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真是一个特别的城市(到底是一座怎样的城市)
因为新型冠状病毒
武汉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
可是,疫情之外
武汉到底是一座怎样的城市呢
相比北上广深一线城市
地处华中的武汉显得有些低调
但有江湖上关于它的传说
一直在不断演绎和流传
位于长江流域中部的武汉
距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大都市
直线距离均在1000公里左右
是中国经济地理的心脏
具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维系四方的作用
◎ 弓箭型经济格局中,武汉处于“箭”上的轴心地位
有学者用弓箭来比拟我国的经济发展格局,以环渤海、长三角与珠三角等沿海城市群为“弓”,以京广线为“弦”,以长江经济带为“箭”,以武汉为核心的城市群在其中的地位一目了然。
大武汉
武汉有多大?早晨,你在法国,坐一小时车,到德国了。再坐一小时车,到波兰了。同一时间点,你在武汉光谷,坐一小时车,在光谷。再坐一小时车,还在光谷……
——网络段子
◎ 长江犹如一条大动脉,穿过武汉的主城区,发源于陕西的汉江是长江的最大支流,它从湖北的西北逶迤流淌而来,在汉口龙王庙附近注入长江。图中,武昌、汉阳、汉口三镇从左到右列于眼前,长江大桥与汉江晴川桥就在最前方。(摄影/肖森炜)
从城市的面积来说
武汉市总面积8494.41平方公里
建成区面积1217平方公里
虽不是全国之最,但也算是全国前列
长江与汉江交汇奠定了
武汉三镇(武昌、汉阳、汉口)的分布格局
后来三镇合并为武汉市
就此奠定了大武汉的城市基础
武昌是湖北省主要行政机关所在地
也是科教文化中心
汉阳兴起最早,是近代中国工业中心
汉口曾是19世纪清朝最重要的
内地商业城市、世界最大都市之一
◎ 不同历史时期的武汉城区地图
黄色部分是城区,我们可以看到这40余年间,武汉的城区面积呈现出了惊人的爆炸式增长。
“大武汉”的得名
并不仅仅和面积有关
也来自武汉深厚的历史底蕴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
至少从清朝开始,一直到解放前
武汉其实都是中国的一线城市
从隋、唐两代开始
随着人口的大规模南移
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经济得到了大发展
到明、清时期
长江、大运河仍是东西、南北的两大通道
由于这一时期采取了“海禁”措施
河港城市获得了进一步发展
◎ 图为1900年的汉正街
早在明嘉靖年间
汉水新河道北岸(凹岸)形成新兴的汉口镇
奠定了武汉三镇的地理基础
明末清初
汉口与北京、苏州、佛山并称“天下四聚”
又与河南朱仙镇、江西景德镇、广东佛山镇
同称天下“四大名镇”
成为“楚中第一繁盛处”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
香港和上海开始崛起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天津、武汉开埠,后来居上
经济实力短时间就超越了老牌商业城市
——广州
那时,武汉的实力如日中天
荣升“内河第一大港”,外贸曾占全国的10%
正因如此
当代美国最有影响的汉学家之一
罗威廉将汉口称为
“一个跨越数千里、包罗无数种商品的
极其活跃的市场体系的中心”
“一个代表着在接受欧洲文化模式之前、
中国本土城市化所达到的最高水平的城市”
另外,罗威廉特别提到:
“汉口的人口在19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
都超过100万”
那时候全世界人口超过百万的大都市寥寥无几
九省通衢
如果把武汉看做一张麻将牌,它将是中国最独特的一张牌,九省通衢,哪个方向都可以“碰和”,堪称中国最大的“碰和”之城。
——罗天昊
◎ 跨越大江的桥梁,是武汉三镇之间相互沟通的重要保障。如今,作为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武汉依靠发达的交通、较低的人力资源成本、高素质的科技人才等优势,已成为诸多知名大企业研发基地的首选城市。(摄影/李学党)
人们常说武汉是“九省通衢”
说的就是武汉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
——公路与铁路纵横交错
以及长江、汉江交汇的航运
这种水陆兼有的交通
很少有其他大城市能相比
对于武汉的区位,一些外国人也看得很清楚
18世纪法国的耶稣会教士杜霍尔德
在一篇文章里写道:
武汉三镇中的武昌是
“整个中华帝国的中心
和与其他各省交往最便利的地方”
◎ 武汉市公路网络分布图
这是利用GeoHey提供的最短路径API制作的“条条大路通武汉”,制作方法是:全国每隔0.1个经纬度(大约11公里)采一个点作为起点,共计96442个起点,每个起点都会生成一条最短路径,重复越多的路径,其线越粗,颜色也越深。从这幅地图上,可以看出,相比沿海或其他偏居南、北、西部的大都市,地处华中的武汉,公路路网四通八达,有着连接全国各地的巨大优势。(数据支持/极海数据平台 制图/王帅)
武汉市社会科学院城市历史与文化研究所所长
张笃勤认为
作为一座港城
武汉被誉为“九省通衢”
主要就是指发达的十字形水运枢纽
长江,是这十字形枢纽的一横
舟船从汉江顺流南下
汇入长江后经岳阳再到洞庭湖
这个大致呈南北走向的水路
构成了十字形枢纽中的一竖
正是这个罕见的“十字”
使得武汉雄踞长江之腰
盖过了长江其他城市
连通江南多省,货通天下
◎ 地处长江中游的武汉港,是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出海口”
从1861年汉口开埠后,汉口租界的码头就成了外国货物进入中国腹地市场的一个重要中转站,武汉港也迎来了一次全新的发展机遇,并长期在中国内河航运中独领风骚。尽管后来随着陆路、航空交通的发展,水运渐渐没落,但近些年来,随着中部崛起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推进,武汉港再次迎来复兴良机。到2014年,武汉新港阳逻地区成为长江中上游港口中第一个突破百万标箱的内河港口,正式迈入世界内河集装箱港口第一方阵。“十二五”期间,武汉共开通国际、国内航线8条,使武汉港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出海口”和中部国际航线的枢纽港。
武汉的港口将内陆湖北与海洋连通起来
使这个深处中国腹地的省份
拥有了一种独特的海洋气息
长江与其最大支流汉江交汇
奠定了武汉航运长达千年的繁华
可以说,武汉是以港兴城,以城惠港
没有港口,就没有武汉的今天
这是武汉三镇建城和繁荣1700多年的基本逻辑
如今
在全国高铁网络格局中
武汉处在中心位置
所以水运和陆运可以相互配套,优势互补
这使得武汉与其他城市相比
具有更为优越的综合交通优势
此外,武汉在全国的地理中心位置
也非常有利于发展成为全国范围内的航空枢纽
特别是国际航班转国内航班的中转站
临空经济也可能借机腾飞
◎ 2017年武汉通过铁路发送旅客1.8亿人次,全国第一,遥遥领先于排名第二的广州,铁路货运6981万吨,也领先于排名第二的广州,武汉的全国第一大铁路枢纽地位无可动摇。(摄影/周志浩)
百湖之城
看武汉的地图,不像看其他大都市的地图,都是密密麻麻的居住区,反而是一种享受——因为武汉湖泊众多,有很美的“湖线”(也有人称之为“湖际线”)——湖泊水平面勾勒出的封闭曲线。
◎ 1945年美国军队绘制的武汉军用地图
从这张地图可以看出,美军不仅将武汉三镇的河流、湖泊、街区等做了精确标注,甚至还测量了长江武汉段的水深。这张地图的价值还在于,跟现在相比,当时许多湖泊的面积看起来要大得多。
除了区位优势
淡水资源,也是武汉的独特优势
一座城市,怀抱166个湖泊
5公里以上的河流165条
水域面积占全市面积的近1/4
中国唯一,世界少见
也正是因为拥有众多湖泊湿地
武汉在全国城市中显得卓尔不凡
这里有亚洲最大的城中湖——汤逊湖
(面积47.6平方公里)
名声在外的东湖面积33.9平方公里
只能排第二
而且
这里的很多湖泊因为与长江、汉江等河流相通
是“流动”的湖泊
所以跟那些“死水一塘”的湖泊相比
武汉的湖泊更富有活力,水质更胜一筹
◎ 武汉数量众多、水质清澈的湖泊,是其他大都市人羡慕的对象。这些湖泊与江河一起,穿插环绕着武汉三镇的大街小巷,使得这座大都市看起来就像是一座漂浮在水上的“龙宫”城市。(摄影/周志浩)
武汉的淡水资源到底有多丰富
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
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0倍
全球人均水平的10倍
当一座城市的人口不断增长
发展到数百万、上千万级时
淡水的供应便是首要问题
缺水的北京采取了“南水北调”解决这个问题
武汉人口现在已经到了千万级别
淡水不仅是武汉人生存的重要资源
也是武汉未来发展的有利条件
为保护全市的湖泊
2002年3月
武汉颁布实施了《武汉市湖泊保护条例》
这是我国第一部
对湖泊进行全面、综合管理的地方性法规
后来又经过多次修改
目前
武汉市辖区范围内现存的166个湖泊
都受到了法规的严格保护
◎ 武汉城区主要河流、湖泊分布图
湖泊和河流
还塑造了武汉独特的城市性格
武汉是在江与湖的环抱中成长起来的
江与湖深刻地影响了这座都市的性格:
“既得阳刚之气,又蕴阴柔之美”
于是,武汉人也是
“得北人之豪气,亦得南人之灵气”
青春城市
“在武汉,10个人当中,就有1个是大学生”,这听起来像是传播在武汉市民中的一句玩笑,但实际上它并非玩笑。
◎ 朝气蓬勃的大学生群体,已成为武汉的一张靓丽名片。(摄影/何小白)
武汉拥有84所高校
(仅次于北京的92所)
95家科研院所
共约120万在校大学生和研究生
占武汉常住人口约11%
武汉是全世界大学生人数最多的城市
是一座不折不扣的“大学生之城”
武汉的高校数量和“双一流”学科数量
远远高于湖北周边省市
众多外省的学生选择到武汉来读书
这也为武汉成为年轻人聚居地提供了重要基础
为武汉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智力资源
◎ 武汉与周边省市“双一流”建设学科数量比较
虽然武汉的高校数量和优势学科数量远远高于湖北周边省市,但“大学之城”、“青年之城”、“梦想之城”、“创新之城”都要依靠年轻人实现,而吸引年轻人留在武汉便是实现这样目标的前提。
当然,这座“人才生产大市”
也面临着人才流失的问题
以往几年
武汉的应届毕业生
仅有约三分之一的人留了下来
留住人才,曾长期是武汉市比较棘手的问题
近年来,清醒过来的武汉
在全国抢先发动“抢人大战”
2017年2月
武汉开启了“百万人才留汉”的政策
并且专门设立了“招才局”
出台一系列的政策:
方便大学生落户
出台最低指导工资
建设和筹集大学生保障性住房
“让更多留汉就业、创业的大学毕业生
以低于市场价20%买到安居房、
以低于市场价20%租到租赁房”
同年,武汉市大学毕业生留汉就业、创业
达到30.1万人
新落户14.2万人
均创历史最高纪录
◎ 上方的图表分别显示了我国各城市房价收入比与房租收入比的排名情况。房价收入比,指的是用城市平均每套住房总价(房屋面积按110平方米计算)除以居民家庭年收入得到的数值,相当于每个家庭平均多少年能买得起一套房子。武汉的房价收入比仅为全国最高的三亚的三分之一,攒一套房子所需的时间是北京、上海、深圳的一半以内。各城市的租房压力则可以用房租收入比来体现,即人均月租金占每月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例。武汉的租房压力不仅远远低于北上广深,而且也小于天津、杭州、成都、南京等其他“新一线”竞争者,其租房压力在全国甚至没有排进前20名。(数据来源:中国房价行情平台 2018年数据)
武汉有句城市口号
“武汉,每天不一样”
越来越多的高新产业
给予了这座城市新的血液
2001年
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即“武汉·中国光谷”成立
其光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医药、
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有着
全国甚至全球领先的地位
同时也吸纳了许多互联网公司和金融公司
从而集结了数不清的青年才俊在此发展
根据多家机构发布的报告
武汉在全国“机遇之城”中排名第6位
也是“海归”人士创业选择城市的“五强”之一
◎ 光谷一家激光科技公司的年轻员工正在操纵激光设备,利用“半导体激光强化柔性系统”修复、强化汽车模具,使价值300万元的昂贵模具寿命延长1到2倍。这项技术是该激光公司自主研发的成果,可以对各种复杂曲面零件的表面进行修复、强化和再制造。(摄影/何小白)
得天独厚的水路资源
让武汉曾经拥有长江流域最大的码头
于是,明清以来
武汉便凸显出多元性
“瓦屋竹楼千万户,本地人少异乡多”
“此地从来无土著,九分商贾一分民”
三教九流、名门贵族皆聚集于此
这座被码头文化浸润的城市
包容着各种各样的生活方式
无论是埋头于最尖端的激光研究
或是拍摄武汉的城市纪录片
以及武汉创意阶层的崛起
……
在武汉的年轻人们
用他们旺盛的活力、奔涌的才华、
新奇的创意、固执的浪漫
为武汉注入更多的希望
◎ “武汉实在是全国涂鸦人最幸福的地方。”武汉涂鸦艺术家黄睿说,在武汉涂鸦常常会有人围观和寒暄,甚至邀请他们到家里喝茶,有时画完一条街就能跟那里的老婆婆成为好朋友,“他们虽然看不懂,但却会表示好奇,有一种自发的尊重”。正因为整个城市对各种文化的宽容,武汉才能成为不弱于北上广深的涂鸦圣地。(供图/黄睿)
早餐之都
只要早餐如常,对于武汉人来说,世界仍是那个世界,一切如旧。
◎ 相比广州人均消费上百元的早茶,武汉人的早饭物美价廉,不到15元就能换回一顿满足。(摄影/原丽阳)
对于生活在现代都市的人而言
早餐可能是最不受重视的一顿饭
而在武汉,早餐却演绎出独特的文化
“价格低廉、品种丰富、手艺传统、炉灶现做”
便是武汉早餐的特点
没有民间或官方统计过
武汉的早餐品种究竟有多少
但“吃一个月不重样”是能轻松做到的
一家店铺里就有40多种早餐供人选择
武汉人每天早晨起来纠结的
不是有没有早餐吃,而是吃什么
仔细分析品种
除了热干面、豆皮、糊汤粉、面窝、
糊米酒等一批武汉土生土长的传统小吃外
还有糯米包油条、灌汤包等外来货
◎ 大多数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习惯在家做早餐,而武汉人几乎家家都在外吃早饭,除了有早餐店铺多的因素,也因为早餐价格低廉,平民化,省去了人们起早做饭的麻烦。武汉人早起碰到熟人,不是问候“早啊”,而是问:“你过早了冒?”(摄影/原丽阳)
“过早”是武汉人对吃早餐的俗称
历史上武汉码头文化兴盛
人们要抓紧时间赶到集市
形成在外“过早”的习惯,并延续至今
清晨,每家早餐铺前都能看到
人车交织、拥挤嘈杂的景象
刚到武汉的外地人
大多会被武汉人吃早餐的阵仗震惊到
一条街上摆满各种早点摊子
每个摊子前都围满了食客
“过早”这个词很妙,有白驹过隙的短暂感
假如在全国做一次统计
城市居民“吃早餐耗费时间”
武汉人大概可以排进“耗时最短”的前列:
无需服务员,无需高桌低凳
匆匆从灶台师傅手里接过碗
端着边走边吃
或是蹲在马路牙子、站在公交车站扒两口……
方便了(liao)撇,速战速决
武汉人不讲究什么“仪式感”
◎ 我们选了4个城市做简单的抽样调查,调查对象为从该城市随机选取的一家媒体出版机构,调查内容为:
1、是否吃早餐?
2、在家吃还是在外面吃?
3、平均花费多少钱?
4、吃什么?
结果很有趣:
在吃不吃早餐这个问题上,广州和武汉的调查对象100%吃早餐,这两个城市的人们对早餐的看重可略见一斑。
关于在哪吃这个问题,北京“在家吃”的比例最高,与我们在北京很难找到早餐铺的印象相符合。
各个城市在早餐上的花费相差不多,可能与调查对象基本属于同类人有关。
在吃什么这个问题上,武汉一枝独秀,传统早餐热干面是绝大多数人的选择,而在其他城市,面包、牛奶等现代简餐,选择的人日渐增多。
“民以食为天”、“一日之计在于晨”
可以说早餐是一天当中最重要的一餐
早餐吃得是否舒适
很可能会影响你一天的幸福感
当我们生活的城市都在关注GDP排名
竞争摩天大楼高度
比较城市建成区面积时
我们是否更应该关注一下早餐呢
其实,早餐也是一种世界观
没有人特意设计它
它的性情和血统与所在城市脉息相连
武汉因其平民的价格和丰富的品种
成为实至名归的“早餐之都”
◎ 美食家小宽曾在文章中写道:“一个城市的早餐则是这个城市的良心。”从这个角度来说,武汉是个有良心的城市,随便某个拐角处就有一家早餐铺,各种各样花样繁多的早餐,更不要说汉口的老城区,比如台北路、香港路,一条街都是早餐铺,便宜实惠,好吃温暖。(摄影/原丽阳)
“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是“大江大河大武汉”的江城气魄
“搭白算数”(一诺千金,武汉方言)
“不服周”(不甘心,武汉方言)
是武汉人性格的体现
码头文化中的包容开放
是武汉这座城市对各地人的态度
虽然
武汉正在经受突如其来的疫情考验
但我们相信,当樱花盛开时
那个人车交织,江轮游弋的武汉
会重现在我们的眼前
本文汇编自:《中国国家地理》2019年1月刊 「湖北」专辑(上)
话题
来评论区声援武汉
为武汉加油吧
- END -
编辑 / 小葇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