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卑人是现在的什么民族(五十六个民族中为何没有鲜卑族)

“鲜卑”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春秋末年左丘明所著《国语•晋语》卷八中:“昔(周)成王盟于歧阳,楚为荆蛮,与鲜卑守燎”。不过,很多学者对此持怀疑态度。

据《北史•魏本纪》载,鲜卑族原为黄帝轩辕氏的一支后裔,黄帝之孙受封北国,因境内有大鲜卑山(大兴安岭),故以“鲜卑”为号。

鲜卑人是现在的什么民族(五十六个民族中为何没有鲜卑族)(1)

他们本来居住在辽东一带,在商周时期被华夏族视为东胡的一支,其人以游牧为生,善骑射。如《后汉书》卷九十《鲜卑传》云:“鲜卑者,亦东胡之支也,别依鲜卑山,故因号焉。……汉初,为冒顿所破,远窜辽东塞外,与乌桓相接,未常通中国焉。……(光武帝)建武……二十五年(公元49年),鲜卑始通驿使”。

那么,这“东胡”族到底怎么来的呢?

司马迁在《史记•匈奴列传》中提及,匈奴单于在给汉朝皇帝的文书中,总称自己为“匈奴大单于”,而称自己的国家时,却经常以“胡”称呼。

又《汉书•匈奴传》也载:狐鹿姑单于致汉武帝的文书称:“南有大汉,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又:匈奴丁灵王卫律为消除从汉投降的汉二师将军李广利,故意叫胡巫言先单于发怒,说:“胡故时祠兵,常言得二师以社”。

鲜卑人是现在的什么民族(五十六个民族中为何没有鲜卑族)(2)

匈奴人对外自称为“胡”,与其相邻的各部族都十分熟悉,于是各部族对匈奴也往往称为“胡”。

在《史记》中,司马迁将“匈奴”与“胡”可以随便转换,也就是说,他认为“东胡”是“匈奴”的一部分。既然叫“东胡”,那就意味着是东方的匈奴之一派。如《后汉书》卷九十《鲜卑传》云:“鲜卑者,亦东胡之支也,别依鲜卑山,故因号焉”。

战国后,匈奴崛起,鲜卑一度臣服于匈奴。

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二年(公元46年),匈奴境内连年发生旱、蝗之灾,饿殍千里,死耗大半,引发匈奴最高统治集团内乱。

鲜卑人是现在的什么民族(五十六个民族中为何没有鲜卑族)(3)

东汉朝廷乘机以币、帛贿赂乌桓大人,招其归附。然后,以他们为先锋,出兵进击匈奴。匈奴无力抵抗,往北迁徙数千里。两年后,匈奴分裂为南北二部,南匈奴附汉,进入塞内居住。

而鲜卑,也因建武二十一年(公元45年)在袭击辽东之战中,被汉太守祭彤大败,损失惨重,被水溺死者过半,斩首三千多人,获马数千匹。

自此,鲜卑震动,不再敢踏进塞内一步。随后,汉廷采取拉拢鲜卑,孤立和打击北匈奴的政策。

于是,祭彤又用财力抚纳鲜卑大人偏何,让他率部进击北匈奴。北匈奴因受天灾人祸的双重打击,锐气大减。

鲜卑人是现在的什么民族(五十六个民族中为何没有鲜卑族)(4)

匈奴西迁至东欧后,鲜卑族趁机占领北匈奴故地,余下十多万匈奴人也融入鲜卑族中,鲜卑族日益强盛,成为继匈奴之后的“草原王”。

西晋末年,晋室因“八王之乱”衰微,中原烽烟四起,鲜卑慕容、乞伏、秃发、拓跋、宇文等部趁机先后在中国北方地区建立前燕、后燕、西燕、南燕、西秦、南凉、代国、北魏、西魏、北周等政权。其中,影响最大的为拓跋部建立的北魏王朝,统治北部中国达一百四十多年。

在中原建立政权后,鲜卑族人民开始定居下来,进行农业生产,逐渐和汉族融合。尤其是北魏孝文帝,大力推进鲜卑族的汉化,促使鲜卑族在语言、服饰、风俗等全面汉化,还把都城从平城(山西大同)迁到洛阳,极大地加大了鲜卑这个“马上民族”的汉化进程。

鲜卑人是现在的什么民族(五十六个民族中为何没有鲜卑族)(5)

三国时,曹操大败袁绍,平定幽并二洲,袁绍残余势力归降乌桓王蹋顿,并企图利用乌桓势力恢复袁家势力。于是,曹操便于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亲征乌桓,大破蹋顿与柳城,斩之,首虏20余万人,并徒万余落于内郡。鲜卑族也遭受巨大打击。

公元581年,最后一个鲜卑政权北周灭亡之后,鲜卑族一般认为已完全融入汉族,最终消失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