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与能力训练八年级上册语文(知识与能力训练)
知识与能力训练·语文·八年级·上册答案
第1课 消息二则
一、
(一)
1. dāng dí sài jiān yǐ
2. 枯 朽 溃 泄 督
(二)
1. D
2. “不料”是没有想到的意思。汤恩伯本来是来督战的,结果不但无“战”可“督”,且全军覆没,狼狈不堪。“不料”讽刺了汤恩伯过高估计了东面防线的巩固性,过低估计了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
(三)略
(四)
1. 迅速、简要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
2. 标题 导语 主体 电头 消息头
3.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的起因 经过 结果
二、
(一)
1.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2. 事件发展顺序;中路军写得简略,是因为新华社在此前已经有关于中路军的详细报道,此处简略交代,西路、东路大军写得详,是因为渡江正在进行中,有些事情需要交待。对西路军描写中加入了原因分析,东路军所遇抵抗较强。
3. “均”是“全”的意思,突出了我军渡江的气势。
(二)
1. 19日5时30分福建平潭海域两船相撞,13人落水,4人获救3人死亡6人失踪。
2. “确认”不能删去。确认表明搜救队对死亡的人有严格意义的事实认证,体现了搜救工作的严谨性,也表明了新闻写作的准确性。
三、略
第2课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一、
(一)
bān zhǔ zhòng cái 建 额
(二)C
(三)略
(四)
1. 时效性强 真实客观
2. 导语 主体 背景 结语 重要性递减
二、
(一)
1. 交代了消息发布的国家、新闻机构、地点、时间等信息。
2. 第1段和第4段
3. 第2段介绍了首届诺贝尔奖的获奖人及贡献,第3段介绍了诺贝尔奖的颁奖机构、奖金来源、时间、地点,第4段介绍了诺贝尔奖的由来及管理、评议办法。这三段不能颠倒,围绕“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这个主题,三段是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则排序的。
(二)
1. 交代了人物、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2. 科斯塔的手术要保持清醒确保不会损害语言能力,另外她想通过唱歌来给自己信心和力量;她做好了边手术,边唱歌的心理调试,记起自己写的歌;顺利度过八小时的手术,术后4天,她已经出院,可以走路、说话。
3. 可以从科斯塔或医生等角度谈谈自己的感受。
第3课 “飞天”凌空
一、
(一)
1. líng qiáo yíng qiǎo bǐng zhōng
2. 壁 慨 酷 潇
(二)略
二、
(一)
1. 课文抓住吕伟跳水动作进行细致刻画。
2. 运用了动作描写,“轻舒双臂”“轻轻一蹬”“向空中飞去”对吕伟起跳、飞天的动作进行细致的刻画,有力地突出了吕伟动作的轻柔,优美,舒展,充满了动态美。
3.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吕伟跳水的动作比作“旋风”“流星”,表现了吕伟空中转体三周的动作完成得非常迅速,完美,无可挑剔。
(二)
1. 导语 中国人申奥成 功后,心情十分激动喜悦。
2. 表达了申奥成功的自豪之情,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3. 时间:7月13日 地点:莫斯科世贸中心 人物:中国人 经过:两轮投票获票数量 结果:申奥成功
4. 运用数字,让事实说话,更有说服力,让读者明确中国的优势,告诉我们申奥成 功是众望所归,去掉则没有这种表达效果,体现了消息的真实客观性。
三、略
第4课 一着惊海天
一、
(一)
1. wéi xián juān dān hàn bēng
2. 冽 坠 湛 苟
(二)略
二、
(一)
1. 主标题“一着”指舰载战斗机成功着舰,“惊海天”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着舰的影响之大,标题具有强烈的画面感,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 属于环境描写,作者对海天环境进行了一个全景式的描写,使航母、海洋、风浪交织成一幅壮美的图画,为下文详写舰载机在困难重重之下着航作铺垫。
3. 运用比喻手法,将航载机着舰比作刀尖上的舞蹈,形象生动地突出着航的艰难与危险,渲染了紧张的气氛,使读者也为之紧张不已。
(二)
1. zài zǎi lí tiǎo
2.“今天上午美国……造成三名宇航员丧生”
3. 震惊 致哀 哀悼
4. A
5. 不能。因为不是全部,而当时的人是不可能完全停止活动的。如果去掉“几乎”,则显得过于绝对,与事实不相符合,体现了新闻的真实客观性。
6. 总统和夫人非常震惊,总统做好善后工作,众议院中断会议。
三、略(符合句式要求,内容连贯即可。)
第5课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第一单元自测题
一、略
二、
1. D 2. A 3. D 4. A 5. A
三、
(一)
1. 第①句(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人:人民解放军;时间:21日;人数:大约二十万人;事件:渡过长江。
2. 说明解放军发起的是正义的进攻,标志着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言之有理即可)
3. 敌人:摧枯拉朽、毫无斗志、纷纷溃退 我军:万船齐发、直取(对岸)、突破(敌阵)、占领、进击、英雄式的战斗
4. ②③④⑤句,每句为一层。
第②句:概述我军对敌发动进攻的时间,突破敌人防线的地点。
第③句:概述敌军防线不堪一击,士气低沉以及败逃情况。
第④句:正面描写我中路军渡江作战的情况,概述战斗所花的全部时间,战斗的结果以及发展趋势。
第⑤句:综述人民解放军坚决执行命令,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强意志和英雄气概。
5.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高度赞扬人民解放军统一部署,听从指挥以及“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二)
1. 马斯特面临死亡时,沙尼克为了音乐甘愿替他牺牲。
2. 不能。“爬下”形象地写出马斯特下床动作缓慢,反映他面对突如其来的死亡时,心情的沉重痛苦;“滑下”形象地写出了沙尼克下床的动作果断、迅速,反映他为了音乐(和友情)甘愿为马斯特牺牲的心理。
3. 神态描写,动作描写(有其一就可);形象的写出马斯特的震惊和他不希望沙尼克替他牺牲的心理。
4. 沙尼克:勇敢乐观富有献身精神;英雄人物如邱少云,在抗日援朝的一次战斗中,一颗燃烧弹正好落在邱少云身边,为了不暴露潜伏部队,他忍受烈火的焚烧,一动不动,直至壮烈牺牲,年仅26岁。
5. 内容上:突出沙尼克为了音乐(友情)而献身的精神(深化中心);同时表达了马斯特对难友的深切怀念。结构:总结全文,照应前文,使文章结构严谨。
四、略
第6课 藤野先生一、
(一)
1. jié jī wù xǐng
2. 绯 荟 逊 匿
(二)
词典义:漂亮。
文章义:丑陋。运用反语,表示讽刺。
(三)略
二、
(一)
1. 日本 “ 爱国青年”查“我”的听课笔记一事
2. D
3. D
4. “匿名信事件” “幻灯片事件”
(二)
1. 文中父亲是一个淳朴、勤劳的农民。他善良、正直、有点固执,深爱着自己的儿子。
2. 做人不能虚浮,要脚踏实地,多做实事。 “我”感受到了父亲所给予我的激励,努力向前。
3.“白发苍苍”、“修长的身子”、背“压成弓形”等。形象而生动地刻画了父亲因为承载的生活负担之重而过早衰老的形象。
4. 父亲背负的不仅仅是书,更是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殷殷希望。
三、
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就滋润一方土地;如果你是一棵小草,就增添一分绿意。
如果你是一朵鲜花,就点缀一角夜空。如果你是一片白云,就装扮一方晴空。
第7课 回忆我的母亲一、
(一)
1. zhóu lǐ nì qiǎng hèng
2. 塾 佃 蔼 辍
(二)
任劳任怨:做事不辞辛苦,不怕别人埋怨。
周济:对穷困的人给予物质帮助。
为富不仁:有钱而心狠,残酷的剥削、压迫穷人。
不辍:不停。
(三)略
二、
(一)
1.(1)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
(2)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
(3)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
2. 强健 鼓励 宝贵 平凡
3. 抒发了对母亲的悼念之情,表达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由爱母亲推广到爱劳动人民,由赞美母亲到赞颂劳动人民,感情升华了,主题深化了。
4. 不能。前者表示已过去,后者表示现在和未来,不能互换。
(二)
1. 相貌古怪;爱骂人,凶;自己选辑教材;朗诵课文有腔有调;批改作文擅用大墨杠子大勾大抹。
2. 原文是:好文章掷地作金石声,那也许是过分夸张,但必须可以琅琅上口,那却是真的。(不要求作答与原文一致,但必须体现朗读对理解、欣赏的作用。言之成理,语句通顺即可)
3. 此段插叙,交待了当时国文课的情景,说明了先生之所以凶的原因。“正当防卫”的本义是指受到不法侵害的人,合理采取的自我保护的行为;文中指先生在学生们普遍不尊重课堂的情况下,不得已采取的强硬态度。
4. 比如精彩的外貌描写、神态描写等,特别是欲扬先抑的写法,鲜明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真切诚挚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三、
康乃馨
第8课 列夫·托尔斯泰一、
(一)
1. zī rán liǔ quán zhū rú gān gà zèng càn
2. 垢 鹤 襟 惶 轩
(二)
词典义:比喻隐藏或包庇坏人坏事,形容坏人聚积的场所。
文章义:指托尔斯泰皮肤粗糙。
(三)略
二、
1. 运用比喻,形象精妙地写出托尔斯泰眼睛犀利,有深刻的洞察力。
2.“在优美动人的音乐影响下,它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可以闪闪发光”,“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可以像手术刀……”用高尔基的话说:“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3. 用了欲扬先抑的艺术手法。写他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正是用来反衬他灵魂的高贵,反衬他的眼睛的精美绝伦。
4. 二者并不矛盾。“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常是痛苦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智者的痛苦,如果他既是智者又是仁者,那么痛苦将是双倍的。托尔斯泰正是这样的人,他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并尽己毕生努力去改变它,但总是事与愿违,这才是最大的痛苦。晚年的托尔斯泰厌弃贵族生活,决然放弃财产,以致和家人产生矛盾,最后毅然离家出走,而客死于途中。
三、
幸福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幸福是“奇闻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愉悦。幸福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奉献;幸福是“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恬淡。
第9课 美丽的颜色一、
(一)
1. lòu chì cù duó
2. 窒 沸 咽 触
(二)
猝:突然。
吹嘘:夸张地宣扬。
和颜悦色:脸色和蔼喜悦,形容和善可亲。
小心翼翼: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
(三)略
二、
1. 居里夫妇提炼出来的“镭”闪射着迷人的光芒。
2. 记叙和描写。使传记真实生动,尤其是描写,大大加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3. 动作描写精细入微,极其传神地表现了居里夫人欣赏提炼出的镭时无以言说的内心欣喜和激动。
4. 结构上呼应题目,点明题目的含义;内容上暗示主人公的科学探索精神,就像镭的荧光一样光耀美丽,点明主旨。
三、
希望是启明星 能把你打翻沉在汹涌的江海
第二单元自测题
缺失
第10课 三峡一、
(一)
阙 xiāng sù 曦 zhǔ tuān shù zhāo
(二)
阙通“缺” 上 顺流而下、逆流而上 有时 快 即使、飞奔的马 白色 实在 肃杀 连接
(三)(参考下面译文)
(四)郦道元 《水经注》
(五)
1. 两岸连山 略无阙处
2. 朝发白帝 暮到江陵
3. 清荣峻茂
4. 猿鸣三声泪沾裳
二、
(一)
1. 险、急。用“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正面描写水势之险恶、水位之高、水流之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通过对比、夸张更加突出了夏季江水暴涨后的水流之疾。
2. 引用的渔者歌突出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色悲寂凄凉的气氛。
(二)
1. 注入 从 是 命名
2.(参考下面译文)
3. 山南水北
附译文:巨马水又东流,有郦亭沟水注入。郦亭沟水上口在逎县东边,承接督亢沟水,向东南流,经紫渊东面。我的六世祖是乐浪郡的太守,从涿郡的先贤乡迁居到这里,于是就住在水南,西面环绕着巨马大河,东面分列着这沟水,支流贯通,缠绕田园,不仅有丰富的农产品和水产品令人怀恋,实在也是遨游嬉娱的佳境。这支水东南流,又名为郦亭沟。
三、略
附《三峡》译文: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 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能通航。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第11课 短文二篇
一、
(一)
歇 tuí yù chén suì bǎi yǔ 荇 wú
(二)
交相辉映 季 代指鱼 考虑 一起 只是
(三)(参考下面译文)
(四)
1. 苏轼 东坡居士 苏洵 苏辙
2. 华阳隐居 齐梁 宋 谢灵运 谢玄
(五)
1. 山川之美 清流见底
2. 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3.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4.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二、
(一)
1.(1)对偶 (2)借代 (3)反问
2.《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
3. 月 月色入户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二)
1. 被 去,前往 就 罢了
2.(参考下面译文)
3. 趣在雪夜聆听竹林里传来的清脆的敲击声;趣在坐在昏暗的小屋感受炉火的温暖;趣在悠闲自得地读书。
附译文:晚上下起了大雪。当时正想要坐船到沙市,竟然被雨雪所阻挡。然而大雪敲击竹子,发出铮铮的声音,暗暗的窗子与红红的烛火,任意看数卷书,也是很有趣的。离时为自己叹息每次有想去的地方,总是不行。然而是行是止,任它吧。鲁直所说“没有一处不可以寄一梦”。
三、略
附《答谢中书书》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附《记承天寺夜游》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透过窗户洒入屋内,(于是我)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横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松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第12课 与朱元思书一、
(一)
piǎo 邈 kē 鸢 lì lún
(二)
都 跟、随 向东向西 表约数 向上 冲击 同“啭”,鸟鸣 同“返”,返回 在上面
(三)(参考下面译文)
(四)梁 《与施从事书》 《与顾章书》 山水
(五)
1. 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
2. 游鱼细石 猛浪若奔
3. 蝉则千转不穷
4. 鸢飞戾天者 经纶世务者
二、
(一)
1. 用正面描写与侧面衬托相结合的用法写了水的清澈,运用对偶与比喻的修辞写了水的急、猛的特点。
2. 本文叙述作者乘船自富阳至桐庐途中所见,描绘了这一段的山光水色,表现出他流连于山水的生活情趣,流露出对追求名利之徒的蔑视,含蓄地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之趣。
(二)
1. 插入 河流 争相 停止
2.(参考下面译文)
3. 视觉 热爱自然,娱情山水;避世退隐,鄙弃名利
附译文:故鄣县向东三十五里地,有一座青山,悬崖陡峭高峻,山峰直插天际。青翠的山峦层层叠叠,流水千折百回。归巢的鸟儿争相飞来,饮水的猿猴成群结队。一年之中秋冬则霜雪覆盖,春夏则藤萝铺满了小路。风雨交加,天色灰暗,鸡见不到太阳,便慌乱地鸣叫。悠闲地欣赏这样的景致,确实会让人消除烦恼,怡情养性,有所感悟。
三、A
附《与朱元思书》译文:风和烟都散尽了,天和山是一样的颜色。(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奇异的山水,独一无二。
江水都是青白色,千丈深的地方都能看得清楚。游动的鱼儿和细碎的沙石,也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迅猛的浪涛像飞奔的骏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山峦凭借着(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相互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了无数的山峰。(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百鸟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和猿猴也长时间地叫个不断。极力追求名利的人, 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是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还可以(从枝叶的空隙中)见到阳光。
第13课 唐诗五首一、
(一)
gāo bó 徙 洲 jì yān 阴 dī
(二)
接近 分明的样子 飘飞的蓬草 往 喜爱 向阳的树
(三)(参考下面译文)
(四)
五 七 首 颔 颈 尾 对偶 一
(五)
1. 山山唯落晖
2. 白云千载空悠悠
3. 谁家新燕啄春泥
4.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5. 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二、
(一)
1.“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这最后两句完全道出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怅惘,既然在现实中找不到相知相识的朋友,那就只好追怀伯夷、叔齐那样不食周粟、上山釆薇的隐逸之士。
2. 前四句围绕楼的得名写起,写此地空有此楼,人和鹤俱远去。黄鹤一去不复返,只留下悠悠的白云,充满了对此楼变迁的百般感慨。这四句用了散文的写法,一气呵成,没有遵守格律的要求,连用了三次“黄鹤”,但没有丝毫呆滞的感觉。
3. 黄沙莽莽,无边无际。昂首看天,天空没有一丝云影。不见草木,断绝行旅。极目远眺,但见天尽头有一缕孤烟在升腾,诗人的精神为之一振,似乎觉得这荒漠有了一点生气。那是烽烟,它告诉诗人,此行快要到目的地了。烽烟是边塞的典型景物,“孤烟直”,突出了边塞气氛。从画面构图的角度说,在碧天黄沙之间,添上一柱白烟,成为整个画面的中心,自是点睛之笔。
4. 诗人顺着长江远渡荆门,江水流过的蜀地也就是曾经养育过他的故乡,初次离别,他怎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呢?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深情。诗以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结尾,言有尽而情无穷。诗题中的“送别”应是告别故乡而不是送别朋友,诗中并无送别朋友的离情别绪。清沈德潜认为“诗中无送别意,题中二字可删”(《唐诗别裁》),这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5.“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几处,用“早”来形容黄莺,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树上的黄莺一大早就忙着抢占最先见到阳光的“暖树”,生怕一会儿就会赶不上了。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而不知是谁家檐下的燕子,此时也正忙个不停地衔泥做窝,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二)
1.“此字”指“寒”字,一、二句中抒发送别之情的巧妙字眼为“乱”字和“飞”字。
2. 一个“寒”字,既写自然之寒,更是心理之寒的映射;一个“乱”字,既写烟云缭绕之乱,更写诗人心情之乱;一个“飞”字,既写时间匆匆,更写心理感受的人生聚散匆匆。写景的词语,均是心情色彩的点染,情入景中,两相融合,营造了空灵之美。
三、
示例:年年红红火火,事事风风顺顺,人人嘻嘻哈哈。家家户户,个个沸沸腾腾。(新年)
风风轻轻顺顺,雨雨绵绵纷纷,处处满满春春。花花草草,红红绿绿深深。(新春)
附《野望》译文: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附《黄鹤楼》译文: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
附《使至塞上》译文: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附《渡荆门送别》译文:我乘舟渡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来到战国时期楚国的境内游览。高山渐渐隐去平野慢慢舒展开,江水一片仿佛流进广阔的莽原。波中月影宛如天上飞来的明镜,空中彩云结成绮丽的海市蜃楼。但我还是更爱恋故乡滔滔江水,它奔流不息陪伴着我万里行舟。
附《钱塘湖春行》译文:行至孤山寺北,贾公亭西,举目远眺,但见水面涨平,白云低垂。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木;谁家燕子,为筑新巢衔来春泥?鲜花缤纷,几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刚好遮没马蹄。湖东景色,令人流连忘返,最为可爱的,还是那绿杨掩映的白沙堤。
第三单元自测题一、略
二、
1. B 2. C 3. C 4. B 5. B
三、
1. 馨香盈怀袖
2. 老骥伏枥 烈士暮年
3. 终岁常端正
4. 千里殊风雨
5. 浅草才能没马蹄
6. 牧人驱犊返
7. 芳草萋萋鹦鹉洲
8. 归雁入胡天
9. 互相轩邈 高峰入云 山随平野尽
四、
(一)
《三峡》
1. 溯流而上 有时 延长
2. 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
3. 因为“重岩叠嶂,隐天蔽日”。突出了三峡的山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
《记承天寺夜游》
1. A
2. 恰好看见月光透过窗户洒入屋内,(于是我)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只是少了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3. 作者惜墨如金,只用十八个字,就营造出一个月光澄碧、竹影斑驳、幽静迷人的夜景。更妙的是,“水”中还有水草漂浮,游荡,于是乎恍恍然便如仙境一般了。作者以竹、柏之影与月光两种事物互相映衬,比拟、比喻手法精当,新颖,恰如其分地渲染了景色的幽美肃穆。更体现出了月光清凉明净的特点。衬托出作者闲适的心境(庭中夜色)。
4. “闲人”一词,表面上是自嘲地说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闲来无事才出来赏月的,实际上却为自己的行为而自豪——月夜处处都有,却是只有情趣高雅的人能欣赏的,有了人的欣赏才有美,只有此时此地的月夜才是最幸运的,因为有情趣高雅的人来欣赏它。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但是却被一贬再贬,流落黄州,在内心深处,他又何尝愿做一个“闲人”呢?赏月“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慰罢了。
(二)
1. 回旋 污秽,肮脏
2. (参考下面译文)
3. C
附译文:道州城向西走一百多步,有一条小溪.这条小溪向南流几十步远,汇入营溪。溪水所到达的两岸,全都是一些奇怪的石头,这些石头有的倾斜陷入,有的盘曲回旋,不能够用语言来形容。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水流回旋从上冲下来,激荡倾注;岸边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投下的阴影互相掩映。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就是很适合隐士居住的;如果在人烟密集的地方,也可以成为市民游览的胜地,喜欢清静的人休憩的园林。但是自从道州成为州的治所以来,至今也没有人来欣赏和关爱;我在溪水边走来走去,为它景色秀丽而无人知晓而惋惜!于是进行疏导开通,清除掉杂乱的草木,建造了亭阁,栽上了松树、桂树,又种植了鲜花香草,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因为溪水在道洲城的右面,便命名为“右溪”。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明白的告诉后来人。
五、
1. 指那些年纪小却当上红军的人。
2. 略
六、略
第14课 背影一、
(一)
1. jí sù chú pán xiè zhù
2.
(1)B A D C (2)B C A D
(3)D A B C (4)D A B C
(二)
赋闲:指没有职业在家闲住。因《闲居赋》而得名。
颓唐:萎靡不振的样子,课文中指家境衰败。
不能自已:不能停止,课文中是“不能控制”的意思。
(三)
朱自清 佩弦 散文家 诗人 学者 《荷塘月色》 《春》 《绿》 《匆匆》
二、
(一)
1. 攀 缩 倾 搀
2. 不好 ,“蹒跚”不仅有慢的意思,而且还有摇摆的意思,如果改成了“慢慢”,就不能表现出父亲步履艰难,行动不便的情况,也不能很好地反映出父亲对儿子的爱的伟大、无私。
3. 第一次流泪是因为感动。父亲买橘子的经过表现了爱儿子的深厚感情,使我”感动得热泪盈眶;第二次流泪是因为离别。我”眼望着父亲的背影在人群中消失, 因不舍、留恋而流泪。
4. 不设统一答案。赞成任何一方均可,但必须结合课文父亲的形象来谈,有理有据。
(二)
1. ①没有享受过父爱。“父爱,在我童年的回忆中是一片空白”
②父亲威严、冷峻,话很少。
③父亲从来没有对自己表示过一点亲昵。
2. 为儿子考上大学而欣慰,为儿子即将远离而伤感,这是不善于表达而又难以掩饰的父爱的流露。
3. 父亲在冷峻的外表下对“我”有一种深深的爱(或:“平静的水波”比喻父亲外表的威严和冷峻,话很少,笑很少,从不表示亲昵,也没有大悲大喜的情感流露。“激流”比喻父亲对儿子深沉而强烈的爱)
事例:①给儿子倒酒。②卖驴让儿子复读。③儿子考上大学后喝酒,看着地图自言自语。④给儿子打点行李借学费。⑤专门赶回来送儿子。⑥深情叮嘱。
4. 与父亲从来没有给“我”写过信相呼应。父子间深刻的理解和信任。
5.
(1)①对儿子都有深沉的爱。②父爱的表达主要是通过行动而不是通过语言。③都肩负着家庭重担。
(2)提示:围绕“代沟”谈观点并做分析。
三、
1. 略 2. C
第15课 白杨礼赞一、
(一)
1. dǐ yān suō qí
2. 倔强 虬枝 开垦 鄙视
(二)
1. 指文学素养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句。
2. 宽广平坦得像磨刀石。
(三)略
二、
(一)
1. 白杨树的外形特征:枝、干、叶皆挺拔向上,不旁逸斜出;树皮光滑泛青(有银色的晕圈);姿态倔强挺立,努力向上伸展,高大参天。白杨树的内在气质:力争上游、不折不挠,对抗风雪。
2. 不能互换顺序。这四句话连用四个“难道”,句式的反问、排比,使节奏一句比一句强烈。从“只是树”到“北方的农民”,再到“家乡的哨兵”,最后到“团结上进的精神和意志”,联想到的形象一句比一句扩展,内容一句比一句深刻,使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由浅入深,使主题逐层深化。
3. 内容上,直抒胸臆,点明题旨,赞美了白杨树的质朴常见的外形和它所代表的中华民族解放斗争中不屈不挠、团结上进的精神意志;结构上,不仅开篇点题,首尾呼应,更贯穿全文,成为文章的抒情线索。
4.《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是茅盾根据自己1940年从新疆归来赴延安途中的见闻和感受写的一篇散文。当时,抗日战争正处于艰苦的相持阶段,日本帝国主义正加紧对国民党的诱降。国民党反动政府阴谋制造了“皖南事变”,进犯抗日根据地;日寇也因此肆无忌惮地向我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面对这种严酷的现实,全国人民,特别是抗日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与毛泽东的领导下,毫不妥协,坚持抗战。本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文章以昂扬的革命激情,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歌颂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农民,及其所代表的我们民族的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二)
1. 一方面,沙石堆的形状与坟场的土堆外形相近;另一方面,“坟场”意味着死亡,这样同戈壁滩残酷的生存环境相吻合,作者借此歌颂驼骆不屈不挠的生存意志。
2. 不能删去。继前四段描写骆驼刺后,第⑤段作者笔锋一转,将城市的冷漠与沙漠的荒凉联系起来,引出了第⑥段中骆驼刺的象征意义,使文章由赞颂植物过渡到对社会群体的理性思考,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3.
骆驼刺
像骆驼刺一样活着的人
生存环境
荒芜、贫瘠、严酷
恶劣、冷漠
外在形态
蓬乱、带刺、叶片小
寒酸、丑陋
分布范围
一眼望不到头,占据一片片领地
无处不在
生活态度
坚韧、顽强、执着、快乐
顽强、隐忍、自由、质朴、快乐、满足
4、①赞颂了戈壁上生命力旺盛的骆驼刺,②赞颂了像骆驼刺一样顽强而自足地生活在城市底层的弱者,③也批评了社会对于底层群体的冷漠与鄙视,④呼唤人文关怀和社会和谐。
三、
1. 本题为自主表达,不设标准答案。朗读提示:教材句简洁有力,铿锵激昂;题目句用“呢”和逗号将主语独立出来,更为口语化,略显亲切。“旁逸斜出”和“横斜逸出”意思相同,短语类型不同,音律略有不同。
2. 示例: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根儿深,干儿壮,守望着北疆。微风吹,吹得绿叶沙沙响罗喂,太阳照得绿叶闪银光。小白杨,小白杨,它长我也长,同我一起守边防。
第16课 散文二篇一、
(一)
1. jiù è jù bīn kàn háo
2. 涤 凋 辰 霄
(二)
词典义:很深的水。
文章义:内心的孤独寂寞
二、
1. 本题为开放性题目,能联系实际举例即可。例如:换牙,对儿时的玩具失去了兴趣等。
2. 可以从修辞或句式等角度进行赏析。示例:反复运用“永远”一词,突出了小牛犊和金黄色茸毛所代表的生命的不朽,强烈地表达了对生命的赞美。或:用两个偏正短语构成感叹句,强烈地表达了对不朽的生命的赞美。
3. 凋谢:指个体生命的结束。
不朽:赞美生命传承,生生不息。
4. 本题为自主表达题,言之成理即可。示例:个体的生命虽然短暂而充满了未知,却也时时会展现神奇和精彩。生命如何度过,很大程度上在于自己如何把握。我要珍惜时光,努力学习,充实自己,让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
三、
(一)D “在我心中”是状语。
(二)示例:生命像一轮明月,历经圆缺变化,周而复始。
第17课 昆明的雨一、
(一)
1. yú bì yòu he jùn zā
2. 调 篱 苔 暮 炽 寡
(二)略
二、
1. ①所画的是昆明雨季特有的现象与产物,突出昆明多雨的特点;②为下文做铺垫,引出下文对“昆明的雨”的描述;③吸引读者,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答任两点即可)
2. ①仙人掌 ②各类菌子 ③果子杨梅 ④缅桂花
3.
(1)“格调”原指“人或艺术品的品格或风格”,此指炒熟后青头菌的诱人色泽(鲜香口味)。
(2)“张目结舌”原指“睁大眼睛说不出话”,此指牛肝菌味道好得令人吃惊。
4.
(1)运用人物的外貌、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用卖花女孩的娇美情态衬托出昆明雨季的柔美,抒发作者对昆明的怀念、喜爱之 情。
(2)“爬”“遮”等动词,把木香拟人化,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木香的茂盛,表达作者喜爱、赞叹之情。
5. 第(3)段内容:点明了文章中心,表达了笼罩全文的作者对昆明雨季的深切怀念的感情。结构:这句独立成段的句子承接上文的画面介绍。引起下文“我想念昆明的雨”的缘由的抒写。
第(12)段内容:深化主题,表达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想念之情,结构:照应第三段内容,收末全文,使结构显得完整。
6. 这由雨引起的淡淡的乡愁,还有雨中美景令人陶醉的闲适、幽静、恬淡之感,都是作者忘不了的情味。
三、略
第四单元自测题一、略
二、
1. D 2. B 3. D 4. A 5. C
三、
(一)
1. 父亲坚持送“我”到车站,父亲送“我”上火车(2分)。
2. 这两个词集中体现了父亲不放心让他人送“我”,表现父亲爱子情深(2分)。
3. 反语(1分)。这里的“聪明”是反语,其实是后悔的话,对当时的自己不理解父亲(1分)有一种责备和愧疚感(1分)。
作者正在求学期间,对父亲的千叮咛万嘱咐并不完全理解,总认为他“迂”,甚至八年之后,作者也当了父亲,才真正体会到当年父亲的一番苦心。
4.(3分,表态1分,理由2分)言之成理即可(例:赞成。因为在父母眼中,无论儿女多大,永远都是他们的小孩子,父亲亲自送他,是父爱的表现;反对。虽然父亲的行为表现了一种亲子之爱,但却无助于“我”的成长,甚至在一定程度还削弱我“我”独立生活的能力。)
(二)
1. 作者描绘了高原“黄绿错综”的色彩和“无边无垠,坦荡如砥”的地势,点出了它的“雄壮”“伟大”,但又“单调”的景色。(2分)
写黄土高原的景色,起两方面的衬托作用:一是交代白杨树生长的环境,对描写白杨树起了正面衬托的作用(1分);二是作者又用了“单调”“恹恹欲睡”与白杨树的“傲然地耸立”相对照,又起了反衬作用。意思是黄土高原虽然伟大、雄壮,但离开了白杨树,还是有单调之感,所以白杨树更值得赞美。(1分)
2. 示例:“像哨兵似的树木”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白杨树的笔直、坚挺(1分),表达了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敬佩之情(1分)。
3. 本文采用象征手法(1分),抓住白杨树的外形特征,借白杨树的不平凡的形象,赞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农民,歌颂他们质朴、坚强和力求上进的精神,抒发作者对他们的崇敬和赞颂的感情(2分)。
如白杨树力象上游的形象,直的干,靠紧向上的枝枝叶叶,朴质的皮,以及倔强挺立的斗争性格,正和党领导下的北方农民的正直、朴质、团结、进取的性格和民族解放斗争中的坚强精神相一致,所以用来象征。(1分,任选其中一条即可得分)
(三)
1.(2分) 拜爷爷(给爷爷“上饭”) 吃奶奶现炒的蚕豆(一路吃奶奶炒的蚕豆)(一点1分)
2.(6分)(1)第一句:(3分)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1分),表现了奶奶对“我”的爱怜(疼爱),以及对“我”即将离开的不舍(内心的伤痛与隐忍)(2分)。
(2)第二句:(3分)①为“我”十一岁时的不懂事,只知欢快地吃蚕豆,不能体会到奶奶的艰难而难受。
②后来意识到,这次将和奶奶长久分离,触发了内心的难受。
③“我”已经十一年没有来看望奶奶而感到“羞愧”。
3.(4分)①对童年苦难生活的回忆和追思;
②对善良朴实、全心全意爱着我的奶奶的感激与怀念;
③对“我”未能体会奶奶的艰难与伤痛、未能报恩(尽孝)的难受和羞愧;
④对像奶奶一样身份低微、生活处境艰难却隐忍、坚强的女性的赞美(崇敬)。(意近即可,任写3点可得满分)
4.(4分)因为①文章的中心是为了表达对奶奶的爱、感激(恩)和愧疚,所以作者用了大量篇幅写“我和奶奶的故事”;
②蚕豆是线索,全文内容与蚕豆有关,奶奶炒用来做种的蚕豆触发了“我”的多年后的难受和愧疚;
③蚕豆是引子,写蚕豆是为了引出奶奶对“我”的真爱(无私);
④蚕豆具有象征义,象征了奶奶极普通的社会地位和境遇。(从中心、线索、引子、象征等角度分析,言之有理即可,任写3点即可得满分)
四、略
第18课 中国石拱桥一、(一)
1. kuà chónɡ chèn qì pǔ sǔn jiàn dī
2. 肖 伦 墩
(二)
词典义:超出一般水平的好作品。
文章义:具体指好建筑。
(三)略
二、(一)
1. 说明了卢沟桥的特点。
2. ① / ② ③ ④ ⑤ ⑥ / ⑦ ⑧ ⑨
3. 作比较、举例子。作比较,形象地突出了卢沟桥结构坚固的特点。举例子,真实可信地说明了卢沟桥的历史悠久,而且形式优美。
4. 不能删,这一段介绍了卢沟桥的历史意义,让读者对卢沟桥的特点了解得更全面。或者:应该删,这一段不能体现中国石拱桥的三个特点,游离于文章中心之外。
(二)
1. 形状;圆。
2. 第⑥自然段:周长一定,圆的面积最大。或面积一定,圆的周长最小。第⑦自然段:体积一定时,球的表面积最小。或表面积一定时,球的体积最大。
3. 逻辑顺序 总分总
4. 略
三、略
第19课 苏州园林一、
(一)
1. xuān xiè hè lín xún zhǎo lòu qiánɡ zhuó kuò
2. 嶂 宜 心 匠
(二)
词典义指保持实物原样或经过整理,供学习、研究时参考用的动物、植物、矿物。
文章义是代表、典范的意思。
(三)略
二、
(一)
1. B
2. 假山和池沼。假山:是艺术,追求自然。池沼:任其自然,追求画的效果。
3. 分类别。使条理更清晰,层次更分明。
4. 水面 河沿 池中 空间顺序
(二)
1. B
2. 通过生动的描写来说明扬州园林花墙的纤巧秀气。
3. 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4. 生动地写出人们从冬景之窗看到“春景”时的惊喜之情。
三、略
第20课 蝉一、
(一)
1. ruì bó qí yà qiāng zhé nián dào
2. 罅 嚣 隧 蚤
(二)
词典义:运用权力以支配其领土及个人的行为。
文章义:指蝉占据了我门前的树,并带来喧嚣的鸣声。
(三)略
二、
(一)
1. 幼蝉夏至出洞 幼蝉天冷入洞
2. 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
3. 一,作者从幼虫的地下生活写起,是因为蝉的幼虫生涯占了它生命的大部分时间,而这部分的生活不为一般人了解,容易引起读者兴趣。
二,开头写幼虫的地下生活,结尾写幼虫隐入地下,前后照应,结构严密,井然有序的说明了蝉循环往复的生活史。
4. 如:第9段中写蝉出洞脱皮的过程,十分细致:外层的皮开始由背上裂开,里面露出淡绿色的蝉体。头先出来,接着使吸管和前腿,最后是后腿与折着的翅膀。这时候除掉尾部,全体都出来了。
(二)
文段是客观性的、解说式的语言,课文是既有科学性,又有文学性,语言活泼,富有情趣。
三、
1. 宣王好虚名。他本来只能拉动三石的弓,左右的人为了迎合他的虚荣心,就都说他的弓不下九石。因此他终身蒙在鼓里,还自以为能拉九石呢。
2. 齐宣王本来只能拉动三石之弓,而他的左右拉他的弓时拉到一半就装作拉不动了,还都说“除了大王您,谁还能用九石的弓!”结果使得宣王到死都被蒙蔽,受害终身。
第21课 梦回繁华一、
(一)
1. chóu shū qiàn zhú lú wéi sì xíng qiú jìng gāo rǒng
2. 檀 簇 摄 踵 峭
(二)
词典义:在数量、程度、规模等方面进行调整,使符合标准。
文章义:使画面的色彩更有层次,使空间的分布更和谐。
(三)略
二、
1. 具体说明了《清明上河图》的艺术、历史价值。
2. 不能。“基本”是大致,差不多的意思,所删去,就变成画中的景物与文献中的完全一致了,不符合实际。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
3. 举例子。通过例举画中“孙羊店”“脚店”与《东京梦华录》中所记的内容相符合,具体形象地说明了《清明上河图》是一副写实性很强的作品。
三、
(1)无烟世界,清新一片
(2)谈吐可以,吐痰不行
(3)沉默寡言,方显文明
第22课 《孟子》三章
暂时缺失
第23课 愚公移山一、
(一)
1. sè yū hè shuāng chèn kuì wú cuò
2. 仞 惩 垦 率 畚
(二)
1.(1)将近 (2)阻塞 (3)曲折,绕远 (4)赞同 (5)放置、安放 (6)肩负、扛 (7)敲、打 (8)更替 (9)长叹 (10)停止 (11)放置、安放 (12)高地
2.
(1)反,同“返”,往返
(2)惠,同“慧”,聪明
3.
(1)①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
②同“增”,增加
(2)①没有 ②灭亡
(3)①代词,他的
②用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三)
1. 你也太不聪明了!
2. 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小孩都不如。
(四)
《列子·汤问》 寓言 比喻做事有毅力,不怕困难。
(五)
1.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3.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4. 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二、
1.(1)通达,这里指改变 (2)草木
(3)愁苦,这里指担心 (4)才能
2. 绢类的丝织品太贵而竹简太重,对于人们来说并不方便。
3. 需要甲文中如愚公般的不畏困难、迎难而上、坚持不懈的品质,也需要乙文中如蔡伦般努力实践、大胆创新的品质。(意思相近即可)
三、
第一处:“光临”为敬辞,只能用于对方,要改为“到”。
第二处:“决定”用得不礼貌,劳烦他人,说话要客气,改为“不得不”或“只好”“只能”。
第三处:“磋商”指反复商量、仔细讨论,用在这里不合适,应改为“商量”“商议”。
第24课 周亚夫军细柳一、
(一)
1. jí gòu nǔ zhào pèi yī zhòu jiē nǎng lǔ
2. 弩弓 驽钝 驱使 枢纽 墙壁 完璧归赵 揖让 舟楫 甲胄 胃口
(二)
1.(1)侵入边境 (2)不久 (3)张开 (4)营垒 (5)对某人说 (6)控制住车马 (7)拱手行礼 (8)铠甲和头盔,这里用作动词,指披甲戴盔 (9)被 (10)离开 (11)先前 (12)必,一定
2.
(1)被,同“披”,穿着。
(2)式,同“轼”,车前横木。这里用作动词,指扶轼。
3.
(1)①驻军、驻扎 ②军队③军营
(2)①慰问 ②使……劳累
(3)①皇帝发布的命令 ②皇帝下命令
(4)①兵器 ②士兵
(5)①到,往 ②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③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无实义
④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⑤第三人称代词,她
(6)①将要 ②将近 ③况且
4.
(1)古义:经过;今义:住。
(2)古义:向人致意,表示问候;今义:道谢。
(三)
1. 营中官兵都穿着盔甲,刀出鞘,张开弓弩,弓拉满月。
2. 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纵马奔驰。
3. 披甲戴盔的将领不行跪拜之礼,请允许我用军礼参见(皇上)。
4. 天子被感动了,表情严肃起来,扶着车前横木俯下身子,表示敬意。
(四)
1.《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西汉 司马迁
2. 纪传体通史 黄帝 汉武帝 本纪 表 书 世家 列传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五)略
二、
1. 不同:①汉文帝到前两处军营时长驱直入;而在细柳营却不得入,直到天子诏书才能进去;②汉文帝在前两处军营“直驰入”,而在细柳营却要按军令“不得驱驰”,“按辔徐行”;③汉文帝到前两处军营时,“将以下骑送迎”讨好文帝,而周亚夫却始终身着介胄“不拜”,只是按照军礼“持兵揖”。
写霸上、棘门军的目的:将霸上、棘门军与细柳营形成鲜明对比,衬托出周亚夫治军严格、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特点。
2.(1)句中军士吏军容整齐,严阵以待,戒备森严,可见周亚夫治军严肃,常备不懈;(2)(3)句中军士吏对军令的严格执行显示出周亚夫军令威严、畅达,令行禁止。
以上均体现了周亚夫治军严格,军纪严明的特点。
3. 主人公是周亚夫。写汉文帝在细柳营中不得入,“按辔徐行”“改容式车”以及对霸上、棘门军和周亚夫进行评价等,是为了从侧面烘托出周亚夫治军严格、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真将军”风范。
4. 结合周亚夫的特点,联系实际生活,言之成理即可。
三、
“细柳营”是汉代名将周亚夫屯军之地,诗人借此显示诗中狩猎的主人公亦具名将风度,与其前面射猎时意气风发、英姿飒爽的形象相吻合。
第25课 诗词五首一、
(一)
1. zān yān jǐ màn
2.(1)辨 (2)烽 (3)销 (4)磨 (5)嗟
(二)
1. 傍晚
2. 简直
3. 情意恳切
4. 同“漫”,空,徒然
(三)
1. 五言 东晋 陶渊明
2. 唐代 杜甫 诗史
3. 宋代 李清照
(四)
1.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3.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4.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5.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二、
(一)
1. 五 首 颔
2.
示例一:“破”:一个“破”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使人触目惊心。
示例二:“深”:一个“深”字,写出了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景象,令人满目凄然。
3. 错
(二)
1.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2. 抗击金兵,收复故土,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精神。
三、
1. 白 白 红
2. 略
第六单元自测题
一、略
二、
1. C(A.揖yī 虏lǔ B.匮kuì 荷hè D.嗟jiē 殷yīn)
2. B
3. A(B项搭配不当;C项语序不当;D项缺少主语。)
4. D
5. D(“恭候”是敬辞,我们去别人家做客,应用谦辞。)
三、
1. 飞鸟相与还
2. 感时花溅泪
3. 塞上燕脂凝夜紫
4.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5. 星河欲转千帆舞
6. 隐隐笙歌处处随
7.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8. 误入藕花深处
9.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四、
(一)
1.(1)真正,确实 (2)行冠礼
(3)告诫 (4)惑乱,迷惑
2.
(1)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
(2)(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3. 对句意理解正确,举例符合句意,表达通顺即可。
(二)
1.(1)苦于 (2)家 (3)赞同 (4)更替
2. 把它扔到渤海边上,隐土北面去。
3. 支持 献疑
4. 表明愚公移山得到大家的支持,也与下文智叟的表现形成强烈对比。
(三)
1.(1)扰乱 (2)了解、明白
(3)同“返”,返回 (4)同“汝”,你
2.
(1)(一个人的想法,只有)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
(2)(勾践)于是痛苦地焦虑思考,还把一个苦胆放在座位上。
3.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有现实意义,现在世界并不安定,战乱频繁,一些国家对我们虎视眈眈,有亡我之心,一定要有忧患意识。
五、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