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对人生的领悟(三毛传女人这一生)
文|公子逸
三毛,那一片撒哈拉大沙漠。
她立于黄沙漫天之间,独一无二。她路过这人间,走遍千山万水,历尽滚滚红尘,又如一粒沙,随风而逝。
我结婚前的那些年,三毛的书,是我随身携带的物品。不管我走到哪里,总会带着一本三毛的书。
因为,她的书能给我独立的勇气:
她一个女孩子,可以孤身去语言不通的大沙漠,我立于高楼林立的城市,又有何惧。
我总以为所有的女孩子,都是需要读一读三毛的。因为不读三毛,你很难懂得女人的那种独立。
王小波在《一只特立独行的猪》里写道:
对生活做种种设置是人特有的品性。不光是设置动物,也设置自己。
而三毛是一个从未设置过自己的人。
她从未想过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她想要成为的从来都是她自己。所以,我们读三毛,最精髓的不是学她,而是成为自己。
她,生于书香之家。
一个人的性情,跟原生家庭是有很大关系的。三毛这种精灵般的女子,如同《太古神王》里的倾城郡主,在最自由的环境里长大,于是便有了最“桀骜不驯”的性情。
张庆龙在《三毛传—做一个特立独行的女子》中写道:
生于书香之家,她便渴望文字;她的父母开朗豁达,她便自由随性。
因为自由,因为没有人去压制,去驯服,于是她始终是舒展的,如同自由伸展的树,它跟那些被修剪的树完全不一样,它有它自己的样子,杂乱无章,桀骜不驯,却肆意洒脱。
我为什么不提倡大家去学三毛,而是提倡大家去成为自己呢?
恰恰是因为,我们每个人的原生家庭是不同的。当我们想要学谁,把自己设定成谁的时候,我们就如同那些被修剪的树,我们会跟那些人成为同类,可我们就不再是最独一无二的自己。
我们生在怎样的环境里,有着怎样的原生家庭,就因地制宜地怎样舒服地做自己。
当你敢舒服地、自由地做你自己的时候,你就是独立于这个天地之间的洒脱人。
三毛只是三毛,你只是你。
三毛逝去后,她的父亲如此评价自己的女儿:
我女儿常说,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是否痛快的活过。我想这个说法也就是:确实掌握住人生的意义而生活。在这一点上,我虽然心痛她的燃烧,可是同意。
有父如此,也注定了三毛,是最特立独行的三毛。
她,一生流浪。
张庆龙笔下的三毛最是自由,如云游走。
三毛出生于书香门第,没有学来什么大家闺秀,却养成了最自由的脚。她想要流浪,于是便勇敢地去流浪。她去的是撒哈拉大沙漠。
这个可怜小镇,电影院只有一家又脏又破的,街呢,一条热闹的也没有,书报杂志收到大半已经过期了,电视平均一个月收得到两三次,映出来的人好似鬼影子,一个人在家也不敢看,停电停水更是家常便饭,想散个步嘛,整天刮着狂风沙。
对于这种流浪沙漠生活的选择,三毛的解释是:
我在这个世界上,向来不觉得是芸芸众生里的一份子,我常常要跑出一般人生活着的轨道,做出解释不出原因的事情来。
而在沙漠流浪,就是一件她解释不出原因的事。
三毛在这里,亦过的洒脱。你去看三毛的样子,她很少注意穿着。她的穿着都是自由的,想要怎么穿就怎么穿,她不是很在乎漂亮,她在乎的是她自己的舒服。
于她而言,一块白布,亦是最美的衣裙。
可她又十分细腻,在意细节,她的房间,最出彩的是那些小装饰。她还爱好烹饪。
她喜欢到处走,到处看,对所有的事物都充满了最原始,最天真的兴趣。她没有目的,脑子里想到了什么,就去做什么。她很少在意别人的评价,她始终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在撒哈拉这个大沙漠里,她受到了生活物质上的困扰,但是她的心灵达到了最大程度的自由。
张庆龙写:
人生若想要快活,便要随心而发。
而三毛在沙漠里的快乐,她流浪里的快乐,全部都由心而生。因为由心而生,所以无怨无悔。
到底什么是真的独立?
真的独立不仅仅是勇敢的做自己,还要能做到始终无悔。不仅无悔,还需有这种内心而发的快乐。
三毛做到了。
在别人异样的眼光里,她因为做了自己,有着最深切的快乐。
她,梦里的花落了。
有一个人陪三毛去了沙漠流浪。
她的丈夫荷西。
当她想要去沙漠的时候,除了她的父亲支持,其余的人都不能理解。还有一个人,默默地收拾了行李,从那里找了工作,等着三毛的到来,给她一个家。
她想要颠沛流离,有人愿意陪她颠沛流离。这大概就是三毛和荷西爱情的最好诠释。
三毛的一句我爱你,荷西等了七年。而三毛,关于生死,却只希望荷西能再娶。
那时候,她以为自己就要大难临头,所以心心念念地想要安排好荷西以后的生活。
却不想,不是她大限已到。而是,荷西要永远地离她而去了。
荷西死了,三毛梦里的花落了。荷西去了的那些年,她流连于荷西的墓地。
1991年1月4日,三毛以一只丝袜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那年,她48岁。
是情深不寿,还是她自己把命运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
张庆龙写道:
最完整的爱情,也许就如三毛与荷西这般,享受过静好的岁月,终也奏着凄婉的骊歌。
人无生的自由,却能扼住死的喉咙,这到底是权利,还是悲剧。
三毛“独立”的两个特质:
- “身心相随”的独立: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
读三毛,你最多的不是在思考爱情,而是在思考自己。
一个人这一生的归宿,在哪里?
在自己这里。
她要去流浪,她要去撒哈拉,她要去真实地做自己。而只要她去做了她自己,不管身处何地,她都觉得自己是自由的,是独立的。
她的独立是灵魂的独立。她不会像很多人,当灵魂流浪的时候,依旧会被现实困住。当她的灵魂在流浪的时候,她的身也已经在路上。
那是真正的想走就走的旅行,身体和灵魂,都已经在路上的旅行。
她写:
自怜、自恋、自苦、自负、自轻、自弃、自伤、自恨、自利、自私、自顾、自反、自欺加自杀,都是因为自己。自用、自在、自行、自助、自足、自信、自律、自爱、自得、自觉、自新、自卫、自由和自然,也都仍是出于自己。
而一个人,只有明白了自己的意义,才真正能明白人生的意义。
而三毛,自始至终都明白,自己的意义。
- 享受独立的快乐:我笑,便面如春花,定是能感动人的,任他是谁。
有些人的做自己是痛苦的。因为她接受不了旁人的眼光。她想要自由,又想要社会的认可,别人的肯定。
于是,她的做自己如同黑夜里的老鼠,把自己封闭在一个与世隔绝的角落。
可三毛不是。
她热爱这生活,热爱着做她自己。她无惧别人的眼光,亦无惧做自己的那些艰辛。
她的独立,是快乐的独立。她笑,便面如春花,定是能感动人的,任他是谁。
她写道:
学着主宰自己的生活;即使孑然一身,也不算一个太坏的局面。不自怜、不自卑、不怨叹,一日一日来,一步一步走,那份柳暗花明的喜乐和必然的抵达,在于我们自己的修持。
她享受独立的快乐,享受独立的这个旅程中的所有艰辛,因为她知道自己想要抵达的终点,是她自己。
没有人能够“弃”你,除非你自暴自弃,因为我们是属于自己的,并不属于他人。
她这样写给自己。
而最终,她也自己放弃了自己。
她这样的人,唯有她自己,可以放弃她自己。
三毛的死。
她承诺过,绝不自杀。但她,食言了。
三毛曾经说:
我唯一锲而不舍,愿意以自己的生命去努力的,只不过是保守我个人的心怀意念,在我有生之日,做一个真诚的人,不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在有限的时空里,过无限广大的日子。
她也曾经表示:
我愿意在父亲、母亲、丈夫的生命圆环里做最后离世的一个,如果我先去了,而将这份我已尝过的苦杯留给世上的父母,那么我是死不瞑目的,因为我已明白了爱,而我的爱有多深,我的牵挂和不舍便有多长。
她那样灿烂地活过,那样热烈地爱过,但最后终于凋零了。
她也曾经想过来生,做一棵树,一阵风,一只鸟。
也不知,她的愿望实现了没有。
而芸芸众生的我们,到底算不算芸芸众生的一份子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