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最出名的散文(苏亚忠散文张家界)
张家界,一个去了还想去的地方
作 者:苏亚忠
阳春三月,细雨如丝。当你走进一座城市,这里,气候宜人,绿树环绕。青山峻岭,身披绿装;峭壁悬崖,鬼斧神工;穿行在云雾缭绕的山峰顶上,你会忘掉生活中的一切不易与烦恼,仿佛进入一个梦幻般的世界,身心顿时变得轻爽而飘逸。这,就是张家界,一个去了还想去的地方。漫步在林间石径小道,任凭丝丝春雨淋湿了短发,变成雨珠,浸湿着我的衣服。尽管这样,也挡不住我前行的脚步。张家界,人一生中不可不去的地方。张家界,湖南省辖的一个地级市,原名大庸市,辖2个市辖区(永定区、武陵源区)、2个县(慈利县、桑植县)。位于湖南西北部,澧水中上游,属武陵山区腹地。张家界因旅游建市,是中国最重要的旅游城市之一,是湘鄂渝黔革命根据地的发源地和中心区域。 1982年9月,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成为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1992年,由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等三大景区构成的武陵源自然风景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2004年2月,被列为中国首批《世界地质公园》。著名作家魏巍有诗称“春风送我武陵溪,此处山水人称奇。十里画廊看不厌,故人惜未到索溪”;文学家沈从文先生到了张家界,看到眼前迷人的自然景观后,激动地说“这里实在太美了,我不想动了”。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曾赞叹“这里是湖南真正的桃花源了”。据说,张家界之所以能有今天,吴老先生功不可没。当年,吴冠中先生来到张家界,一下子被这里的自然景色所吸引,顿时眼界大开,创作了不少丹青佳作,并亲自写成《养在深闺人未识》一文,在《湖南日报》发表,震动了旅游界,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关注,才有了今天的张家界。所以说,张家界自然生态旅游地的保护和开放,吴老先生起到了慧眼识珠和广泛推动的作用。
记得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曾赞叹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此句被后人引申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此后,又有人称九寨沟是“九寨归来不看水”。可到过张家界后,那里的参天古树,片片竹林,苍松翠柏,云霞峭壁,给人留下深深的印象。
走进被誉为张家界之魂的天门山,你会被这里的雄浑大气和美幻绝伦所吸引。天门山位于张家界澧水河南岸,属国家级森林公园。最高海拔1518.6米,为张家界最高山峰,被尊称为张家界之魂,也被当地人供奉为神山、圣山。这里有世界最长的高山客运观光索道和天下第一公路奇观九十九弯通天大道。乘坐在8个人一组的天门山索道缆车厢里,穿林海,越峡谷,沿缆绳悠悠向上,从高空俯瞰,在一片荡气回肠的惊恐尖叫声中,你会真切地体会到,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当年发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感受。上了天门山,观赏天门洞便是必须的景观之一。早在三国吴永安六年(公元263年),史书就记载了天门洞的形成:“嵩梁山千米高绝之处峭壁忽然洞开,玄朗如门,吴帝孙休视之吉兆,嵩梁山由此易名天门山”。“天门”就是通往天上的门。天门洞海拔1300米,门洞高131.5米,宽57米,深6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天然穿山溶洞。自古以来,关于天门洞的想象和传说不少,各种关于神仙出没的故事也很多。天门洞自形成开始,就被人视为神洞。从古至今,来天门洞祈福的人络绎不绝。天门洞下方有一个巨大的香炉,盛装着人们对天门洞的崇拜之情,香炉上挂满了祈福的红丝带,上面写满了人们的各种愿望,袋畏香火,日夜不息。“借梯飞腾上九霄,登顶一览众山小”。搭乘世界上最高、运行速度最快、载重量最大的百龙天梯,可欣赏到张家界十大绝景之一的神兵聚会。神兵聚会位于天梯的正对面,由四十八座相对独立的石峰组成,雄伟高大,犹如天兵列队。山峰的半腰间云雾缠绕,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现出五颜六色的云朵梦幻彩状。百龙天梯被称为“世界第一梯”。近2分钟的上升时间,让人有一种凌空飞腾上九霄的感觉。走出天梯,行走在起伏不平的林间小道上,一个个金猴或悠闲自在地在林间觅食,或旁若无人地蹲在石桥立柱上,任游人拍照留影,丝毫没有躲避或逃离之意。
转过几个弯道,再下一段小坡,就是“最富有诗意的溪流”金鞭溪。金鞭溪,对于长久生活在都市的人来说,这里就是人间仙境。走近金鞭溪,满目青翠,流水潺潺,伴着声声鸟语和清风送来的阵阵芬芳,你会陶醉在大自然的神奇静美之中,给人以远离喧嚣的感觉。沿金鞭溪走走停停,峰峦幽谷间,溪水明净,跌宕多姿,身旁古树茂密,花草鲜美。石板路通往的前头,就是十里画廊和袁家界景区。在这里,可以欣赏到猿人问月、神鬼探天、情人谷、乾坤柱等绝世美景,还可以听到一曲仿佛从遥远的地方传来的土家山歌。此情此景,让人流连忘返,不忍离去。哦,张家界,一个去了还想去的地方!
作者简介: 苏亚忠,陕西靖边人,任过教师,当过兵,现为新闻工作者。喜欢读书写作摄影。先后在《解放军报》、《甘肃日报》、《陕西农村报》、《榆林日报》、《陕北》、《无定河》、《中华散文网》、《中国诗歌网》、《西部散文选刊》、《三秦文学》、《环球经典文学》等报刊网络发表大量新闻稿件和文学作品。系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榆林市三边摄影家协会理事,榆林市诗词协会会员,靖边县黄土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