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4(部编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
习作要求:你学会的哪件事情让你最有成就感?把它填在横线上,再把学做这件事的经历、体会和同学分享。
习作指导:我们可以参考课本提示,理清本次习作思路。
- 1、写清楚学做这件事的过程。
- 2、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如何克服的。
- 3、整个过程的心情变化。
这次我们以一篇范文《我学会了扎辫子》为例给大家讲解。
一天早上,我对着镜子不停地喊:“我学会了,我学会了!”我手舞足蹈,热血沸腾。看到这里,你一定会问:“你学会了什么,这么高兴?”我先卖个关子,待会儿再告诉你。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那天早上,妈妈边帮我梳头边对我说:“都这么大了,还不会自己扎辫子,不如把头发剪掉吧。”
“不要!不要!”我差点从椅子上跳起来,“那从今天起,我自己扎辫子好了!”我生怕妈妈非让我去剪短发。“哟,你还会自己扎辫子?要没有我帮你,你的头扎了辫子也是‘鸟窝’。”妈妈没好气地说。我骄傲地反驳道:“才不是呢,要不,我现在就梳给你看,你等着瞧吧!”
话音刚落,我一把抓起妈妈手里的梳子,像妈妈往常那样,这边梳一下,那边梳一下。妈妈在旁边一边看,一边捂着嘴笑。我梳完了,心里像打着鼓,慢吞吞地挪到镜子前。“天哪,这真是我呀!”我惊讶地叫出了声,“怎么跟平时完全不一样呀?”只见妈妈早在一旁哈哈大笑了。
哎,这回真被妈妈说中了——我的头就像个“鸟窝”。看到我泄气的样子,妈妈在一旁开口了:“你梳头时要……”“停,不要你教!我今天要是梳不好,我就不吃饭了。”我不服气地又拿起梳子梳了一遍,结果还是“鸟窝”。我难过地一屁股坐下了……
妈妈试探着问道:“你要不要听?”我点点头。“扎辫子要有耐心。先用右手拿梳子,把两边的头发往中间梳。左手抓住中间的头发,抓紧一些。然后右手框起头绳,勒在发根,拉长,转个圈,再勒住,直到系紧了再松手。”我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认真地听着妈妈说扎辫子的要领,并用心地记住,然后按照妈妈教的方法去做。
当我闭着眼睛来到镜子前时,心里怦怦直跳,会是什么样子呢?我睁开眼一看,镜子里的我可漂亮了,两只辫子像盛开的花儿一样。我兴奋极了,于是就有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是呀,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你用心学,耐心做,就没有什么困难的事情,不是吗?
01 理清事情的六要素
叙事必须有完整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你找到这篇范文的六要素了吗?看看和你想的是否一样?
- 时间:一天早上
- 地点:家里
- 人物:“我”和妈妈
- 起因:妈妈不愿意再帮我扎辫子,为了头发不被剪短,“我”主动提出以后可以自己扎辫子。
- 经过:我学着妈妈的样子给自己扎辫子,结果头发像“鸟窝”一样。妈妈看不下去了,指导“我”如何扎辫子。
- 结果:在妈妈的指导下,我终于学会了自己扎辫子。
02 如何让“经过”更精彩?
理清了事情的六要素,文章就有了基本框架。那么如何让事情的经过更精彩、更吸引人呢?我们有3个方法分享。
- 方法1:一波三折——遭遇“困难”,“克服”困难
学做这件事的过程如果“一帆风顺”,那就没意思了。你在学做这件事时遇到了什么困难?你又是怎么克服困难的?
以范文为例,“我”遇到的困难:“我”以为扎辫子很简单,可是当“我”模仿妈妈的样子梳头时,却把头发扎成了“鸟窝”。我不甘心,尝试了一次,又失败了。
“我”如何克服困难的?根据妈妈的指导,模仿妈妈的手法,付出耐心,一步一步操作,最终成功了。
- 方法2:栩栩如生——巧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语言描写:当妈妈提出剪短“我”的头发,“我”以可以自己扎辫子拒绝时,两人的对话描写表现了妈妈的“不相信”和“我”的“自信”。
动作描写:妈妈教“我”扎辫子时,用了“拿、梳、抓住、抓紧、框起、勒、拉长、转圈、勒住、系紧”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写出了扎辫子的正确方法以及妈妈的专业和熟练。
- 方法3:跌宕起伏——展现人物心情的起伏变化
在学习这件事的过程中,人物的心情一定要多次变化,才能吸引读者。比如范文中的“我”在学习扎辫子的过程中心情发生了以下变化:紧张——骄傲——泄气——平静——紧张——兴奋。
同学们,请大家赶紧拿起笔,完成下面的习作提纲吧:
题目:我学会了
时间:
地点:
人物:
起因:
经过:
(遇到的困难:
如何克服的: )
结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