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大师中哪个翡翠最稀有(诞生了翡翠四大国宝的卅二万种)
20个世纪80年代末,4件精美绝伦的翡翠巨作——《岱岳奇观》、《含香聚瑞》、《群芳览胜》、《四海腾欢》,在北京问世,立即轰动了海内外!
经国内权威专家团队评审鉴定,4件作品被定为“四大国宝”。
“四大国宝”用料来源,一直令人们倍感兴趣,同时也争论不休。
直到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玉石文化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白描走访了腾冲,拜访了“四大国宝”主创团队——北京市玉器厂。
跟当年制作的几位大师交流,听规划、组织、指导了“四大国宝工程”的原轻工业副部长陈士能介绍,材料来源终于水落石出。
传奇源于清宣统二年(1910)。
旅缅商人王振坤,在缅甸猛拱老场口挖到一块巨大的玉石,当地人形容其原石形状——像是一颗巨大的“芋头”,足有两千斤。
在当地剖解切成了五大块(资料记载大小约100x50厘米),水色绝佳。
他在其中一块上切下一角,制成若干副手镯,每副以缅币千盾卢比以上的价格卖出,用以缴纳岗税。
回到来之后,在腾冲县城太平街设立“振坤记”商号,玉料也命名为“振坤玉”。
目击者有著名的翡翠专家龚子俊,曾从事珠宝玉石经营数十年,后来担任腾冲县政协委员。
龚子俊91岁时,写了一篇文章《腾冲珠宝业》,文中写道——
王振坤的这件玉石,可以说是近一百多年来,在腾冲市场见过最上乘的玉石!
其质量为满绿夹丝丝放堂,底是化马洒,无杂质,无瑕疵像化学烧料一样(类似今日所说:像树脂),我经营玉石从小到90岁,只见过4只振坤玉手镯。
1982年,腾冲供销社玉石收购门市部,调给广东珠宝玉器公司一只振坤玉手镯,调价为1300元,该公司将这只手镯在广交会上陈列,即被一个外商以8万元买去。
这个外商买得后,还夸赞不绝:“太好了,很便宜!”
再次回到当年,王振坤运回玉石之后,决定以生货(毛石)销售,桩口定在上海。
桩口,就是和翡翠品质对路的特定市场。
玉石翡翠交易很讲究桩口,玉石要发往市场了,商家会按玉石种、水、色以及个头大小,来确定不同的销售方向。
比如20世纪初,种、水、色俱佳才能算上品,上品一般运到上海转销美国、日本,称上海桩或上桩。
带绿,而种、水稍欠缺的,是中品,运往广州销售,称广桩。
运往香港销售的,则称港桩。
种、水、色较次,但个头大,能雕琢大件的,运往北平销售,称北平桩。
王振坤把桩口定在上海,可见玉石的完美,和他信心的充足。
玉石装箱运抵上海时,中外客商如云,显贵巨室云集,翡翠是富商巨贾、贵妇名媛炫耀身份、装点摩登最抢眼的配饰。
而作为生意来做,翡翠又是奇货可居,所以滇侨玉石商人在大上海如鱼得水,大显身手。
好东西在手,王振坤心气颇高,“振坤玉”定价为——白银100万两!
100万两白银,在当时值多少钱?
当时1块大洋兑换白银七钱之上、八钱以下,所谓七上八下。
100万两白银,打底都值133万块银圆。
当时1块银元能买30斤大米,133万银元,能买2万吨大米,够10万军队吃一年!
名满天下的齐白石的画,每二尺一元,133万银元......
对不起,齐白石很忙,画不出来那么多!
陈存仁在《白银时代生活史》中透露,当时他在静安寺路愚园路(今常德路)花5200元,买了一块3亩7分的地。
133万银元,能买当时的大上海950亩地!
这是一个天文数字,没有人能扛得起这几块石头。
很多人对这几块石头垂涎不已,有人开价20万,有人出30万,距王振坤的期望值差太多,一时卖不出去。
他便将玉石暂且抵押给老乡——设在上海的云南“天顺祥”商号,抵银32万两。
后来不知道突发变故,还是另有其他投资,占用了资金,总之王振坤一直没有去赎回这几块玉石。
最终的结果:过期未赎,“振坤玉”归了“天顺祥”所有。
“振坤玉”的传奇,似乎演进到上海滩就戛然而止。
此后,没有人知道“振坤玉”的踪迹。
直到60多年后的82年,那一年除了拉菲名震天下,还有“四大国宝”的制作!
工程启动于82年11月,预定86年完成,所以当时命名为——“86工程”。
制作“四大国宝”的用料,正是销声匿迹 60余年的“振坤玉”!
这是“振坤玉”的后传,一部大戏最为壮阔、最有声色的后半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