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苔给人的启示(谈谈我的理解和看法)
《苔》
作者: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三百年前诗人袁枚的一首小诗在这个春节前后火遍网络。其实袁枚写了两首描写苔藓的诗,这是他的第一首,此诗很好懂,苔藓作为一种植物,多生长在潮湿阴暗处,但也有自己的生命本能和生活意向,诗人正是歌颂了它并不会因为自身渺小,环境恶劣而丧失生发的勇气,很励志,很正能量。这也是此诗又火的主因吧。其实苔藓是不开花的,因为它只有叶和茎。有些藓类植物长得像绿色花朵而已。但既然作者赋予了它开花的本领以及讴歌它的顽强,那我们就当它是开花植物来领会吧。
今天我们不妨从另一个角度来讨论下此诗。袁枚作为清代名家,诗写的清新秀美,无可挑剔。但是,我作为一个诗词爱好者还是想斗胆说说我的看法。我觉得诗中有一处用字不是很完美,这就是第四句里的“学”字,汉语解释“学”的意思,一是效法,二是传授知识的地方,或是掌握知识等等意思。也就是说此处用“学”字,是说苔藓学着牡丹开花之意,好像自身还不太会的感觉。此处如改为“同”字,就能书写成苔藓的生命空间和万物是平等的。毕竟作者的本意是歌颂赞美,再说作者本身是认为苔藓开花的,何来学着牡丹开花之说?不如直接写成同牡丹一起绽放更有积极意义。这样更加讴歌苔藓随处逆境但不自惭形秽。依然向世界绽放自己的美丽的一面。袁枚老先生在作诗用词上肯定是经过推敲,不是表达用词不够准确,而是和当时社会格局眼光有关,是袁枚在歌颂苔藓的同时,还是对它有一丝丝的看不起。毕竟苔藓太弱小了。世俗中偏见是普遍存在,袁枚能歌颂渺小弱小的苔藓,也实属不易了。以上是我个人看法,即没有蹭热度的意思,更没有贬低之意。只是认为换个字能让此诗的歌颂意义更强些。也突出了万物平等的思想。其实用“如”字最好,但第三句里有一个“如”,只好求其次用个“同”字。也就是抒发下个人的理解和看法。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同牡丹开。
苔藓的自身的生命顽强,所处的环境恶劣,但仍然生发自在。我们做人应该学苔藓,不论深处何逆境都当不放弃信念。即不一味低调,也不一味张扬。而是始终如一的不卑不亢。一路坚强。要坚信:
生活不止眼前的逆境,还有花和理想。
生活不止眼前的世俗,还有诗和远方。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