

【作者】杨万里,

【简析】诗题原为《寒食雨中同舍人约游天竺得十六绝句呈陆务观》。这是一首特殊的寒食诗。首先它写于寒食节当天,是典型的寒食诗;其次诗人一口气写了16首,此为其一;第三它还同时呈送给诗人的好朋友陆游观看。当然,最重要的是,这首诗借题发挥,写得很好。游览天竺寺,必定会俯瞰杭州西湖,自然会看到白堤、苏堤,然后联想说,何必修筑苏堤呢?它把整个西湖分割成两部分。这并非真的反对修筑苏堤,而是借此隐约讽刺南宋朝廷将半壁河山拱手让给敌国。大部分人写寒食诗,重点均在写风俗、风景,思念朋友、家人,很少想到国计民生。杨万里、陆游,更多的是想到国家大事,体现了爱国精神,很难得!

葑草:《宋史·苏轼传》:“西湖多葑,自唐及钱氏,岁辄浚治;宋兴,废之,葑积为田。轼取葑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杭人名曰苏公堤。”

关于寒食节的时间习俗古诗句(节日节气诗第三十一章)(13)

寒食节传统食品:青团

关于寒食节的时间习俗古诗句(节日节气诗第三十一章)(14)

万顷湖光一片春(杭州西湖)

210、春晚感事(二首其一)

(南宋)陆 游

寒食梁州十万家,秋千蹴鞠尚豪华。

犊车轣辘归城晚,争碾平芜入乱花。

【出处】陆游选集142页。

【作者】陆游,见元日五律024首《己酉元日》简介。

【简析】宋宁宗庆元四年(1198)陆游74岁作于山阴。追忆南郑生活。从中可以看到南宋初年南郑的富庶,也可以看到陆游对于从军南郑的念念不忘。粱州,《尚书·禹贡》古九州之一,代指山西、四川盆地、汉中及部分云贵地区,此处指代南郑,即今天的汉中市。

关于寒食节的时间习俗古诗句(节日节气诗第三十一章)(15)

寒食节

关于寒食节的时间习俗古诗句(节日节气诗第三十一章)(16)

陕西省汉中市(古梁州•南郑)新貌

关于寒食节的时间习俗古诗句(节日节气诗第三十一章)(17)

汉中市(古梁州•南郑)一角

关于寒食节的时间习俗古诗句(节日节气诗第三十一章)(18)

汉中市(古梁州•南郑)农村新貌

211、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明初)高 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出处】古今谈137页。小传下一册224页。明典不载。

【作者】高启(1336—1374),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今江苏吴县甪直),自号青丘子。洪武初,召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迁户部右侍郎,托辞年少,未受职,被赐金放归,退居青丘,以教书为生。后因代苏州知府魏观撰《郡治上梁文》诗,触怒太祖朱元璋,被腰斩于南京,年仅三十九岁。高启博学工诗,尤长于歌行体。其诗兼师众长,各体俱擅,变化开合不拘一格,诗风清新超拔,为明代成就最高的诗人之一。与杨基、张羽、徐贲齐名,并称“吴中四杰”。著有诗集《高太史大全集》,文集《凫藻集》附词集《扣舷集》。见清典1831页,小传下一册224页。

【简析】战乱之后,子孙死伤殆尽,无暇顾及寒食扫墓之事,令人倍感沉痛。实话实说,不啻诗史。读此可生反战思安之情。唐朝云表《寒食日郊外》:“寒食悲看郭外春,野田无处不伤神。平原累累添新冢,总是年来吾哭人。”(古今岁时杂咏151页)诗意与高启诗相近,可以参看。云表诗只是泛泛而谈,写普通年份之寒食景象,故感人不深;高启诗特写乱后还乡之寒食景象,更为沉痛,更具社会意义。

关于寒食节的时间习俗古诗句(节日节气诗第三十一章)(19)

寒食节梨花盛开

关于寒食节的时间习俗古诗句(节日节气诗第三十一章)(20)

几家坟上子孙来

212、寒食得花字

(清朝)孔尚任

逃亡屋破夕阳斜,社燕归来不见家。

旧日踏青芳草路,纷纷白骨衬飞花。

【出处】清典1067页。蓝著111页。金盾节日105页。

【作者】孔尚任,见元日七律006首《甲午元旦》简介。

【简析】作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寒食节。当时山东一带发生饥荒,“流殍载道”,哀鸿遍野。昔盛今衰的对比写法。乐景哀情的反衬写法。意象提炼得很典型:破屋,斜阳,社燕,白骨,飞花,富有表现力。活用“旧事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典故。人们不禁要问:发生这样的人间惨剧,是否仅仅是由于自然的原因造成的呢?

关于寒食节的时间习俗古诗句(节日节气诗第三十一章)(21)

寒食节食青团

关于寒食节的时间习俗古诗句(节日节气诗第三十一章)(22)

旧日踏青芳草路,纷纷白骨衬飞花

213、寒食寄京师诸弟

(盛唐)韦应物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出处】节日125页。节令49页。唐典686页。必读101页。金盾节日92页。历代绝句372页。古今岁时杂咏137页,题为《寒食》。中国传统节日诗词鉴赏161页。

【作者】韦应物,见花朝节七律143首《寄李儋元锡》简介。

【简析】虚实结合的写法。作于江州刺史任上。此诗写客中寒食景象,体现念弟思归之情。结构严谨。首句实写客中寒食景色,二句暗示独在异乡,三句明写想念诸弟,四句从远方落笔,想象故园寒食景色,句句相承,暗中钩连,一气流转,浑然天成。以第三句为主,其余三句为宾,主次分明,主宾相衬,相得益彰。

关于寒食节的时间习俗古诗句(节日节气诗第三十一章)(23)

把酒看花想诸弟

关于寒食节的时间习俗古诗句(节日节气诗第三十一章)(24)

杜陵寒食草青青

214、寒食夜

(晚唐)韩 偓

恻恻轻寒翦翦风,小梅飘雪杏花红。

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烟雨中。

【出处】节日121页。唐典1333页。必读106页。历代绝句871页,词句有多处不同。古今岁时杂咏153页,一二句作“恻恻轻寒剪剪风,小桃如雪杏花红”。中国传统节日诗词鉴赏177页。

【作者】韩偓(842—923?),字致尧(一作致光),小字冬郎,自号玉山樵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龙纪进士,官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天复初,随昭宗奔凤翔,进兵部侍郎、翰林承旨。后以不附朱温被贬斥,南依闽王王审知而卒。其诗多写艳情,辞藻华丽,有香奁体之称。后期诗风转变,不乏感时伤乱之作。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韩内翰别集》。见唐典1410页,小传中一册431页。

【简析】爱情诗。此诗写诗人于寒食夜见秋千而思情人的柔情蜜意。全诗笼罩着一层凄迷的气氛,写得曲折含蓄。施补华《岘傭说诗》云:“七绝用意,宜在第三句。”此诗第三句正是重点。由秋千想到日间打秋千的场面和荡秋千的人。一二句为第三句布景设色。第四句暗指所思之人的居处所在,余味无穷。本书076首王安石《夜值》“翦翦轻风阵阵寒”之句似乎本于此诗首句。

(唐朝)薛能《寒食》:“美人寒食事春风,折尽青青赏尽红。夜半无灯还不寐,秋千悬在月明中。”(古今岁时杂咏151页)诗意与此诗相近,可以参看。

关于寒食节的时间习俗古诗句(节日节气诗第三十一章)(25)

楼阁朦胧烟雨中

215、丙辰鄜州寒食

(晚唐)韦 庄

满街杨柳绿丝烟,画出清明二月天。

好是隔帘花树动,女郎撩乱送秋千。

【出处】节日117页。节令51页。唐典不载。必读104页,第一句作“满阶杨柳绿丝烟”。历代绝句838页,第二句作“画出青春二月天”。古今岁时杂咏155页。中国传统节日诗词鉴赏175页。

【作者】韦庄,见立春七律031首《立春》简介。

【简析】原题为《丙辰年鄜州遇寒食城外醉吟五首(其一)》。全诗创造了一个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美好境界,令人神往。丙辰年,唐昭宗乾宁三年(896年)。鄜州,今陕西富县。

关于寒食节的时间习俗古诗句(节日节气诗第三十一章)(26)

寒食节

关于寒食节的时间习俗古诗句(节日节气诗第三十一章)(27)

满街杨柳绿丝烟

关于寒食节的时间习俗古诗句(节日节气诗第三十一章)(28)

女郎撩乱送秋千

此处还有(盛唐)王维《寒食氾水山中作》(广武城边逢暮春)(历代绝句146页。古今岁时杂咏134页。王维诗选34页。中国传统节日诗词鉴赏148页),(唐朝)无名氏《杂诗四首(其二)》(近寒食雨草萋萋)(唐三全译468页。唐典不载。历代绝句934页。中国传统节日诗词鉴赏220页),(元朝)刘因《寒食道中》(簪花楚楚归宁女)(元诗三百首60页),(唐朝)熊孺登《寒食野望》(拜扫无过骨肉亲)(古今岁时杂咏139页),(中唐)元稹《寒食夜有怀》(寒食非短非长夜)(古今岁时杂咏141页。节日124页,作者题为白居易),(晚唐)杜牧《江上偶见绝句》(楚江寒食桔花时)(节令50页。必读103页),(南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选一)》(寒食花枝插满头)(节令55页),(清朝)查慎行《舟中即目》(屋角采花黄映篱)(节令58页。清典不载。历代绝句1430页。清诗选292页),(唐朝)薛能《寒食日题》(美人寒食事春风)(节日119页。唐典不载,无条目。古今岁时杂咏151页),(北宋)苏轼《寒具诗》(纤手搓成玉数寻)(古今谈124页。宋典不载。本诗最早见庄绰《鸡肋编》)等七绝之作比较值得一读。

陈锦云、曾秀英选编,2023年1月29日于瓷都德化

关于寒食节的时间习俗古诗句(节日节气诗第三十一章)(29)

寒食节

关于寒食节的时间习俗古诗句(节日节气诗第三十一章)(30)

寒食节踏青、荡秋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